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正版】 四书(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 陈晓芬|王国轩|万丽华|蓝旭 中华书局 9787101128505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
7.77
2.7折
¥
29
八品
仅1件
作者陈晓芬|王国轩|万丽华|蓝旭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8505
出版时间2017-1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29元
货号1528987144533165568
上书时间2024-12-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目录
论语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日篇第二十
大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中庸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孟子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内容摘要
《四书》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论语》、《孟子》原自有书,《大学》、《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两篇,没有独立成编。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在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并为其作章句集注。由于“四书”分别出自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则进入《四书》时代。从元代开始,《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各级学校的必读书,成为士子求取功名利禄的阶梯,影响达七百年之久。
【各书简介】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记录下来,在战国初期汇辑成书的。《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之一,体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重要思想――仁。这一思想贯穿他的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各方面,也贯穿于《论语》全书。
《大学》传说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所著。在唐代以前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到宋代,理学创始人程颢、程颐非常重视《大学》,朱熹在二程的基础上,重新编次,分为经一章,传十章。《大学》明确提出了“三纲领”,即“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又有“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三纲八条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庸》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二程对《中庸》赞赏有加,再到朱熹继承二程思想,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成了《四书》之一。《中庸》在儒家典籍中,是高层次的理论色彩很浓厚的著作。可以说宋明理学之所以能达到哲学高峰,和《中庸》是密不可分的。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一书是孟子思想的记录,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在汉代,《孟子》已经成为重要思想著作,被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汉文帝为《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为十一经刻石,其中就包括《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精彩内容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2子曰:“君子不器。”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2子曰:“君子不器。” 2.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