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手正版】 改革:中国做对的顺序 杨宇立 中国发展出版社 978751770328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二手正版】 改革:中国做对的顺序 杨宇立 中国发展出版社 9787517703280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12.39 2.3折 55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宇立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7703280

出版时间2015-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5元

货号972065305822609414

上书时间2024-12-25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赶时间的读者可以从本书第三章第二节开始,从很多中国人有共同经历的部分开始阅读。本导读或可浓缩前两章的学理内容。

  近1/3世纪以来,全球改革竞赛为这场国际赛事赢得的荣誉不多。比赛结果出乎很多人的预料。目前,有不少于20个国家对改革时代怀有从不愉快到痛苦之间的记忆。惟有中国公众对改革“上瘾”:无论官方推出多少改革举措,都会激起人们越要越多的想法。这个反差预示了一个平静但不平凡的结论:中国的改革尚未完成,也不完美,但人们也很难令人信服地指出哪个国家业已完成的改革比中国更完美。

  在中国仍被视为可敬的改革事业,在其他国家沦为不大讨人喜欢的时代记忆,标志着全球范围的改革广种薄收的结局,导致大而化之的改革论调不能说明的问题明显多于能够说明的问题。那么究竟哪儿出了错?

  诚然,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得益于各种对外开放,是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借鉴、摹仿的结果。不过这个说法漏洞蛮大。因为近百年来,“人类高级文明”的“制造工艺”四处外溢,人们伸手就可以从图书馆书架上得到,闭关锁国的政策被绝大多数国家抛弃,何以改革和现代化的道路上却充斥着眉头紧锁的失败者?假如将中国改革举措归纳出那么几条原则、要点,放到其他欠发达国家去试验,恐怕很少有人相信会结出好果实。

  涉及人类进步的普适信条与各国文明发展专用道路之间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改革和现代化的世界观或许到了需要彻底辩论的时刻。

  从根本上说,改革和现代化的目标集合不是问题,至少不是大问题,对外开放更不难办到,成大问题的是相应的过程、手段、路径、策略的知识稀缺之极。人类还不能自以为摆脱了如何搭救自己的无知状态。

  在道义上,别的国家不存在救助一个欠发达国家的无限责任,基督教的箴言“自救得救”至今不失真理的品质。基于主权的理由,国际社会说什么是一回事,自己怎样做、做对什么是另一回事。那么应该做对什么呢?可能的答案是做对供给文明制度的顺序。不过这相当不容易。

  诚实的研究应当将如下最基本、最重要的事实摆在座右铭的位置,时时谨防与之作对。⑴没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路径与其他国家完全合辙。因此现代化一定享有主权自由的名义。⑵在1978年以前,人类从未有过基本经济制度从计划到市场的一次完整实践,因此无论成功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没有。这意味着没人真正知道改革应该怎么做。“口衔天命”的人应该收束自己滔滔不绝的冲动。⑶现代化不仅是一个“钱”的问题,现代化国家也呈分地区扎堆的。包括产油国在内的中东和非洲没有一个公认的现代化国家,南美的现代化国家也被公认为成色不足。这个事实很可能暗示了各国文明进程中“精神导师”的潜在作用很大。

  给定中国在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上层建筑的连续性,加上农村出人意料地先行改革,以及20世纪80年代改价格、90年代改产权等主要事实,等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做足了20年。这个很难让人感到过瘾的改革时间表象所掩盖的秘密,可能正是中国改革在各时期的正确顺序——前一轮改革所形成的“红利”可被部分用于支付后一次改革的成本。

  相比之下,苏联1991年12年正式解体,1992年1月2日俄罗斯将价格全部放开,同年8月19日宣布私有化,改革的动作之快、之猛,配得“英勇无畏”的称号。不过这种智力含量很低的英勇无畏也许用错了地方。据说置身“改革流泪谷”时代的俄国人“仿佛感到上帝那根倒霉的手指一直戳在自己的前额”。

  没人否认中国的“改革扬尘”和“改革的后坐力”不小,但比之目前西方观察家挖苦“俄罗斯最初醉薰薰地向民主道路走了几步”,中国既有的改革成就显然不是“早起的鸟儿吃到了最肥的虫子”那么简单。很蹊跷的问题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一打改革参与国怎么会在握有一手“好牌”的情况下,“险些沦为第三世界的新成员”?看来在改革的竞赛中受到“高人”指点不是制胜法宝,试图“克隆”一整套好制度的愿望往往事与愿违。至少在概率上是这样的。

  人们注意到了,被原西德合并的前东德改革具有最佳的舒适性,改革的喧嚣声最小。然而人们一旦知道德国的“统一税”已累计达1.5亿欧元(约2万亿美元),就会放弃不切实际的“赎买式改革”的幻想。

  中国迄今的改革成就主要显见于经济领域,以及大多数人的精神松弛和经济权利扩展,因而具有不可逆转的性质。我不同意说几亿人从饥贫到丰衣足食是“一个相对简单的事情”。耳聪目明的夸夸其谈对于反贫困目标一贯束手无策,更何况对智力要求极高的改革事业。近10多年来,最棘手的改革竞赛问题一直是,中国的经济规模怎么会在改革时代持续实现对其他经济体的“超车”?据说做到这件事情的难度“犹如飞机在飞行途中更换发动机……”

  打个比方。无论一个人出于娱乐目的,还是真的希望从打牌下棋或足球等竞赛中赚钱,熟悉“游戏规则”很重要吗?那是一定的。但仅仅精通游戏规则本身并不能保证任何胜利,你究竟能否从博弈中获胜,非得实际地投入赛场不可。只有赛场中存在真正的取胜之道——每一步棋、每一张牌、每一脚球的恰当顺序。

  人们也许看不到一次比赛只产生一个胜利者背后的元素,但要说正确的顺序与智慧、经验、专注、勇气无关,那就未免太外行了。所以,弱者和后来者的机会就寄托在实践中占优的操作顺序上:摸到一把“好牌”者未必一定会赢,一支弱旅也不见得一定会输掉比赛。

  任何国家的赶超事业都不能指望省心省力和无成本。但作为小概率事件出现的任何一次有效、可靠的赶超策略,都会增加人类发展路径的丰富性,包括占优策略取自对以往许多挫折、教训的反思升华之部分。这个星球平等地给予世界各国的最大的先验性“恩赐”,莫过于永远为自主发展的可能性预留机会,以使各国的经验、智慧都能通过做对供给新制度的顺序展示出来。

  由此观之,改革和现代化都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一部分努力,是很容易出错的事业。“做对顺序”的高度智力性质决定了,被域外模式搞得头昏眼花和对域外建议言听计从,皆有“交出大脑”的高风险。国际社会的最大善意,就是不要“善意地”妨碍一个民族国家发挥自身的智力和潜力,理解其探索试验中的失误。如果这个判断有合理之外,人们会感到各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将乐于为发展目标提供正能量。总之,进化性发展不可以力相逼。

  需再重申,相对短暂的现代化经历和低成本的改革都是小概率事件,属于两个维度的小概率。近半个世纪以来,原本处于欠发达阵营的国家跻身现代化国家行列,小国十之有一,大国十无一、二。成功率约为1/10。近1/3世纪以来,全球30多个国家先后投身改革竞赛,从未遭遇转型性经济衰退打击者仅中国和越南而已,这就是不到1/15的概率了。其中又只有中国在改革中保持经济持续高增长,显著领先于完成了“整体改革方案”“全部规定动作”的国家。

  在改革时代,中国不是说得最多的国家,中国做的比说的多。而说的最多的国家并不是改革竞赛的实际参与者。因此问题也可以归结为,对于改革说的最多的国家是否说错了什么,在改革做得好的国家做对了什么。好答案未必非要找出二者的对抗性矛盾。

作者简介
 
 杨宇立,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内容摘要
  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改革成就举世瞩目,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都因改革而改变。今时今日,如果说什么样的关键词能够最广泛地统和中国人,成为中国社会的最大公约数,相信非“改革”莫属。然而,“改革带来改善”这个“逻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竟然是罕见的——大多数国家的改革都可以描述成“经历痛苦过程后的痛苦结果”。为什么中国可以做到,且乐此不疲?中国改革与众不同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杨宇立先生将改革与发展比喻成牌局,牌面的好坏代表着各国不同的广义资源禀赋,出牌顺序则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他以极具历史纵深感的视角,为我们揭开了中国改革的“秘密”。简而言之:中国的改革做对了供给新制度的顺序,使得中国在这场持续不断的改革中,改革红利得以发挥,改革危机得到控制,前一阶段的改革红利又部分解决了后一阶段的改革成本问题。

  这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因为经验与教训都是我们未来路上的指引——教训告诉我们不能往哪走,经验则告诉我们大方向在哪里。后者恰恰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中国在现实中取得了如此多的成绩,却没能梳理清楚自己是怎么成功的,我们一直没能讲好“中国故事”,一直没有找到“中国故事”的“书胆”。“元叙事”缺失所产生的影响巨大且广泛,已经成为中国复兴路上必须跃过的鸿沟。

  相信《改革:中国做对的顺序》可以成为现代“中国故事”的重要情节,相信中国能够最终赢得这场复兴的牌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