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弃疾的诗词人生
  • 辛弃疾的诗词人生
  • 辛弃疾的诗词人生
  • 辛弃疾的诗词人生
  • 辛弃疾的诗词人生
  • 辛弃疾的诗词人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辛弃疾的诗词人生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0.42 3.5折 58 全新

库存87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晨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34936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9218227

上书时间2024-11-20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辛弃疾蹭蹬

 

本想以“辛弃疾补天”名之,但考虑到稼轩一生境遇之坎壈,若说补天,则是以标题糊弄读者,博眼球之行径了。所谓“蹭蹬”,乃是想到了杜甫的诗句:“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杜子美在天宝六年兴高采烈地参加考试,给李林甫的“野无遗贤”打成了折翼的天使,故云“蹭蹬”。

 

辛弃疾是志在恢复河山,北定中原,甚至要驱逐女真的雄杰之人,他以整顿乾坤的功业自许,自负有经纶天下的才干,然而他的文武奇才却没有能给自己铺就一条功成名就之路,相反饱经仕宦之险恶沉浮,可谓是一生蹭蹬!

 

稼轩并非是文弱书生,也并非如很多人印象中一样,始终做着芝麻绿豆的小官。他在三十六岁的时候,已经是相当于户部下属机关负责人,此年又出任路级监司官员“提点刑狱公事”。此后辛弃疾所任差遣,也基本都是路一级帅、宪、漕臣,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官员。

 

但恰如梁任公梁启超所说,“先生虽功名之士,然其所惓惓者,在雪大耻,复大仇,既不得所藉手,则区区专阃虚荣,殊非所愿”。稼轩固然是仕宦中人,然其并非纯粹热衷功名和权力游戏的政客,而是一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英雄。他所追求的人生与理想,都绝不是南宋朝廷那几个官帽和俸禄所能满足的。因而当他统率千军万马,北伐中原的壮志始终难以实现,甚至得不到让他规划和尝试的机会时,他只能遁入挥毫诗词、尽觞杜康的世界里去。他那些气雄万夫、豪迈无匹的诗词背后之痛苦、造成这些痛苦的原因、仕宦中的明枪暗箭、终的选择——这些都是本书所要探讨和呈现的东西。

 

我们对辛弃疾的诗词才华有着充分的认识和评价,但对他的仕途曲折、干才高下往往缺乏符号之外的确切认知。无论是他一生中目睹的由张浚主持的隆兴北伐还是韩侂胄领导的开禧北伐,都令人情不自禁地要去揣度,倘若在辛弃疾之壮年,给予他足够的信任,使得他能够相对不受掣肘的编练强军,甚至战时以侍从或宰执身份在前线节制、统御诸军,或者能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至少,利用金人内部的种种不利情势,收复部分中原的领土,未必是天方夜谭。

 

然而辛弃疾“归正人”的身份和不愿折节阿附的张扬个性,都让他的仕途遭受不小的阻力。每当他想要有一番积极的作为,朝廷中始终有不满他的人和声音出现,这些唇枪舌剑和横眉冷目或来自台谏言官,或甚至直接来自决策层的宰相执政之中——这就导致辛弃疾屡屡受到弹劾攻讦,且缺乏真正有力之人对他的保护。

 

他人生中差不多有两个十年都在贬谪赋闲中度过,这期间的诗词读来尤其令人动容。少年时节读辛弃疾,只觉其豪迈,见人云“此豪放词”,以为已读懂稼轩词也。经历过人生的种种烦恼,又从历史的白纸黑字中去追寻之后,才逐渐感受到辛稼轩壮志豪情背后的英雄无奈之苦。

 

普通人往往在许多事情之后淡忘了从前的理想,接受了自己的平凡。可辛弃疾并非普通人,他乃是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人物,只是讽刺和遗憾的是,他的那个时代并不给他机会去一展抱负。

多么希望,他有机会去“看试手,补天裂”!

 

2020年9月20日

时近秋分,于家中书斋



导语摘要

本书从文人笔记和辛弃疾的诗词文章、奏疏等史料出发,兼采今人观点,力求展现辛弃疾文武全才的多样性面貌。通过史料和文本分析,描摹出辛弃疾才华盖世又悲壮曲折的一生。将他在隆兴、开禧北伐两次时代大潮中的文人风骨,和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的仕途蹭蹬及背后的深层原因都展现了出来,是一本让读者深入了解辛弃疾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商品简介

本书从文人笔记和辛弃疾的诗词文章、奏疏等史料出发,兼采今人观点,力求展现辛弃疾文武全才的多样性面貌。通过史料和文本分析,描摹出辛弃疾才华盖世又悲壮曲折的一生。将他在隆兴、开禧北伐两次时代大潮中的文人风骨,和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的仕途蹭蹬及背后的深层原因都展现了出来,是一本让读者深入了解辛弃疾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者简介

王晨,江南人士,现居上海,从事文教类工作。略通文史哲之一隅,喜读孔孟圣贤之书,庄老清玄之谈;常诵唐宋词章,时穷青史疑窦,致力于撰写接近历史事实、雅俗共赏的文史作品。有《大宋之愁:苏轼与辛弃疾的诗词人生》、庄老研究《撄宁对庄子有无之解决》和现代诗作品、杂文集等。



目录

目 录


序 辛弃疾蹭蹬/1


一 白马长枪谁能敌/1


二 隆兴北伐/15


三 美芹十论/29


四 两任通判赋雄词,召对金殿见天子/51


五 上《九议》再论天下势,治滁州又迁安抚司/65


六 司庾甫任解钱忧,宪将自请赴江右/79


其七 亲入阵绣使旋平茶寇,惊耳闻友人忽贬郴州/93


八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111


九 漕臣任上论盗贼,安抚一方建虎军125


十 江右除却古旱魃,带湖买得新风月/141


十一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155


十二 倚天万里须长剑,帅闽二度惹风月/175


十三 绍熙内禅赵韩斗法,稼轩殃及山水纵情/191


十四 秋水观中山月夜,期思十年风雨声/209


十五 忽然起冠东诸侯,岂厌帅守南京口/225


十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245


参考文献/265



内容摘要

本书从文人笔记和辛弃疾的诗词文章、奏疏等史料出发,兼采今人观点,力求展现辛弃疾文武全才的多样性面貌。通过史料和文本分析,描摹出辛弃疾才华盖世又悲壮曲折的一生。将他在隆兴、开禧北伐两次时代大潮中的文人风骨,和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的仕途蹭蹬及背后的深层原因都展现了出来,是一本让读者深入了解辛弃疾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主编推荐

王晨,江南人士,现居上海,从事文教类工作。略通文史哲之一隅,喜读孔孟圣贤之书,庄老清玄之谈;常诵唐宋词章,时穷青史疑窦,致力于撰写接近历史事实、雅俗共赏的文史作品。有《大宋之愁:苏轼与辛弃疾的诗词人生》、庄老研究《撄宁对庄子有无之解决》和现代诗作品、杂文集等。



精彩内容

节选自章:白马长枪谁能敌

女真人的酷虐残暴辛弃疾恐怕已经见过多次,也许正是这种同胞沦为犬羊,被肆意屠杀的惨剧始终在给予他抗金的精神力量,令他立志要光复祖国的大好河山。为了实现这一志愿,他十分注意结交江湖豪杰。当时山东有一僧人曰义端,喜好谈论兵法,辛弃疾早先与他不时往来,或游于山林之间,颇为投机。辛弃疾初入耿京军之际,义端竟也凭着个人魅力等原因聚集了一支千余人的队伍。辛弃疾自然深明抗金事业须广结天下英豪,于是便亲往游说义端,使得义端也率众投奔耿京,一时之间宾主尽欢。

 

然而不知何故,恐怕是因为觑见金国强大,而南朝偏安,义军终归弱小等多方面因素,义端竟然在某一天夜晚利用耿京、辛弃疾的信任和自身义军将领的身份,将耿京的“节度使印”偷走了!

 

辛弃疾在耿京军中担任的是掌书记一职,除负责全军的文书工作之外,自然也保管着调兵遣将的印信。而大印失窃发生在辛弃疾引荐入军的义端身上,耿京不由得勃然大怒,当下便命左右,“推出营帐砍了!”

 

眼看主帅要以军法将自己斩首示众,辛弃疾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却并不慌乱,他一双虎目直直地锁住耿京的双眸,道:“乞请节帅给我三天时间,如果不能抓获此獠,再处死我也为时不晚。”(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宋史》卷四百一《辛弃疾传》)

耿京被眼前年轻而真诚的眼神所打动了,他虽是农民出身,但对英雄豪杰的气概具有高度的敏锐感,他知道,此刻营帐内的少年绝非贪生怕死之人,相反乃是一员真正的虎将。

 

得到宽限的允许后,辛弃疾料定义端必是窃得大印而欲往金人所在,为的是将义军兵马驻扎、粮草辎重等各种情报出卖给女真人。因此他快马加鞭,拼命追赶,果然追上了义端。或许经过了一番刀剑交锋,义端败下阵来;或许他见到辛弃疾猝然而至便吓得一时之间不能动弹。

 

总而言之,他妄图凭往日交情蛊惑辛弃疾,又装神弄鬼地说:“我知晓你的本来面目,乃是威灵无匹的神兽青兕,力大无穷能轻易杀人,只是求求你别杀我这个老朋友啊!”(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宋史》卷四百一《辛弃疾传》。兕者,按《山海经》:“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辛弃疾丝毫不为所动,在他的一生中,对华夷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向来是容不得一点点越线的。他斩下义端的首级,重新取回了失窃的印信,自此,耿京便越发器重他。

 

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中书舍人虞允文奉命至前线参谋军事(督视江淮军马参谋军事)。一个月前,淮东将领刘锜逃回扬州,淮西将领王权丢下庐州,两淮尽失。朝廷匆忙令李显忠到前线代替王权指挥军队,且命令虞允文至芜湖督促李显忠来交接王权所部军队,同时先至采石负责犒劳大军,鼓舞士气的任务。而虞允文抵达采石之际,正处在一个非常尴尬和危险的境地——王权已经畏战而逃,李显忠作为将帅却还没到达前线。

 

当时采石一带的宋军几乎已经毫无战斗勇气,零零星星地散坐在营地内外,甚至马鞍盔甲都脱下来丢在一旁。虞允文当机立断,许了一大堆升官发财的话,说得天花乱坠,竟终于稳定住散乱的军心。细作探知金兵凡四十万众,虞允文审时度势之后,采取了“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策略部署军队。针对女真人缺乏大船又急于渡江的情况,虞允文决定利用宋军坚船利炮的优势在水面上阻截金人,予以痛击。然而金军毕竟数量占据优势,数百艘小舟渡江而来,遮天蔽日,顷刻间就有七十艘登岸成功,直冲宋军陆地防线,宋军当下就很是露怯,有所退避不敢力战。虞允文以文官之身入军阵中奔走呼号,鼓舞将士士气,终于令宋军稳住阵脚,拼死抵抗。宋军中流水师也用海鳅船冲向金人渡江的船队中,金军的小舟大多不过是强拆沿岸民居木板所制或强征渔户之小舸,经宋军大船一撞,都翻船而沉,不少女真人都淹死在水中,这样鏖战到日暮时分,虞允文竟是以手下一万八千人守住了采石,守住了长江。恰逢又有一支溃逃的军队从光州而至,虞允文便多予旗帜战鼓,令这小股败军远远地从山后冒出,作为疑军吓唬金人。金军初战不利,渡江受阻,又以为宋军大队援军已至,便开始撤退。宋军劲弓强弩一番追射,又杀伤了数千人。

 

虞允文深知金主完颜亮必欲渡江南征,是夜,他继续部署军队,令水师堵住上流,又派遣兵将在杨林口堵截。次日金军再次大举渡江,遭宋军夹击,烧毁了三百艘舟舸,又一次保卫住了长江!金主完颜亮不得不移师瓜洲,不久死于部下叛乱。而当时任金国东京留守(辽阳府)的完颜雍(即葛王完颜褎)已于十月政变称帝,随后又占据燕京,获悉完颜亮死于前线军队哗变后,他便派人与南宋议和。

采石大捷令许多人大为感动振奋,时张孝祥即写过“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的词句,这一切自然也传到了耿京和辛弃疾的耳中。

 

辛弃疾便献策说,如今金贼新败,女真人内部争权夺利、动荡不安;而大宋经此胜利正是大有为之时机,我们应当派人南下积极联络朝廷,主动归附,则一方面可以在大宋北伐时为国家之偏师,互相配合;另一方面万一女真人稳固了国内形势后大举征剿于己方,也可以且战且退,率二十万众将归于淮南,做到进退自如。

 

众人在营帐内商议后,耿京决计南下联络大宋朝廷,作归附的打算。他令辛弃疾草拟了章表,并联络了山东另一些义军首领如王世隆、张安国等,共约归附之事。耿京属意由军中二把手诸军都提领贾瑞作为代表出使朝廷。贾瑞并无甚文化,对于如何接触高级官僚一头雾水,老实坦白说,“如到朝廷,宰相以下有所诘问,恐不能对,请一文人同往”。于是,副使这一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辛弃疾身上。

绍兴三十二年正月,贾瑞、辛弃疾带着归附的使命奉表南下,至楚州,由淮南转运副使杨抗遣人送往高宗行在,也就是建康。

 

高宗召见贾瑞、辛弃疾等人时,义军一行北来之人大多不善文辞,又初见天颜,木讷恐惧,只能唯唯诺诺,总算辛弃疾学问深厚,对答如流,把耿京义军的忠肝义胆分说明白,表达了归附朝廷,受大宋节制,抗击金人的强烈意愿。

 

赵构自然十分高兴,正式授予耿京天平军节度使的官职,令他名正言顺地节制山东义军兵马;贾瑞授敦武郎閤门祗侯(隶属閣门司,仅为迁转之阶而不任事,为武臣清要之选,从八品);辛弃疾授右承务郎(从九品)、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且一口气给了耿京和他节制的山东义军两百余个官员告身——也就是俗称的任命状,等于说送出去两百多顶乌纱帽。

辛弃疾此行的任务可谓大获成功,不仅使得耿京与山东义军成为朝廷所部,又令义军大大小小的将领们几乎都得到了官员身份。然而就在形势甚好的当口,惊天变故已经发生。

原来,当时新登基的金世宗完颜雍本着巩固统治的需要,一方面与宋议和,另一方面宣布大赦,声称“在山者为盗贼,下山者为良民”。不少参加义军的农民因此纷纷逃归田舍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义军将领张安国贪图金人赏格,心生歹念,将耿京杀害了!金人果然重赏他,任命他为济州知州。

 

辛弃疾从建康一路返回,抵达海州时方知晓这一噩耗,大约也获悉耿京纠集的二十余万义军已经因此重大变故而大部分都溃散了,剩下的也被迫跟着张安国投降了女真人。

 

局势可谓急转直下,本已在大宋天子面前道明山东忠义兵马情势,如今居然变生肘腋,朝廷承认并授予耿京天平军节度使的文书官告都还在辛弃疾身上,可山东的抗金事业实质上已经失败了。辛弃疾在痛恨大好局势被奸佞破坏的同时,也明白自己陷入了既无法在山东有立锥之地,又无法向天子交代的两难困境,究竟该何去何从呢?

 

辛弃疾和众人推诚布公地说:“我等因节帅之令而归附朝廷,没想到骤然生变,现如今拿什么去向朝廷复命呢?”(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宋史》卷四百一《辛弃疾传》)

愁云惨淡决没有出路,他该如何破这必死之局呢?一番商议之后,辛弃疾作出了决定。

他要闯进有着数万敌军的营地中,设法活捉叛徒张安国,唯有如此,才能警示天下人,卖国求荣不会有好下场!也只有如此才能鼓舞天下群氓士子的勇气,也正可向女真人表明,中原并非任尔欺凌!

一经决定,辛弃疾更无迟疑,他联络了王世隆,两人共率五十骑,直奔金营。此刻,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到达济州金人军营外,或许辛弃疾已经遥闻其中饮酒歌舞之声,知晓张安国疏于防备;或许辛弃疾一行人诈称哨骑归来而混入营中;亦或许他白马长枪,刺翻了守营的兵卒……这些细节,我们如今已无法确切知晓。

可以明确的是,当时,张安国正与金人将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刚刚投靠金人,张安国不得不对前来接收的女真将领阿谀奉承,小心伺候。

 

可以料想,就在他与金将酣饮作乐的时候,辛弃疾推开帷幕,闯了进来。张安国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不是正在南朝吗?怎么回到了这里?”张安国已是颇有醉意,双腿却仍是控制不住地打战,大脑完全无法做出更多反应。

辛弃疾怒目圆睁,双眸仿佛爆射出两道电光,雷霆和火焰在其间升腾,看着他手中之刀,座中众人不分汉人女真,一时之间竟然莫敢动弹。王世隆等人也纷纷拿着武器进入大帐,辛弃疾快步上前,一把擒住了张安国,冲出营帐高喊:“大宋王师十万大军即刻便到!”

他将张安国绑缚在一匹马上,自己也跨上战马,夜色下,他的身姿有说不出的威武,犹如一尊战神矗立在大营中。

 

周围反应过来的敌军向辛弃疾等人包围过来,如果陷入苦战,任你三头六臂又如何在数万人的敌营中逃出生还?

辛弃疾深知不可久战,带领着队伍在夜色里奋勇冲杀,一杆长槊在他手里如龙腾虎跃,哪里有人能近得他的周遭,敌军都为他的气势所震慑,月华映照下他好似天神下凡,睥睨众生。

辛弃疾看到营地中并非皆是金人,不少仍是过去耿京义军的战士,他便再次高喊:“王师十万至矣!何不随我反正杀贼!”他的勇武气概深深震撼到营内耿京旧部的士卒们,顷刻间居然有不少人高喊起“杀贼”,他们响应辛弃疾的号召,反正了。

 

英雄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

正所谓: 壮岁旌旗拥万夫!

于是辛弃疾在万军丛中,带着反正的一批战士们一同破营南下。

一夜间,辛弃疾一行几乎马不解鞍,人无休息,为的就是不让金军追赶上,这样,终于在渡过淮河后顺利进入南宋控制的疆域,而叛徒张安国则先被押送到了建康,不久再被押往临安。辛弃疾传奇的英雄事迹,令得闻者无不击掌叫好,他做了多少人甚至不敢想象,更不敢以命尝试的事情。

 

辛弃疾的诗词人生一、 白马长枪谁能敌高宗赵构在行都临安召见了辛弃疾,他不由想起三十多年前,靖康之难时,天崩地坼,父皇和皇兄被屈辱地带回北方,自己也狼狈不堪地南下逃亡,金人的凶残可惧,他自认比任何人都清楚。看着眼前的辛弃疾,他或许想到了岳飞,或许想到了这九州大地。此次方才细细审视殿内魁梧不凡的少年,赵构几乎是情不自禁地连声叹息。

 

没有人知晓,这究竟是赞叹的成分更多一些,抑或是惋惜的成分更多。

“卿忠武于板荡之际,耀威于逆夷腹心,良可嘉勉。朕心甚慰。”

辛弃疾再拜:“臣赖陛下神睿明哲,民心之望我皇宋,未敢言尺寸之功。”

然而终究,之后新下的诏令里,辛弃疾并未得到加官,只是改了差遣,让他到江阴去做签判。所谓签判,即是签书判官厅公事之省耳。苏轼早年也做过签判,签判的职务主要是协助州郡长官处理政务及文书案牍。不过江阴因为军州地小的缘故,以签判行使通判的职权,也就是说辛弃疾是去担任代理县级官员副手。那种如韩信一般登坛拜将的际遇自然已经不是这个时代可能会发生的奇迹,辛弃疾也赶不上苗刘兵变能够在其中赚取高宗的信任。他只能打点行李,前往江阴赴任。不过对于如此年轻的辛弃疾而言,军州签判一职作为起步也不算十分低微,或许在当时的左相陈康伯之外,赵构也确实是对其颇为欣赏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