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读中西医文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品读中西医文化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24.93 6.4折 39 全新

库存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亚东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32395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23964584

上书时间2024-12-2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中国有一句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的差异,自然也就出现了靠山吃山的农民与靠水吃水的商人,并由此衍生出文化风格迥异、价值追求不同的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杂下之十》曰:“则为橘,生于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植物尚且如此,人和文化更是如此。在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养育了不同肤色的民族,孕育了不同风格的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文化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其地域性和民族性。

      人们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东西半球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因而不仅孕育了不同肤色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孕育了不同类型的文明,产生出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孕育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地域文化具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表达形式,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东西方具有各自不同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医学文化等。正如中国科学院前任院长卢嘉锡院士和路甬祥院士在《中国古代科学史纲》序言中指出:“世界上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不同文明的源头,也形成了不同的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思维方式。西方的科学注重归纳、演绎、抽象、分析,而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则注重有机整体、融会贯通、综合总体和相生相克,以及依靠悟性产生的智慧,深入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这两种学术思想体系的区别,一个典型的例子有如西医和中医。”学者熊月之先生也如是说:“西医得西方古典科学重具体、讲实证的精神,中医得中国传统文化重整体、讲联系的神韵。如果在各种学科中,举出能体现中西文化特征的一种,我以为医学为合适。”1981 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依来亚斯·哈内奇说:“中华文化可能是世界上能够感召人们不要碌碌无为、不要虚度一生的文化。中华文化遗产之丰富恐怕首屈一指,它不仅是在人文科学领域,而且在医学文化方面也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因为中华文化把世间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放在生命里。那么,在有关生命的所有认识论和方法论中,中西方文化凝聚的差异为显明就不足为奇了。”

      中西医学是当今世界并存的两大医学体系,两者来自于不同的地理环境、语言文字、人类的历史活动和文化传统,两者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两者在理论体系、思维方式、认知方法、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诊疗模式乃至审美意蕴等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医学体系,与人文社会科学紧密联系。它以元气论为哲学基础,坚持有机论、整体观,注重自然、环境、人体、心理诸要素的综合作用,运用宏观系统辨证的方法,从整体的、连续的、运动的角度来研究生命和疾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来收集生命的信息,以扶正祛邪、调节平衡的观点来治病救人。中医学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精神,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遵循自然之道,充分利用自然之力和人体的自我调节、自愈能力以达到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强调人类应当积极地去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与大自然保持一致,主动地养生防病。

      西医学是以古希腊、罗马医学为基础,在西方现代的文化和科学背景下形成的医学体系。它以古希腊哲学的原子论为基础,坚持机械唯物构成论,运用分析还原方法,从局部的、间隔的、静止的角度分析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准确找准病因、病理和病灶。西医学和自然科学紧密结合,以近代以来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学科知识为依托,运用实验、逻辑、数学等方法,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等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西医学主张天人对立和物我分离,遵循“征服自然”的思维,存在着明显的欲凌驾于自然规律之上、想要支配自然界的倾向,甚至提出了“改造生命、提高生命、发展生命”的口号。西医用对抗手段战胜疾病,用手术疗法割除病变部位,用各种化学药物抗菌、抗癌、抗病毒、抗增生、抗衰老、抗纤维化等,以期直接消除实体病因、病灶。

      关于中西医学谁优谁劣的问题,曾做过这样的评价:“医道中西,各有所长,中医言气脉,西医言实验。然言气脉者,理太微妙,常人难识,故常失之虚;言实验者,专求质而气则离矣,故常失其本。则二者又各有所偏矣。”可见,西医有西医的标准,中医也有中医的标准,我们不可以用西医的标准来评判中医的好坏和优劣,反之亦然。我们要牢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做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西方医学是由局部到整体,由分析到综合,在革命中建构,在革命中创新。而中医学是由表及里,由本及用,在传承中运用,在传承中发展。这是人类认识的不同领域、不同方法、不同道路,两者殊途同归。

本书编委会

2016年3月



导语摘要

      在广阔的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肤色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孕育了不同类型的文明和地域文化。中医学和西医学是分别在东半球的中华文化和西半球的西方文化土壤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要深刻认识中西医学之间的区别,必要从中西文化入手。

      本书从文化源头、文化精神、思维方式、文化特性等方面阐发和揭示中西医文化的本质,并探讨二者的互融性。中西医学是人类认识的不同领域、不同方法、不同道路,当代医学工作者应在充分认识二者本质的基础上,谋求中西医的共同发展。



作者简介

      周亚东,中医药文化学硕士生导师,现任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药文化研究所执行所长,全国医药院校社科研究协作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及中西医文化比较研究,主要讲授“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医哲学”“中医药文化专论”“中医养生文化”等研究生课程。先后主持10余项省级以上课题,公开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主编《华佗医学文化研究》等专著,曾获多次获得各级教学和科研成果奖。



目录

篇  寻找中西医文化源头    


文化源头——内陆文明与海洋文明


一、中医文化源头——内陆文明


二、西医文化源头——海洋文明


三、两种文明源头的文化差异性


文化背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


一、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生活方式


二、农业文化与工业文化的思维与认知


三、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医学


第二篇 体悟中西医文化精神    


元气论与原子论


一、元气论与中医学


二、原子论与西医学


生成论与构成论


一、生成论与中医学


二、构成论与西医学


“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一、“天人合一”与中医学


二、“天人相分”与西医学


第三篇 感悟中西医思维方法    


整体系统思维与分析还原思维


一、整体思维与中医学


二、分析还原思维与西医学


三、中西医思维方法起源对比


四、两种思维方法对现代医学的意义


取象比类思维与理性抽象思维


一、取象比类思维与中医学


二、理性抽象思维与西医学


三、取象比类思维与理性抽象思维比较


顺势思维与对抗思维


一、顺势思维与中医学


二、对抗思维与西医学


       
三、从对抗医学向生态医学的转变


辨证思维与逻辑思维


一、辨证思维与中医学


二、逻辑思维与西医学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逻辑思维方法的比较


第四篇 体悟中西医文化特性    


时间与空间


一、中西方文化不同的时空轨迹


二、时间与中医


三、空间与西医


四、实现中西医时空并重的优化组合


功能与形态


一、天才的想象——中医藏象理论


二、文化的土壤


三、中西医解剖学案例


四、功能与形态的关联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与中医


二、疾病与西医


三、从疾病医学模式向健康医学模式的转变


宏观与微观


一、物质维


二、能量维


三、时空维


内求与外求


一、文化的因素


二、中西医药物比较


德性与理性


一、“德性”文化与“理性”文化


二、具有鲜明“伦理”特质的中医文化


三、具有鲜明“理性”特质的西医文化


第五篇  认识中西医文化的互融性    


中西医文化互融的必要性


一、中医的困境


二、西医的不足


中西医文化互融的可能性


一、中西医文化源起旨趣趋同


二、中西医文化的实践目标趋同


三、中西医文化的现代互融之维



内容摘要

      在广阔的地球上生活着不同肤色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孕育了不同类型的文明和地域文化。中医学和西医学是分别在东半球的中华文化和西半球的西方文化土壤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要深刻认识中西医学之间的区别,必要从中西文化入手。


      本书从文化源头、文化精神、思维方式、文化特性等方面阐发和揭示中西医文化的本质,并探讨二者的互融性。中西医学是人类认识的不同领域、不同方法、不同道路,当代医学工作者应在充分认识二者本质的基础上,谋求中西医的共同发展。



主编推荐

      周亚东,中医药文化学硕士生导师,现任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药文化研究所执行所长,全国医药院校社科研究协作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及中西医文化比较研究,主要讲授“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医哲学”“中医药文化专论”“中医养生文化”等研究生课程。先后主持10余项省级以上课题,公开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主编《华佗医学文化研究》等专著,曾获多次获得各级教学和科研成果奖。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