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 24.93 6.4折 ¥ 3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亓曙冬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32371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23964586
上书时间2024-12-28
序言
一、我们想告诉读者的话
因历史改变思想,因思想改变历史。
一百多年以来,中国社会的沧桑变迁带来的思想上的直接后果,便是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因历史而改变了思想,因思想而改变了历史。这一历史与思想的互动过程在传统中医领域得到了清晰体现——从19世纪开始的对西医的服膺和接受,到逐渐开始关注西医背后的制度与方法,并尝试将其运用于改造传统。然而医学毕竟只是观察整个社会变革这一广阔图景的一个管中窥豹式的切入点,如果以社会转型来界定医学变革的内涵,那么这一过程直至今日仍未结束。
由西医影响中医,由中医反思西医。
在近代西方医学传入之前,中国的医学并没有被冠以“中医”之名,这是西医传入后产生的分辨之称。随着西医的输入,中医文化观中的如何面对疾病,如何思考健康逐渐越出传统视域下的方法和习惯,开始随着时代的节拍亦步亦趋。但是和西医同处屋檐下,在生存的搏击后,中医产生了双重反思:一是对中医学如何现代化的反思,一是把西医和中医看作是有不同身体观和疾病观的两种文化系统和哲学体系的反思,而这种反思到今天仍在继续。
二、什么是西医东渐
西医是随着“欧风美雨”东渐而来的。“欧风美雨”一词起源于近代国门初开之时,它喻指近代从欧洲和美国等地传来的思想、风俗、习惯、科技、制度等。
公元15世纪以前的历史中,东方与西方基本上相互隔绝,各自发展。新航路的开辟缩短了东西方的距离,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历史性地相遇了。西方文化包括基督教、近代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自16世纪到19世纪逐渐向东方传播,由此产生了数百年的“欧风美雨”现象。由于西方近代化转型早、速度快,所以在近现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近代以来,“欧风美雨”成为一个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名词和符号,成为特定时代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欧美的科学文化东传的直接标示就是——西学东渐,而“西学东渐”一词初见于中国位留美学生容闳于1915年出版的英文传记中译本《西学东渐记》。容闳原书名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1909年由纽约亨利·霍尔特图书公司出版,后由徐凤石、恽铁樵两人节译为中文,改名为《西学东渐记》,191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西学,就是来自“西洋”的学问,虽然亦可以泛指更早时期各种传入中国的西方事物,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从欧洲及美国等地传入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西学东渐一词此后被用来泛指晚清以来现代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传播盛行的历史过程。而这一过程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方医学伴随着欧洲民族重大的历史拐点——文艺复兴,开启了科学医学的进程。随着此后欧洲的“自然历程”——天文革命、地理大发现、启蒙运动、近代制度变革、工业革命,西医近代化、科学化的历程也经过了整个17、18世纪,直至19世纪才基本完成。在近三百年中,西医对人类医学产生广泛影响的同时,它作为西学的一部分漂洋过海,对中国的影响是随着文化和制度整个地嵌入这块东方大陆。西医学是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西方医学随“欧风美雨”自西东来,也就是西医东渐的过程。
西医东渐开始于晚明,早始于隆庆三年(1569),澳门成立了西医院,澳门即成为早期西医在中国发展的中心。明末清初成为西医东渐的个热潮期;19世纪开始,西医学再次大量传入,形成第二个热潮。西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教会传教医师,他们开创并矢志不渝地在中国推进西医学事业。二是从西方留学归来的中国西医生,部分供职于教会医学机构,部分服务于国家政府机构,或私人开业。三是中国政府主持的官办医学机构,自晚清洋务运动起已经开始。这三条途径互相关联、互相影响,前期以传教医师为主,后期留洋归来的西医师成为主体。
医学从来就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而是包容人类社会各种价值观的综合体,西医的传入本质上是一种异质文化的输入。
亓曙冬
2016年3月
西方医学随着传教士的东渡进入了近代中国,传教士带着传教、行医的双重使命,使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西医学改变了以传统中医为主导的中国社会的医疗空间、医疗实践、医疗观念。“神奇”的西医诊疗手段和医学仪器、规范化的教会医院和教会医学教育,以及与日俱增的中国本土西医师,逐渐改变了中国已形成数千年的医疗格局。
近代以来,中国人开眼了解世界,也同时了解西医。从洋务运动、维新改良和共和革命走来的有识之士,在西医与中医之间改变着医学观念。西医东渐激起的中国本土对传统医学存废的文化争论和思考,既是历史旧案,又是近代转型的文化命题。
亓曙冬,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复旦大学法学硕士。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及社会科学部主任。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理论和中医药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发表《论戊戌变法时期的不缠足运动》《论王国维与梁启超》《上海高校女性教育的现状评价与理论思考》《在历史教学中认识政治理论内涵》《陈旭麓与辛亥革命史研究述论》《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人文教育平台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论中医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林则徐的中西医文化观述论》《论孙中山与中国医学养生文化》等论文。曾获上海市“两课”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届师德标兵等。
章 西医与传教士携手东渡
节 带来西医的传教士
一、早期来华传教士的医疗活动
二、 医学:一把打开中国传教之门的钥匙
三、西医传教的日盛
第二节 传教士的医务传道活动
一、 伯驾、德贞与胡美
二、令人沮丧的布道
三、紧张与分裂的双重角色
第三节 异质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一、中国人眼中的传教士与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人
二、华人病家与传教士医生的医患关系
三、医疗空间的转变
第二章 新医学 新风气
节 教会医院里的旧闻与新知
一、对眼科情有独钟
二、施医赠药
三、神奇的麻醉术和新潮的X 光机
第二节 令人耳目一新的西医教育
一、教会医院里的华人助手与学徒
二、博济医学堂
三、“南湘雅,北协和”
第三节 中国本土的西医
一、关韬:位学习西医全科的中国人
二、黄宽:中国个正规西医院校毕业生
三、西医中的“她”
第三章
在西医与中医之间
节 开眼看西医的人
一、从林则徐说起
二、著述西医的知识人
三、从眺望世界到关注西医
第三节 开埠后的西医传播
一、 新式学堂里的西医教育
二、西医传播的画龙点睛
三、傅兰雅的桥梁作用
第三节 名士的回首与前瞻
一、洋务派及改良派的中西医观
二、医学与救国:孙中山与章太炎的中西医理念
三、杜亚泉的中西医调和论
第四章 西医浪潮与东岸回声
节 西医遇上了中医
一、两股道上跑的“车”
二、东北鼠疫引起的震撼
三、梁启超与协和医院的故事
第二节 中医存废往事
一、俞樾的“废医论”
二、中医存废往事如烟
三、中西文化论战
第三节 东岸回声与文化永恒
一、国人就医心态及选择
二、中医的近代转型
三、永恒的文化命题
后记
西方医学随着传教士的东渡进入了近代中国,传教士带着传教、行医的双重使命,使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西医学改变了以传统中医为主导的中国社会的医疗空间、医疗实践、医疗观念。“神奇”的西医诊疗手段和医学仪器、规范化的教会医院和教会医学教育,以及与日俱增的中国本土西医师,逐渐改变了中国已形成数千年的医疗格局。
近代以来,中国人开眼了解世界,也同时了解西医。从洋务运动、维新改良和共和革命走来的有识之士,在西医与中医之间改变着医学观念。西医东渐激起的中国本土对传统医学存废的文化争论和思考,既是历史旧案,又是近代转型的文化命题。
亓曙冬,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复旦大学法学硕士。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及社会科学部主任。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理论和中医药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发表《论戊戌变法时期的不缠足运动》《论王国维与梁启超》《上海高校女性教育的现状评价与理论思考》《在历史教学中认识政治理论内涵》《陈旭麓与辛亥革命史研究述论》《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人文教育平台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论中医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林则徐的中西医文化观述论》《论孙中山与中国医学养生文化》等论文。曾获上海市“两课”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届师德标兵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