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 闲情偶寄:艺术生活的结晶 编者:颜天佑|责编:张艳玲 九州出版社 9787510878138
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发票的联系客服!
¥
23.96
5.3折
¥
4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颜天佑|责编:张艳玲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78138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11159793
上书时间2024-12-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颜天佑(1948-2009):台湾澎湖人,教育家、戏曲学者,长于史记研究。博士毕业后,正式任教于静宜大学、政治大学,最后落脚于彰化师范大学,直至退休。著有《南宋姜吴派词之研究》《元杂剧所反映之元代社会》《闲情偶寄:艺术生活的结晶》等。
目录
【导读】生活的情味
上篇 作者介绍
一、创作部分
二、编选部分
中篇 笠翁的戏剧理论
第一章 笠翁剧论的几个相关问题
一、思想渊源与时代背景
二、写作的动机与态度
三、笠翁剧论中的基本观点
第二章 笠翁的戏剧理论
一、关目问题
二、唱曲问题
三、宾白问题
四、题材问题
五、科诨问题
六、搬演问题
七、批评问题
下篇 日常生活的赏鉴
第一章 居室的结构与布置
一、房舍部分
二、窗栏部分
三、墙壁部分
四、联匾部分
五、山石部分
第二章 器玩的设计与摆列
一、制度部分
二、位置部分
第三章 饮食的风味与处理
一、蔬食部分
二、谷食部分
三、肉食部分
第四章 花木的种植与赏鉴
一、木本部分
二、藤本部分
三、草本部分
四、众卉部分
五、竹木部分
第五章 养生的道理与途径
一、行乐部分
二、止忧部分
三、调饮啜部分
四、节色欲部分
五、却病部分
六、疗病部分
附录 原典精选
词曲部
结构第一
宾白第四
居室部
器玩部
饮馔部
内容摘要
凡是研究中国戏曲或者尝试着去了解传统生活艺术的人,没有不知道李渔的。李渔一辈子没做过官,可说是一生在为生活而奔波忙碌。但他的文采才情,却使他生前即享有盛名、他的朋友王安节曾说:“名满天下,妇人稚子莫不知有李签翁。”足见他当时远近闻名的情况了。而或许就因为不曾当官的缘故,史书里没有他正式的传记,这尽管造成了诸多的残缺不便,却丝毫没有影响后世对李渔研究的兴趣。甚至时到今日、愈来愈多的学者包括外国的在内,都不断地以他为研究的对象。事实上,李渔的艺术才情、创作成就,以及对生活兴味的领会,也确实充分表现了一个传统文士的涵养和气质。今天,西化浪潮渐趋泛滥,而古典行将淹没,我们抚今思昔,再来对这么一个人的身世、思想、作一番凭吊追思,也应该另有一种意义吧
除了“李渔”这个姓名外,他还有许多字号和笔名。起初字笠鸿,又字谪凡、随庵主人。搬家杭州后,卜居于西湖边,自称湖上笠翁。而寄寓南京时,则自称新亭客樵。写小说发表,常用觉道人、笠道人、觉世稗官等笔名。所编的剧本诙谐曲折、极受一般人的喜爱,大家都昵称他为“李十郎”。
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1611)的八月初一,原籍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下李村的李渔,诞生于江苏如皋。由他后来所作的《过难皋忆先大兄》一诗看来,他的长兄就是死在如皋的。至于李渔究竟在那儿住了多久?什么时候又搬回故乡兰溪的?今天已经没有更具体的资料可以确定了。李渔从小读书,写诗作文,少年时代已经有作品成集出版。可惜由于接连不断的战火兵灾,代表他这个阶段生活、思想的诗文,就如此化为灰烬了。他的家境十分富裕,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则是有花木亭台的宅院,这段生活的积渐濡染,跟他后来《闲情偶寄》中所表现的对生活艺术的品位,大概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天启七年(1627),他作了一首《元日
试笔》的诗:
尊前有酒年方好,眉上无愁昼始长。
最喜北堂人照旧,簪花老鬓未添霜。
年少英发,双亲健在,而家庭又极富裕,这时的李渔可说是生活在无忧无虑之中。崇祯二年(1629),李渔十九岁,这年他的父亲过世了,而这似乎正代表着他生活的一种大转变。李渔的原配妻子姓徐,虽说确切的结婚时间已无法考知,但根据他诗文中的种种资料,至少也是在十九岁之前。而明崇祯三年(1630),也就是李渔二十岁那年的夏天五月,兰溪一带疫疠流行,李渔一家几乎都病倒了。他自己的病好不容易才痊愈,被传染的徐氏却又卧病了。照顾女儿和徐氏,都只得偏劳满头白发的母亲。后来终算熬过,却也已尝够苦头。
崇祯八年(1635),李渔从家乡到婺州去参加童子试,主试官春及堂主人侯官夫子许豸,非常赏识他对五经的见解,还特别……
主编推荐
1.凡是研究中国戏曲或者尝试着去了解传统生活艺术的人,没有不知道李渔的。——本书作者 2.李笠翁当然不是一个学者,但他是了解生活的人,绝不是那些朴学家所能企及。——周作人 3.你写了一部《闲情偶寄》,编了一部《芥子园画谱》,如今,还有人看。你在《闲情偶寄》中谈居室、器玩、饮撰、种植、颐养……后世做会馆的,创造享受清闲氛围的,都该向你学学。——冯唐 4.名满天下,妇人稚子莫不知有李笠翁。——王安节
精彩内容
李渔是一个懂得生活艺术也能享受生活情趣的人。他从寻常的娱乐、日常的生活中,发掘出独特别致的兴味,行之笔端,成就了这部《闲情偶寄》,也是中国最早的戏曲理论专著。本书上篇介绍笠翁一生的劫难漂泊、家国的兴亡更替、人世的悲欢离合;中篇介绍他的戏曲理论;下篇是日常生活的品鉴,包括丝竹歌舞、园林房舍、养生之道。
媒体评论
1.凡是研究中国戏曲或者尝试着去了解传统生活艺术的人,没有不知道李渔的。——本书作者
2.李笠翁当然不是一个学者,但他是了解生活的人,绝不是那些朴学家所能企及。——周作人
3.你写了一部《闲情偶寄》,编了一部《芥子园画谱》,如今,还有人看。你在《闲情偶寄》中谈居室、器玩、饮撰、种植、颐养……后世做会馆的,创造享受清闲氛围的,都该向你学学。——冯唐
4.名满天下,妇人稚子莫不知有李笠翁。——王安节
我们要走向现代,但是我们要了解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寻求一个中国文化的根脉,怎么样重新生根发芽,帮助我们这个社会迈向更好的现代。
——龚鹏程
中华文化,有那么丰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绘声绘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异设。当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凭取舍、选择、评判。人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生实践,组合成一种刚健恢宏又温文尔雅的生命交响乐。这样的文化,充满生动的质感,也容易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余秋雨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台湾影响大、水平高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大众学术普及丛书。此后图书一版再版,加印不断,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大陆九州出版社引进后,经一年多时间编辑,今年起陆续推出简体增订新版。
这套书从25万册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整理出60部“当代记述较多而常被翻阅的”经典,包括六经及诸子、文艺各领域。当时台湾出版人高信疆、柯元馨夫妇遍邀名家为之疏解,其中有著名学者龚鹏程、傅佩荣、曾永义等,另有知名作家张晓风、传媒界大腕詹宏志参与。60多名专家学者联手,倾力打造,一时风动岛内,家喻户晓。
——《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0日
本次丛书的大陆再版,以2014年的台湾版为底本,每一本都由作者或编者做了修订,质量进一步得到完善,且增加了《易经》与《大学·中庸》两本书。装帧设计上也有创新,开本的设计便于携带,更适合青年读者阅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5月9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