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18.55 3.7折 ¥ 49.9 全新
仅1件
作者(美)卡伦·霍妮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64976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9.9元
货号9787568264976
上书时间2024-11-06
我知道,有些精神分析学家一直致力于改进我们的理论和疗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他们提供帮助。不仅如此,我还希望他们不仅能在工作中运用本书的观点,而且能在自己的生活中运用这些观点。精神分析学的发展道路极其坎坷,要想推动其不断进步,就必须把我们自己以及我们遇到的困难都包括进去,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如果我们不思进取,安于现状,那么我们的理论终将变得单调而僵化。
但我也坚信,任何著作,只要不是单纯探讨技术问题或者抽象的心理学理论,都应该有助于人们认识自我以及争取自我成长。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了种种问题,本书所描述的内心冲突是大部分人必须面对的状况,他们需要获得*的帮助。虽然只有精神科专家才能解决严重的神经症,但我依然相信,只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也能改善自己内心的冲突。
我要感谢我的患者们配合我的工作,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神经症。我还要感谢我的同事们关注、认可和理解我的工作,鼓励我不断取得进展。我所说的“同事”不仅指那些比我年长的同事,也包括在我们的研究所接受培训的年轻同事,他们的反对意见和讨论都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启发。
此外,我还要感谢三个人,他们不属于精神分析领域,但为我的工作提供的极大的助力和特殊的支持。*位是阿尔文·约翰逊博士,他让我有机会在新社会研究院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在当时,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是*受到认可的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学说。第二位是新社会研究院哲学与人文科学系主任克拉拉·梅耶女士,多年来,她始终关注我、鼓励我,让我把所有*的研究成果分享给他们,和他们一起讨论。第三位是我的出版商诺顿先生,在帮助我发表著作的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多实用的建议。*后,我还要感谢米纳特·库恩,她帮助我把书中的材料组织得更加有序,让我的观点变得更加清晰。
我首先要声明的是:有冲突并不等于患有神经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希望,总会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因此,就像我们经常与所生存的环境发生冲突一样,内心的冲突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本能决定了动物的行为。动物的交配、抚养后代、觅食以及防御等行为都是由其本能所决定的,这些并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然而,人类却有权对此做出选择,这也是人类的职责所在。当两个截然相反的欲望出现时,我们一定要做出抉择,比如,我们希望独处,同时又希望有人相伴;我们想学医学,同时又难以放弃音乐梦想。
我们的愿望可能会与义务发生冲突,比如,我们想专心与爱人约会,但此时也许有人正遭遇困境,需要我们援手相助;我们或许会不知所措,既希望与他人达成一致,又希望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我们也许还会在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观之间举棋不定,比如,当战争来临时,我们有义务去当兵,但又希望留在家中保护家人。
我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决定了这些冲突的类型、范围和强度。假如这种文化背景基础稳固,传统深厚,那么可供选择的种类就会受到局限,就个体而言,也不会出现很多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存在冲突:一种忠诚与另一种忠诚之间或许会产生矛盾,个人理想与集体意志之间也或许会产生矛盾。然而,当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进入快速转型期时,就会出现各种相互矛盾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存的局面。此时,可供选择的种类呈现出多样性,为个人抉择增加了难度:他既可以随波逐流,也可以保持独立;他既可以投身群体,也可以独来独往;对于成功,他既可以推崇,也可以蔑视;在子女的教育上,他既可以严格约束,也可以放任自流;对于男性和女性在道德方面的评判标准,他既可以寻求一致,也可以要求不同;对于两性关系,他既可以认为是情感的表现,也可以认为与情感无关;在种族问题上,他既可以抱有某种偏见,也可以反对以种族判断人的价值。这样的选择数不胜数。
毋庸置疑,处于我们这种文化背景中的人会经常面临这些抉择,发生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但令人不解的是,
很多人虽面临各种冲突,却毫无觉察,更没有思考怎样去解决这些冲突:他们听之任之,被冲突所裹挟;
他们没有自己的立场,一味地做出让步,即使处于矛盾的中心也无法看清形势。在这里,我所指的是正常人,他们并不患有神经症。
可见,对矛盾有所意识并由此做出抉择,这是需要前提条件的,也就是要明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特别要
明确我们的情感是怎样的:对某人我们是真心喜欢,还是仅仅认为我们应该如此?当父母去世时,我们是
真的难过,还是仅仅在惯性的驱使下做出表达?我们果真想当一位律师或医生,还是仅仅因为从事这种职业会得到丰厚的报酬并受人尊崇?我们是真心希望子女幸福和自立,还是言不由衷?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些问题非常简单,但回答起来却不容易,换句话说,我们对自己真正的感受和需求根本不清楚。
冲突的存在一般都与信念、信仰或道德观有关,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完善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对冲突加以认识。他人的价值观只属于他人,借用来不会产生冲突,但也难以指导我们的决策。一旦新观念对我们产生影响,我们就很容易将那些价值观放弃,这就是吐故纳新。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借用别人的价值观,那么,与我们的利益相关的冲突将不会出现。比如,一个儿子没有意识到父亲的心胸非常狭窄,当父亲希望他去从事某项工作时,虽然他并不喜欢这项工作,但他的内心也不会发生冲突;一个已婚男子发生了婚外恋,此时,他已经处于冲突之中,如果他无力面对婚姻,便会选择避开阻力,寻求*简单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面冲突做出决策。
对于这样的冲突,仅仅有所认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甘愿舍弃冲突中有争议的一方。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能够清醒且心甘情愿地做出取舍,因为情感和信念往往是混杂在一起的。或许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缺失才是其中的根本原因,这导致大多数人都无法坦然放弃冲突。
做决策有个先决条件,就是要愿意并且有能力对自己的决策负责,承担决策错误的风险,接受一切后果,而不能将责任推给他人。他要做出这样的承诺:“我自己的决策与他人无关。”他需要一种内在的力量和独立性,而很多人却不具备这样的素质。
无论我们多么不情愿,也要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很多人被冲突所束缚,这就导致我们在看到那些春风得意、不被冲突所影响的人时,会心生羡慕和嫉妒。当然,这种羡慕情有可原。那些人可能非常强大,拥有坚定的价值观;可能他们的阅历已经淡化了冲突的威力,因此,在做决策时,他们不再焦虑和急迫,于是便显得非常从容。但也有可能这只是一种假象,他们也许并不能直面冲突,没有坚定的信念,无法主动解决冲突,所以只能躲在冷漠、侥幸和随波逐流的态度背后,依靠被动和投机取巧的手段占些小便宜。
有意识地直面冲突必定会令人痛苦,但它也会培养出一种宝贵的能力。它让我们不再畏惧面对自己的冲突,努力寻找解决冲突的手段,这样一来,我们的内心才会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能量。能够承受打击的人,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以虚假的冷静伪装起来的麻木并不值得羡慕,它只会令人越发怯懦和脆弱。
如果冲突源于生活,那么解决起来或许更难,但只要我们依然生存于世,就没有理由去逃避。要想对自己加以认识、建立信念,*好的方式便是接受教育。只要认清决策所涉及的各个因素的重要意义,我们就能为生活找到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注释:参见哈里·爱默生·富司迪的著作《做真实的自己》,其中有关于屈从于外界压力而使自己变得愚钝的内容。)
对一个神经症患者来说,要想解决冲突,困难肯定不少。需要说明的是,神经症表现为不同的程度,我所说的“神经症患者”指的是“已经达到病态程度的人”,他已经难以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一般情况下,只有当他的弱点被触碰到时,他才会感到恐惧和恼怒,但他也许会压抑自己的感受。这样的神经症患者真的存在,强制性标准对他们的影响极其深刻,他们因而无力辨别方向、决定方向。在强迫性倾向的支配下,他们无法果断地做出取舍,更做不到对自己负责。(注释:参见本书第十章“人格的衰退”)神经症患者在冲突中面临的问题,对于正常人来说可能也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两者的问题种类极为不同,因此有人提出质疑:用同一个术语表示两种不同的东西是否有失妥当?在我看来,答案是否定的,当然,对于两者之间的区别,我们也要加以了解。那么,神经症冲突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案例。有一位工程师,他从事的工作是与人合作设计机械设备,在工作中,他时常感到疲劳和烦躁。例如,在一次技术讨论会上,他的方案被否定,而同事的方案被采纳。不久之后,在他缺席的情况下,大家又做出了决议,此后他也没有机会表明自己的意见。这导致他的疲劳感和烦躁感再次发作。对于这种情况,他原本可以做出协调性的反应,为自己讨个公道,或是接受大家的决定,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虽然被轻视令他感到恼火,但他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他只有愤怒的情绪,并且这种情绪也只是在梦中出现。这种愤怒既指向他人,也针对自己的懦弱,他的疲劳感和烦躁感恰恰源于这种被压抑的愤怒。
这位工程师之所以没有做出协调性反应,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在他看来,自己很有成就,很了不起,只不过,这种成就感建立在别人对他的尊敬之上。他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我在这个领域的才能无人可及”,他无意识地以此为“底线”,任何危及这一底线的轻视都是对他的挑战。不仅如此,他还有一种无意识的虐待倾向,想要对别人加以指责和羞辱,同时,他又非常抵触这样的态度,因此用一种过度的友好将其掩饰起来。此外,无意识的内驱力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他渴望利用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他要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有风度。同时,他非常需要别人的好感和赞美,这甚至成了他的一种强迫性需要,而他的迁就、隐忍和顺从令他越发依赖别人,冲突便这样产生的:一方面,愤怒和虐待冲动所导致的攻击性极具破坏力;另一方面,对好感和赞美的强迫性需要使他力求达到自己眼中的公正合理。于是,他表现出来的便是疲惫不堪、萎靡不振,而内心的激烈情绪却被掩藏起来。
对这一冲突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观察,我们会感到惊讶,因为它们彼此之间都是毫不相容的——强迫他人尊重自己,同时又要讨好和顺从他人,这可真是*的对立。此外,对于冲突,这位工程师始终都是无意识的,他没有认识到在冲突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倾向,而是将其压抑下去。他的情绪显得很正常,心中的波澜只是略有表露:我的方案才是*秀的,他们的做法不公平,他们眼里没有我。*后,冲突的两方都带有强迫性,或许他多多少少能够理性地察觉到自己对他人过分的要求和依赖,但主观意愿上依然无力改变现状。改变就意味着要做大量的分析工作。他被来自两方面的强迫性力量所控制:他无法割舍自己内心的迫切需求,但这些需求又不是他真正所追求的。他不想利用别人,也不想顺从于别人,因为他看不起这样的行径。这个案例意义深远,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神经症冲突,并且让我们认识到,在这样的冲突中,任何决定都是行不通的。
还有一个类似的案例。一位自由设计师偷了他朋友的一些钱。对于他的行为,人们无法理解,因为,如果他的朋友知道他需要钱,一定是会借给他的,毕竟以往都是如此。此外,他是个好面子的人,而且对于友情非常看重,这令他的偷窃行为更加匪夷所思。
我们从以下的冲突中会发现导致这一行为的真正原因。此人对情感有着病态需求,渴望时时刻刻都能得到关照,其中也掺杂着一种无意识的倾向——想借助他人为自己谋利,于是,他的行为一方面表现出渴望获得他人的情感,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支配地位的追求。前者本应使他乐于接受他人的关照,但他脆弱的自尊心又阻止他这样做。在他看来,能够帮助自己是他人的荣幸,但自己主动求助却是一种屈辱。他强烈地渴望自强自立,这让他更加厌恶求助于人,因此,他否认自己的任何需求,也无法容忍对他人有所亏欠。于是,对于想要的东西,他只愿亲自获取,而不愿接受施舍。
这个案例中的冲突表面上看与*个案例不同,但本质上还是一致的。任何神经症冲突的驱动力都具有不兼容性、无意识性和强迫性,因此,患者很难自己解决冲突。如果一定要区分正常人的冲突和神经症患者的冲突,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划定界线:神经症冲突中的两种
对立倾向所表现出来的差异要远远大于正常人。正常人无论选择哪种行为模式,都是合乎情理的,并且都统一于人格框架内。说得形象一些,就是正常人冲突中的两种对立倾向之间的偏离度*多只有90度,而对于神经症患者而言,这个偏离度则会达到180度。
此外,在意识程度上,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别。正如索伦·克尔凯郭尔所说的那样:“真正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仅仅通过抽象的对比——例如完全无意识的绝望和有意识的失望之间的对比——很难做出清晰的描绘。”但我们可以这样说:正常范围内的冲突可以是有意识的,而神经症冲突从其主要因素来看则是无意识的。对一个正常人而言,即使他没有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只要获得稍许帮助,就能够有所意识;而神经症冲突的主要倾向却被压抑得很深,要想意识到冲突的存在,就必须克服巨大的阻力。
此外,正常冲突中的两种选择都是可行的,无论哪种选择都是他想要的或者不愿割舍的,因此,即使他感到左右为难,无论怎样选择都要付出代价,但他依然能够做出合理的选择。然而,被神经症冲突所困扰的人却无法自由地做出选择,因为他受到两种方向相反的强制力所驱使,而无论哪个方向都不是他想要的。
于是,他只能停下脚步,无法摆脱困境。要想从神经症倾向中解脱出来,他必须处理好这些倾向,并且改变他与自身以及他与别人之间的关系。
从以上特征中,我们了解到了神经症冲突为什么会如此强烈。这些冲突既难以辨认,又令人绝望,而且其破坏力非常恐怖。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特征,并且将其牢记在心,否则就无法理解神经症患者为消除冲突所付出的努力和进行的尝试,而事实上,神经症的主要内容恰恰就是这些努力和尝试。前 言
序 言
*部分
神经症冲突与解决尝试
*章 表现强烈的神经症冲突
第二章 基本冲突
第三章 亲近他人
第四章 对抗他人
第五章 回避他人
第六章 理想化意象
第七章 外化
第八章 虚假和谐的辅助手段
第二部分 未解决的冲突所导致的后果
第九章 恐惧
第十章 人格的衰退
第十一章 绝望
第十二章 施虐倾向
结论 怎样解决神经症冲突
本书对如何面对这些内心冲突进行了有理有据地分析,十分引人入胜又无比实用。
人类注定要承受痛苦、面临毁灭,那些具有驱动力的本能基本只能受到控制,至多也只是得到“升华”。但我认为,一个人是可以变得更优秀的,只要他有能力,并且渴望发展自己的潜能。—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