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正版】 心不难,事就不难 吴甘霖 天津教育出版社 9787530967706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
7.85
2.6折
¥
29.8
八品
库存2件
作者吴甘霖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0967706
出版时间2012-10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定价29.8元
货号1594969313323373569
上书时间2024-12-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吴甘霖编著的《心不难,事就不难》是《方法总比问题多》的升华版,最大的特点是:列举了众多工作中的鲜活案例,包括学员的亲身经历,同时列举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来探究如何练出最有力量的心灵和最有效的心态,让我们成为不仅能藐视困难,还能更好解决问题的一流工作者。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们一定能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方向是金,方法是银。心灵指引的方向,决定了方法的道路。你越是积极。越能拥有良好的心态,就越能获得成功,正面的心态能量能对成功起到“放大效应”,即:成功=心力×(智力+行动力)。
作者简介
吴甘霖,享誉海内外的畅销书作家、著名培训师。历任香港中华文化传播集团副总裁等职,现任甘霖智慧国际培训机构理事长、国资委国际商务职业资格认证及考评委员会主任委员。吴甘霖主讲的各种课程,其服务对象包括财政部等三十八个中央国家机关、中国移动、中国航天、长虹集团、王老吉等著名企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高级总裁班等,海内外二百多家媒体以“甘霖智慧旋风”等为标题,纷纷报道。近年来,吴甘霖还主编了“甘霖智慧培训文库”,出版等畅销书二十多部。其中《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至今已销售七十多万册,是全国最畅销的经管团购图书之一。
目录
自序
第一单元
从社会人到职业人的第一法则
第一章 解决问题前途无量,躲避问题前途无“亮”
不懂职场第一法则,就在职场长久迷茫 / 005
勇于与问题决战的人,任何事物都会为他让路 / 010
别人眼中的最大困难,就是你的最好机会 / 016
第二章 做问题的解决者,不做问题的挑剔者
避免“干工作时激情少,挑毛病时干劲足” / 021
一千次抱怨不如一次积极行动 / 025
越成熟,越少自充“检察官” / 027
向人提意见时,请带上你的解决方案 / 030
第三章 积极对待问题的四大要点
面对它 / 037
接受它 / 039
解决它 / 044
放下它 / 046
第四章 能力重要,心态更重要
改躲避心态为挑战心态 / 053
改应付心态为自觉心态 / 055
改自弱心态为自强心态 / 056
改抵触心态为改进心态 / 059
第二单元
强大内心的六大方法
第五章 心灵“解套”:改“我不行”为“我能行”
放大理想 / 067
不要预先打击自己 / 072
自信心的真正内涵 / 076
方向是金,方法是银 / 079
第六章 心灵减压:没有困难,只有被“难”困住的心
先别说难,而要先问自己是否竭尽全力 / 085
一口吃不成胖子,但一口一口能吃成胖子 / 089
纠结的妈妈是拖延,力量的妈妈是果断 / 091
善用减法,从复杂回归单纯 / 094
第七章 心态转换:做属于自己的伟大
奇妙的“运随心转”法则 / 101
能忍他人所难忍,必成他人所难成 / 105
要想不难,少点“我烦” / 109
与其被动抵触,不如主动调整 / 113
第八章 心灵“聚焦”:集中心思,无事不办
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 119
“意焦”的三大神奇效应 / 123
把条件降到最低,把目标定到唯一 / 126
警惕“高耗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 128
第九章 心力开发:成长来自肯定,成熟来自“折磨”
你之所以痛,是因为你痛得不够 / 137
少想“能不能”,多想“要不要” / 139
含泪播种,定能含笑收获 / 143
从“怕折磨”到“找罪受” / 146
不留退路,才有活路 / 148
越能战胜自我,越能实现更好自我 / 150
第十章 心灵重整:培养重新出发的力量
站起来走,别留恋使你跌倒的那个坑 / 155
走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阴影 / 158
时刻“归零”,就能时刻超越 / 162
第三单元
一流工作者的“无条件积极”之道
第十一章 重环境,更要重心境
海是上帝造的,苦海是人造的 / 171
少说“没意思”,多说“没关系” / 173
出现问题,先检讨自己的不足 / 176
摸到职场“臭牌”,更要把它打好 / 178
开发生命的“超级资源” / 180
第十二章 能表硬态,更能打硬仗
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 / 185
迎难而上,而非知难而退 / 188
工夫到家,一切皆有可能 / 192
第十三章 能赢业务,更能赢人心
智者多助力,弱者多阻力 / 199
先承担责任,再主动请教 / 203
让你的付出超过报酬 / 206
在感恩与回应中,让发展天长地久 / 209
越要事业伟大,越得超越功利 / 213
内容摘要
《心不难,事就不难》是《方法总比问题多》的升华版,畅销书作家吴甘霖集结了二十年的培训经历、亲身历程和管理实践,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帮助你如何创造惊人的业绩,如何在困难面前创造机会,如何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和失败,如何从组织中脱颖而出、成为最优秀的员工,如何爬到管理者的顶层,成为最能解决问题的人。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时刻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时刻做好突破和超越,你才能创造一流的公司业绩。
主编推荐
★中央直属机关育才内幕
★吴甘霖蛰伏6年很好作品
★新员工入职培训很好读本
★老员工专业化推荐手册
★从社会人到职业人很好指导手册
★改变1.5亿人命运的运随心转法则
★做会解决问题和内心强大的员工,让你在基层少奋斗10年
精彩内容
第二单元强大内心的六大方法工作充满挑战与压力,除非你能让自己内心强大,否则你难以决胜职场。
让内心强大,需要强烈的意识,更需要有效的方法。
每个工作者都应该掌握强大内心的六大方法。
心灵“解套”法:让你在任何挑战前加倍自信。
心灵减压法:让你善于化解各种压力。
心态转换法:遇到不好境况时,让心灵往积极方面转化。
心灵“聚焦”法:让你的心灵发挥最大效用。
心力开发法:让你心灵的力量加倍增强。
心灵重整法:让你拥有重新出发的力量。
第五章心灵“解套”:改“我不行”为“我能行”【本章提要】要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工作者,就要砸烂那些束缚自己心灵的枷锁。
勇于放大梦想,梦想不是为了“实际”。
不要预先打击自己,不要对没有尝试过的事情说“不可能”。
自信心不是“我行我行我一定行”,而是“别人行,我付出同样的努力同样行,付出更大努力就更行”。
脑海中的方法重要,但心灵的方向更重要。
放大理想任何限制,其实都是从自己内心的限制开始的。你要解放自己,首先就要解放自己的梦想和想象力。
在职场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人不愿意在自己的心态和行动上下工夫,却总抱怨“命运不好”,或感叹“怀才不遇”,或断言“我就是这样的命”,或“像我们这样的条件,哪能干出那样的事情”,导致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好,该完成的任务无法完成,可以实现的理想化成泡影。
但是,就在他们怨天尤人时,有的人却大胆做梦,积极圆梦,最终梦想成真!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看看江苏卫视金牌主持人孟非的故事。
一谈起孟非,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个很火爆的节目《非诚勿扰》,想起他在节目中那潇洒自如的形象。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他一定毕业于名牌大学,或者在进电视台之前受过严格的专业教育。鲜为人知的是,他之前没有正式进入大学校门深造,进入电视台时,他只是一个打杂的临时工。
在进入电视台之前,他曾经打过五年工,送水,拉广告,做保安……后来做小生意又血本无归,他觉得仿佛走进了人生的死胡同。该怎么办呢?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自救?孟非选择了后者。他报名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的函授学习。
1994年,孟非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要一名接待员。接待员的工作最多只是端茶倒水,接接电话……可他还是去报了名,成了两百多名临时工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员。
这时,孟非已经24岁了。他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渐渐对电视台的运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来,通过两年的函授班学习,拿到了专科文凭,此时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为什么只能打杂?我也要做一名记者!
这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孟非觉得并非“绝不可能”。他决定一步一步去接近目标:每天早上,他就早早来到台里,利用帮记者们打扫卫生的机会熟悉记者的工作流程。如果碰到老记者出去采访时需要带一个扛摄像机的,他总是积极地去干——这完全是本职工作之外的“自讨苦吃”,他多次被别的临时工骂成“傻帽”,但是他却乐在其中。每次出去,晚上回来他就在日记里记下了新的内容:学到新的采访技巧,更熟悉摄像机的操作,如何更了解社会……长此以往,他学到了不少专业的东西,同时也密切了他与记者们的关系:他从不忘记对记者们主动服务,包括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时间一长,孟非扛摄像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到后来,对于一些小新闻,老记者就开始交给孟非去做,做好后加上老记者的名字,就可以在电视上播放了。
渐渐地,孟非的名字在电视上出现的次数渐渐也多了。于是,领导允许他在干好自己的工作后,可以出去跑新闻。孟非对此喜出望外。虽然他这时还是“临时记者”,而且月工资是可怜的200元,但他总是把工作做到最好。他常常通宵熬夜做节目,自己剪辑、自己写稿,甚至自己配音,力争精益求精。
1996年8月,孟非作为总摄影参与拍摄了26集专题片《飞向亚特兰大》。该电视专题片在全国长篇电视专题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这一段的表现,让孟非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领导对他格外重视,终于让他转成了正式的记者,他也堂堂正正地甩掉了打杂的帽子。
当自己终于成为正式记者时,孟非哭了……那一天,他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页:“苦难中积聚的力量正一步步地把我引向成功!”之后,孟非的事业越来越顺利。后来,他参加新栏目《南京零距离》主持人的竞选获得成功,并把这档节目办成了南京老百姓格外喜欢的节目。之后,他成了《非诚勿扰》的主持人,还被评为“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之一。
孟非的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每个人都有被掩盖的巨大潜能,由于不敢做梦、自我打击就悄悄被葬送了。面对这种情形需要你放大自己的梦想。
(一)命运的雏形往往先在内心形成。
这个观点,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提出来的。他在12岁时得了一
场重病,几乎性命不保。这种死亡即将来临的体验,对他的冲击很大。幸运的是,在卧床养病的时候,一位邻居给他送来一本名为《生命之实相》的书。其中的一些话,让他精神一振,如“在遇到灾难的时候,任何人都会这样认为,是灾难这个不受欢迎的野蛮东西从外面来到身边,自己没有任何罪过,是它撞上来的。可是,我们之所以会遇到灾难与自己的心理状态具有类似
性,它们相互‘以类相聚’。不唤起自己的心情,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不会来到自己的面前”。
“确信观念世界中命运的雏形,世界的事情无一不是始于这个雏形的。
”“信心是处于心念世界中的命运雏形,而在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来自于这个雏形之中。”“为了使立下志愿成为现实,不可使这个愿望半途而废,必须长久地保持这种希望和热心。”看完这本书,他得出一个结论:自己之所以得了结核病,与自己的不良心念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于是,他不断调整心念,竟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结核病不知什么时候痊愈了。
这一来,更使他坚信:人生确实可以由心态来改变,并使他不断通过认真思考改善人的心灵,改善自己和他人的命运。稻盛和夫将自己的经营哲学,总结为“以心为本的利他经济学”。于是一连串的奇迹产生了,直到他后来成为日本高科技时代最有名的企业家之一,跟随他学习的青年企业家达两千多位。
稻盛和夫多次强调:“命运的雏形往往先在内心形成”。这个观点告诉我们,一个人先在自己心中创造了命运的雏形,以行动对这个心念不断刺激
,真正的命运就可能展现在你面前。
孟非的成功,难道不是因为先有一个好的“命运雏形”,然后不断以积极的方式去刺激它最终美梦成真的吗?
看到这样的成功经历,你是否也该问一下自己:你的心中是否有一个超越现在的、更加积极、更加伟大的“命运雏形”呢?如果有,就要像培育一
棵树苗一样,要对它不断浇灌;如果没有,就要想方设法形成这样一个“命运雏形”,引导自己不断追求。
(二)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这个理念来自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它告诉我们:如果要建立一番大的事业,创造一番大的业绩,首先重视的,是在大的格局上去谋划自己的事业。你心里所谋划的格局有多大,决定了你之后事业和业绩有多大。小家子气的格局,就只能有小家子气的命运;只有大气的格局,才能创造更大,甚至最大的“好运”。
在这一点上,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有一个非常好的观点:“如果你要
引人注目,就要使得自己成为一棵树,傲立于大地之间;而不是做一棵草。
你见过谁踩了一棵草,还抱歉地对草说:对不起!”(三)不要怕别人说你“不切实际”,梦想往往就是“不切实际”。
著名职业经理人李开复说得好:“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你的梦想不实际。梦想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而是为了给人生带来意义和快乐。”当作为临时工的孟非做起了记者和主持人的梦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人会觉得他不切实际呢?当他“自讨苦吃”,为理想奋斗时,是不是多次被别的临时工骂成“傻帽”呢?但是,不就是这种“不切实际”的梦想和“傻帽”的举动,成就了他吗?
我们为何不能让自己超越实际一点,让梦想真正起航呢?
只有不怕别人说自己梦想不切实际的人,才会有开发潜能的决心与信心。
此外,李开复提出的“三步得到自信”,也值得大家借鉴:第一,不要小看自己,多给自己打气;第二,用毅力、勇气,从成功中获得自信;第三,用自觉确定自己的目标,用虚心倾听他人的评估。
P63-72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