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正版】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陈志武 浙江人民出版社 9787213049491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
9.24
2.6折
¥
36
八品
仅1件
作者陈志武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49491
出版时间2012-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1795001987755529216
上书时间2024-12-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一个经济学家的理想王国(修订版)》是陈志武继超级畅销书《金融的逻辑》后,迄今为止最能全面反映其经济思想的作品。2010年,陈志武推出《陈志武说中国经济》,受到学界认可,大众热捧。陈志武历时两年,潜心修订,在修订版中更准确、全面地展现出了一个经济学家的理想王国。
陈志武作为一个金融学工具的教授,一个数学世界的高手,在2001年开始转变,视角回到了中国问题,中国人的问题。他逐渐发现,只要讨论市场发展的问题,经济发展的问题,就不可能绕开政治,不可能避开制度方面的话题。他逐渐走出纯粹的经济学或者金融的研究。作为一个厚积薄发的学者,陈志武把晦涩艰深的理论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而在学术之外,他同样密切关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犀利剖析中国问题,冷静从容的笔锋之中,蕴藏的是忧国忧民之心。在陈志武的身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形成了一种优美的结合。
作者简介
陈志武,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中国金融博物馆首席顾问,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
自1990年获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以来,陈志武教授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任教,并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长江商学院等国内著名学术机构聘为访问教授。
陈志武教授一直是世界金融经济学和资本市场研究领域最具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学术奖励。2000年,一项颇得全球经济学家首肯的世界经济学家排名出炉,在前1000名经济学家中,有19人来自中国,陈志武教授排名第202位;2006年,《华尔街电讯》将陈志武教授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陈志武教授拥有国内经济学术界少见的政治经济学视野,更为重要的是,他也是国内鲜见的能用现代经济学的源流把事情说得很清楚的经济学家。“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金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金融发展对社会的意义是什么”等观点启发了更多人对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经济的思考。
2008年出版的中文著作《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奋》成为当年度最具影响力的财经读物之一。其中《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荣获“2008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之 “年度财经图书大奖”和“最佳原创学术类”大奖,并入选多家专业媒体评选的2008年度最值得珍藏图书。
目录
序言 中国是世界进程的一部分
开篇 陈志武和他的思想王国
谁是陈志武
生活经历与观点自述
一个学者的幸福与思考
Ⅰ “中国奇迹”背后
改革开放30年的启示
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
香港繁荣之路
制度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科技进步靠什么
民主与经济增长纵横谈
Ⅱ 国富民穷之忧
“新国有化”的危险
宏观调控与国进民退
走出产权改革的误区
呼唤13亿百姓的国民权益基金
拿什么保护农民权益
中国贫富差距恶化的根源
Ⅲ 金融市场变革
国有金融体系加剧了经济不平衡
中国股市乱象
大陆与海外股市的差别
机构投资者如何发育壮大
冷眼旁观基金法
理解金融的逻辑
Ⅳ 面向全球化
新时代的中国海外利益
解析中美贸易矛盾
外资进入中国为何受阻
私人股权基金对中国经济有利
外汇储备投资难题
中国凭什么走向世界
Ⅴ 从危机到黎明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影响
我们怎样渡过这场危机
在逆境中转型
以减税、退税提振中国经济
四万亿如何救市
危机对中国的正面机遇超过负面
中国可能是金融海啸的最大赢家
尾声
一位经济学家的理性与情感
制度决定幸福
内容摘要
陈志武历时两年,修订完善《陈志武说中国经济(修订版):一个经济学家的理想王国》,呈现出一个经济学家的理想王国。
中国股市乱象到底疯狂到几时?中国贫富差距恶化的根源到底在哪? 怎样理解中国金融的逻辑?新国有化的危险到底在哪?中国抑制房价泡沫是否会成功?“新国有化”的危险到底在哪?2010到2012年,两年之间,从国际到中国,经济局势瞬息万变,下一步,中国经济又将走向何方? 2012,经济情势又展现不一样的面貌,在暗潮涌动之下,谁能洞穿和透析问题的根源?
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今天,他试图用理性解决这个时代的焦虑,他的金融思想诠释了给人幸福是一切学问的基点,在一般人看来很严肃的名词——制度、分配、股权……都是实现个人幸福的具体工具。《陈志武说中国经济(修订版)》聚焦中国,收录了作者最近几年和媒体之间的对话,通过对中国当前社会的分析,探讨了中国人的未来,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的改革方向以及中国人寻求幸福的具体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既是一部民众权益的代言书,又是一部中国社会转型的启示。
主编推荐
陈志武,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有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陈志武说中国经济(修订版):一个经济学家的理想王国》是陈志武继超级热销书《金融的逻辑》后,迄今为止能全面反映其经济思想的作品。2010年,陈志武推出《陈志武说中国经济》,受到学界认可,大众热捧。陈志武历时两年,潜心修订,在修订版中更准确、全面地展现出了一个经济学家的理想王国。
陈志武作为一个金融学工具的教授,一个数学世界的高手,在2001年开始转变,视角回到了中国问题,中国人的问题。他逐渐发现,只要讨论市场发展的问题,经济发展的问题,就不可能绕开政治,不可能避开制度方面的话题。他逐渐走出纯粹的经济学或者金融的研究。作为一个厚积薄发的学者,陈志武把晦涩艰深的理论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而在学术之外,他同样密切关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犀利剖析中国问题,冷静从容的笔锋之中,蕴藏的是忧国忧民之心。在陈志武的身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形成了一种优美的结合。
精彩内容
二1990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陈志武开始了教育生涯,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1997年晋升为金融学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金融学教授并重返耶鲁大学管理学院任教。与一般做学问的学者不同的是,陈志武还以所学做投资。在潜心于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同时,陈志武与朋友在1998年一起创立了美国价值引擎公司。
问:刚开始做公司时就很顺利吗?
陈志武:我做第一个公司应该说不是太成功,但那个公司还在。ValueEngine(价值引擎)大概从1997年、1998年开始做,那个公司在互联网高峰的时候,到2001年为止,就花掉了六七百万美元。
问: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公司?
陈志武:最初,我们是想为不同的机构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提供分析股票和控制风险的这样一些软件和数据库,但是后来发现做这个蛮艰难的。所以到了1999年的时候转型,就想针对股民大众在美国提供这样一些分析工具。结果正好2000年互联网泡沫开始破裂了,到后来,资金的来源就比较紧张,接着就裁了很多人,所以到最后的时候就剩了四五个人,一
直到现在。
问:一直做到现在,这个公司现在有赢利吗?
陈志武:现在有一点点赢利,但不是太多,很艰难。所以我2001年开
始就做对冲基金,对冲基金公司赢利比较多,这是个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所以这个对冲基金相对而言是我做的两次创业里面比较成功的一个。
2001年陈志武创立华尔街Zebra对冲基金公司,并担任Zebra对冲基金公司的首席投资经理。“Zebra基金”从成立到现在,经历了“9·11”之后众多华尔街基金公司风雨飘摇的日子而不倒,这其中95%的操作,都是依靠陈志武研究出的数理模型来实现的。
问:您出于什么考虑创建了这样一个公司?
陈志武:我觉得我做了这么多年关于资本市场的研究,不管是股市,还是债权市场、期券市场、期货市场,到最后我还是蛮有兴趣把这些不同的理论投入到实践中,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另外一个方面,也是通过创办一个公司,来感受企业家、不同企业里面的管理层,他们面对这些问题和这些事物的挑战是什么。这样一来,可以反过来让我对于经济学,对金融这些研究的问题有一些更深的认识。
问:可能做公司跟单独研究出来的模型并不太一样,因为它一方面要
有对于市场、对于数据的了解,另一方面,它又要对于个体的人,包括你的客户,还有企业本身的人都有一个管理,您觉得这两方面有没有冲突?
陈志武:那当然有很多冲突。比如说像我们在学术界,研究金融经济学理论的话,特别是关于资本市场这一块,往往会忽视掉委托代理关系。
对于经济行为,对于金融机构,包括投资的和管理层的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是什么样的扭曲,这方面以前的研究并不是太多。所以通过我自己做这些事以后,我就感觉到,委托代理关系对于在现实社会和现实经济中起到的作用、产生的影响是无所不及的。所以这个问题,委托代理关系在经济学,特别是金融经济学的理论中间,受到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远远比实际要求的要低得多。
因为我们刚做对冲基金的时候,是所谓市场中心的对冲,也就是说,在美国股市上面,我没有做多,没有做空。而且我们是每买进一块钱的股票,就要做空另外一块钱的股票,所以这样可以通过组合两边买多或者卖空的这些股票,通过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组合,使这两边的风险互相对冲掉。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不管整个股市的大盘往上走还是往下走,上涨还是下跌,我们对冲基金的业绩都应该往上涨。就是不管市场怎样,我们都应该赚钱,这是我们最初追求的目标。
问:当您跟客户去谈这个事情的时候,您觉得您的角色从一个学者中转换出来了吗?
陈志武:多数时候,我觉得不需要作太多的转换。因为我们管理这些基金的方式,完全是根据我们研究的这些数理模型来做的。所以我们去解释这些数理模型的时候,如果我没有学术的背景,或者不能把做学术的视角放上来的话,很难去做这种说服工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两个角色并没有什么冲突。因为我的方法决定了是要靠非常强的学术背景和理论背景才可以这样做的。换句话说,我们不会去坐庄,或者觉得我们能判断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未来的风云走向,我们不需要主动作这些判断,这些模型会告诉我们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向。
P4-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