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37.9 7.9折 ¥ 48 全新
仅1件
作者阎海军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30098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9787559830098
上书时间2024-11-11
卷首语
首本《崖边》, 我们确立的主题是故乡。我们围绕内涵广延的故乡概念, 组织了稿件。在这里, 故乡可能是我们的国家,也可能是一个村庄,所有的文章都带着家国情怀。
围绕乡土书写,我们先后在北京、湖南发起两场讨论,参与讨论的人有韩少功、祝东力等学术大咖, 也有黄灯、鲁太光等青年才俊, 还有黄志友等致力于乡村建设的一线实践者, 大家各抒己见、互通有无,深化了认识,这也是《崖边》诞生的先导。
深植人民、扎根民间是艺术家创作的力量源泉,长期致力于为打工群体歌唱的“新工人乐团”*近几年连续开展“大地民谣”活动,深入大江南北与人民大众一同唱响“劳动者的尊严”; 篆刻艺术家何效义与民间艺人互动合作, 驻地创作“铁印”, 开拓了篆刻艺术创新的可能性; 5·12 汶川地震中北川中学因上体育课而得以幸存的初三(4)班成员陆春桥震后回访同班同学, 创作出纪录片《初三四班》, 直面自然灾难对人与故乡关系、人与人情感关系的破坏, 引人深思。以上三类艺术实践都是回到现场关照故乡的典型案例。
非虚构作家张子艺对自己家族通过三代人近百年的奋斗全部进入城市生活的描摹, 全景式生动解剖了中国城市化的细微之处。走出乡土, 所有的族人像蒲公英一样散落在天南海北。奋斗和成功,聚合与离散,故乡和他乡,回忆与失落…… 她呈现出了中国现代化图景下人们回望乡土时普遍的缱绻眼神。陇中农民闫瑞明关于20 世纪后半期经历的本色回忆, 娓娓道尽了中国农民精神的柔韧与传奇。他幼年求学, 由于饥荒中断学业; 少年丧父, 勇挑生活重担; 两次应招铁路合同工, 依然难成“工人阶级”; 乡间手艺信手拈来, 不擅走艺只能终生务农。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跳不出农门的蹉跎人生, 他用勤劳、隐忍、坚毅抵抗命运。联合国环境专家曾将毛乌素治沙经验称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这个奇迹的创造者之一王有德,获得了“改革开放40 周年杰出贡献人物”称号。
《南风窗》记者董可馨走近王有德, 采访了他倾力于毛乌素沙漠治理, 用半世人生演绎人与自然对抗以及人对故乡执念的故事。面对沙尘暴, 面对雾霾, 生在同一片天空下, 我们必须有共同的对抗和执念。
在抵达“现场”的基础上, 具有一定时间延续的“田野” 更加难能可贵。王昱娟关于西安城中村改造的田野考察, 敏锐地抓住了西安“缓慢城市化”的特质,从“祖遗户”、女性视角等维度, 观察了城市化对人的改造问题; 刘志红持续跟踪江西故乡民间戏班的生存状态, 揭示了城市文明对乡土文明吞食过程中,民间戏班“救亡图存”的精神挣扎,同时借地方戏这一*细微文化形态的历史性变迁,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提出拷问。
信天而游。青年作家崔国辉通过抒写一次回乡经历,泼洒了浓墨重彩般的思乡情感, 也隐喻了对乡村未来的忧思。以《我是范雨素》一文爆红网络的作家范雨素, 联系自己在北京做保姆的实际经历, 对照观察故乡父老乡亲, 思考了城市化背景下现代版的修身(就学)和齐家(娶媳妇)压力。因“诗意栖居”终南山而爆红网络的作家、画家张二冬, 走下终南山, 将目光投向河南故乡, 用他一贯活泼风趣的语言勾勒出乡村大地底层人物的复杂面向, 短章散记, 深翻出转型期乡村社会人们调适、奋斗、抗争、迷茫的精神状态。
我们所期待的跨界表达共同体, 书写形式依然是*重要的手段。首期《崖边》, 我们呈现了书写者身份的多样化和书写价值的多重性, 尤其是操持锄头的农民闫瑞明握笔书写的长篇回忆文章, 除记录和再现历史之外, 更重要的是弘扬了书写的日常意味和民间性。在传播格局和时代认知的双重变奏下, 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鲁迅当年所期望的——“将文字交给一切人”——让书写成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日常行为。这也是我们对未来的期望所在。
《崖边》MOOK书系列,旨在倡议更多的人关注中华文明的根脉,并从中梳理能够助益现代化的思想文化资源。力图将所有致力于乡土研究、乡村建设、乡村艺术的学者、艺术家、作家、记者、学生、打工者、实践者聚拢来,通过非虚构的写作形式,打破边界,形成“跨界人文艺术”表达共同体,立足新乡土,创造新文艺,培植新青年。
首期《崖边》的主题是“故乡”,收录有:学者(张孝德、韩少功、祝东力、黄灯、鲁太光、黄志友等)关于探索新时期返乡书写生机与活力的讨论;从皮村走出来的农民工乐队自发组织“文化下乡”的活动纪实;篆刻艺术家何效义与农村手艺人合作铸铁印日记;纪录片《初三四班》导言陆春桥讲述汶川大地震震后十年人们的韧性与坚强;非虚构作家张子艺讲述自己家族通过三代人近百年的奋斗全部进入城市生活的历程与感悟;农民闫瑞明写就的20世纪后半期50年的人生经历(个人社会生活史);被联合国环境专家赞誉“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的毛乌素沙漠治理能人王有德的半世人生;西安“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阵痛与希望;《一个戏班的江湖》提出对传统文化复兴的思考;“新农夫”(当代乡村建设新青年)的返乡记;以《我是范雨素》一文为人熟知的育儿嫂范雨素、因“诗意栖居”终南山而爆红网络的作家、画家张二冬,均以短章散记的形式深翻出转型期乡村社会人们的迷茫、调适、奋斗、抗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