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法治发展报告(2013)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
33.4
7.0折
¥
4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刘丹冰 主编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55343
出版时间2013-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3387986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对《仲裁法》在西部地区实施近20年的状况进行调研,不仅有利于评价西部地区法治发展状况,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为中国法治进程留下一个实证样本。调研围绕“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机制之作用、功能及社会需求”展开,范围遍及西部地区,对象中既有一般公众,也有仲裁员、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人数过万。调研显示,虽然仲裁在西部地区具有较大市场需求,但因为在立法与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仲裁功能、作用并未得到应有发挥。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仲裁法律制度,明确仲裁机构的法律地位与属性,规范仲裁运行程序,提高公众的仲裁意识及仲裁人员的业务水平,合理界定司法监督的界限。
目录
上篇 调查研究篇
章 仲裁作用、功能及社会需求综合调查数据分析报告
一、引言
(一)调研背景与意义
(二)调研方法、过程及对象
二、分析与讨论
(一)仲裁在西部地区的市场需求状况
(二)受访者对《仲裁法》及仲裁制度的认知状况
(三)受访者对仲裁制度的评价程度
(四)受访者对仲裁的行为选择及评价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第二章 公众对仲裁功能、作用、需求认知与感受的调研报告
一、引言
(一)调研背景
(二)调研对象
二、问卷分析
(一)对争议解决机制的基本认识
(二)对仲裁制度的基本认识
(三)对我国仲裁实务的认识
三、问题与对策
第三章 仲裁员对仲裁法及实务认识、感受的调研报告
一、引言
二、数据分析与统计
(一)调研样本基本特征分析
(二)对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机制作用的认识
(三)对仲裁制度及其实施状况的认识
(四)对仲裁机构和法院关系的认识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
(一)影响仲裁业务拓展的社会公众问题与对策
(二)仲裁委员会法律属性不清晰问题与对策
(三)仲裁与诉讼关系不明确问题与对策
(四)仲裁员独立性与权力界限问题与对策
第四章 法官对仲裁法及实务认识、感受的调研报告
一、引言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问卷体系概述
(三)问卷内容及预期目标
二、调研数据量化分析及研究
(一)对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机制作用的认识
(二)对仲裁制度的认识
(三)实务中诉讼与仲裁的关系
三、调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调研结论
(二)对策建议
第五章 律师对仲裁法及实务认识、感受的调研报告
一、导言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
(二)调研对象及其特征
(三)调查方法
二、对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机制作用的认识
(一)对争议解决方式公正与效率的认识
(二)对仲裁解决争议优势与劣势的认识
(三)对仲裁在我国整个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作用的认识
(四)对我国仲裁制度发展制约因素的认识
三、对仲裁制度及其实施状况的认识
(一)对仲裁委员会法律地位的理解
(二)对仲裁受案范围的看法
(三)对仲裁协议有效要件的认识
(四)仲裁制度实施状况的调查
四、对仲裁机构和法院关系的认识
(一)法院对仲裁的支持
(二)法院对仲裁的监督
(三)法院对仲裁的影响
(四)国内外仲裁司法监督的“双轨制”
五、问题与对策
(一)仲裁员素质较低问题与对策
(二)仲裁机构独立性不够问题与对策
(三)“仲裁诉讼化”问题与对策
(四)仲裁模式单一问题与对策
(五)仲裁司法监督与支持不合理问题及对策
下篇 专题研究篇
第六章 试论中国民商事仲裁法律制度演进中的政府作用基于“仲裁行政化”的专题调研
一、引言
(一)调研背景与意义
(二)调研万法
(三)调研的时间跨度与范围
二、对仲裁机构与政府关系现状的认识与调查
(一)对仲裁机构与政府关系一般认识的问卷分析
(二)仲裁机构与政府关系的网络调查分析
(三)政府推动是中国民商事仲裁制度得以建立与发展的关键
三、中国“仲裁行政化”的历史渊源与现实选择
(一)中国仲裁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范畴
(二)路径依赖决定中国民商事仲裁具有“行政化”特征
(三)政府作用在民商事仲裁制度演进(变迁)中的利弊分析
四、政府在民商事仲裁中的“有所不为”和“有所为”
(一)政府在民商事仲裁中的“有所不为”
(二)政府在民商事仲裁中的“有所为”
第七章 仲裁的道德基础与道德诉求
一、仲裁成因的道德基础
二、仲裁过程的道德效应
三、仲裁人的道德使命
(一)全力塑造仲裁人的职业形象
(二)着力强化仲裁过程的道德引导
(三)理性审视仲裁选择的价值导向
第八章 仲裁治理性质探析兼论我国仲裁制度的完善
一、治理的内涵界定与类型划分
二、仲裁自主性的理论分析与历史证成
(一)自主治理与仲裁运行机理的契合
(二)仲裁自主性的发展历史
三、我国仲裁制度自主性的不足
(一)仲裁机构的行政化色彩浓厚
(二)仲裁诉讼化倾向严重
(三)临时仲裁制度缺位
四、我国仲裁制度自主性的加强
(一)淡化仲裁机构的行政化
(二)适当设定仲裁司法监督的内容和范围
(三)确立临时仲裁制度
第九章 试论仲裁制度发展的环境要素
一、仲裁制度环境要素的构成及作用
二、仲裁制度环境要素的现状与问题
三、仲裁制度环境要素的培植与优化
第十章 仲裁调解制度基本问题探析
一、引言
二、调解制度介绍
三、仲裁调解的基本规则
(一)仲裁调解的当事人主导规则
(二)仲裁调解员的中立规则
(三)仲裁调解的保密规则
四、仲裁调解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平和、镇定而积极
(二)富有耐心和坚持
(三)敏锐的洞察力
五、仲裁调解员的权限
(一)辅助型调解
(二)评价型调解
(三)辅助型与评价型调解的冲突与融合
六、结语
第十一章 劳动仲裁:民商事仲裁制度的“孪生兄弟”
一、引言
二、民商事仲裁与劳动仲裁的区别
(一)概念与特征不同
(二)调整范围及当事人的主体地位不同
(三)受案方式不同
(四)管辖权不同
(五)审理机制不同
(六)仲裁机构和仲裁员组成不同
三、我国劳动仲裁的历史演变及其与民商事仲裁制度的交互性
(一)劳动仲裁制度的建立与中断
(二)劳动仲裁制度的恢复与发展
(三)我国民商事仲裁制度的恢复和发展
四、完善劳动仲裁制度的思考
(一)建立独立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二)建立“或裁或审、各自终局”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摘要
对《仲裁法》在西部地区实施近20年的状况进行调研,不仅有利于评价西部地区法治发展状况,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为中国法治进程留下一个实证样本。调研围绕“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机制之作用、功能及社会需求”展开,范围遍及西部地区,对象中既有一般公众,也有仲裁员、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人数过万。调研显示,虽然仲裁在西部地区具有较大市场需求,但因为在立法与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仲裁功能、作用并未得到应有发挥。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仲裁法律制度,明确仲裁机构的法律地位与属性,规范仲裁运行程序,提高公众的仲裁意识及仲裁人员的业务水平,合理界定司法监督的界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