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店图书 都是正版图书 可开电子发票 需要的联系客服
¥ 15.82 3.8折 ¥ 42 全新
库存126件
作者周作人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60738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28992166
上书时间2024-12-05
代 序
生活之艺术
契诃夫(Tshekhob)书简集中有一节道(那时他在瑗珲附近旅行):“我请一个中国人到酒店里喝烧酒,他在未饮之前举杯向着我和酒店主人及伙计们,说道:‘请。’这是中国的礼节。他并不像我们那样的一饮而尽,却是一口一口的啜,每啜一口,吃一点东西;随后给我几个中国铜钱,表示感谢之意。这是一种怪有礼的民族……”
一口一口的啜,这的确是中国仅存的饮酒的艺术:干杯者不能知酒味,泥醉者不能知微醺之味。中国人对于饮食还知道一点享用之术,但是一般的生活之艺术却早已失传了。中国生活的方式现在只是两个,非禁欲即是纵欲,非连酒字都不准说即是浸身在酒槽里,二者互相反动,各益增长,而其结果则是同样的污糟。动物的生活本有自然的调节,中国在千年以前文化发达,一时颇有臻于灵肉一致之象,后来为禁欲思想所战胜,变成现在这样的生活,无自由,无节制,一切在礼教的面具底下实行迫压与放恣,实在所谓礼者早已消灭无存了。
生活不是很容易的事。动物那样的,自然地简易地生活,是其一法;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又是一法。二者之外别无道路,有之则是禽兽之下的乱调的生活了。生活之艺术只在禁欲与纵欲的调和。蔼理斯对于这个问题很有精到的意见,他排斥宗教的禁欲主义,但以为禁欲亦是人性的一面,欢乐与节制二者并存,且不相反而实相成。人有禁欲的倾向,即所以防欢乐的过量,并即以增欢乐的程度。他在《圣芳济与其他》一篇论文中曾说道:“有人以此二者(即禁欲与耽溺)之一为其生活之目的者,其人将在尚未生活之前早已死了。有人先将其一(耽溺)推至,再转而之他,其人才真能了解人生是什么,日后将被纪念为模范的高僧。但是始终尊重这二重理想者,那才是知生活法的明智的大师……一切生活是一个建设与破坏,一个取进与付出,一个永远的构成作用与分解作用的循环。要正当地生活,我们须得模仿大自然的豪华与严肃。”他又说过,“生活之艺术,其方法只在于微妙地混合取与舍二者而已”,更是简明的说出这个意思来了。
生活之艺术这个名词,用中国固有的字来说便是所谓礼。斯谛耳博士在《仪礼》序上说:“礼节并不单是一套仪式,空虚无用,如后世所沿袭者。这是用以养成自制与整饬的动作之习惯,唯有能领解万物感受一切之心的人才有这样安详的容止。”从前听说辜鸿铭先生批评英文《礼记》译名的不妥当,以为“礼”不是rite而是art,当时觉得有点乖僻,其实却是对的,不过这是指本来的礼,后来的礼仪、礼教都是堕落了的东西,不足当这个称呼了。中国的礼早已丧失,只有如上文所说,还略存于茶酒之间而已。去年有西人反对上海禁娼,以为妓院是中国文化所在的地方,这句话的确难免有点荒谬,但仔细想来也不无若干理由。我们不必拉扯唐代的官妓,希腊的“女友”(hetaira)的韵事来作辩护,只想起某外人的警句,“中国挟妓如西洋的求婚,中国娶妻如西洋的宿娼”,或者不能不感到《爱之术》(Ars Amatoria)真是只存在草野之间了。我们并不同某西人那样要保存妓院,只觉得在有些怪论里边,也常有真实存在罢了。
中国现在所切要的是一种新的自由与新的节制,去建造中国的新文明,也就是复兴千年前的旧文明,也就是与西方文化的基础之希腊文明相合一了。这些话或者说的太大、太高了,但据我想舍此中国别无得救之道,宋以来的道学家的禁欲主义总是无用的了,因为这只足以助成纵欲而不能收调节之功。其实这生活的艺术在有礼节、重中庸的中国本来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如《中庸》的起头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照我的解说即是很明白的这种主张。不过后代的人都只拿去讲章旨节旨,没有人实行罢了。我不是说半部《中庸》可以济世,但以表示中国可以了解这个思想。日本虽然也很受到宋学的影响,生活上却可以说是承受平安朝的系统,还有许多唐代的流风余韵,因此了解生活之艺术也更是容易。在许多风俗上日本的确保存这艺术的色彩,为我们中国人所不及,但由道学家看来,或者这正是他们的缺点也未可知罢。
十三年十一月
写字,搜书,说梦,喝酒,赏月,看花……
在路旁小小池沼负手闲行,对萤火出神,为小孩子哭闹感到生命悦乐与纠纷。用平静的心,感受一切大千世界的动静,从为平常眼睛所疏忽处看出动静的美,用略见矜持的情感去接近这一切。
精选《喝茶》《乌篷船》《故乡的野菜》《北平的春天》等60余篇周作人经典散文名篇,一本书阅尽周作人散文“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在周作人的笔下领会世情的人格。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久。
周作人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翻译家。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与兄树人(鲁迅)一起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五四时期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写作。他的散文风格“冲淡朴讷,从容平和”。在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方面,尤其钟情古希腊文学和日本文学,贡献巨大。著有自编集《艺术与生活》《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三十多种。
章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002 ...... 喝 茶
006 ...... 谈 酒
010 ...... 乌篷船
013 ...... 北平的春天
017 ...... 中秋的月亮
020 ...... 苏州的回忆
026 ...... 鸟 声
029 ...... 结缘豆
035 ...... 水乡怀旧
第二章
万物有灵,草木有心
我觉得大可以不必如此,随便听听都是很有趣味的,不但是这些久成诗料的东西,一切鸣声其实都可以听。
040 ...... 金 鱼
045 ...... 两株树
051 ...... 苋菜梗
055 ...... 爱 竹
057 ...... 水里的东西
062 ...... 小孩的花草
064 ...... 园里的植物
067 ...... 秋虫的鸣声
069 ...... 冬天的麻雀
071 ...... 苍 蝇
075 ...... 关于蝙蝠
083 ...... 猫打架
第三章
半日静坐,半日读书
我只希望,祈祷,我的心境不要再粗糙下去,荒芜下去,这就是我的大愿望。
088 ...... 山中杂信
103 ...... 济南道中
113 ...... 苦 雨
117 ...... 立春以前
123 ...... 风的话
128 ...... 雨的感想
133 ...... 入厕读书
138 ...... 读书的经验
第四章
没有更上的寂寞
好是闲静地招呼那熹微的晨光,不必忙乱地奔向前去,也不要对于落日忘记感谢那曾为晨光之垂死的光明。
144 ...... 初 恋
147 ...... 娱 园
152 ...... 故乡的回顾
157 ...... 西山小品
164 ...... 镜花缘
168 ...... 不倒翁
171 ...... 沉 默
174 ...... 死之默想
178 ...... 自己的园地
第五章
微妙且美地生活
生活不是很容易的事。动物那样的,自然地简易地生活,是其一法;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又是一法。生活之艺术,其方法只在于微妙地混合取与舍二者而已。
182 ...... 故乡的野菜
185 ...... 北京的茶食
188 ...... 南北的点心
195 ...... 吃 菜
200 ...... 糯米食
202 ...... 菱 角
205 ...... 卖 糖
209 ...... 谈油炸鬼
214 ...... 羊肝饼
216 ...... 东昌坊故事
写字,搜书,说梦,喝酒,赏月,看花……
在路旁小小池沼负手闲行,对萤火出神,为小孩子哭闹感到生命悦乐与纠纷。用平静的心,感受一切大千世界的动静,从为平常眼睛所疏忽处看出动静的美,用略见矜持的情感去接近这一切。
精选《喝茶》《乌篷船》《故乡的野菜》《北平的春天》等60余篇周作人经典散文名篇,一本书阅尽周作人散文“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在周作人的笔下领会世情的人格。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久。
周作人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翻译家。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留学日本,与兄树人(鲁迅)一起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五四时期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写作。他的散文风格“冲淡朴讷,从容平和”。在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方面,尤其钟情古希腊文学和日本文学,贡献巨大。著有自编集《艺术与生活》《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三十多种。
喝 茶
1924年12月29日刊《语丝》7期。
前回徐志摩先生在平民中学讲“吃茶”,——并不是胡适之先生所说的“吃讲茶”,——我没有工夫去听,又可惜没有见到他精心结构的讲稿,但我推想他是在讲日本的“茶道”(英文译作teaism),而且一定说的很好。“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关于这一件事,徐先生一定已有透彻巧妙的解说,不必再来多嘴,我现在所想说的,只是我个人的很平常的喝茶罢了。
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红茶已经没有什么意味,何况又加糖与牛奶?葛辛(George Gissing)的《草堂随笔》(Private Papersof Henry Ryecroft)确是很有趣味的书,但冬之卷里说及饮茶,以为英国家庭里下午的红茶与黄油面包是一日中大的乐事,支那饮茶已历千百年,未必能领略此种乐趣与实益的万分之一,则我殊不以为然。红茶带“土斯”未始不可吃,但这只是当饭,在肚饥时食之而已;我的所谓喝茶,却是在喝清茶,在赏鉴其色与香与味,意未必在止渴,自然更不在果腹了。
中国古昔曾吃过煎茶及抹茶,现在所用的都是泡茶,冈仓觉三?在《茶之书》(Book of Tea,1919)里很巧妙的称之曰“自然主义的茶”,所以我们所重的即在这自然之妙味。中国人上茶馆去,左一碗右一碗的喝了半天,好像是刚从沙漠里回来的样子,颇合于我的喝茶的意思(听说闽粤有所谓吃工夫茶者自然也有道理),只可惜近来太是洋场化,失了本意,其结果成为饭馆子之流,只在乡村间还保存一点古风,唯是屋宇器具简陋万分,或者但可称为颇有喝茶之意,而未可许为已得喝茶之道也。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中国喝茶时多吃瓜子,我觉得不很适宜;喝茶时可吃的东西应当是轻淡的“茶食”。中国的茶食却变了“满汉饽饽”,其性质与“阿阿兜”相差无几,不是喝茶时所吃的东西了。日本的点心虽是豆米的成品,但那优雅的形色,朴素的味道,很合于茶食的资格,如各色的“羊羹”(据上田恭辅氏考据,说是出于中国唐时的羊肝饼),尤有特殊的风味。江南茶馆中有一种“干丝”,用豆腐干切成细丝,加姜丝酱油,重汤炖热,上浇麻油,出以供客,其利益为“堂倌”所独有。豆腐干中本有一种“茶干”,今变而为丝,亦颇与茶相宜。在南京时常食此品,据云有某寺方丈所制为,虽也曾尝试,却已忘记,所记得者乃只是下关的江天阁而已。学生们的习惯,平常“干丝”既出,大抵不即食,等到麻油再加,开水重换之后,始行举箸,为合适,因为一到即罄,次碗继至,不遑应酬,否则麻油三浇,旋即撤去,怒形于色,未免使客不欢而散,茶意都消了。
吾乡昌安门外有一处地方,名三脚桥(实在并无三脚,乃是三出,因以一桥而跨三汊的河上也),其地有豆腐店曰周德和者,制茶干有名。寻常的豆腐干方约寸半,厚三分,值钱二文,周德和的价值相同,小而且薄,几及一半,黝黑坚实,如紫檀片。我家距三脚桥有步行两小时的路程,故殊不易得,但能吃到油炸者而已。每天有人挑担设炉镬,沿街叫卖,其词曰:
辣酱辣,麻油炸,
红酱搽,辣酱拓:
周德和?格五香油炸豆腐干。
其制法如上所述,以竹丝插其末端,每枚值三文。豆腐干大小如周德和,而甚柔软,大约系常品,唯经过这样烹调,虽然不是茶食之一,却也不失为一种好豆食。——豆腐的确也是极乐的佳妙的食品,可以有种种的变化,唯在西洋不会被领解,正如茶一般。
日本用茶淘饭,名曰“茶渍”,以腌菜及“泽庵”(即福建的黄土萝卜,日本泽庵法师始传此法,盖从中国传去)等为佐,很有清淡而甘香的风味。中国人未尝不这样吃,唯其原因,非由穷困即为节省,殆少有故意往清茶淡饭中寻其固有之味者,此所以为可惜也。
十三年十二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