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手正版】 1+12:通向常识的道路 刘苏里 中国文史出版社 978750346419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二手正版】 1+12:通向常识的道路 刘苏里 中国文史出版社 9787503464195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9.56 2.4折 39.8 八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苏里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03464195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1709410252078305280

上书时间2024-12-26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前言

写在前面




2009年,与之合作六年的《SOHO》小报主持人“转战”《信睿》,我亦追随许洋和李楠,做系列对谈栏目,一口气做了四年。俩人是我认识的最专业的业余编辑。没有许洋和李楠,没有《信睿》,不会有连续四年几十个对谈。我对许洋和李楠,以及《信睿》的敬意,不是通过感谢所能表达。


本次结集出版的文字,来自我所做对谈栏目中第一组“重温经典”,共收入其中的 12篇。对谈者大多是我的老朋友,他们之所长,涵盖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年龄偏大者如钱永祥,同龄人若高全喜,“小朋友”如萧翰,都一口应承我的请求,戮力襄助。怀念那几年每次都多少予人紧迫感的对谈时光,我鞠躬感谢他们!


其实在当时便有将这些文字集册出版之机,对谈第三篇发表之后,汉唐阳光老板尚红科看出门道,约我一年期满,由他负责出版事宜,答应了,没多想。红科早早把合同传来,没细看。他多次催稿,我多次拖延。一晃过去五年。某时,终于想明白“拖延”的真实原因——每年参加若干图书年终评选,汉唐阳光的出版物每每入选。我喜欢那些书,常常推荐、投票。在我们私谊和少量赠书外,不能再有任何“利益”瓜葛,始对得起我们的友谊和那些被投票的书籍。欠红科的这笔“债务”,到我不再投票那天,一定偿还。


系列对谈陆续被出版界老朋友们看中,红科之外,有搏非、小吴(兴元)、瑞琳、由之、小强,好像还有晓楣,还有更多一般意义的出版界朋友。既然答应汉唐在先,只能跟他们表达歉意。他们的好意,都领了,记在心里。趁此机会,向他们表示感谢!


事后我差不多已决定将对谈稿件永远束之高阁。所以,当徐晓今年再次提起它们时,我不假思索地婉拒了。她听惯了我老生常谈的理由:世间好文章太多,手中底牌自知,不想给别人添乱,也不给自己添堵。她说我矫情、自恋。这一指控,对我有极大杀伤力——平生最恨矫情、自恋狂,也就是假大空。为证明自己不是那样的人,我同意她看稿子,再商量出版。校改稿出来了,电子版、打印件俱全,我五味杂陈,不知后悔还是高兴,百感交集,我除了感谢,还能说什么呢。


对谈稿件再次提上日程,我是过了些时日才知道更隐秘“内情”的。原来幕后推手还有一位——焕萍。单说对谈栏目这件事,她是我之外,涉水最深的人,她承担了与对谈有关的诸多杂务,也是每一期设想的第一个听众。在对谈结集出版这件事上,焕萍有着双重身份——既参与其中又侧身事外,像是比我更有发言权。她于出版此对谈集更多一层的考虑,最终不是说服,而是打动了我。我决定出版它们,没有焕萍的意见,读者不会看到这部集子。她功不可没!


此外,肖梦将我与跃刚的对谈翻译成英语,传给了科尔奈。科尔奈回信,很客气赞扬了跃刚与我对他思想的把握。据说那篇英文稿在哪儿发表了,引起些许注意。因这段插曲,跃刚和我都很感谢肖梦。


整个对谈,皆由一位我不知姓名的女士整理录音,甚为辛苦,——每次对谈,时间长,对谈者多有口音,三四万字的录音稿,往往耗去她几天的功夫。通过《信睿》主编许洋,我多次由衷感激她的工作。趁此,希望更多的读者知道,一件看上去不起眼的对谈,背后有多少人为之付出而没有留下名字。给结集起个响亮的名字,也是如此。徐晓和我之外,张缘也加入了我们的讨论,贡献了他的智慧。感谢!


对谈方式深受《两个局外人的对谈》影响,其中的局外人Y,就是现在已被人熟知的于向东,——他不仅在“重温经典”中出场,也是后来三个系列重要的出场人。开谈期,我找小枫商量此事,他大表赞同,予以指点。感谢他们!


对谈录此次结集出版,基本保持住了当年的原貌。这里不仅有编辑团队的努力,更与出版机构的宽容立场密切相关。感谢!


纳博科夫说过,人生哪个年龄段切入经典阅读都为时不晚。经典不过时,对它们的释读也不会过时。感谢每一位拿起这个集子的读者,谢谢你们!


 刘苏里2015年 6月





导语摘要
 刘瑜诚挚推荐,著名学者型书人刘苏里国内首部作品——《1+12——通向常识的道路(精)》!
梁文道、萧瀚、于向东、高全喜、阎克文、卢跃刚、金雁、钱永祥、郑也夫、刘小枫、止庵、吴思,十二位当代中国学者鼎力助阵,与刘苏里围绕“重温经典”这一主题展开对谈,看似离散的话题、貌似无关的书籍,为你带来不一样的角度与思考。

作者简介

刘苏里,学者,万圣书园创始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作者为声名远播的学者型书人、中国图书界的民间观察者,任多个图书奖评委,长期为报刊撰写评书荐书专栏。近年来,与国内外知名学人就社会人文领域重要话题的对话受到各界重视。





目录

目 录




从潘恩的《常识》到梁氏《常识》


与梁文道谈常识 




辩论是通向合法性的道路


与萧瀚谈美国宪法 




美利坚的政治基础


与于向东谈《论美国的民主》


 


德意志的费希特:激情与迷途


与高全喜谈费希特 




先知马克斯·韦伯


与阎克文谈韦伯 




 知识人的镜子


与卢跃刚谈科尔奈 




东欧共产主义及其殉难者


和金雁谈纳吉与吉拉斯


 


伯林问题及其两难


与钱永祥谈伯林


 


站在人类立场上言说


与郑也夫谈凯恩斯


 


君主与美德


与刘小枫谈《君主论》


 


《1984》何以开出《美丽新世界》


与止庵谈奥威尔与赫胥黎 




老子曲线


与吴思谈老子





内容摘要

本书为学者型书人刘苏里与梁文道、金雁、吴思等十二位当今社会人文各学科重要学者围绕“重温经典”这一主题开展的对谈。


本书所讨论的对象包括潘恩、韦伯、凯恩斯、马基雅维利,老子等,他们或开辟了前所未有的观念领域,或深刻影响了人类的政治、社会和日常生活实践。


刘苏里站在一个历史上稀有的“原点时刻”进行思考与发问,与和他旗鼓相当的十二位谈话对手,以开放的、富于政治想象力的、尚未被技术化驯服的思维,为我们展现了人类智慧转化为中国智慧的可能。





主编推荐
  

1.刘瑜诚挚推荐,著名学者型书人刘苏里国内首部作品!


2.梁文道、萧瀚、于向东、高全喜、阎克文、卢跃刚、金雁、钱永祥、郑也夫、刘小枫、止庵、吴思,十二位当代中国学者鼎力助阵,与刘苏里围绕“重温经典”这一主题展开对谈,看似离散的话题、貌似无关的书籍,为你带来不一样的角度与思考。


3.本书所讨论的对象包括潘恩、韦伯、凯恩斯、马基雅维利、老子等,他们或开辟了未有的观念领域,或深刻影响了人类的政治、社会和日常生活实践。刘苏里站在一个历史上稀有的“原点时刻”进行思考与发问,与和他旗鼓相当的十二位谈话对手,以开放的、富于政治想象力的、尚未被技术化驯服的思维,为我们展现了人类智慧转化为中国智慧的可能。


4.“在所有的文化中,所有的时代,对表达的压制、对观念的压制是对人的压制。……开明的社会是一个带着进步与反动、保守与落后共同前进的社会,而不是一个抛弃反动与落后的社会。”


看清差距,面向未来。



精彩内容
 从潘恩的《常识》到梁氏《常识》与梁文道谈常识梁文道作家、媒体人。1970年生于香港,在台湾接受中学教育,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毕业。从1998年开始不断活跃于香港文化界、知识界,身跨大学讲师、自由撰稿人、主持人等多种职业,参与或领导环境保护、动物保护、艾滋病人权益维护等众多社会公益活动。著有《常识》《味道》《我执》《关键词》等书。
缘起>>>>>>>>>无人不晓美国独立战争。但知道潘恩的人可能不多。知道他写的鼓动北美独立的小册子《常识》的人,可能更少。小册子翻译成中文,满打满算才55个页码,3.7万字。可就是这不足四万字的小册子,吹响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声号角,成为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助产士,影响了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为新生的美国制定宪法,打下第一道尖桩。
独立战争前夕,北美大陆13个殖民地,总人口才二百来万,据说《常识》发行了15万。那时没有汽车、火车,没有报纸、电报,只靠马车传递信件和书籍,小册子竟然发行了15万!天文数字。也佐证了它非凡的影响力。 《常识》作者潘恩,其实是个英国人。北美13个殖民地,是英国人的殖民地。北美独立,是独立于大英帝国。英国人潘恩,跑到自己国家殖民地鼓动独立,是有超越性的,虽然形迹可疑,有叛国嫌疑。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有超越性的不止潘恩。他的母国在形迫势紧之下,也具有了某种超越性。否则潘恩回到母国,不受绞刑,恐怕也难逃监狱伺候。他后来确实吃官司坐牢,但是在法国,——因为支持吉伦特派,被囚巴黎的卢森堡监狱。被营救出狱后,暂
居法国,后又回到美国,又去了法国,又回美国,反对当政者政策,在独立战争开战后的第34年,客死纽约。 《常识》发表于1776年1月。我手上的《常识》,是收在《潘恩选集》中的版本,198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印了四千五百册,是当年发行量的三十三分之一,而1981年中国人口是10亿左右,是美国1776年人口总数的(约)500倍。你可以说,这些比较数字没多大意义,证明不了什么。可绕到数字背后,局
面可能便不一样。
我更想强调的,是潘恩及其《常识》的核心价值
:政治是分正义和非正义的,良好的政治具有坚实的道德基础。正是这一点,使得英国公民潘恩,不怕被扣上“叛国”“英奸”的帽子,毅然跑到北美鼓吹独立。也是这一点,催促他“闹”完北美,“闹”法国,——参加法国大革命,之后,回到美国批评当国者政策,而不致穷困潦倒,甚或坐牢。
其实,潘恩的《常识》,讲的都是大白话,一言
以蔽之,批驳所有怀疑、反对北美独立的论调,指出大英帝国统治北美的丑陋与不义,坚决主张北美殖民地人民起来自己管理自己,按照自己期望的样式生活。大白话,讲常识,使其成为美国立国文献中的不朽者。
2009年初,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同名《常识》的书,作者梁文道,大陆读者、观众熟知的作家、媒体人。首印的三万册,元月10日左右上市,虽隔了个春节,却在2月中旬脱销。不可谓不惊人。全文108篇,像是108条好汉,分上下篇排了座次,曰“理解当代中国的七十张关键切片”和“窥视世界的局部角度”。梁文道先生在谈话中说,起名《常识》,偶然又必然。那好,请大家与我一起分享梁先生的“偶然又必然”。
刘苏里你的《常识》,我在新书发布现场翻阅,回家又接着看,让我一下子有了当年读潘恩《常识》的那种感觉。
处在急剧转变时代的很多中国人,包括多数知识精英,都比较迷茫。虽然有人觉得他自己是某种什么主义者……但中国变化之快、之复杂,吊诡的事情、
非想象能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多,会让大多数人感觉很糊涂。这时候,有一个厕身于外,有距离但又不太远,眼睛和内心都非常关注这些事件的“边缘人”,——他比较清醒,既有国外、港台的资讯,学理训练有素,能对中国现实问题和各种不可思议的事件保持敏锐,贴近“常识”谈问题,便非常难得。你和你的《常识》就是很好的范例。而且我发现,你的中文表述很贴近大陆读者的口味。此外,不论是你的引证,还是对问题事件、对过程的事实把握,包括你观察问题的角度,都有不同于大陆知识人的新意。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的,即使讲常识,可以讲这个常识也可以讲那个常识,比如你看泰国政局和他信倒台等,……你常给我的感觉,是和大陆人谈这些件事情的角度不一样。
姑且将你的《常识》称作“梁氏《常识》”好啦。
短则七八百,长的几千字,读起来,几分钟、十
几分钟一篇。这点很重要。读完全书,我更想知道的就是,无论你平时写作,还是这次结集,你要表达的与潘恩的“常识”之间,是否有某种文本或精神上的联系?
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