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来西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南来西往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9.31 7.9折 50 全新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董家桂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8717386

出版时间2015-07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50元

货号9787548717386

上书时间2024-11-15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世界好大,真希望万水千山走遍。路,没有尽头,要多远有多远。人一直走在路上。
往事不经意间遗失在时光的段落里,对于作者自己,它是他的后花园,是夜深人静,灯下细数曾经有过的美好感悟。回头再看,因为不是一片空白,可以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
《南来西往》一书是作者董家桂的一份回忆录,善于在生活中、在旅行中捕捉幸福和美好的作者,将这样一本随笔游记集献给读者,献给爱他的家人好友以及他自己,作为一种光阴的见证。

作者简介
董家桂,1986年毕业于广西桂林中学,同年以广西高考文科第二名进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目前从事纺织品出口贸易。幸运的是,就读的中学和大学学校都是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年轻时为了生存,被迫弃文从商;人到中年,开始找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实,没想过在文字上有多高的造诣,只当是青年时代的一个梦想,去实现这个梦想,了无遗憾。世界好大,真希望万水千山走遍。路,没有尽头,要多远有多远。人一直走在路上。

目录
第一部分:随笔
  坚硬的月饼和思乡的情怀
  凤在上,龙在下
  祖籍的老宅
  我的外婆
  读《莲生与阿玉——关于信仰的事》
  薰衣草
  桂中住校
  过长江,跨黄河
  一缕朝阳
  活着就是幸福
  公仔书
  11路
  走过三毛、金庸,走过琼瑶、席慕容
  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重读朱自清《荷塘月色》
  高考的日子
  我家有只小乌龟
  城市之惑
  书签
  咖啡
  夕阳西下,暮色迷茫
  父亲节快乐
  蚯蚓和屈丝
  竹叶飘香话端午
  橄榄树
  佛缘
  一棵树
  我爱你
  我的邻家大嫂
  诞生
  故土难离
  天凉好读书
  尧山登高
  旧札拾趣
  无怨的青春——看《北京青年》
  抬头望月
  窗外的那抹红
  万绿丛中一点红
  今年的雪有点多
  娘舅
  北国迎春
  清明节抒怀
  心中有景才是景
  迷茫——读西蒙的画
  我和菜贩有个约
  母亲节快乐
  双面胶
  女儿的“六一”儿童节
  又闻粽香,又吃南粽
  遥远的回忆——为了30年初中毕业聚会
  无怨的中年
  美女老师
  听雷,听雨——话儿女情
  我的工人兄弟姐妹
  七夕,送自己一朵玫瑰
  因为爱
  老师,您好!
  父亲的戒指
  月牙楼的素面
  一双美丽的大眼睛
  考试
  元日
  思父
  半导体收音机
  寄语马年
  2014年的第一场雪
  有女初长成
  我的高中老师
  翁牛特旗
  莫把春天辜负
  端午节,不该是一曲挽歌
  我的“六一”儿童节
  遇
  女儿,加油!
  我的高考
  相聚尽欢颜
  往事如烟,情何以堪?
  人生就是一个际遇
  为了不遗憾的师颜
  涌动的青春
  我心中的北大
  春花应得秋实
  酒是一种文化
  狗尾巴草
  今天是我的校园
  不要让遗憾成为永恒
  燕园的秋黄冬白
第二部分:游记
  Au revoir, Courchevel
  Paris est quoi?
  鸬鹚的漓江
  我是如此亲近母亲黄河
  远行,寻找一种悠闲
  崂山人家
  悠悠漓江情
  红螺寺
  法国,Je t’aime
  趁着年轻去旅游
  短暂的乡村行,如愿的新年日
  让心路铺满旅途
  在戛纳仰望星空
  凭海临风威尼斯
  美国印象
  他乡遇故知
  扬州三日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对孪生兄弟——西班牙和葡萄牙

内容摘要
 由董家桂所著的《南来西往》一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2011年—2014年间作者写的一些随笔,第二部分为游记,作者在国内外旅游的见闻和图片。

精彩内容
 薰衣草我认识法国是从巴黎开始的。原来想象中的梦幻之都巴黎,在我去过几次后,总是感觉晦涩、阴郁,如果赶上阴雨绵绵,自己积攒的喜悦顿时被冲淡了许多;再看到街巷里满地的宠物粪便,我真的诧然了,这难道就是我想象中的法兰西?
我想,法国的浪漫情怀,不能仅仅以巴黎为代表。在一次逛书市,我看到彼得.梅尔的“普罗旺斯”系列书籍,吸引我眼球的是封面大片的薰衣草。虽然书的印刷质量不是很高,但足以让我耳目一新。我没有理由地一下子喜欢上了这种花,于是买下了这套书。
这种花形如小麦穗状,细长的茎秆,末梢上开着
小小的紫蓝色花朵,咋看很普通,也不名贵,中文还称之为草。但是,花朵的紫蓝色,是其特有的色调,融人了地中海蔚蓝色的精髓,彰显了其高傲的气质。
毗邻地中海的普罗旺斯,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特点,适
宜薰衣草的生长。我想,这也与法国和欧洲的文化及审美特质有关,得益于人们的钟爱,这种花在这里成片成片种植,形成了陆地上的蔚蓝色海洋。
花朵里的紫和蓝两个色调,可谓相得益彰,太紫,过于娇艳,太蓝,过于深沉。纵观欧洲的文化,沉稳中不失浪漫,妩媚而不落俗套。这种文化底蕴,使得人们对这种花的偏爱,就自然而然了。因此,在服装界,这种紫蓝色,是长盛不衰的经典元素。
我曾经在北京的怀柔山区,也见过种植薰衣草,也是很大的一片,初见时觉得眼前一亮,再多看几眼
,很快被周遭的景色吞噬而变得飘忽起来。当然,这是人们想营造一种异域的氛围,带有某种商业目的,但是脱离了地域文化,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如果种植一些牡丹或者月季,我想效果要好许多。
我喜欢薰衣草,是因为我对法兰西文化的喜爱,也出于我心底崇洋媚外的情节。当我去到法国尼斯和戛纳,把脚伸人地中海的海水中,我陶醉了,我无法把这掬水带回中国,我又怎样把这种蔚蓝色的视觉留存心间?当我看到普罗旺斯薰衣草的画面,我觉得我找到了。
有一次我去上海出差,在等客户的闲暇时间里,我信步走进路边的一家茶舍,服务员给我介绍不同的饮品,我猛然间听到薰衣草,便毫不犹豫地要了一杯。我从辞典上知道薰衣草可以人药,但从没有想到可以直接沏水饮用。我慢慢地品味,喝下去有种淡雅的花香,有丝丝的凉意,沁人心脾,可以一扫身上的乏意。
于是乎,回来后,我立刻到商场买回一包薰衣草干花,不是为了喝水,而是把它放进柜橱里,偶尔打开柜子,吸纳一丝淡淡的花香。当然,干花因失去水分,没有了鲜活力,但是,那紫蓝色依然依稀动人,仿佛蔚蓝色的精灵。在不能去法国的日子里,也足够
聊以慰藉了。
桂中住校记得在1980年,我们区四建子弟小学的四名学生
,被桂中初中部录取,开创了子弟小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纪录,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
当时,桂中刚从甲山迁往市里的解放西路,我们初一年级算是第一批进驻的桂中学生,仍然同桂林三中的学生共用一个校园。
我们家住瓦窑,按照距离远近,不应该被考虑在住校生之列,因为学校住宿床位确实紧张。但是父母为了方便我们的学习和减轻奔劳的辛苦,与学校领导
周旋,可能达成了一项协议,帮助桂中做一些基建,换来我们四人的住校资格。其中的细节不得而知,不过,我们着实享受了一点点“特权”,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那时的男生宿舍,大致在奎光楼往西几十米的地方,是两大间年代不短的平房,门口是一个篮球场,往南下坡就是食堂和开水房。女生宿舍好像在旧图书馆后面,我没去过,当时可能还没到要找女生交流的年龄吧。
我记得,早晨要出操。每天一大早,体育老师,印象中是蔡体仁老师,吹着哨子,高喊着“起床了,起床了”,然后拍着门,寝室长就挨个床叫人,蔡老
师也进来掀蚊帐被窝。我们赶忙穿衣、洗脸、刷牙,一会儿广播就响起来,没有完成个人卫生的人,也只好先列队做操,完成公事后再做个人的事。
我们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食堂。那时不兴用饭票,每个人每月的伙食费是固定的,食堂统一发餐券,伙食标准大家一样,家里条件再好也白搭,在食堂伙食
上体现不出来,除非父母隔三差五送点好吃的到学校,如果不吃,餐券就作废,好像不给退钱。如果去晚了,食堂没有菜了,食堂师傅每人给一块豆腐乳完事。我们没有选择,想挑食就要自己挨饿。只有把肚子留着,周末回家打牙祭。
学校似乎没有澡堂,晚自习下课后,我们回来用桶打点水,在门口找个空地,草草地清洗一下。夏天还好,冬天冻得直哆嗦,也没辙。懒点的人,就只好忍着,等周末回家再洗。所以,宿舍里终年弥漫着男生特有的腌臢味。
其实,晚上最让人头疼的是上厕所。宿舍里外都没有厕所,学校的两处公共厕所在东西两个角,宿舍正好位于中间位置,5分钟是绝对走不到的。在熄灯前,我们赶快解决完问题,之后基本上不喝水,以免半夜有事无法解决。我想应该有人晚上憋不住会起夜,是否跑那么远呢?反正,宿舍周围偏僻的地方,走近了总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住校生中午能回宿舍小憩,这是走读生羡慕的地方。有时候借床位给要好的走读生休息一下;住校生
反而不是很珍惜,不会每天必睡,时常溜出校门,到街上逛逛,毕竟学校离市中心十字街很近,走路不过十分钟的路程。
我开始住校时,很不习惯,比较恋家。那时一周休息一天,按学校规定,住校生周六下午放学回家,周日晚饭后返校。开始我胆子小,不敢违反学校规定,想家时,还偷偷哭过。等初一下半学期后,我周三下午或晚上有时偷偷坐公交车回家,早晨又赶头班车到校,要赶在出操前回到宿舍,否则被老师发现要挨批评的。星期日晚上,在家吃完晚饭后,父母总是催我快点走,我总是磨磨蹭蹭,有时候错过了末班车,我走不成了,又在家赖一晚,第二天又要赶早起来。
现在想起来,其实很辛苦,不仅自己受累,还连累父母休息不好。还有,如果被老师发现了,要编各种理由搪塞,真是费尽心思,得不偿失。或许,这是少年的天性。
初中二年级还是三年级,我们男生宿舍不能住了,可能属于危房,不安全,我们搬到了体育馆。桂中的老体育馆,在当时桂林市的各中学里,是首屈一指的,在那里经常举办一些市级的篮球、排球比赛,是桂中的骄傲。但是,为了解决男生的住宿问题,学校在馆内西头,用竹编席隔出一小块空间住人,很煞风景。有时候比赛或上体育课,球跑到宿舍那边,还要
急急忙忙找人开门拿球。当然,这是学校的无奈之举,教育穷啊,教书匠不如剃头刀。而对于住宿男生来说,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只是厕所近了,晚上不用担心起夜了。
到初三后,我已脱离羞涩,开始油起来。我总是找借口,对父母说学校的伙食不好,而且晚上十点半关灯后不能继续学习,三天两头地回家,到下半学期
,干脆天天回家。父母也不敢阻拦,好像如果不遂我愿,我考不上桂中高中,会同他们脱不了干系。好歹我考上了桂中高中,否则我自己就无法交待,在那段等待分数的日子里,我整天忐忑不安。其实,分数也
不是很高,跟好多家在雁山、不可能天天回家的同学,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只不过为自己的惰性找些说辞罢了。
到了高中,我决绝不住校,结束了我在桂中的住校生活,每天起早贪黑地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碰到恶劣的天气,特别是淋个落汤鸡似的走进教室,看到住校生衣帽整洁地坐在座位上,我还是会偷偷地羡慕一番。
后来,在原男生宿舍旧址上建了一栋学生宿舍,好几层高,男女生都分别住在里面,我只是路过,没有进去过。不过,条件应该好了许多,起码有澡堂,有厕所,再不用担心洗澡和起夜问题了。
在桂中百年校庆的时候,我回到母校,发现我离校前不久建的宿舍楼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沿解放西路装潢不错的学生公寓楼,男女生分楼住。其实,今天桂中的校园已经大不相同了。我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真的OUT了。如果说还有点旧桂中的蛛丝马迹,就是在校办公楼东边的一座三层教学楼,高一年级我是在那里度过的。我们当年引以为豪的电教大楼,也重新翻建一新。
一个时代结束了,新的时代开始了。有些同学的孩子如今进入桂中,成了我们的学弟学妹。我们回首当年,好多地方,好多事情,是他们不会知道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只有在浪尖上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才能展示时代的进步。但是,我们会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桂中人。(P12-1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