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专注力培养方法:不吼不叫,正面引导,科学培养孩子专注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儿童专注力培养方法:不吼不叫,正面引导,科学培养孩子专注力。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18.72 4.2折 45 全新

库存139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林成之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ISBN9787512511392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27939989

上书时间2024-11-19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提高注意力,能使孩子在学习方面表现更加出色,在运动方面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人们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为注意力集中的人,这是因为注意力集中,是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孩子具备了这个能力,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发挥潜力,做到好,长大后亦能大展宏图,亲手描绘自己的幸福人生。

是的,注意力是卓越才能得以发挥的原动力。

然而,尽管大多数人都在谈论“注意力”这个词,可是很多人对于其产生机制、内涵却不甚清楚。

我一直在给日本的奥运参赛选手和奥运候补选手介绍脑科学战术,锻炼他们的胜负思维。终,这些选手不仅实力得到提升,比赛能力也有所提高,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荣获奖牌。

由于脑科学战术中包含各种训练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因此我经常被选手们问到有关注意力的各种问题。

另外,除了运动员,普通学生和备考的考生也会向我提出各种有关注意力的问题。

 

“有没有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提高紧张感与提高注意力是不一样的吗?可以将紧张感转化为注意力吗?”

“我一进考场就觉得大家都很聪明,一下子就无法集中注意力了。我该怎么做才能集中注意力应对考试呢?”

“每次妈妈让我学习的时候,我都无法集中精力去学,这是为什么?”

“虽然知道应该学习,但实在是没有动力,这种情况该如何是好?”

“为什么越不擅长的科目越无法集中注意力呢?”

“我一换学习地点,注意力就无法集中,拜托您告诉我该怎么办?”

 

想必作为父母的你也特别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在这本书中,我回答了大家的各种疑问,给出了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多种方法。

为了回应大家有关“我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种种困扰,本书从脑科学的角度,深入分析注意力的内涵、大脑的运转机制等注意力的本质,父母想帮孩子打好基础的注意力的内在原理等,给出了培养孩子注意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何发挥注意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如果不理解注意力的本质,就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注意力,也就无法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充分发挥注意力。

“注意力”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迄今为止,脑科学研究尚未对此有所涉及。

本书中的这些新尝试,若能在发掘孩子潜能、丰富孩子人生方面起到助力作用,实乃荣幸之至。

 

林成之

 



导语摘要

本书是林成之教授关于儿童注意力发展研究的前沿成果,指出影响注意力的关键因素是情绪;并根据儿童大脑发育周期,提出了“0~3岁:本能培养期”“4~7岁:习惯培养期”“7~10岁:自我成长期”的分期的婴儿注意力培养方法,帮助家长科学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作者简介

林成之,世界范围内大脑认知领域研究的前沿专家,曾担任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日本大学综合科学研究科教授。日本奥运代表团专注力训练特别顾问。



目录

前言


 


序章 孩子的大脑在10岁之前处于成长期


孩子的大脑发展分三个阶段


3岁、7岁、10岁为转折点


“育脑”不存在“晚”的问题


根据大脑的成长和发展打好注意力的基础


 


第1章 注意力就是情绪力


“100分注意力”与“50分注意力”的区别


首先从了解“大脑结构”开始


“大脑的本能”产生行为与思想


产生注意力的“基础四要素”


献给那些不断提高注意力的孩子们


练习:注意力资质检测


 


第2章 10岁前的养育方式影响注意力的发展


提高注意力有什么好处?


如何在10岁之前培养孩子注意力的资质


重要的是“间拔期”的相处方式


8岁之后:父母要绕到孩子身后


 


第3章 造就孩子注意力资质的10个好习惯


4岁开始就要重视的10个习惯


姿势影响注意力


锻炼“空间认知能力”


重视孩子的节奏,而不是父母的


练习:“毁掉孩子才能萌芽的禁词”与“激发孩子自主性的会话”


 


第4章 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努力学习,成绩却无法提高的原因


防止注意力无意识松懈的秘诀


有成功经历的孩子,注意力更容易提高


要有想达成的“目标”


克服注意力不能提高、不能持续的方法


有“MY ZONE”的孩子注意力更集中


练习:通过视觉和听觉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第5章 让奥运会冠军都受益的注意力训练技能


紧张是降低注意力的“坏蛋”?


怎样才能在决胜时刻不紧张


 


代后记 我想告诉爸爸妈妈们的几句话



内容摘要

本书是林成之教授关于儿童注意力发展研究的前沿成果,指出影响注意力的关键因素是情绪;并根据儿童大脑发育周期,提出了“0~3岁:本能培养期”“4~7岁:习惯培养期”“7~10岁:自我成长期”的分期的婴儿注意力培养方法,帮助家长科学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主编推荐

林成之,世界范围内大脑认知领域研究的前沿专家,曾担任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日本大学综合科学研究科教授。日本奥运代表团专注力训练特别顾问。



精彩内容

“100分注意力”与“50分注意力”的区别

为什么注意力不能持续?

平时我们总把诸如“要集中注意力”“做事集中注意力”这样一些话挂在嘴边。

但当真正被问及“什么是注意力”时,却意外地感觉很难回答。当你问别人这个问题时,不少人会一时语塞,然后回答说,“那就是注意”,这样的回答倒很有一丝禅意。

注意力有时很难说清楚。

其中,也有人回答说是“拼命地用心做”,“充分意识到那一点,用心去做”。这话倒并没有错。我们在运动或学习的时候,也经常可以听到“用点心,集中注意力”的说法。

然而,现实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即便心里想着:“好!我要集中注意力做了!”但始终无法提高注意力,做到一半注意力就变得很涣散了。

大家在回顾过去或回想自己孩子的情况时,类似的事情也是历历在目。

但是,究竟为什么注意力不能持续或提高呢?

答案就是:注意力的水平处于低位。

也许有人听了这句话会大吃一惊:“什么?注意力竟然有级别?!”

 

你能全力投球直到后一刻吗?

如果我们想要发挥才能,注意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如果没有注意力,学习、运动都无法取得成果,当考试、比赛等真正到了决胜的时刻,也很难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取得好成绩。

但通常人们所说的“注意力”,从层次上而言,不过才50分的水平。

比如,别人让你“集中精力”,你回答“好,我集中”,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心无旁骛地坚持全力以赴呢?

大概很多人都会在中途松懈下来,认为“都这么努力了,应该可以了”。

若将“决心坚持到后一刻、不计得失、全力以赴地投球”这一状态看作100分的注意力的话,那么,很少有人能达到这种高度的注意力。

 

很多人的注意力水平只有50分

很遗憾,大多数人以为自己注意力很集中,但实际上,满分100分的注意力,他们也就只发挥到50分的水平。“注意不能持续”与“注意力无法提高”的原因也在于此。

即使现在只有50分的注意力,也可以发挥到100分的水平。是的,这是有可能的。所以,没有必要为自己现在的注意力水平低而感到失望。

此外,也没有必要担心“我孩子能发挥到100分的注意力吗?”这样的问题。我在序章中也提到,小孩如果大脑发育良好,就能发挥100分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情绪力”

面对“何谓注意力”这一问题,如果回答说“决心坚持到后一刻、不计得失、全力以赴”就是100分注意力,这个答案未免太简单了。

其实,所谓“注意力”无非就是“情绪力”。

例如,当你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去做;可当你面对那些你觉得“无聊”“不懂”的事情时,即使想努力集中注意力,注意力也很难持续。

一旦你觉得差不多时,注意就中断了。那些你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物,还没等到注意力发挥,你就已经先放弃了。

沿着这个思路,你就可以理解:注意力正是“情绪力”。注意力的原动力正是“情绪”。

所以,那些注意力特别集中的人,也有强大的情绪控制能力。

比如,著名棒球选手王贞治为何能完成那么多的本垒打呢?正是由于他击球时投注了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惊人的情绪。

王贞治说:“打的时候要追着球打。”不是等球飞过来,而是抱着主动去“追球”的心情站在击球手区。

 

一流选手具有“胜负脑”注意力

职业棒球选手能将时速达160公里的超快球击打回去。一般人认为击球手是在看到球被扔出去之后才挥动球棒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考虑到从投手区到击球区的距离与神经反射的速度,一旦球时速超过147公里,看到球被扔出去才挥棒击球的话,是来不及将球击打回去的。

事实上,棒球比赛时,岂止是时速147公里,就连时速160公里的球都可以打得到。这就说明,击球手高举球棒时,就已经开始做好准备,并预估对方投的是什么球、它会往哪里去。

职业选手能够通过对方投球时的动作来预判球的飞行轨道,然后他会盯着球的飞行轨迹做好准备,所以能够及时挥棒打到球。

但是王贞治不仅仅是击球,他能够坚持到完成本垒打。这时,他除了想要盯着球的飞行轨迹,还想要“追着球打”。这两种想法共同作用促使他发挥了相当的实力,表现出了惊人的注意力。

我将其称之为“胜负脑注意力”,就是在胜负之际一定要取胜这样一种“超一流注意力”。王贞治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

“超一流注意力”超越100分注意力,可以说是“真正的注意力”。

虽然不必非得是“超一流注意力”,但要想发挥接近100分的注意力,关键在于如何不让作为原动力的“情绪力”降低。要达到这一目标,大脑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让大家理解注意力的培养与大脑的能力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我先介绍一下大脑的运行机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