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基础——十二五中职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
32.65
7.3折
¥
45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杨怀宝 主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26011
出版时间2015-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23770861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由杨怀宝主编的教材《病理学基础(供中医、中医康复保健、护理、中医护理专业用)》涵盖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内容,分总论及各论两部分,章至第十一章为总论,重点讲述疾病的一般原理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第十二章到第十五章为各论部分,阐述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但尽量简化发病机制的叙述。教材中插有大量彩图和表,紧贴教材,既为教师多媒体教学提供方便,也为学生自学和复习提供指导。本书主要供中医、中医康复保健、护理、中医护理专业用。
目录
总论
章 病理学绪论与疾病学概论
节 病理学绪论
一、病理学的概念、任务和研究范围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疾病学概论
一、健康与疾病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
三、疾病的规律
四、疾病的转归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一、萎缩
二、肥大
三、增生
四、化生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变性
二、细胞死亡
第三节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修复
一、再生
二、纤维性修复
三、创伤愈合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节 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二、静脉性充血
第二节 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类型
三、血栓的结局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节 栓塞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 梗死
一、梗死的原因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章 炎症
节 炎症的原因
一、生物性因子
二、物理性因子
三、化学性因子
四、异常免疫反应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一、变质
二、渗出
三、增生
第三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一、局部表现
二、全身反应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一、急性炎症类型
二、慢性炎症类型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
一、痊愈
二、转为慢性
三、蔓延扩散
第五章 肿瘤
节 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的特征
一、大体形态
二、组织结构
三、肿瘤的异型性
四、肿瘤的命名
五、肿瘤的分类
六、肿瘤的生长
七、肿瘤的扩散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五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一、癌前病变
二、原位癌
三、早期浸润癌
第六节 常见肿瘤举例
一、上皮组织肿瘤
二、间叶组织肿瘤
三、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四、其他组织肿瘤
第七节 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肿瘤的病因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
第六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节 水、钠代谢紊乱
一、脱水
二、水中毒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
一、低钾血症
二、高钾血症
第三节 水肿
一、水肿的发生机制
二、常见水肿的类型
三、水肿的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第七章 酸碱平衡紊乱
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酸与碱的概念
二、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
三、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及其意义
一、pH值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
三、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
四、缓冲碱(BB)
五、碱剩余(BE)
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一、代谢性酸中毒
二、呼吸性酸中毒
三、代谢性碱中毒
四、呼吸性碱中毒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一、二重性酸碱一致型酸碱平衡紊乱
二、重性酸碱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三、三重性酸碱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第八章 发热
节 概述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与机制
一、发热激活物
二、内生致热原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第三节 发热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体温上升期
二、高温持续期
三、体温下降期
第四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变化
一、代谢变化
二、功能变化
第九章 缺氧
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
一、血氧分压
二、血氧容量
三、血氧含量
四、血氧饱和度
第二节 缺氧的原因和类型
一、低张性缺氧
二、血液性缺氧
三、循环性缺氧
四、组织性缺氧
第三节 缺氧时器官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第十章 休克
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一、休克的原因
二、休克的分类
第二节 休克的发生机制
一、微循环缺血期
二、微循环淤血期
三、微循环衰竭期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代谢和器官功能的变化
一、细胞代谢障碍
二、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第四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消除病因
二、治疗原则
第十一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机制
第二节 促进弥散性凝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三、血液的高凝状态
四、微循环障碍
五、其他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及分型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型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
一、出血
二、器官功能障碍
三、休克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一、消除病因
二、对症治疗
各论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
节 慢性支气管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变化
三、临床病理联系
第二节 肺炎
一、细菌性肺炎
二、病毒性肺炎
三、支原体肺炎
第三节 结核病
一、概述
二、肺结核病
三、肺外器官结核病
第四节 呼吸衰竭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呼吸衰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第十三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节 高血压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高血压病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n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