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传统礼仪(国学教养教育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传统礼仪(国学教养教育丛书)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15.91 6.4折 25 全新

库存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贺璋瑢 王海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30504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5元

货号24007778

上书时间2024-12-2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言

导语摘要
本书为国学教养教育丛书之一。书中主要阐述了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人生礼仪、传统社交礼仪、古代宴饮礼仪、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书信礼仪等六个部分的内容。全书内容深入浅出,论述清楚,并附有案例、经典文本、经典故事等,以加深读者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作者简介
贺璋瑢,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思想史、宗教文化史、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

目录
章礼仪的起源与发展001
节礼仪的定义、对象和范围002
第二节礼仪的起源和发展003
第三节礼仪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和意义009
第二章人生礼仪015
节古代的人生礼仪016
第二节现代的人生礼仪033
第三章传统社交礼仪051
节交际的基本方式052
第二节拜访与应酬056
第三节现代社交礼仪062
第四章古代宴饮礼仪077
节礼贤优士的乡饮酒、鹿鸣宴、曲江宴078
第二节节日宴饮079

第三节婚、寿宴饮礼仪080
第四节座次081
第五节宴席上的礼仪082
第五章中国传统节日习俗087
节春节088
第二节元宵节090
第三节清明节091
第四节端午节092
第五节中秋节095
第六节重阳节096
第七节冬至097
第六章书信礼仪111
节书信格式112
第二节现代书信礼仪119

内容摘要
本书为国学教养教育丛书之一。书中主要阐述了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人生礼仪、传统社交礼仪、古代宴饮礼仪、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书信礼仪等六个部分的内容。全书内容深入浅出,论述清楚,并附有案例、经典文本、经典故事等,以加深读者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主编推荐
贺璋瑢,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思想史、宗教文化史、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

精彩内容
本世纪以来,人们开始倡导“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也可以被理解为知识性的,如果是“知识教育”,那么近代至今并不缺少,何须重提呢?因此,倒不如以“教养教育”取代“素质教育”,更能应合现代社会的急迫需要。现代社会面对的主要问题,毫无疑问是过度张狂的利欲追求问题。这种过度张狂的、毫不掩饰的利欲追求,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方近代,像霍布斯、洛克等一批人物的理论。西方近代的这些思想家们,以“自然状态”为口号,把人从神的禁制下解放出来,以“每个个人”为口实,把个人从等级统治中解救出来;由之,在“自然状态”下的“每个个人”的共同性,便得以而且亦只可以归结为“好利恶害”“趋乐避苦”等一些功利性的追求。如果说近代思想家们在与中世纪被视为“黑暗时代”的抗争自有其进步意义,那么,在它以每个个人利欲追求为中心打开的俗世化路向越往现代走来,便越显得肆无忌惮与越加不择手段。每个个人再也无所畏惧,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为获取利益而不得不处于无休止的对抗中。人类为自身的利益毫无节制地掠夺自然,同时也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陷于愈益紧张的状态。难道这就是“人”,这就是人类的“理想”?人就只能生存于永无终了的利欲争夺,备受由争夺带来的喜怒哀乐的折磨么?庄子在其所作的《齐物论》中曾经叹息:“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难道这是人愿意选择的生存处境吗?面对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的这种困境,若要从中“走出”,毫无疑问需要重新回到“人是什么?”“如何才能成为人?”这样一些基本问题。这正是“教养教育”回应的问题。“教养教育”的宗旨,就在于要把人塑造成有超越功利的价值理想、对人类与自然世界有责任担当、有精神气质与心性涵养的一类人。而在“教养教育”的实施方面,中国古典文化能够提供极其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国上古社会,殷商时期还是以自然血统为纽带建构起来的。入周以后,开启了“人文中国传统礼仪化成”的大格局。这一转变,恰恰体现了人“由自然向社会生成”的转变。人作为社会人必须被“文化”。由是需要有“教养教育”。“教养教育”通过各级学校实施。教育的内容,依《礼记?王制》所述:“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所教以《诗》《书》《礼》《乐》为科目,这便是“教养教育”。由“教养教育”开创的时代,日本学者本田成之曾美称:此时学问与艺术完全融合,所谓艺术的教育的时代,是把人世的本身艺术化了的周朝的“郁郁乎文哉”的时代的想象。这样,较人间的杀伐性,使四海悉至于礼乐的生活,则是所谓“比屋可封”的理想的社会里,尤其是重音乐的大司乐时代,是周代文化达于调之时。
由“教养教育”所造之“士”,则极为国学大师钱穆所赞赏:大体言之,当时的贵族,对古代相传的宗教均已抱有一种开明而合理的见解。因此他们对于人生,亦有一个清晰而稳健的看法。当时的国家间,虽则不断以兵戎相见,而大体上一般趋势,则均重和平,守信义。外交上的文雅风流,更是表现出当时一般贵族文化上的修养。即在战争中,犹能不失他们重人道、讲礼貌、守信让之素养,而有时则成为一种当时独有的幽默。道义礼信,在当时的地位,显见超出于富强攻取之上。《左传》对于当时各国的国内政治,虽记载较少,而各国贵族阶级之私生活之记载,则流传甚富。他们理解之渊博,人格之完备,嘉言懿行,可资后代敬慕者,到处可见。春秋时代,实可说是中国古代贵族文化已发展到一种极优美、极高尚、极细腻雅致的时代。
春秋之后,中国古典社会也不时为功利与权力的争夺所困迫,以《诗》《书》《礼》《乐》为主导的“教养教育”也间或有所中断。然而每一个新政权建立,都必当以恢复“教养教育”为重要使命。中国古典社会得以“礼乐文明”著称,毫无疑问即由“教养教育”所营造。
当然,社会的现代走向,自有社会发展自己的内在逻辑,社会结构如何才来得更“公平”,也自有社会演变自身的某种脉络。“教养教育”面对社会的这种“现代性”,无疑需要有所调适。但是,人之为人,要讲求精神教养,讲求风流典雅,对他人、社群、自然要承担责任,这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既然演变得越来越“俗”,人越来越被工具化与功利化,这种需要就越来越显得紧迫。正是出自“教养教育”的这种紧迫需要,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成立了国学院,致力于培养有人文涵养、有精神追求、又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人才,以期古典优秀文明得以持守和传播,学生既能立人,也能立业。国学院院长宋婕教授组织力量,编撰这套涉及中国古典思想、古典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的丛书,为开展“教养教育”的提供丰富资源,其努力更加可贵。因之,我特撰本文衷心祝贺这一套丛书的出版,并期盼广大读者从中获得良好教益!

媒体评论
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