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海浅说(2020中国好书,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 深海浅说(2020中国好书,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 深海浅说(2020中国好书,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 深海浅说(2020中国好书,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 深海浅说(2020中国好书,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 深海浅说(2020中国好书,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深海浅说(2020中国好书,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7.08 4.2折 88 全新

库存19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品先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873354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29136735

上书时间2024-11-06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深海,是新世纪谈论的新题目。从20 世纪晚期起,人类开始进入海洋内部,对于深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认识,这些认识正在成为科技发展和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于是出现了一连串问题: 深海什么样?深海里有什么?当前开发深海的国际竞争,我们如何应对?这类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和媒体的热议,可惜在华语文献里至今缺乏适用的介绍材料。
其实深海是科普的绝佳材料,不但地球上的山脉、深的沟谷都在深海,连的滑坡、强的火山爆发,也都发生在海底。撰写这本《深海浅说》,就是想提供一份既能获取深海知识,又能当作消闲读物看的科普材料。全书8 章31 节,附图150 幅,从深海的基础知识,一直讲到深海的开发利用,说明海洋既不能当作聚宝盆,也不该用作垃圾桶。在学术方面,本书也力求深入浅出, 多用插图,争取既能反映国际科研的进展,又能追溯历史、揭示科学发现的过程。
本书是在十多年干部培训与科普报告的基础上,收集新资料加工整理而成。定位是海洋科学的简明介绍,让读者用尽量短的时间,获得相对深入的了解。为了集中主题、提高效率,本书回避了三方面的内容:一不是教科书,并不解释基本概念,也不提供系统知识,而是注意材料的趣味性和文字的可读性;二不汇报国内进展,只是通过实例剖析和历史回顾,介绍海洋科学的认识过程和争论;三不包括人文科学,介绍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及相关技术的发展。
后,作者想学学“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真诚希望有更多的国人抽时间读一读这本小册子。原因是我国传统文化里海洋因素不强,而世界上海洋、尤其是深海的知识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现在华语文献里海洋出版物不少,只是对当前进展反映滞后,甚至于相互传抄、以误传误。同时也得承认:海洋科学的面太宽,此书的内容太广,有失误之处欢迎读者指正。



导语摘要

深海,是新世纪谈论的新题目。深海是地球系统中关键而又缺乏了解的部分。深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及世界上zui大的生物圈资源。从20世纪晚期起,人类开始进入海洋内部, 对于深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认识,这些认识正在成为科技发展和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
深海亦是科普的绝佳材料。不但地球上zui大的山脉、zui深的沟谷都在深海,连zui大的滑坡、zui强的火山爆发,也都发生在海底。《深海浅说》从海洋的深度探测开始,从深海的基础知识,一直讲到深海的开发利用,层层深入,介绍了截至目前深海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如全球大洋深部结构与成因、海洋碳循环、海洋深部生物圈、深海洋中脊与海沟的地质、流体和生命过程、现代海底金属成矿、“蛟龙号”科学深潜等;展示了zui新的深海探测技术,如海洋探测系统、深海遥感、海洋地质钻探及采样技术、水下机器人、深潜器、海底观测网等;列举了深海前沿研究面临的科学挑战,如需要怎样的技术来提高海洋地质灾害的测年水平、变化着的海洋是如何影响冷泉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甲烷屏障的、深部生物圈细菌和古菌的能量利用机制是什么、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深海的影响究竟如何等。
本书荟萃了汪品先院士十余年深海科普工作的深厚成果,极为重视材料的趣味性和文字的可读性,通过实例剖析和历史回顾,让读者用尽量短的时间,对深海大洋获得相对深入的了解。同时在学术方面,本书也力求深入浅出,多用插图,争取既能反映国际科研的*进展, 又能追溯历史、揭示科学发现的过程。



作者简介

汪品先,1936年生于上海,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1960年莫斯科大学地质系毕业,1981—1982年获洪堡奖学金在德国基尔大学进行科研工作,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长古海洋学和微体古生物学,主要研究气候演变和南海地质。致力于推进我国深海科技的发展,开拓了我国古海洋学的研究,提出了气候演变低纬驱动等新观点。积极推动深海海底观测,促成了我国海底观测大科学工程的设立。同时,还成功地推进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倡强化科学的文化内蕴,并身体力行促进海洋的科普活动。著有Geology of China Seas,《地球系统与演变》等大量著作。
1999年在南海主持中国海首次大洋钻探,开我国深海科学钻探之先河。2011—2018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该项目为我国海洋科学个大规模的基础研究计划,使南海进入国际深海研究前列。2018年深潜南海,发现深水珊瑚林。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欧洲地学联盟的米兰克维奇奖,以及伦敦地质学会名誉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等荣誉。曾担任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国际海洋联合会(SCOR)副主席、国际过去全球变化计划(PAGES)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发起“亚洲海洋地质会议”系列, 并主持全球季风等多个国际工作组。是第6、7届全国人大代表,第8、9、10届全国政协委员。



目录

目 录



引 言  \ I



初探深海大洋 \ 001
节  海洋的早期探索 \ 002 
节海底测量“三部曲”\ 009
第二节深层海流 \ 014


第二章
发现海底是漏的 \ 023
节 海底并不静寂 \ 024
第二节 潜入深海 \ 031 
第三节 深海热液 \ 035
第四节 深海冷泉 \ 042 
第五节 海底是漏的 \ 045


第三章
发现第二生物圈 \ 049
节  “永久的黑暗”\ 050
第二节 热液与冷泉生物 \ 054
第三节 海底下的深部生物圈 \ 062
第四节 深海由动物造林 \ 067


第四章
海底在移动 \ 075
节 海洋为什么深? \ 076
第二节 大洋中脊 \ 081 
第三节 大洋深海沟 \ 090 
第四节 海底大地形 \ 097


第五章
解读深海档案 \ 107
节  大洋钻探50 年 \ 108 
第二节 小行星撞击地球 \ 113 
第三节 绿萍漂浮北冰洋 \ 117 
第四节 地中海干枯之争 \ 123


第六章
祸从海底来 \ 133
节 地震与海啸 \ 134
第二节 海底火山爆发 \ 145


第三节 海底漏油和漏气 \ 155
第四节 海底滑坡 \ 162


第七章  
深海藏宝 \ 165 
节 多金属矿 \ 166
第二节 烃类资源 \ 176
第三节 生物资源 \ 186


第八章
无风也起浪 \ 191
节 深海权益之争 \ 192
第二节 海底的保护 \ 197
第三节 权益之争与深海科技 \ 204
第四节 人类与深海 \ 211


参考书目 \ 219
图片来源 \ 221



内容摘要

深海,是新世纪谈论的新题目。深海是地球系统中关键而又缺乏了解的部分。深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及世界上zui大的生物圈资源。从20世纪晚期起,人类开始进入海洋内部, 对于深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认识,这些认识正在成为科技发展和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
深海亦是科普的绝佳材料。不但地球上zui大的山脉、zui深的沟谷都在深海,连zui大的滑坡、zui强的火山爆发,也都发生在海底。《深海浅说》从海洋的深度探测开始,从深海的基础知识,一直讲到深海的开发利用,层层深入,介绍了截至目前深海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如全球大洋深部结构与成因、海洋碳循环、海洋深部生物圈、深海洋中脊与海沟的地质、流体和生命过程、现代海底金属成矿、“蛟龙号”科学深潜等;展示了zui新的深海探测技术,如海洋探测系统、深海遥感、海洋地质钻探及采样技术、水下机器人、深潜器、海底观测网等;列举了深海前沿研究面临的科学挑战,如需要怎样的技术来提高海洋地质灾害的测年水平、变化着的海洋是如何影响冷泉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甲烷屏障的、深部生物圈细菌和古菌的能量利用机制是什么、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深海的影响究竟如何等。
本书荟萃了汪品先院士十余年深海科普工作的深厚成果,极为重视材料的趣味性和文字的可读性,通过实例剖析和历史回顾,让读者用尽量短的时间,对深海大洋获得相对深入的了解。同时在学术方面,本书也力求深入浅出,多用插图,争取既能反映国际科研的*进展, 又能追溯历史、揭示科学发现的过程。



主编推荐

汪品先,1936年生于上海,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1960年莫斯科大学地质系毕业,1981—1982年获洪堡奖学金在德国基尔大学进行科研工作,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长古海洋学和微体古生物学,主要研究气候演变和南海地质。致力于推进我国深海科技的发展,开拓了我国古海洋学的研究,提出了气候演变低纬驱动等新观点。积极推动深海海底观测,促成了我国海底观测大科学工程的设立。同时,还成功地推进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倡强化科学的文化内蕴,并身体力行促进海洋的科普活动。著有Geology of China Seas,《地球系统与演变》等大量著作。
1999年在南海主持中国海首次大洋钻探,开我国深海科学钻探之先河。2011—2018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该项目为我国海洋科学个大规模的基础研究计划,使南海进入国际深海研究前列。2018年深潜南海,发现深水珊瑚林。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欧洲地学联盟的米兰克维奇奖,以及伦敦地质学会名誉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等荣誉。曾担任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主席、国际海洋联合会(SCOR)副主席、国际过去全球变化计划(PAGES)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发起“亚洲海洋地质会议”系列, 并主持全球季风等多个国际工作组。是第6、7届全国人大代表,第8、9、10届全国政协委员。



媒体评论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本书不仅着眼于海洋科技,更是深入分析至海洋文化。东西方在海洋文化上的差异,有着几千年的深远历史根源,这种差异不仅影响了近几百年来中国的历史遭遇,还影响着学术界的思维传统和科学创新对于深层次文化层面的问题。衷心希冀该书的出版能为振兴中华、弘扬海洋文化出一份力。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院长,博雅特聘教授周力平:《深海浅说》以深海研究的历史为引子,用生动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地介绍深海研究的一系列重要发现:深部生物圈、热液与冷泉、大洋钻探、海底地震与火山、深海矿物与生物资源……每个知识点的背后,均有众多的案例和小故事进行支撑,让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堪称真正的深海“浅”说。汪先生在这本书将各个学科融会贯通,在使一般读者受益的同时,让海洋领域研究人员也能通过阅读本书而对深海获得更加全面的了解。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