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定位研究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
21.72
6.2折
¥
35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刘乃全 等 编著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ISBN9787543227538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25112229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2013年9月与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倡议,这就意谓着中国将迈入由“一带一路”倡议所勾画的开放新时期,也即从原来的沿海开放重点战略走向沿海与陆上共同开放的新开放战略,这既是中国应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挑战所做出的战略性调整,也是中国应对国内经济形势及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所做出的重大战略性部署,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内在需求。这一倡议的提出既是历史的延续,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又具有非常可靠的区域合作基础,我国已经与周边国家及地区建立了多层次的区域合作体系。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这一“顶层设计”不仅面向全球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美好愿景和行动计划,而且立足国内大局,较好地发挥了国家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也使得“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实质性推动,相关各省、市、自治区及沿线城市都描绘出了如何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及实现自身发展的宏伟蓝图。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成功举办的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更是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转变为区域共识甚至是全球共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
“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思考,也是各省、市、自治区对外拓展发展空间的新机遇。如何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及国家定位寻找“一带一路”的合作机遇与合作空间,将是各省、市、自治区未来发展战略及规划的重点内容与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主要内涵。上海作为我国海陆双向开放的重要结点,恰好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加之在金融服务、对外贸易、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及技术交易、教育及人才培养、园区运作等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甚至是优势,所以,上海应该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枢纽平台和辐射中心。按照《愿景与行动》中涉及上海的相关内容,上海应围绕“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强上海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国际枢纽机场功能”等战略部署,将自身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依托自身的影响力、辐射力以及自贸试验区等先行先试优势,发挥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并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结合自贸试验区在改革“质”的提升和“一带一路”在改革“域”的扩大,进一步上海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合作的能力。
通过与世界联系的紧密程度看,上海城市发展的轨迹可勾勒出“首次全球化—发展脱离全球化—再次全球化—参与并引领全球化”历史变迁过程,与此相对应的是,上海城市功能的定位经历着“远东经济中心—国内工商中心—全国经济中心—迈向全球城市--卓越全球城市”的动态演变。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而且上海的发展与功能定位始终与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总体格局及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分不开。因此,上海在新一轮的规划中既要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一带一路”倡议和全国战略对上海的要求,把自身发展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与放在“一带一路”和全国发展的大局中考量。所以说,上海的未来发展既要结合卓越的全球城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目标,又要围绕“五个中心”及国家赋予的建设自贸试验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两大任务,在新一轮全球化形势下谋划城市转型、把握城市定位,进而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终实现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的统一。
本书首先从全球城市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与上海功能定位是如何有机结合的,这既是上海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的战略机遇。其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地位的上海更是要借助“一带一路”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并充分利用上海自贸试验区平台,增进上海的资本融通功能,这是服务“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第三,借助国际贸易中心的功能地位,上海要不断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投资与贸易出口,打造“一带一路”贸易合作的节点,并不断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实现贸易与航运中心的有机结合。第四,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不仅要依托上海原有的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其进行的边际创新,还要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链条的创新,同时构建全球性的技术转让与转移中心链条,从而将科创中心建设与“一带一路”有效对接。第五,卓越的全球城市必然要有融合的多元文化,上海具有历史文化的沉淀与教育等等传统优势,因此,结合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规划目标,本书提出了提升上海文化融汇引领功能服务“一带一路”的倡议。第六,作为服务“一带一路”的主要载体,上海应该利用自身在园区运作与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上海园区“出海”来服务“一带一路”。
本书共分六章,由刘乃全全面负责书稿的整体设计、内容安排与编撰工作,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由刘乃全、李鲁、刘学华撰写,第2章由麦勇撰写,第3章由任光辉撰写,第4章由刘传玉与刘乃全撰写,第5章由刘宝权与刘乃全撰写,第6章由李鲁、刘乃全、刘学华撰写。
本书的写作与出版受到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的资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还要感谢格致出版社的钱敏女士,她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结束之际出版此书,以供大家评阅,也算是应景之作。由于作者自身能力或者认识上的差异,使得本书的写作可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敬请读者见谅。
刘乃全
2017.5.16
导语摘要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的高决策,也是决策层积极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还是关乎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乃至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大“顶层设计”。“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上海作为我国海陆双向开放的重要结点,恰好将“一带一路”连接起来,加之在金融服务、对外贸易、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可以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枢纽平台和辐射中心。本书作者从金融、贸易、产业发展、文化和园区建设的角度出发,为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出谋划策。
作者简介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城市经济、产业经济。2004年上海市曙光学者。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上海市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英国布鲁奈尔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等研究近20项。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产业集聚论》《空间集聚论》等专著。
目录
第1章 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1.1 基本背景
1.2 战略意义
1.3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路径
第2章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金融视角
2.1 “一带一路”战略对上海金融产业发展的影响
2.2 “一带一路”促进上海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3 借助上海自贸试验区平台,增进上海资金融通功能的向西开放与渗透
第3章 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贸易策略
3.1 拓展对“一带一路”的贸易出口
3.2 打造“一带一路”贸易合作结点
3.3 推动国际航运中心的转型升级
第4章 上海产业发展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4.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格局与重点
4.2 上海的经济地位和产业发展现状
4.3 上海工业行业比较优势测算分析
4.4 发挥上海产业优势,对接“一带一路”建设
4.5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对接“一带一路”
第5章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文化视角
5.1 提升上海文化融汇引领功能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5.2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优势
5.3 国际知名文化大都市的经验借鉴
5.4 上海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核心重点
5.4 上海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主义抓手
第6章上海园区“出海”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6.1 园区“出海”的时代背景与基本内涵
6.2 中国园区“出海”的实践动向
6.3 “一带一路”战略下上海园区“出海”的现实逻辑
6.4上海园区“出海”服务“一带一路”的基础优势
6.5上海园区“出海”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的高决策,也是决策层积极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还是关乎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乃至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大“顶层设计”。“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上海作为我国海陆双向开放的重要结点,恰好将“一带一路”连接起来,加之在金融服务、对外贸易、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可以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枢纽平台和辐射中心。本书作者从金融、贸易、产业发展、文化和园区建设的角度出发,为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出谋划策。
主编推荐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城市经济、产业经济。2004年上海市曙光学者。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上海市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英国布鲁奈尔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等研究近20项。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产业集聚论》《空间集聚论》等专著。
精彩内容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