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安全提升的行人过街行为研究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
54.97
7.0折
¥
7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周竹萍,王炜,任刚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24709
出版时间2014-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23611339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步行是*古老的出行方式,也是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项交通活动。随着我国交通安全形势的日趋严峻,行人交通安全已开始成为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面向安全提升的行人过街行为研究》以信号控制交叉口、人行天桥与地道、路段过街人行横道等过街设施处的各种过街现象为基本出发点,以提升行人过街交通行为的安全性为应用目标,运用交通规划、数理统计、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复杂网络理论、生理学等理论与方法,在大量数据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行人过街的交通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以行为分析结论为基础,选取行人过街行为安全性评价指标,提出行人过街行为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通过量化研究不同类型人车冲突和违法过街行为的危险度,从交叉口改进措施、安全过街策略、安全过街宣教等方面提出行人过街行为安全性提升方法,为制定和实施行人交通安全提升对策提供理论支撑。
目录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行人交通现状 3
1.2.1 行人过街交通流 4
1.2.2 行人过街行为特征 5
1.2.3 行人过街行为心理学 6
1.2.4 行人过街设置 7
1.2.5 行人交通发展趋势 8
1.3 主要研究内容 12
1.4 研究方法 13
第二章 行人交通事故分析 16
2.1 事故数据分析的意义 16
2.2 交通事故数据分析方法 16
2.2.1 计数数据模型 16
2.2.2 离散选择模型 17
2.2.3 路径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 18
2.3 行人交通事故全球概况数据分析 18
2.3.1 全球行人事故总体特征 18
2.3.2 全球行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析 19
2.3.3 行人交通事故特点 21
2.4 中美两国行人交通事故数据对比分析 22
2.4.1 事故总量 22
2.4.2 行人在交通事故中的伤亡数据分析 23
2.4.3 行人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24
2.4.4 行人事故死亡人数的性别和年龄分布 26
2.5 行人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分析 29
2.6 交通事故致因分析 31
2.6.1 能量转移论 31
2.6.2 轨迹交叉论 32
2.6.3 多米诺骨牌事故模型 33
2.6.4 系统论的人因素模型 33
第三章 行人过街设施及交通特征分析 35
3.1 行人过街设施的分类 35
3.2 交叉口行人过街设施 36
3.2.1 人行横道 36
3.2.2 信号灯 36
3.2.3 信号交叉人行横道 38
3.2.4 安全岛 39
3.3 路段行人过街设施 40
3.3.1 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 40
3.3.2 立体过街设置 40
3.3.3 路段触摸式行人过街信号 41
3.4 行人过街交通特征 43
3.4.1 行人到达规律 43
3.4.2 行人过街过程 43
3.4.3 行人过街速度 44
3.4.4 行人流量 46
3.4.5 行人密度 46
3.4.6 行人空间占有量 47
第四章 行人过街生理特征分析 49
4.1 交通原理 49
4.1.1 心理状态的生理反应 49
4.1.2 心理紧张的生理学基础 49
4.1.3 生理指标选取 50
4.2 实验仪器及方案设计 52
4.2.1 实验仪器 52
4.2.2 实验方案设计 53
4.3 预备实验 55
4.4 心率参数的变化规律 56
4.4.1 实验对象步行行为分析 56
4.4.2 不同过上的心率变化 57
4.4.3 不同群体的平均心率值 58
4.4.4 不同行为情况下的心率变化 58
4.4.5 信号控制交叉口不同等待时间下的心率变化 59
4.5 实验结论 61
第五章 行人过街心理特征分析及建模 62
5.1 不同群体行人的心理特征 62
5.1.1 儿童行人 62
5.1.2 中青年行人 62
5.1.3 老年行人 63
5.1.4 乡村行人 63
5.1.5 残疾行人 64
5.2 行人过街心理指标分析 64
5.2.1 过街等待心理极限 64
5.2.2 过街环境安全感知 65
5.3 行人过街行为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 66
5.3.1 行人过街需要的层次分析 67
5.3.2 违法过街行为形成的需要理论解释 68
5.4 个体违法过街行为的期望理论分析 69
5.4.1 期望理论 69
5.4.2 期望理论对行人违法过街行为的解释 70
5.5 结伴违法过街行为的计划行为理论建模 73
5.5.1 计划行为理论概述 73
5.5.2 鉢变量的模型表达 75
5.5.3 基本模型改进 76
5.5.4 问卷设计及调查 77
5.5.5 结伴过街行为特征 81
5.5.6 TPB交通结果分析 83
5.5.7 行人的违法行为矫正和安全教育 84
5.6 从众过街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建模 85
5.6.1 社会影响理论的解释 85
5.6.2 从众行为的发生条件 87
5.6.3 从众行为的信息流分析 89
5.6.4 基于复杂网络的从众违法过街行为建模 91
第六章 无信号控制过街处行人过街行为特征分析 104
6.1 无信号控制过街处行人过街交通流分析 104
6.1.1 无信号控制过街处混合交通流的自组织现象 104
6.1.2 混合流的协同分析 106
6.2 无信号控制过街处行人过街行为调查 107
6.3 无信号控制过街处行人过街行为特征分析 108
6.3.1 临界穿越间隙 108
6.3.2 停驻次数与停驻时间 109
6.4 行人穿越及机动车避让的影响因素 110
6.4.1 行人穿越机动车决策的影响因素 110
6.4.2 机动车避让行人的影响因素 110
6.5 行人过街率与车辆到达速度的相关性 111
第七章 立体过街设施处行人过街行为特征分析 112
7.1 立体过街设施概述 112
7.1.1 行人过街设施存在问题 112
7.1.2 立体过街施的设置必要性 112
7.1.3 立体过的形式 113
7.2 人行天桥使用特性 113
7.2.1 人行天桥的设施特性 113
7.2.2 人行天桥使用特性调査 117
7.2.3 人行天桥处行人过街行为特征 118
7.3 人行地道使用特性 120
7.3.1 人行地道的设施特性 120
7.3.2 人行地道使用特性调査 122
7.3.3 人行地道处行人过街行为特性 123
7.4 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的比选设置 124
7.4.1 人行天桥与地道的优缺点对比 124
7.4.2 比选设置的主要因素 125
第八章 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行为特征及机理分析 126
8.1 行人过街行为过程及特征分析 126
8.1.1 行人过街行为过程 126
8.1.2 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127
8.1.3 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 134
8.2 行人过街行为影响因素 136
8.2.1 已有研究 136
8.2.2 个人属性 137
8.2.3 家庭属性 138
8.2.4 行人属性 138
8.2.5 交通状况特征 138
8.2.6 主观偏好 138
8.3 过街行为选择结果 139
8.3.1 过街行为分类 139
8.3.2 调査方法和数据 140
8.3.3 调査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42
8.3.4 各类过街行为的特性分析 143
8.4 过街行为选择的隐性变量建模 145
8.4.1 隐性变量的建模思路 145
8.4.2 模型求解的基本原理 146
8.4.3 模型拟合结果 147
8.5 行人个体过街行为选择的MNL模型 149
8.5.1 基础理论 149
8.5.2 建模框架与步骤 153
8.5.3 变量设置 154
8.5.4 模型标定 155
8.5.5 模型拟合精度检验 157
8.5.6 模型比较与解释 160
8.5.7 模型应用分析 162
第九章 行人过街行为危险度分析 165
9.1 研究思路和方法 165
9.1.1 研究思路 165
9.1.2 研究雄 166
9.2 基于事故数据的行人违法过街的相对危险度分析 169
9.2.1 已有研究 169
9.2.2 数据分析 170
9.3 行人-机动车交通冲突特性分析 171
9.3.1 交通安全的表征——交通冲突 171
9.3.2 行人交通冲突的基本定义 173
9.3.3 行人冲突的基本特性分析 176
9.3.4 行人交通冲突的类型分析 178
9.3.5 行人观察行为与交通冲突的相关性 183
9.3.6 行人违法率与交通冲突的相关性 185
9.4 不同类型行人-机动车冲突的严重性分析 187
9.4.1 冲突严重性指标数据提取 187
9.4.2 聚类分析方法 189
9.4.3 各类型交通冲突严重性分析 192
9.5 各交叉口和不同行为的冲突危险度 193
9.5.1 各交叉口的冲突危险度 193
9.5.2 不同过街行为的危险度 194
9.6 行人过街危险度的应用研究 194
9.6.1 交叉口行人过街安全性评价 194
9.6.2 基于冲突分析的行人过街安全性提升对策 196
第十章 行人过街行为安全性评价 200
10.1 评价指标 200
10.1.1 指标选取原则 200
10.1.2 评价指标体系 201
10.1.3 评价指标筛选 201
10.2 量表设计 202
10.2.1 量表分析方法 202
10.2.2 评价指标对应量表设计 203
10.3 评价方法 207
10.3.1 基本理论 207
10.3.2 评价程序 209
10.4 评价等级确定 212
10.5 示例分析 213
10.5.1 基本思路 213
10.5.2 评价因子的确定 213
10.5.3 评价函数的确定 213
10.5.4 模糊积分的计算 215
10.5.5 模糊识别 216
参考文献 218
内容摘要
步行是*古老的出行方式,也是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项交通活动。随着我国交通安全形势的日趋严峻,行人交通安全已开始成为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面向安全提升的行人过街行为研究》以信号控制交叉口、人行天桥与地道、路段过街人行横道等过街设施处的各种过街现象为基本出发点,以提升行人过街交通行为的安全性为应用目标,运用交通规划、数理统计、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复杂网络理论、生理学等理论与方法,在大量数据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行人过街的交通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以行为分析结论为基础,选取行人过街行为安全性评价指标,提出行人过街行为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通过量化研究不同类型人车冲突和违法过街行为的危险度,从交叉口改进措施、安全过街策略、安全过街宣教等方面提出行人过街行为安全性提升方法,为制定和实施行人交通安全提升对策提供理论支撑。
主编推荐
行人,交通管理,研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