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手正版】 设计好微课 胡小勇 机械工业出版社 978711156573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二手正版】 设计好微课 胡小勇 机械工业出版社 9787111565734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10.82 2.4折 45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小勇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5734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5元

货号1055638963115114509

上书时间2024-12-25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微课是个新事物。对微课的认识由浅入深,正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怎样评价一节微课好不好?这是老师们在学习微课时最想问,也最关心的问题。其实,各种评比活动对微课的评价标准也是尺度不一,各有特色。一般来说,可以从选题、设计、呈现、技术、效果几方面去评价微课。这包括:选题是否有针对性,内容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内容呈现是否生动有趣,制作技术是否声画清晰,应用效果是否让人豁然开朗,学得通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对“好微课”的定义会不一样,表述也各有不同。站在什么角度来看好微课更有意义?我们曾经提出微课要体现“以学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学生喜欢的微课”说起,从学生和学习的角度来看一节微课是不是好微课,这样更有针对性。鞋是不是合脚?肯定是穿鞋的人最能体会。要做“学生喜欢的微课”,是一种强调“用户体验设计”的理念。有些微课,虽然老师感觉做得很好,但与学生的感受脱节,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那肯定是某些环节出了问题。

 

  那些学生喜欢的微课,更容易成为“好微课”。首先,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和材料作为背景,能够快速抓住学生的眼球。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这叫“选择性注意”。其次,微课内容与学生有“共同经验”,更能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促进第二层次的“选择性理解”。当然,如果只是做一节流于取悦学生娱乐心理而和教学无关的“微课”,那只能是“娱乐片”,而不是一节“好的微课”。对于学生的爱好需求,老师不能只在形式上简单迎合,更要善于发现、提炼和转化,结合教学目标做进一步的创意设计和深入引导。

 

  什么是学生喜欢的微课?当然要听学生自己的观点。一个有趣的例子表明了学生看待这个问题的方式。2015年,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发起了“J课堂”微视频研究。在一次推进会上,有几位学生分享了自己做的微课。通过现场问答,主持人问学生代表为什么他们要做微课?有学生表示因为看到老师做的微课说教性太强了,没法看。当被问到喜欢什么样的微课时,学生表达的观点不一:首先,要“选择一个吸引眼球的主题”。万里城实验学校的马逸飞同学做了节微课叫《秒杀感叹句》。当谈到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时,马逸飞同学解释道:“取题目要有幽默感,要选择一个吸引眼球的‘点’,要符合同学的‘口味’,同时‘秒杀’在游戏里表示‘非常厉害’,形象地比喻了快速学感叹句用法的意思。”其次,要抓住关键学习内容来做微课。洛川学校的吴依依同学做了一个《跟着学霸学化学》,她解释道:“选题突破口是从平时同学常向她请教的问题、同学容易错的地方,思维容易‘卡住’的节点入手。”再次,要采用富有喜感的表达方式和创作风格来做微课。铜川学校樊龙颖同学做了一个《分数擂台赛》,谈到为什么要用富有特色的快速语言来表达时,他说:“节奏要快,慢了没有人听。”

 

  看完这个视频,笔者也很有感触。除了表达可能不太精确外,学生们的观点和微课专家们的观点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当学生表达这些观点时,现场师生表示广泛认同,一片欢声笑语。为什么学生的观点会特别受学生欢迎呢?关键就在于引起了共鸣!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经验、共同的思考方式、相似的学习困扰等,都更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他们想要一节怎样的微课,以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来呈现内容,让学生感兴趣,这样才能使微课做得更好。

 

  如何做好微课?除了技术手段,我们先尝试列出几条,供大家参考:

 

  第一点,内容为王。务必科学正确、学科适切。微课要传递优质的学习内容,必须要遵守学科规律,做到内容科学、准确,不能因小失大,因形式而放弃了内容的科学性。

 

  第二点,聚焦,再聚焦。换句话说,最好坚持“一个微课,就讲透一个点”。微课内容的特点是精,教学内容的高度聚焦,才能更好地体现微课的价值。

 

  第三点,控制好时间。一项基于edX的大数据统计表明:无论视频有多长,观众们实际观看时长的中位数都不超过6分钟,而时长6~9分钟的视频是个拐点,对更长的视频,实际观看中位数反倒会下降。我们提出相似的建议,单节微课的时长最好控制在5~8分钟左右。

 

  第四点,有导学设计。我们认为“照着稿念内容”的做法,哪怕是达到甲级播音员的普通话标准,也不是最好的内容呈现法。要在微课中设计好的导学,才能引人入胜,为学而动。我们在专栏中曾总结了常见的微课导入方法,包括问题导入、情境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复习导入等。

 

  第五点,突出重点。特别是要清晰地呈现关键概念、关键技能、关键步骤。简单内容可以快速讲、简略讲,但关键重难点要停一停、突出讲。对于重要概念的讲解,应当讲清是什么;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应该分步演示如何做;对于释疑解惑的教学,应当讲透关键点。

 

  第六点,有始有终。做到点题与总结相呼应,开始时要点题,结尾时要对要点进行再概括,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头尾呼应。

 

  第七点,形式为内容增值。做好声、画、字配合,把各种声音和画面的比例和节奏配合好,还要在微课中适当加入各种提示性信息。例如,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通过符号、划线、标注、关键词变色或者放

 




导语摘要
 什么样的微课,才是好的微课?
你知道设计好微课的10个要点吗?
关于微课设计,你有什么独特的方法?
……与常见定位于技术操作的微课书目不同,胡小勇著的这本《设计好微课》聚焦于“好微课,要设计”的理念,服务于对微课感兴趣又想提升设计水平的人。全书通俗易读,以有效设计为主线,结合案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各种类型微课的创新设计。
本书适合于对微课感兴趣的人士,包括各类学校和企事业机构中的课程主管、教学设计师、培训讲师、一线教师、媒体开发者和微课爱好者。

作者简介

 胡小勇,曾任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教材编委及培训专家、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课例评审专家、“教育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智慧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等。受邀在全国开展信息化教学主题讲座,受到广泛好评。



目录

序 做出更好的微课 

第一章 寻找好微课 
全民大事件,微课来啦 
资源小世界,多维看微课 
微课不威,误区知多少 
好课,才有好微课 
做好微课,更要用好微课 

第二章 讲设计,才能做出好微课 
技术,是把双刃剑 
内容为王,好微课选好题 
有好故事,还要会讲故事 
微课时长,到底多少最合适 
视觉,形式为内容增值 
音乐,给微课锦上添花 
情感,让微课有生命 
创意,让微课非同凡响 
互动,学微课不仅仅是看客 
留白,给思考多一点时间 

第三章 导入型微课 
课堂教学,始于导入 
五步设计,有序导入 
五个妙招,提升导入 
从导到入,用好微课 

第四章 问题型微课 
设计好微课 
以问题为主线,串起微课 
四个环节,设计好问题型微课 
五大法则,让问题型微课更精彩 
三条建议,用好问题型微课 

第五章 故事型微课 
从故事教学法,到故事型微课 
六步指引,展示好故事 
趣味设计,让微课更有“故事” 
贵在得法,巧用故事型微课 

第六章 实验型微课 
实验型微课: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五步指引,做好实验型微课 
六个贴士,让实验型微课更实在 
结合场景,演示好实验型微课 

第七章 技能型微课 
技能型微课:实践出真知 
步步为营,让技能型微课有条理 
五个锦囊,让技能型微课有内涵 
三条妙计,用好技能型微课 

第八章 习题型微课 
习题型微课:“三点一线” 
步步为营,让习题型微课有条理 
五个注重,让习题型微课有内涵 
八字方针,用好习题型微课 

第九章 微课开发四大招 
拍摄式微课 
幻灯片演示型微课 
录屏混合式微课 
交互式动画微课



内容摘要

 “全民做微课”的热潮正席卷教育领域。什么样的微课才算得上是一节好微课?如何才能做出一节好微课?本书明确指出,在必要的技术手段以外,好微课必须坚持贯彻内容为王、聚集重点、控制时长、设计导学、突出重点、适度留白、有始有终,并兼顾多样化的形式,旨在纯粹的技术开发,从教学规律的创新视角出发,为如何设计一节好微课提供解答,引领广大微课使用者做出更多更好的微课作品。



主编推荐
适读人群 :教育、媒体、设计行业从业者,学生和大众读者

  什么样的微课,才是好的微课?

 

  你知道设计好微课的10个要点吗?

 

  关于微课设计,你有什么独特的方法?

 

  ……

 

  与常见定位于技术操作的微课书目不同,本书聚焦于“好微课,要设计”的理念,服务于对微课感兴趣又想提升设计水平的人。全书通俗易读,以有效设计为主线,结合案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各种类型微课的创新设计。

 

  本书适合于对微课感兴趣的人士,包括各类学校和企事业机构中的课程主管、教学设计师、培训讲师、一线教师、媒体开发者和微课爱好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