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做幼稚园教师 大夏书系(重温经典,体会教育大家陈鹤琴的幼稚园教学艺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怎样做幼稚园教师 大夏书系(重温经典,体会教育大家陈鹤琴的幼稚园教学艺术)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17.13 5.7折 29.8 全新

库存9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鹤琴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05537

出版时间2013-07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23282882

上书时间2024-12-28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基于大夏书系“教师教育”的定位,从陈鹤琴的著作、文集中编选适合幼稚园教师的文章,引领幼儿园教师重读大师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陈鹤琴论幼稚园教师的修养、论儿童训育、论幼稚园教学的原则、幼稚园教师实用技巧、论活教育等内容。

商品简介

基于大夏书系“教师教育”的定位,从陈鹤琴的著作、文集中编选适合幼稚园教师的文章,引领幼儿园教师重读大师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陈鹤琴论幼稚园教师的修养、论儿童训育、论幼稚园教学的原则、幼稚园教师实用技巧、论活教育等内容。

作者简介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后留学美国,先后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硕士学位。1919年回国后,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道路。前后近70年间,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师范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开拓性的实践、实验和研究工作,创建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鹤琴曾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逝世前是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是全国政协第一至五届委员。已出版的《家庭教育》一书,是一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家教经典,也是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创性著作。

目录
编选说明

第一章 幼稚园教师基本素养
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
谁是成功的教师

第二章 认识幼稚教育
为什么要办幼稚园
幼稚教育之目标
幼稚教育之原则
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
幼稚教育之新趋势
我们的主张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
幼稚园的课程
整个教学法
幼稚园的故事
图画教学法
读法教学法
儿童玩具与教育
幼儿园应该进行识字教育吗

第四章 儿童训育的实施
训育的基本问题
儿童训育应该怎样实施的
谈谈学校里的惩罚
怎样矫正学生的过失

第五章 幼儿园教师实用技巧
如何使幼稚生适应新环境
论幼儿园的环境布置
幼稚生自己点名的方法
怎样编排幼稚园的日课表
幼儿园进行汉语拼音和注音识字教学问题

第六章 实施活教育的原则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比较教学法
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替代教学法
注意环境,利用环境
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教学游戏化
教学故事化
教师教教师
儿童教儿童
精密观察

内容摘要
基于大夏书系“教师教育”的定位,从陈鹤琴的著作、文集中编选适合幼稚园教师的文章,引领幼儿园教师重读大师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陈鹤琴论幼稚园教师的修养、论儿童训育、论幼稚园教学的原则、幼稚园教师实用技巧、论活教育等内容。

主编推荐
陈鹤琴(1892-1982),浙江上虞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后留学美国,先后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学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硕士学位。1919年回国后,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道路。前后近70年间,在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师范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开拓性的实践、实验和研究工作,创建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鹤琴曾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逝世前是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是全国政协至五届委员。已出版的《家庭教育》一书,是一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家教经典,也是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创性著作。

精彩内容
第二章认识幼稚教育

为什么要办幼稚园
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为它的对象早于学龄儿童。它的功用,正如培植苗木,实在关系于儿童终身的事业与幸福,推而广之,关系于国家社会。现在分条来说明。
一、儿童
在幼稚教育期内的儿童,通常是4岁到6岁,现在也有人来试教3岁的儿童。这个时期的儿童在不设幼稚园以前,大都整天在家里玩,常常去麻烦父母。从前人们对于这个时期的儿童往往轻视(现在大多数人的见解还是如此),甚至于当做赘疣的。这都是因为不了解儿童在这时期重要,儿童在这时期里可教的缘故。所以倘若能够明了这个时期的儿童心理与生理状况,对于所以要办幼稚园的理由,就可以思过其半。我们来看看这个时期儿童的特征如何呢?
(一)好群
儿童从小喜欢有伴侣的,出生4个月的儿童就要有人陪他,倘若让他独自睡在床上,没有人坐在旁边,他就要哭的。年龄一天一天地大起来,好群的欲望也一天一天地增长起来,到了3岁,日常的言语能说了,普通的游戏也能玩了,那时候要求同伴的欲望更大了。家里的兄弟姊妹固然是他的好伴侣,邻人的子女也互相招呼去玩。但是环境有限,哪里能满足他的欲望呢?幼稚园就是适应这个需要,在一定的处所招收许多差不多同年岁的儿童,供给他们种种有教育价值的环境,使儿童得在适宜的环境之中,充分地与同伴接触,以发展他们的好群的特点。
(二)好玩
儿童生来是好动的,几个月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动,这就是好玩的表现。儿童到了初学步的时候,教步的成人,有时已经觉得疲倦了,但他还是忽起、忽立、忽走地运动。儿童会立以后,他就多方想法子来玩,不懂教育的父母就非常厌烦。其实儿童好玩是一件好事情,可以增进许多知识,可以学到许多技能,并且对身体的发育也有极大的益处。所以稍有教育知识的父母,就应设法替子女制备玩具。但是家庭的经济有限,环境也受到种种限制,势难充分地发展儿童好游戏的本能。就是经济上可以替儿童置备许多玩具,又可以替他特设环境,但是同伴的缺乏,还是不能解决的。所以要充分地发展儿童好玩的本能,非有幼稚教育不可。
(三)可教
幼稚教育时期的儿童是好玩的,哪里知道他非但好玩,并且是可教的。中国古语说:“孺子可教也。”这句话虽然不专指教这个时期的儿童,但是这时期的儿童,确实比任何时期的儿童容易受教,儿童从2岁到6岁,所学的事情,倘若把它统计起来,实在可惊,可以说终身使用的基本材料和工具,都在这时期里学得的。例如日常语言,人生需要的动作、习惯道德等,大部分都在这时期里养成。儿童容易学习的事例很多,就以学习言语一事来说,我们成人学习一种方言,有时学了五六年,还是不会的,五六岁的儿童,不要半年,就可以学成一种方言,这种容易学习的能力,在心理学上称为可塑性。在教育学上称为可教性,我现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儿童之可教性。美国有一位母亲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女子,她对孩子从小就用种种方法来施教。孩子到了8岁居然能说八国语言,能打网球、骑自行车等,后来长大了,对于文学音乐都有很大的成就。追源起来,就是因为有一个好的基础。我敢相信,凡是儿童都可教的(除去生理上有残疾的),都可以教成为有成就的人。不过教的方法,和寻常教育不同,应该要有特殊的研究。
以上三点是儿童心理与幼稚教育相关的重要之点,其余尚有好奇、模仿,也都是与幼稚教育有密切关系的。(请参看拙著《家庭教育与儿童心理之研究》第二章)

二、对于儿童之需要
儿童之需要甚多,总括起来是“发展个性”。个性如何能发展呢?是否独往独来可以尽量发展呢?是否年岁长大起来自然就可以逐渐发展,无需藉外力之启发呢?我们知道像鲁滨逊的孤居荒岛个性必难得到充分发展的,所以教育上就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分析起来可以得出三点。
1.身体。培养成一个身体健全的人,学得种种技能,这种工作大都要有完美的设备,布置成一个很好的环境,使儿童眼之所见,手足之所接触,耳之所闻,都很能依照他的个性去活动,教师只要从旁指导,就能引起儿童个性之所好,所以幼稚教育应注重设备。
2.智力。人类进步一天快似一天,同时因为“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所以对于各种知识的获得,能够提早一天,就应该极力设法来提早。从前人们都以小学时期为正式开始学习各种知识的时期,现在我们知道幼稚教育时期,也着实可以学习,我们虽然不敢希望凡是幼稚生都像小学生那样受教,但是据各方的经验看来,幼稚教育至少可以帮助学习小学一年或二年课程的一部分,如自然、语言、图画、常识等。在幼稚园里都可以教的。
3.德性。儿童在家里所接触的人不多,有许多家庭因为过分宠爱,孩子到了七八岁还是唯我独尊,毫不知做人的道德。要培养德性,非把儿童放在人群中不可。幼稚园虽然不是大的人群,但是,对四五岁的儿童来说,确是一个适宜的人群了,可以在这个人群中养成许多人类社会的德性。
三、对于家庭
一切教育,没有再比幼稚教育更与家庭有密切的关系了。幼稚生是初离母亲的怀抱,父母爱护之忱正是浓厚;加以在家中的时间较多,倘若不和家庭去合作,成效必少,这是幼稚园要借助于家庭之处。至于幼稚园有益于家庭之点那就很多了,简单地说几条如下。
1.节省时间。四五岁的儿童在家里是顽皮的,大人不去理他,他就会闯出许多祸来;若去管他呢,又管不胜管,教不胜教,这是有过子、侄、弟、妹的人都有同样感触的。所以一家有二三个小孩子,父母就苦得不得了,忙得不得了,这时候,倘若有相当处所,可以把儿童送进去,父母一定很欢迎的,因为父母可以分出许多时间来做别的事情了。
2.节省精力。父母都有相当的职务,断不能把全副精力用于几个儿女身上。况且教儿童也非随便教的,需要花费许多精力的。寻常父母都不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种工作,而幼稚园就可以帮助家庭来做教育儿童的工作,至少可以帮助一部分。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就是所谓帮助一部分,就是说,儿童进了幼稚园,不是一切教育责任都由幼稚园担负,这点在社会上产生误会的人很多。
3.补充家庭教育之不足。父母即使有了充分的时间与精力去教育儿女,也需有幼稚教育。例如,上面说过的儿童好群的特性,要想有充分的发展非有众多的同伴不可,这点在家庭里是办不到的。此外,倘若父母缺乏时间、精力、学识及经验者,尤其需要幼稚教育的帮助,又如儿童都喜欢发问题的,寻常父母遇到儿女有麻烦的问题,总说“走开去,不要来讨厌”,在幼稚园里这类情形就可以减少许多,儿童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许多知识,所以我们非常相信幼稚教育可以补充家庭教育之不足。
四、对于国家
幼稚园里有公民训练的一种课程,就是培养将来做公民的基础,因此可以养成种种合作的精神,爱护团体、爱护国家的精神。同时又可以培养公民应有的知识与技能,砌成一个稳固的公民基础。
五、对于小学
幼稚园对于小学的关系,比上述数项来得轻些。不过儿童有了很好的基础,进小学去,照理论上说来,比没有进过幼稚园的来得好,可惜我们现在还没有统计的事实来证明这一点。我们倘若能认定几所小学校,把它们的学生成绩测验一下,看看进过幼稚园的儿童,究竟比没有进过幼稚园的儿童好多少?这样不是对于幼稚教育的改进有好处吗?
总之,幼稚教育之关系甚大,所以需慎重办理。以儿童个人而论,这步教育不善,终身受影响,就是改正过来,也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我们大家都知道学习的开始是很重要的,正如同一出发点,可以向东,也可以向西,初时不注意,竟会闹成南辕北辙的,那岂不是比不学都坏吗?从前有一位音乐教师,在招生广告上说:“凡没有学过琴的学费每小时一元,学过琴的每小时二元。”有人问他理由何在,他说:“没有学过的人,只要从头教起就好,倘若学过的人,还要做一步改换旧习的工作,这更费事,比初教还不容易。”所以幼稚教育办得好,小学教育就容易办得多了,幼稚生教得好,小学生就容易教了,这样说来,幼稚教育,实是小学教育的基础。

幼稚教育之目标
儿童、教材和教师是教育上的三大要素。三者的关系,儿童是主体,教师度量儿童的能力与个性,用种种适宜的方法,把教材介绍给儿童。换言之,先测量儿童的个性,希望他们达到怎样的目的,然后选择适宜的材料,使用适宜的方法,以达到所希望的目的。现在我们用图来表示三者互相的关系:
照图的意义说来,儿童还是教育的主体,课程与方法都是达到目的的工具,所以谈教育,应当解释目的。若问,幼稚教育的目的怎样呢?据我看来,至少有四大目的:
一、做怎样的人
这条是关于道德和群育的。照伦理学上说来,做人的标准很严格,所分的细目也很琐碎。我们不愿意再蹈从前小学里修身科的故辙,不应该有繁文缛节的细说,只要有几个大目标就够了。
1.合作的精神。这种精神从大的方面说来,是人类所以战胜万物的根本要素,确是人生重要的道德。我们不能希望幼稚生完全达到,因为这时期儿童并没有大的合作能力。但是我们在极细微的地方,也可以训练的。例如,做团体游戏可以训练此种精神。又如玩积木,小号积木一人可以放在桌上玩,至于大号积木,必须大家合起来玩,这样也可以训练合作的精神,虽然有许多学者反对能力的转移,认为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倘能处处注意培养这种习惯,将来就是习惯的应用了,似乎并不矛盾。
2.同情心。同情心是人类的特性,所以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见无告之民而生恻隐之心等,都是同情一事之功。但是以现在社会的恶德张扬,此心渐泯。幼稚生在社会上之日尚少,急宜训练此种美德,以奠定其坚固之基础。
3.服务的精神。人哪个无自私?所以我们对于“私”不能厚非。但是人类一天进步一天,“私”字的范围也应该一天扩大一天,起初是个人,渐进而为同居一室,更进而为同乡、同邑,更进而为同业,更进而为全社会、全国到全人类。我们抛开哲学来谈事实,社会上倘若都是为个人的人,我敢说没有文明的进步。对于他自己也很难有进步的希望。服务的精神,从小应该训练的。例如,组织幼童子军,儿童就能格外替他人做事。此外,做人的道德当然还有很多,如谦让、诚实、有礼貌等,也应该培养的。
二、应该有怎样的身体
我们希望儿童有很强健的体格,首先应训练儿童养成各种达到强健体格的习惯。可以分三层来说。
例如运动、饮食、衣服等,都应该合乎卫生要求。幼稚园也应该负相当的责任去指导家庭,而幼稚园应注意的是玩具与本园的各种设备,使它们既能引起儿童好动的心理,又能时时刻刻注意卫生条件。

2.卫生习惯。要培养儿童体格的健康,成人应该有良好的指导,其中养成儿童卫生习惯,尤为重要。幼稚生因能力关系,当然不能要求过高,下列数项是可实行的:好清洁的观念,洗脸、刷牙、吃东西以前洗手,每晨大便,随身带清洁的手巾等习惯,幼稚生都可做到的。
3.技能。要身体健康,必须有相当运动的技能。中国旧式家庭养小孩,怕风怕雨,不让孩子出门去玩,弄得孩子像个半截木偶,何等可怜。在幼稚园里的儿童,对于人生必须的几种基本动作,都应该养成。例如,跑步,跳跃,爬高,掷物,骑脚踏车、雪车,打秋千,溜滑梯等,一方面培养儿童各种技能,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勇敢精神,使他们稍踏危境而不惧。且荡秋千等动作,对于避免晕船还有几分帮助,那么又有其他的功用了。
三、应该怎样开发儿童的智力
智力和知识很有分别的。旧教育是注重于知识的注入,弄得儿童成了装物件的器皿,把知识一件一件地装进去。新教育就是要在知识以外加上智力的开发。从范围说起来,智力和知识是有交叉的两个圆,但是智力的圆比知识的圆要大得多了,同时也可以说,知识是以成人为主体的,智力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智力上的能力是活的,积累许多知识是死的。我们培养幼稚生应该具备哪些智力上的能力呢?
1.有研究的态度。儿童的好发问,几乎可以说是天性,而成人往往不愿意向他们说明,同他们去研究,有时还要用强烈的手段去禁止儿童发问,致使儿童好发问的态度,被消泯无迹,这是何等可叹的事情。幼稚生因为种种能力的限制,所以谈不上像大学问家那样地研究,但是日常事物的穷究,也着实够了。例如,日常的食品,油盐酱醋的成因,花草虫鱼鸟兽的考察,都是很容易办得到的,教师也应该教他们的。不过这里有一个困难之点,就是教师要知识丰富,幼稚教师确是不容易做到。
2.有充分的知识。蒙台梭利的方法,是以训练儿童的感觉为幼稚园的惟一课程,这是谬误的观念。我们对于幼稚生虽然要使他们感觉敏锐,同时也应该使他们有丰富的知识,使他们经验丰富。幼小儿童是富于想象的,但是想象的根据是经验,没有经验就不会有想象的。只要使幼稚生有机会接触自然界和社会,并好好指导他们,就可以使他们有丰富的知识。各种经验都是直接得来的,所以还要使他们有获得经验之工具和技能。例如,看图画、识字等,也应该培养这方面的技能。
3.有表意的能力。前两项都是受纳的一方面,这是表现个人之所感。成人对于心有所感必从许多途径表现出来。能文者,作为诗歌;能绘画者,绘成图画,其他如工艺、音乐、雕刻、言语等无一不为表现个人感想之工具。幼稚生因生理上之限制,当然达不到这种地步,但是简单的语言,叙述简单的故事,画简单的图画,做简单的手工,还是可以做得到的。这类发表的能力,都是可以逐渐训练成功的。
四、怎样培养情绪
儿童发脾气,作娇,惧怕蛇、狗等,大概诸位都看到过,这就是儿童情绪的表现。在普通的家庭里,不是弄得儿童像霸王,就是弄得儿童终日哭泣,或者见到什么都生怕,不能离开母亲一步,对于儿童都是“爱之适以害之”的。幼稚园至少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培养儿童。
1.欣赏。欣赏的东西很多,如自然界之美,山川之幽秀,建筑之雄伟,但这些对幼稚生似乎都还早些,而悦耳的音乐,儿童画,音调顺口的儿歌,可以玩赏的艺术品,幼稚生都能欣赏的。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国国民之缺少欣赏能力,尤其是音乐,雅歌妙舞,几乎成为少数人的专利品,普通人很难领略,这是一个大缺点。我们应该极力设法改变的,首先应在幼稚园里大力提倡,这是不难办到的。只有诗歌一层比较难些,要想搜集合乎幼稚生的诗歌,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2.快乐。我们的教育不能使儿童感到快乐,也是失败之一。所谓快乐,不是用糖包药丸的方法,使儿童暂时感到快乐,我们希望儿童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教师的人格感化,笑口常开,和蔼可亲,这固然要紧,此外在一切教导上,都应合乎儿童的需要,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并不是拿了物件,硬装进去的。硬装的方法,就会造成使儿童厌恶一切的后果。例如,读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教的得法,可以使儿童终身喜欢读书的,但是大多数的儿童不欢喜读书,这都因为教师强迫儿童的缘故,有了这样不好的习惯,可以说是人生的不幸。
3.打消惧怕。儿童生来所怕的东西不多,惧怕大都是后天养成的。家庭教育之不良,周围邻居之恶劣影响,于是慢慢养成了种种惧怕的习惯,如怕黑暗,怕蚯蚓,怕狗,怕猫,怕昆虫等,都是对于人生有很多不便的影响。幼稚园教师应该常常带儿童去接触万事万物,如捉昆虫、与猫狗玩耍等,又如常带儿童登高、溜滑梯等,这些都是消灭惧怕情绪的好方法。我们常常看到初入幼稚园的儿童,见到什么都怕,过了一些时候,能渐渐地去接近惧怕的东西,教师倘能处处注意,必能把儿童已养成的惧怕情绪打消。这种经验,幼稚教师都有。总之,我们好是不给儿童有些许惧怕情绪的机会,但是这步工作大部分要家长努力,若家庭教育不良,儿童已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那么只好由幼稚园来担负消泯惧怕情绪的工作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