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手正版】 金山 张翎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978753020976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二手正版】 金山 张翎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9787530209769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7.85 2.6折 29.8 八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翎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209769

出版时间2009-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1569559607478177792

上书时间2024-12-26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一个来自中国广东的乡村孩子来到梦想中的“金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而在那里,他和他的同胞们却被称为“猪仔”,劳作、受苦,屈辱地死,或者坚韧地生息。小说涵盖了一段150年的华侨历史。隔着大洋,一边是拼死挣扎,一边是深情守望,写尽写透了中国人面对变幻莫测的命运,在坚硬的生存状态中抵力钻出一条活路的坚韧与深情。
这部作品是近几年来长篇小说创作中难得一见的佳作。在题材、思想深度、结构、情节、人物、语言等各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作者简介
  张翎, 浙江温州人。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分别在加拿大的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现定居于多伦多市, 在一家医院的听力诊所任主管听力康复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海外写作发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邮购新娘》(台湾版名《温州女人》),《交错的彼岸》, 《望月》(海外版名《上海小姐》), 中短篇小说集《雁过藻溪》,《盲约》,《尘世》等。曾获第七届十月文学奖(2000),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优秀散文奖(2003),首届加拿大袁惠松文学奖(2005),第四届人民文学奖(2006),第八届十月文学奖(2007),《中篇小说选刊》双年度优秀小说奖(2008)。小说多次入选各式转载本和年度精选本。其中篇小说《羊》,《雁过藻溪》和《余震》分别进入中国小说学会2003年度,2005年度和2007年度排行榜。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金山梦

第二章 金山险

第三章 金山约

第四章 金山乱

第五章 金山迹

第六章 金山缘

第七章 金山阻

第八章 金山怨

尾声

加拿大近代华侨历史大事记

研究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小说从清末华工方得法远赴加拿大淘金修铁路讲起,详细地描绘了方家四代人在金山的悲苦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与故土广东亲人的悲欢离散。小说以个体和家庭的命运为切口,不仅是一部将赴加华工的命运首次引进当地文学视野的叙述实践,同时也是一次探讨国际大背景下国族身份与认同的重要的史诗式书写。

主编推荐
  《金山》荣获2009年度中山杯华侨文学奖评委会特别奖

  献给头顶肩扛、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刻下中国人的尊严的所有同胞

  献给他乡的拼死挣扎和故乡的深情守望

  具震撼力的中国人海外奋斗史

  2009年华语文学的骄傲

  莫言 冯小刚 李敬泽 联袂推荐  

  在大洋那头以芭蕉为背景的村落里,他们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日子?在决定背井离乡走向也许永远没有归程的旅途时,他们和年迈的母亲,年青的妻子,或许还有年幼的孩子,有过什么样刻骨铭心的诀别?当他们终于踏上被淘金客叫做“金山”的洛基山脉时,看到的是怎样一片陌生的蛮荒?

  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一个来自中国广东的乡村孩子来到梦想中的“金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而在那里,他和他的同胞们却被称为“猪仔”,劳作、受苦,屈辱地死,或者坚韧地生息。小说涵盖了一段150年的华侨历史。隔着大洋,一边是拼死挣扎,一边是深情守望,写尽写透了中国人面对变幻莫测的命运,在坚硬的生存状态中抵力钻出一条活路的坚韧与深情。

  这部作品是近几年来长篇小说创作中难得一见的佳作。在题材、思想深度、结构、情节、人物、语言等各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精彩内容
 第一章 金山梦同治十一年一光绪五年(公元1872年一1879年),广东开平和安乡自勉村广东开平和安乡境内有个村叫自勉村,听上去新鲜时髦,实际上是一
两百年的老村名了。据说在乾隆年间,有两兄弟带着妻儿老少从安南逃荒至此,开荒垦田,养牛养猪,十几年时间里修出了一片安身立命的地方。
大哥临死时,嘱咐全家要勤力自勉,于是就有了这个村名。
到了同治年间,自勉村已经是个百十来户人家的大村落了。村里住着
一个大姓,一个小姓。大姓是方,小姓为区。方姓是安南人的后裔,而区姓则是从福建迁徙过来的外人。两姓人家多以耕种为生。方姓人家种的是相连的大块地,区姓人家是后来人,种的就是从大块地的边缘上开发出来的小块新地。到后来,方姓和区姓开始通婚,方家的女儿嫁了区家的儿子,区家的儿子娶了方家的女儿,人成了亲家,田产也开始混淆起来。渐渐的,新来后到大姓小姓的区别就有些模糊起来。当然,这模糊也只是一时的模糊。等到有些事情生出来,便叫那模糊又刀锋似的清晰起来——那是后话。
自勉村村头有一条小河,村尾是一片矮坡,中间是一片低洼之地。那地经过多时的垦种,肥力丰厚。若逢风调雨顺之年,农产是足够叫一村两姓老少糊口的。若遇旱涝之年,卖儿女为奴的事情,也屡有发生。
自勉村的人,除了耕种,也做些别的杂事,比如养猪种菜,绣花织布。少许自家食用,大多是带到圩上卖了补贴家用的。自勉村几乎家家养猪养牛,可是自勉村的屠夫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方得法的阿爸方元昌。
方元昌祖上三代都是屠夫。方得法断了奶,刚能在地上站稳的时候,就已经光着屁股蹲在地上看他阿爸剖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一丁点儿也不惊怕。方元昌就对村人夸口:“我杀猪最多杀出十里二十里,将来我家阿法能杀出千里万里。”方元昌的牛皮吹对了一半,是千里万里的那一半,却不是杀猪的那一半,因为还没轮到方得法操刀的时候,方元昌就死了。
方元昌家里,一代比一代穷。在方元昌阿爸手里,还有几亩薄田。到了方元昌这一代,却只能租了几亩小地种着。那地里的年成,交完租子之后,就够一家人吃半碗饭。剩下那半碗,是要靠他杀猪宰牛来挣的。在自己村里给方姓族亲杀宰,只能赚一副半副下水。给不沾亲带故的区姓村人和他村的人杀宰,才能得着一两个小钱。所以方元昌家的那半碗饭,不是总能指望得上的。要靠天,靠牲口,还要靠黄历——吉日多的月份里,婚嫁盖屋的人多,挨刀的牲畜也多些。
同治十年起,连续两年大旱。村口的小河,干得只剩了一摊淤泥,太阳一偏,便有黑压压一片的蚊蝇,云似的在河滩上飞——鱼虾却绝了迹。
地像等奶的孩子似的咧着口子,巴巴地等着雨,雨却迟迟不来。那两年年成不好,杀猪的人也少,方元昌的日子,越发地拮据了起来。
方元昌命运的转机,是在同治十一年的一个圩日。
那天方元昌一大早起来,杀了一头已经养了一年多的猪。那头猪他原
想养到年底做腊肉用的,可是他等不及了,他家的锅已经好久没沾过油星
了。不仅他等不及,猪也等不及了——猪已经瘦得只剩了一个骨架。他杀
完猪,留下猪头猪尾猪舌猪下水,却将猪身猪腿大卸八块,留了到圩上卖。方元昌想卖完猪肉,回来时带上几个莲蓉饼。方元昌的小儿子方得善后天满周岁。酒摆不起,饼总得分几个给近邻的。
临出门时,方元昌的老婆麦氏拿了几张荷叶将猪肉轻轻遮起来,省得一路蝇子叮咬。又在菩萨像前烧了一炷香,保佑天不要太快热起来——再新鲜的猪肉,也是禁不起辣日头晒的。方元昌都走到门口了,又听见麦氏在身后嘟囔:“红毛他妈六十大寿请吃酒,我的纱裙让虫子咬得都是洞。
”方元昌听出来老婆是想让他卖了猪肉带块布料回来,心里一股火嗖地蹿起来,卸下肩上的扁担,朝着女人就抡过去:“他家有金山客,你家有吗?一天只知道学人家吃的穿的。”麦氏嗷地叫了一声,布袋似的软倒在地上。儿子方得法走过来,拽住了扁担,往他阿爸手里杵了一杵,不轻也不重。方元昌依旧恶眉恶眼的,声色却已经有些虚软。挑了扁担往外走的时候,额上竞有了汗。阿法是方元昌的长子,刚九岁,身子没长开,还是细细的一长条。话少,眼神却是定定的,看人时能把人看出一个洞来。对这个儿子,方元昌不知怎的隐隐有些怕。
方元昌躲过了几只饿狗的纠缠,挑着担子赤脚走上了村里那条沙泥小路。路过村口那条小河时他走了下去,因为他看见河滩的石头缝里竟然聚了一小汪水。他舀了一捧洗了把脸。水被他搅乱了,脸映在乱了的水里,眼睛鼻子被水推来搡去,一会儿在脸里,一会儿在脸外。他挪了挪嘴想笑,嘴很厚也很重,竞挪不动。额角被水浸过,渐渐凉了下去,心里也清醒些了。他知道他打麦氏的原因,不是因为一条纱裙,而是因为红毛。
红毛是他的远房堂兄,因长得高鼻凹眼,有几分像洋番,就得了个红毛的外号,本名倒不大有人记得了。小时候他和红毛一起去塘里捉过鱼虾,田里摸过泥鳅,瓜地里偷过别人家的瓜菜。红毛虽然比他大几岁,却很是憨蠢,做不得头,从来就是跟在他后头听他摆布的人。就是这样一个人,几年前娶了村里一个区姓人家的女儿,那家有个表亲在金山,红毛就糊里糊涂地跟着上了船。
村里关于红毛的传说很多。有人说红毛在深山老林里淘金,那地方的水用木桶接住了,毒太阳底下晒干了就结成了金沙。也有人说前几年金山闹瘟疫,红毛拿厚布捂了嘴,去帮洋番背死尸,背一个是一块大洋。也有人说红毛给麻风病院送粥,一碗粥三个铜板。众人拿了这话去问红毛他阿妈,红毛他阿妈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只是一味地笑。一村的人到底也不知道红毛在金山做的是什么事。可是大家都知道红毛发了财了,月月往家寄银信。红毛的阿妈收了银信,说起话来时时有几分不知头重脚轻的样子。
别人受得了,他方元昌受不了。因为他方元昌是知根知底地了解红毛的,他知道红毛拉完屎连屁股也擦不干净,偷瓜连青熟也分不清楚。
可是红毛成了富人,他却依旧在干着那半碗饭的苦差使。
那天方元昌眉心百结地挑着担子,走上了赶圩的路途,当时他绝对没有想到从这里拐出去,他将拐入一条他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歧路。他简单清贫的屠夫生活,将在那个下午画上一个巨大的句号。而他的家人,也将随着他从低贱的泥尘里瞬间攀上富贵的巅峰。
P13-1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