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 致命的均衡 [美]马歇尔·杰文斯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978756992354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 致命的均衡 [美]马歇尔·杰文斯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9787569923544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22.17 5.3折 42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马歇尔·杰文斯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ISBN9787569923544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9347566

上书时间2024-12-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马歇尔·杰文斯,是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共同创作的笔名——维吉尼亚大学经济系“罗伯·泰勒讲座教授”肯尼斯·艾尔辛格(Kenneth G. Elzinga),以及三一大学(Trinity University)教授威廉·布瑞特(William Breit,1933-2011)。他们另合著有同系列的经济小说《看不见的手》(The Mystery of the Invisible Hand)、《夺命曲线》(A Deadly Indifference),以及《致命的均衡》(The Fatal Equilibrium)。

目录
全书目录:
案发预述 一月十日,星期四
第一章 十二月二十一日,星期五
第二章 十二月二十一日,星期五
第三章 十二月二十一日,星期五
第四章 十二月二十一日,星期五
第五章 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六
第六章 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六
第七章 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六
第八章 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六
第九章 一月七日,星期一
第十章 一月八日,星期二
第十一章 一月八日,星期二
第十二章 一月十一日,星期五
第十三章 一月十二日,星期六 一月十三日,星期日 一月十四日,星期一
第十四章 三月二十日,星期三 三月二十二日,星期五 三月二十五日,星期一
第十五章 六月九日,星期日 六月十日,星期一
第十六章 六月十二日,星期三
第十七章 六月十三日,星期四
第十八章 八月二十九日,星期四

内容摘要
    派翠西亚·斯皮尔曼开着鲜红色的高尔夫掀背车穿过查尔斯街,她和父亲依照前一晚的计划,前往波士顿购物。派翠西亚打算为父母采购圣诞礼物,斯皮尔曼教授则乐意与女儿同行,顺便自己买点东西。“我们靠前站是去菲林百货吗?”派翠西亚问,他们正沿着剑桥街往市区前进。“可以啊,然后我们再去布朗菲德街,我要在那下车,到那边的一家店去。”派翠西亚把车开进停车场锁好,和父亲走向出口,沿华盛顿街走到波士顿很有名的百货公司。一老一小在路上专心地交换彼此的生活近况,尽管两人都不像电视台记者播报新闻那样条理分明。亨利解释了他在哈佛教评会的工作近来耗去他许多时间,还有他要到伦敦去一趟,派翠西亚则谈到了在费城交往的朋友、新公寓,还有明年夏天她打算去佛罗里达参加一个动物园兽医的研讨会。虽然两人都全心投入在彼此的对话中,但仍无法接近无视周遭人群的存在,因为波士顿的圣诞购物人潮正接近高峰,人行道和店里都挤满了人。这一对父女走进菲林百货之后,派翠西亚表示想要一个人逛。“你知道的,爸,买给你们的礼物我要保密,让你们惊喜一下。要不我们一小时后在华盛顿街的入口碰头如何?会不会太久了?”“那就是十一点,”亨利·斯皮尔曼答道,“我有很充裕的时间到处逛逛。”尽管亨利·斯皮尔曼很重视时间,他却不认为“到处逛逛”是浪费时间或没有目的的行为,因为他深信,当经济分析用在人类经验的细枝末节时,其论述或研究很精彩的就是在商业世界。在二十世纪的杰出思想家中,斯皮尔曼把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排在凯恩斯之前。马歇尔曾经形容经济学是“对人类日常生活的研究”,而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在美国任何一个城市,到百货公司购物都无疑是很日常的活动。但斯皮尔曼发现菲林百货有个不那么寻常的地方,那就是地下楼层的商品定价方式。这套系统里面有各种微妙的力量交互作用,有人类的智慧,有追求很大效用的顾客,有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这些组成了一个依照市场逻辑运作的经济体系,深深吸引着斯皮尔曼。斯皮尔曼离开秩序井然的一楼下到地下楼层,还没见到大批的购物人潮和堆积如山的商品,就先感受到那股喧闹的气息,这是菲林地下楼层所专享的。而在一年的这个时刻,骚动的气氛只会更加热烈。“这是我的,我先拿到的!”“想都别想,老弟,我已经注意它两个星期了。”步下电梯后,斯皮尔曼转头望向争执的来源,两个年轻人正在抢夺一件粗花呢猎装上衣。一人抓着一只袖子,口舌之争现在已演变成左右来回的拉锯战,其中比较胆小的那个突然松了手,胜利者匆忙赶往收银台,确保这次战利品的主权。在菲林百货的其他楼层,这场粗野的争执必定会让周遭的人目瞪口呆,但在这儿却没引起任何人注意,除了那位头顶微秃的教授,他正在沉思这些现象的深层意义。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菲林百货由林肯·菲林,他设计了一套定价系统,用在波士顿市中心的百货商场地下楼层,与店内其他区域有所区隔。地下楼层摆放的都是优惠商品,但打折的方式并不只是单纯按照定价给予固定折扣,而是随着时间,按照比例一步一步有计划地增加折扣。首先,地下楼层所有商品都打上一个特惠价格,但是这些价格每个星期会再减少25%,这些商品留在店里的时间不会超过四个星期,因为此时的售价已经低到不能再低。到了这时还卖不出去的东西,菲林的策略就是捐给慈善机构。撇开“流动折扣”不谈,菲林和一般的地下廉价商场不同,不是因为质量较差所以卖得便宜,事实刚好相反,菲林地下楼层所售卖的商品,原先可能摆在楼上优选级的部门,为商品陈列架增添光彩。除此之外,从某些商品的标签上可以看出,它们来自美国优选档的百货公司。稍有了解的顾客都知道,在三十天的期限内,随着时间同一件商品每周都会变得更便宜,但无法预测的是不是有其他客人也在注意这件商品,会不会有人在价格降到大力度优惠点之前抢先下手。大力度优惠价格是促使顾客等待的诱因,可是在等待的过程中,许多失望的顾客学习到,必须面对商品被其他人买走的风险;但是同时,太早下手又意味着放弃省钱的机会,同一件商品只要稍等一阵就会变得更便宜。在太早与太晚之间,光顾菲林地下楼的客户仿佛游走在剃刀边缘。斯皮尔曼马上想到,这种情境他在参加荷兰式拍卖的时候也曾经体验过。那是他到荷兰进行讲座的时候,主办单位知道他对市场行为有兴趣,所以带他到阿斯米尔镇参观,他在那里目睹了郁金香花球的拍卖过程。让斯皮尔曼惊讶的是,荷兰式拍卖是一种由高到低、接近颠倒过来的拍卖。斯皮尔曼以往参加的是一般拍卖,在新英格兰乡间暖和的周末午后,他和佩吉会高高兴兴地去参加,主持人总是从低价开始喊起,开一个让许多参加者迫不及待掏腰包的价格,但是出价会越来越高,很后只剩一个买家为止。然而在荷兰,一切程序都是反向进行,没有主持人有节奏地反复重述价格,而是把起价记录在一个看起来像时钟的表面。但这不是真的时钟,上面的数字不是指示时间,而是代表价格,指针也只有一个。这根指针会慢慢往低价的方向转动,直到任何一位买家按下按钮,停止时钟的转动为止,靠前个按下按钮的买家就是得标者。

主编推荐

     
     
  1. 美国百所大学经济系指定课外读物,三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鼎力
  2.  
     
  3. 哈佛经济学家推理系列第二本,斯皮尔曼运用经济学工具,按照“消费者效用*化”的逻辑寻找隐藏的真相
  4.  
 推理与经济学天衣无缝的结合,阅读趣味推理小说的同时学习经济学知识 

精彩内容
本书为哈佛经济学家推理系列第二本。
  丹尼斯·高森── 一位前途光明的年轻学者──疑似自杀了。从经济学理性分析的角度来看,不论是否能够留在哈佛,都有大好前景等着他。但是他竟然会认为自杀的机会成本(考虑到他未来可能的发展,这成本可说相当地高),比无法获得终身教职的情感成本要低很多。自杀这种的成本收益计算,对于学习经济学出身的丹尼斯·高森来说,实在是匪夷所思。
  然而,一切并没有结束。终身教职评审委员会的两位成员先后遭到谋杀,三个死亡案件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亨利·斯皮尔曼用他一贯的经济学思维查找疑点。
  亨利·斯皮尔曼很清楚,凶手就在委员会成员之中,但是哪一位杰出的教授,会因为谋杀其他同事而大幅提高效用呢?谜团等待着亨利·斯皮尔曼教授破解。

媒体评论
哈佛经济学家推理系列美国百所大学经济系指定课外读物  麻省理工学院  芝加哥大学 推荐阅读  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破解“谁是凶手”读推理小说  快乐学习“效用最大化原则”米尔顿·弗里德曼  保罗·萨缪尔森 罗伯特·索洛  三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鼎力推荐
1. 美国百所大学经济系指定课外读物,三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鼎力推荐2. 哈佛经济学家推理系列第二本,斯皮尔曼运用经济学工具,按照“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逻辑寻找隐藏的真相3. 推理与经济学天衣无缝的结合,阅读趣味推理小说的同时学习经济学知识

我认为本书经济推理极其巧妙,并且使用经济学分析来解决悬疑案件的想法是独创性的。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终于有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绝对理性的“经济人”和自由主义。如果亨利·斯皮尔曼不存在,上天将不得不创造他。马歇尔·杰文斯创造了这个角色,他的读者将因此而受益。
——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亨利·斯皮尔曼的长相和说话方式都很像弗里德曼,差别只在他是在哈佛教书,而不是芝加哥大学。他总是把握每一个机会,解释经济学家眼中的世界。他将如何解开教评会的谋杀疑案呢?这是常识,我亲爱的萨缪尔森。
——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MIT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低成本的方式学一点经济学,本书达到了令人愉悦的均衡。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斯皮尔曼总是从个体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人类的行为动机,理论与实际双管齐下,揭露人性的脆弱、贪婪,而且会抑制野蛮的行为。供需法则是他口中“这是常识,我亲爱的华生”,“教评会”就是他大展身手的贝克街公寓。除了讽喻的描述与娱乐性的内容,小说中充满了极具启发性的经济学原理解说,和作者的前一部作品《边际谋杀》一样。就算你对凯恩斯的理论不甚了解,都能够尽情享受这本小说。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