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手正版】 与世同流,但不合污 国馆 现代出版社 9787514356632
  • 【二手正版】 与世同流,但不合污 国馆 现代出版社 9787514356632
  • 【二手正版】 与世同流,但不合污 国馆 现代出版社 978751435663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二手正版】 与世同流,但不合污 国馆 现代出版社 9787514356632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10.08 2.5折 39.8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国馆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56632

出版时间2017-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972055833230295047

上书时间2024-12-25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国馆著的《与世同流但不合污(精)》为精装版本,国内最大的传统文化类公众号“国馆”诚意作品,并由国内知名设计师彭sir精心设计。
《与世同流但不合污(精)》是一本心理励志的哲思作品,以历史的视角,国学深邃的内容来阐述人的成长及追求,成长励志的正能量作品,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获取传统文化的力量,改变自身,走向成功。

商品简介

 

《与世同流,但不合污》讲述当下这个时代,我们如何做一个精神贵族?从做人、做事入手讲述趋利时代的:处世智慧、人生哲学、成功之道、人际沟通。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解答现代人的处世难题。

 

宽、厚、缓、平、无意,这些是处世的格局,强调的是气度和胸怀。

 

耕、读、勤、俭、忍、让,六个看似平凡的字眼,其实它所传承的精神往往是*不平凡的。

 

修业、应事、蓄德、处众之难,可想而知。但人之可贵,也正在于能够迎难而上。

 

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从来都有两途:一曰精明,所谓“儒表法里”,以儒家的礼对待人,以法家的刑规范人,是为积极入世的一途;一曰退守,所谓道家精神,谦厚卑下,逆来顺受,是身处失意状态时的万灵药。

 

同流而不合污强于遗世独立,结党而不营私胜过孤军奋战。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事业。

 

作者简介

国馆,国内ZUI大程度的传统文化类公众号,也是*中国文化微刊,拥有粉丝近250万。用文化修养身心,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国馆由传统而起,因传承而生,致力于成为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希望人们在品味国馆文化的时候,能够深深地感悟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寻找当下生活的秘方。



目录
做人,赢在格局,输在计较 

如何化解人生四大难题? 

混俗即是藏身,安心即是适境 

闭门取静,闭口得静,闭心自静 

凡事,留不尽之意则机圆 

怀一颗好心,却做了坏事,这是恶吗? 

鬼谷子的说话之道 

我们该把什么传给儿女? 

什么事最让人后悔?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这三种人 

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一分 

有缘即往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欲成大事业,先破心中贼 

人生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淡泊,是一味良药 

人生最高的追求,是不求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与世同流,但不合污 

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养出钱钟书、钱学森这样的名人 

天大地大,不如心大 

大处难处看能力,小处细处看修养 

人生最大的福报是宽恕 

养生长寿,这四个字就够了 

曾国藩识人术,四十字看懂天下人 

你不是脑力不够,只是不懂未雨绸缪 

做哪些事,才能让一生不虚度? 

守得住低处的人 

情商可以通过哪几个方面来提高? 

中国人的处世智慧,都在这四个字里 

王阳明的五大处世之道 

人这辈子一定要避免的四种错误 

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 

谈到人生修行,这五点你不可不知 

诸葛亮“观人七法”教你如何识人 

一个人犯了过错,该如何改正? 

墨子的用人三法:识、察、磨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 

讷言,说话的最高境界 

静观当下,心无挂碍 

无论是警醒自己,还是训诫后代,这三个字就够了 

最完美的人生是怎样的? 

什么是对待朋友的正确方式? 

荀子教你如何识别损友 

一个人是否厚道,关键看这三点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曾国藩统领湘军三十万,靠的是这四点 

慎独,自律的最高境界 

越急于表现什么,说明内心越缺什么 

王阳明的三句话教你如何把心静下来 

人生四苦,你断了几个? 

大气做人,小细做事 

五招教你成为顶尖管理者 

《易经》四个字,道出你的事业四境界 

如何读懂“上善若水”里的七层含义 

平和——最好的修养身心之道 

庄子识人九法,看破一个人的本质 

讲话三忌,不可不知 

人要活出格局 

哪三件事会让职场人陷入困境? 

有哪些事,做多了没什么益处? 

有一种尊重叫守口如瓶 

为人有四重境界:谦卑、谦恭、谦逊、谦和 

为人低调是一种绝学 

古代家具,是文物,也是文化 

做人当为君子,君子亦如竹 

为人处世最忌讳什么? 

欲成大器,先修“不器” 

惊艳华夏,这才是汉服的正确打开方式 

《易经》,学这一卦就够了 

博学而笃行,可以治天下矣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生真正的滋味,是“苦” 

人一生的修行,就在这三戒中 

做一个说话得人心的人 

钱是一味药,治病亦致病 

荣辱何足挂齿,一任烟雨平生 

曾国藩遇上王阳明,只能算半个圣人 

最盛大的富有,是内心的丰盈 

曾国藩哪四句家训,让后代没出过败家子 

中国人为什么特别能忍? 

庄子的逍遥从何而来? 

什么朋友值得深交? 

这五个字,足以让你决胜千里 

随缘而喜——季羡林的人生哲学 

敢于示弱的,才是真正的强者 

南怀瑾说,人有三个错误不能犯 

真正的交往,不在朋友圈 

成大事者必经的三种境界 

当我们得意时,为什么要读儒家? 

当我们失意时,为什么要读庄子? 

愚,愚,愚 

你知足吗? 

《道德经》的最后一句,到底说了什么? 

人生三重境界,你到了哪一层? 

四句话读懂大学之道 

精明的最高境界是笨拙 

拒绝,恰是最好的尊重 

做一件事情,从这三个方面想就没错了 

看懂这三句,就会明白其实你的生活没那么糟糕 

真正的教养是尊重他人 

内容摘要

《与世同流,但不合污》讲述当下这个时代,我们如何做一个精神贵族?从做人、做事入手讲述趋利时代的:处世智慧、人生哲学、成功之道、人际沟通。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解答现代人的处世难题。

 

宽、厚、缓、平、无意,这些是处世的格局,强调的是气度和胸怀。

 

耕、读、勤、俭、忍、让,六个看似平凡的字眼,其实它所传承的精神往往是ZUI不平凡的。

 

修业、应事、蓄德、处众之难,可想而知。但人之可贵,也正在于能够迎难而上。

 

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从来都有两途:一曰精明,所谓“儒表法里”,以儒家的礼对待人,以法家的刑规范人,是为积极入世的一途;一曰退守,所谓道家精神,谦厚卑下,逆来顺受,是身处失意状态时的万灵药。

 

同流而不合污强于遗世独立,结党而不营私胜过孤军奋战。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事业。

 

 

 




主编推荐

 1.《与世同流,但不合污》为精装版本,国内ZUI大的传统文化类公众号“国馆”诚意作品,并由国内知名设计师彭sir精心设计。

 

2.《与世同流,但不合污》讲述当下这个时代,我们如何做一个精神贵族?从做人、做事入手讲述趋利时代的:处世智慧、人生哲学、成功之道、人际沟通。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解答现代人的处世难题。曾国藩统领湘军三十万,靠的是什么?庄子的逍遥从何而来?

 

千年DI一世家,因何培养出钱钟书、钱学森这样的名人?曾国藩哪四句家训,让后代没出过败家子?《道德经》的ZUI后一句,到底说了什么?人生ZUI大的悲哀是什么?ZUI完美的人生是怎样的?什么是对待朋友的正确方式?人生四苦,你断了几个?怎样的五招让你成为DJ管理者?如何读懂“上善若水”里的七层含义?哪三件事会让职场人陷入困境?有哪些事,做多了没什么益处?为人处世ZUI忌讳什么?中国人为什么特别能忍?什么朋友值得深交?成大事者必经哪三种境界?当我们得意时,为什么要读儒家?当我们失意时,为什么要读庄子?人生三重境界,你到了哪一层?

 

3.《与世同流,但不合污》十点读书、古典书城、水木文摘、慈怀读书会、经典短篇阅读等微信公众大号齐声推荐,30000000人翘首企盼出版的诚意作品。

 




精彩内容
混俗即是藏身,安心即是适境辩证法是个有趣的方法论。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比如我们最熟悉的《道德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都是事物之间的变化规则。
从这种事物之间的辩证法延伸开来,于是就有了行为上的辩证法。有时候要达到某种目的,用直接的手段不容易达到;反其道而行之,或许能有一线生机。《小窗幽记》里面就写道:“善默即是能语,用晦即是处明,混俗即是藏身,安心即是适境。”这就是辩证的规律。
善默即是能语对着高明的人,如果要表现自己有智慧,说两句就行了。但许多人偏偏喜欢长篇大论,结果越说越错。保持缄默,有时反而成了最出众的“口才”。
保持缄默最出名的人物,莫过于钱钟书先生。因为他的字就叫“默存”。可是谁都知道,钱先生的口才一流。从少年时代开始成名,他就一路高歌、纵论古今,也因此遭人妒忌。“文革\\\"期间的历次运动,他却懂得用沉默去应对。无论谁来叫他出版书籍、发表意见,“他只是微笑,总不点头”。结果在时代的凄风冷雨之中,他和妻子得以渡过难关。
熬过“文革”的钱钟书,重新出书、演讲,寻得了晚年难得的安谧。沉默的人,比爱说话的人说话的时间更长,也说出了更多的话。世事就是这么奇妙。
用晦即是处明“用晦”出自《易经·明夷卦》:“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人要想像太阳一样放出光热,先要隐藏、培育自己的能量。换个词语来说,这叫“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让中国受益匪浅,近年来中国的实力稳步攀升,成立亚投行、发展“一带一路”,都让中国在国际上大放异彩。
“藏明于内,乃得明也;显明于外,巧所辟也。”中国人的处世智慧,正在于此。
混俗即是藏身小隐隐于林,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最高明的隐藏,是与世同流,却不合污。
传说中国最有智慧的人叫东方朔,而东方朔最大的智慧,在于能够隐身于朝廷。没事的时候,他会跟汉武帝说说笑话,混个眼熟;与大臣们相亲相爱,人畜无害。结果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一批又一批地换掉了,他还安然无恙。等到发生大事,比如谏建上林苑,他又显得一身正气。最后他也算得到了善终。
混俗的目的是要让人觉得自己不外如是,这样才算安全。然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真正大雅之士,从来都不怕任何污秽。
安心即是适境人世间一切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结于心与境的关系:是追求心安,还是追求外在环境的舒适,几乎成了决定生命质量的分水岭。
但正如一句俗语所说:“你无法改变世界,那么你就改变自己。”世界这么大,看都看不完;看好自己的心,才是人生快乐的根源。《华严经》里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在心安者看来,这世界云淡风轻,逍遥自在;在心乱者看来,却是山穷水尽,前路茫茫。
所谓善默,所谓用晦,所谓混俗,所谓心安,归根结底,都是以静制动。一静到底,可以存身,可以养心,可以功成。那就是辩证的人生。
欲成大事业,先破心中贼
学业不成,事业失败,有人将其归罪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仿佛只要换个客观环境,改造了外界条件,就能水到渠成地走向圆满的人生。但是,如果问题出在自身,一味挑剔外部环境也于事无补。
《鉴心录》中有言:“奋始怠终,修业之贼也;缓前急后,应事之贼也;躁心浮气,蓄德之贼也;疾言厉色,处众之贼也。”我们日防夜防,处处挑剔,却偏偏选择逃避我们的内心。也许只有当我们把心中的“贼”破掉,问题才能釜底抽薪地解决掉。
奋始怠终,修业之贼
学业、事业与家业的成就,无不需要从一而终的韧力。
可是正如《诗经》所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修业的终点还能维持初心的人,本来就很少。在修业之初,人们缺乏经验,总是壮志满怀,在理想的照耀下勇敢地踏出开头的几步。但随着修业的精进,遇到的细节问题越多,各种实际的困难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手足无措。这其实就是缺乏做事手段的体现。
如果不能正视困难,及时调整策略,则很容易改弦更张,放弃已经走过的路。但不能善始善终的人,即使换到其他方向也终难成气候。可见“奋始怠终”之“贼”,戕害了多少有志之士。
缓前急后,应事之贼
许多人之所以虎头蛇尾,是没有找准做事方法。做事的方法,最忌缓前急后。
缓前急后,就是在做事之前慢条斯理、东拉西扯、不做准备,到真正做事时才临急抱佛脚,胡乱匆忙。说到底,这其实是一种心态的懈怠。
明代吕坤曾经说过:“闲中不放过,忙时有受用。”在事情还没开始的时候未雨绸缪,学会看清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放过小细节,才能在事情真正忙碌起来的时候游刃有余。
躁心浮气,蓄德之贼
缓前急后的根源,在于心浮气躁。躁心浮气,不仅令事情做不成,而且容易戕害自己的道德修养。
一个人浮躁,影响的也许只是一个人。但浮躁再扩大开去,就形成了现代社会的压抑氛围。企业浮躁,急于牟利,于是就产生了毒奶粉、毒鸡蛋、地沟油、豆腐渣工程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于是,躁心浮气产生的道德问题,就扩大为法律问题、环境问题,最后是整个人类的生存问题。
社会由个人组成,假如每个人都能够少一分浮躁气,社会的道德氛围就能有所好转。
疾言厉色,处众之贼
浮躁之人,容易对人疾言厉色。因为心不静,所以他们对人也多颐指气使,一旦抓住别人的小小错误,就大做文章,甚至破口大骂。这当然不是处众之法。
疾言厉色之人,在旁人的眼中犹如君临天下,没人敢得罪。所以这样的人仿佛有一种威严,但只懂疾言厉色的人,本质上来说只是修为不足的人。他们就像只装一半的水壶,自鸣得意,不懂反思。
久而久之,身边的人都看透了这一点,他还能有什么知心朋友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来都是正当的处众之道。
若要事毕功成,很多时候都不在事本身,而在于做事的人。奋始怠终、缓前急后、躁心浮气、疾言厉色,该是多少人跨不过去的坎呢?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修业、应事、蓄德、处众之难,可想而知。但人之可贵,也正在于能够迎难而上。
静观当下,心无挂碍《心经》云:“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菩萨乃大修行人,无论自度度人,都如羚羊挂角,了无余痕。其中三昧,全在“心无挂碍”四个字。
何名为心无挂碍之心,是我们每个人本来即有的清净自心,只因为陋习太重,这个自心幻化出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的种种差别,令我们是非颠倒。《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由于没有智慧,“三心”衍生出种种挂碍。
何名为挂碍挂碍是“颠倒梦想”出来的幻觉,是不必要的担忧,是无来由的顾虑。
心无挂碍,并不是鲁迅批评的阿Q精神。阿Q连正事都不放在心上,心里只装下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连心都没用上。而现代许多人倒是用心,可是用错力于挂碍之上,就像身体虽然在长,可是长的是癌细胞,那是万万要割除的。
如何达到心无挂碍过去心不可得。
古人教导:“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其实每时每刻想着过去的不幸或幸,怎么可以活在当下?古有赵氏孤儿,今有琅琊才子,复仇故事总有许多看客,似乎我们无论是当局者还是旁观者,都喜欢躺在过去中或怀恨在心,或怀忧丧志。
也许我们都该体会一下巴黎市民的做法。2015年11月,巴黎遭遇空前的恐怖袭击,许多市民无辜遇难。几日以后,一位妻子因恐袭丧生的普通市民,在社交网络发文称:“我不会让你们得到我的仇恨,也不会让年幼的儿子成长在仇恨之下。”一位父亲对他的儿子说:“他们有枪,我们有花。花和蜡烛,都是用来保护我们的。”无论过去遭遇多少不幸,放下过去,用鲜花点缀当下,用蜡烛照亮未来。
现在心不可得对于当下,我们有时又过于执着,争名夺利之心炽盛,思前想后,太渴望于将事情办好,往往弄巧成拙。
禅宗大德德山宣鉴禅师少年时去游历,路上饿了,要买点心。卖点心的老婆婆见他带着《金刚经》,于是说:“我有一个问题,你能回答得上,我就免费送点心给你。《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道你点的是哪个心?”他一时语塞。
开悟以后,他对弟子说:“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空而妙。”无事于心,是不被事所转,患得患失;无心于事,是就事论事,灵活处理。
以此观之,他当时只需抓起一个点心,一口吃下,然后说:“点的就是这个心。我饿了,吃饱了再说。”这就是心无挂碍!老婆婆肯定再送他一个点心的。嘻!
未来心不可得未来日子还没到;我们却往往以现在的时间,妄想未来的时光。
有时感到前路茫茫,焦躁难安,连现在的日子都不愿意过了。诗词学家叶嘉莹先生一生多难,可是她一次一次在绝望中拼出一条出路。勉励她前行的法宝,是她一生挚爱的中国古典诗词。叶先生曾说过:“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态,过乐观之生活。”认清人不免历劫重重,这就是无生之觉悟。守住自己可以做的事,安静地面对未知的困厄,这就是乐观的生活。
每个人自性清净,但心上免不了还是挂碍重重,其实都不过是颠倒梦想。胡思乱想,这是人的天性,也许无可避免。但是当挂碍达到令人恐怖的程,甚至令我们丧失了当下生活的体验,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与警醒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当心无挂碍之时,看什么都是美好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