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艺术 西方音乐家那些事儿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
13.61
3.9折
¥
35
全新
仅1件
作者马幔|主编:杨宏鹏//郭善涛
出版社河南美术
ISBN9787540129415
出版时间2014-1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9787540129415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马幔编著的这本《西方音乐家那些事儿》精选西方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初具有代表性的20位音乐家,用现代语言,客观评述了他们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和逸闻趣事,文字犀利幽默,引人入胜,具有可读性。阅读此书,能使广大读者从新的角度了解历史,了解西方音乐艺术。
目录
序言
孤独的灵魂多么寂寞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
谁像我一样努力,谁就可以有我一样的成就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1685—1751)
我的目的是使人们高尚起来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1732—1809)
音乐是思维者的声音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
扼住命运的咽喉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
神的孩子会跳舞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1797—1828)
你就是为作曲而生
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1803—1869)
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
弗利克斯·门德尔松(1809—1847)
天才与死亡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1849)
诗与远方
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
我永远都爱这样的我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1813—1883)
天使和魔鬼的较量
朱塞佩·威尔第(1813—1901)
愿无岁月可回头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1833—1897)
何日君再来
乔治·比才(1838—1875)
抱憾长眠,奔赴来生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
哀莫大于心死
安东尼·德沃夏克(1841—1904)
新大陆的缔造者
约翰·施特劳斯(1852—1899)
春水初生不如你
罗伯特·舒曼(1810—1856)
人才在工作,而天才则在创造
吉亚卡摩·普契尼(1858—1924)
今夜无人入睡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
月既不解饮,悦音随我身
内容摘要
我们丢了很多东西,丢掉旧照片,忘记过往的曾经;丢掉戒指,忘记感情;丢掉日记,忘记回忆,也忘记了自己。可能唯一丢不掉的就是这些萦绕在脑海里挥散不去的音符,它们在我们心中盘桓扎根,发芽开花,结出生命的果实,酿成生活的美酒。如果心是一片海,音乐会是所有的水和鱼,是音乐让我们的生命更动听。翻开马幔编著的这本《西方音乐家那些事儿》,让我们亲近音乐,走近那些创造了美妙音乐的大师们。
精彩内容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我们常用这句名言来激
励自己,在挫折中不要退缩,只要有机会就要反抗命运。而这样的正能量就是伟大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传递给我们的。
“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人们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英雄”给予我们的是一面明镜,感受到他们的伟大,而对比我们的卑劣与渺小。
1770年12月一个寒冷浑浊的黄昏,在德国莱茵河畔小城波恩的一所破旧屋子内,一个男婴呱呱落地。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贝多芬的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性格温顺,而婚后备受折磨。贝多芬是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亡,贝多芬成了长子。父亲大部分时间都在酗酒,对家庭毫无责任感,甚至连家人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祖父或多或少还能减少些这个家庭的苦难,贝多芬的音乐才能也能使祖父感到莫大欣慰,但从祖父去世时起,贝多芬和他的家庭就陷人了万丈深渊。
贝多芬的人生一开始就是一场悲惨而又残酷的抗争。因他从小就展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父亲一门心思想使儿子成为“神童”,这样不仅能成为自己的“摇钱树”,还可以光宗耀祖。父亲常常把贝多芬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很长时间,每当弹错时就打他耳光。邻居们常常看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从4岁开始,贝多芬就被父亲锁在屋子里,没日没夜地练习钢琴。不管是寒冷的严冬还是蚊虫肆虐的酷暑,他都会把贝多芬从睡梦中拽起来,强迫他去练琴。为了使贝多芬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他的年龄,在他8岁时,把他带出去当作6岁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能够把他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贝多芬不是神童,在青年时期也不显得早熟,曾教过他的老师阿布雷兹贝格说:“什么也没有学会,什么也学不会,他当不了作曲家。”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的几首钢琴曲子之后立刻预言说:“要当心这位年轻人,有朝一日,全世界都要谈论他!”然而就在这时,贝多芬的母亲突然去世,父亲也已经退
休,痛苦难耐的贝多芬又挑起家庭重担,抚养教育两个弟弟。要照料家中琐碎之事,对贝多芬来说并不容易,因为不平凡的思想活动已然在他心中激荡,他对这种遭遇感到不满与厌倦,又担心自己身体是否健康,他逐渐变得尖酸刻薄。他像是关在笼子里的小狮子一样,蓬头垢面,话语极少,只是偶尔咆哮一
声。这段时间贝多芬时不时就会勃然大怒,之后又悔恨交加。据说有一次,他对朋友韦格勒爆发一阵之后,便写信给他说:“最亲爱的!最好的朋友!我在你面前表现得多么不成体统!我承认我不配赢得你的友谊……但是,感谢上天,我并不是故意或是存心对你那样出言不逊,是不可饶恕的轻率使我看不到失去的本质……哦,韦格勒,不要拒绝向你伸过来这只和解的手吧……我要到你面前去投向你的怀抱,请你把自己再还给我,再还给你忏悔不已的、永远忘不了你的、热爱你的朋友吧。”贝多芬的脾气从没有因为什么而得以改善,他性格傲慢又伤感。受苦至深的人感触也深。上帝给贝多芬天才似的神经质也给了他痛苦。他在一生中都认为自己患有疾病,这大多是源于母亲过世,让他自小以为自己也是病魔缠于一
身的人。不管他到底有没有病,他都能真正感受到痛苦,不仅是在身体上还有精神上。即使贝多芬因为暴脾气失去很多朋友,但他出众的音乐天分和高超的琴技总会吸引别人与他结交。1792年,贝多芬通过结识维也纳贵族,被引进上流社会的沙龙,出入舞厅,骑马散步,甚至想要与贵族小姐谈起恋爱,然而却没有一位小姐看得上贝多芬。在他的圈子里,女人仰慕他、同情他甚至崇拜他,可是从来没有人爱过他。贝多芬内心深受打击,之后再也没有爱恋过任何一位女性。
P28-3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