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故(第十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掌故(第十集)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6.83 4.7折 78 全新

库存3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严晓星 主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62882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29612235

上书时间2024-10-30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掌故》从2016年6月推出第一集,至今第十集面世,七年之功,算是稍见规模。本集中有吴夜雨写清末民初的笺纸画家王劭农(他在鲁迅、郑振铎编辑的《北平笺谱》中入选数量仅次于陈师曾、齐白石)一文,借助作者丰富的藏品,我们选择四幅王氏彩笺,约请刘涛、扬之水、白谦慎、徐俊、陆灏五位挥毫助兴,印成“掌故十集纪念笺”附赠读者。吴夜雨之外,本集的四位新作者是荣鸿曾、蔡玉洗、陆灏、王蔚。史学家杨联陞以“博雅”著称,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擅长绘事,曾画过一张“琴人图”送给赵如兰。荣鸿曾通过写“琴人图”的绘制与流传,描绘出另一幅学术薪火相传的图景。蔡玉洗作为“文革”后成长起来的出版人,曾与上世纪八十年代非常红火的作家高晓声密切接触多年,笔下的形象富有时代气息,真实可信。陆灏是一等一的爱书家,书架上的签名本几乎本本都有故事,读来如同置身驰誉书林的海上听水书屋,目不暇接。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庐隐,因为与初恋未婚夫解除婚约“人生走入另一条轨道”,经过王蔚的追寻,未婚夫的真实姓名与人生以及庐隐何以会“尽量模糊前未婚夫的身份”,时隔八九十年,仍然找到了答案。本集还收录谭苦盦的《孟森之死》与樊愉的《我的母亲庞左玉》。前者考察一代史学名家的死因,重在追索真相,反思执念;后者既是属于作者自己的私人记忆,也是属于现代艺术史的群体记忆,而幼年的作者跟随母亲走入陈小翠旧居时所目睹的惊人一幕,更应融入不可磨灭的民族记忆。

 



作者简介

主编、主要作者介绍          
严晓星,1975年生,江苏南通人。著有《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近世古琴逸话》、《金庸识小录》、《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等,编有《高罗佩事辑》、《民国古琴随笔集》等。
荣鸿曾,原籍江苏无锡,1941年生于上海,香港长大,在九龙华仁书院毕业后于1960年负笈美国,先后获加州大学工程物理学士、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博士及哈佛大学音乐博士,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加州大学、康奈尔大学,现为匹茨堡大学荣休教授、华盛顿大学兼任教授。近作有中文版《中国最后一代文人:蔡德允的琴、诗、书与人生》(2022)、英文版The Scholar and the Courtesan:Songs on the Pearl River’s Flower Boats(《名士与歌姬:珠江花艇上的粤讴》,2022)。
赵  珩,1948年生,北京人。原北京燕山出版社编审、总编辑。著有《老饕漫笔》、《老饕续笔》、《旧时风物》、《逝者如斯》、《故人故事》、《二条十年》等。
刘永翔,1948年生,浙江龙游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有《蓬山舟影》、《文学的艺术》(合著)等,另撰有《清波杂志校注》、《袁枚续诗品详注》(合注)、《亭林诗文集  诗律蒙告》(校点)等。
许礼平,1952年生于澳门,祖籍广东揭阳。早岁于东瀛编纂《货币书目知见录》、《中国语文索引》。上世纪70年代为香港中文大学编《中国语文研究》。80年代创办问学社、翰墨轩。90年代创办《名家翰墨》月刊、丛刊。现为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著有《旧日风云》(已出三集)、《掌故家高贞白》等。
蔡玉洗,编审,资深出版人。曾任译林出版社社长、《译林》主编,另主编有《最忆是金陵》、《开卷文丛》、《开卷》杂志等,合编《我的开卷》、《凤凰台上》等。
樊  愉,1958年生,上海音乐出版社退休编辑。樊少云之孙,樊伯炎、庞左玉之子。撰有《先严樊伯炎与庞虚斋》、《我的母亲庞左玉》等。
陆  灏,1963年生,任职于《文汇报》。著有《《东写西读》、《看图识字》、《听水读钞》、《不愧三餐》、《担头看花》等,另与扬之水合著《梵澄先生》。



目录


目   录


1.孟森之死 / 谭苦盦
孟森忧国与患病的前后顺序乃至因果关系,在相关叙述中,并不十分明确,究竟忧国在前继而导致患病在后,抑或本身已有病兆,逢此浩劫,因而加剧,今已无从论断。但因当时处于特殊历史时期,即使孟森死于胃癌,“对于孟森的去世,日本侵略者是绝对脱不了干系的”,叙述者乃至研究者“各取所需”可也。


43.第四次遇见刘世珩 / 胡文辉
刘世珩大约没有特意突出自己的遗老身份,也没有特意突出自己的学人身份,他不但将自己的政见隐藏在文化面具的背后,也将自己的学问隐藏在刻书家面具的背后。最终,他活成了我们后人眼中的样子,一个只知汲汲于古典文献的人。


64.周肇祥退谷得失记 / 宋希於
陈慎言又为樱桃沟留下了生动的记述。他熟知樱桃沟旧貌,当年才能写得出影射其地的小说,多年后才能看出营建的失去原貌。他感慨旧日主人已归黄土,显然与周肇祥相熟,并无不敬,倒有慨叹。


80.签名本琐忆 / 陆 灏
我们碰到陆谷孙先生,就“嘲讽”他是中国英文第二好的,第一好的当然就是给他批改译稿的那位女编辑。陆先生后来大概找到改稿看了,悄悄问我,有没有办法请出版社改回去。


99.杨联陞·赵如兰·“琴人图” / 荣鸿曾
我私下问Canta,能否给我杨联陞的《停琴听松图》作纪念?她答应了。现在这张“琴人图”悬挂在我家已快十年,我每天都望上几眼,追思赵如兰教授,也遐念我们的三代师生情缘。


118.陆丹林二三事 / 黄大德
这是陆丹林以第三人称对萧女士恋情的唯一的叙述。不过,他在文中对郑午昌题跋中的一些关键字句作了些删改。由此可见,他并不希望人们知道他与心丹的关系,只把这段情深深地埋在自己心底。


135.从顾澹明到陈仁涛、张大千——书信里的域外贩画故事 / 许礼平
翁万戈和王季迁请律师处理,结果他们都没事,但是陈仁涛有八十多件书画,运入美国时没有报关,被没收了。这原属于陈仁涛的八十多件古书画,没收二十年后美国政府拨归某自然科学博物馆,古书画对这个馆没有用,八十年代再转交弗利尔博物馆收藏。是傅申经手整理的。


157.我的母亲庞左玉 / 樊 愉
父亲带着我跟随到了中汇大楼,父子俩不知所措地呆站在马路对面,望着一位位从大门走进的画师。为了要赶紧送我上学,父亲又急忙带着我离开了。我记得最后一眼看到的是留着白胡子的丰子恺老先生走进大楼。自从母亲离去后,有三十多年我从不愿靠近中汇大楼,直到最近这些年开车经过附近,才朝那楼望一眼。


182.忆刘九庵先生 / 白谦慎
和某些鉴定大家不同的是,刘先生不光研究历史上的大名家、名作,他对很多别人不太留意的、我们称之为小名头的书画家,也都关注,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鉴定路数。


206.不可替代的笺纸画家王劭农 / 吴夜雨
《北平笺谱》中入选画作最多的是陈师曾,其次为齐白石,与之鼎足而三的即是王劭农。陈、齐的成就,已载入文化史册,但王劭农又是何人?画红人不红,是显而易见的。


218.关于丛碧先生几页诗稿的补注 / 赵 珩
这次聚会已经是四十一年前的往事了,当时的参与者如今多已不在。这几首丛碧先生的打油诗,就留作他年记事珠罢。


237.庐隐的未婚夫“林鸿俊” / 王 蔚
庐隐向刘大杰讲述时或有所掩饰,刘大杰行文中也有所保留,将两位林君合而为一,以至只有作为引子的林君潜浮出水面,真正的主角反而隐身了。


260.姚雪垠的作家气质和学人品质 / 俞汝捷
有时,姚老会故作神秘,仿佛所谈真属机密,不可外泄,但这正像我对他小说所提意见一样,本身就是不善于保密的表现。我曾对一些友人说,姚老也有狡猾的时候,但那是李逵式的狡猾,一眼就可看穿的。


280.想起高晓声 / 蔡玉洗
他不止一次地对我说,如果他不干文学,当干部,做生意,搞科研,也一样能干得风生水起,照样活得比别人好。我承认他绝顶聪明,精明能干,但像他这样有强大内心自信爆棚的人还是凤毛麟角。


297.闻见偶录 / 刘永翔
太炎先生临殁,以少子托孤于朱公季海。季海为人脱略,未尽厥责。章子后竟因事入狱。汤夫人恚甚,召章氏弟子群集,责朱负师之托,宣言褫其门籍。


303.踞灶觚(三) / 王培军
鲁迅下世,叶公超连作二文,称美其文章,以为过于徐志摩、胡适。胡适见之,不快,对叶云:“鲁迅生前吐痰都不会吐在你头上,你为什么写那么长的文章捧他。”


311.编后语



内容摘要

《掌故》从2016年6月推出第一集,至今第十集面世,七年之功,算是稍见规模。本集中有吴夜雨写清末民初的笺纸画家王劭农(他在鲁迅、郑振铎编辑的《北平笺谱》中入选数量仅次于陈师曾、齐白石)一文,借助作者丰富的藏品,我们选择四幅王氏彩笺,约请刘涛、扬之水、白谦慎、徐俊、陆灏五位挥毫助兴,印成“掌故十集纪念笺”附赠读者。吴夜雨之外,本集的四位新作者是荣鸿曾、蔡玉洗、陆灏、王蔚。史学家杨联陞以“博雅”著称,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擅长绘事,曾画过一张“琴人图”送给赵如兰。荣鸿曾通过写“琴人图”的绘制与流传,描绘出另一幅学术薪火相传的图景。蔡玉洗作为“文革”后成长起来的出版人,曾与上世纪八十年代非常红火的作家高晓声密切接触多年,笔下的形象富有时代气息,真实可信。陆灏是一等一的爱书家,书架上的签名本几乎本本都有故事,读来如同置身驰誉书林的海上听水书屋,目不暇接。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庐隐,因为与初恋未婚夫解除婚约“人生走入另一条轨道”,经过王蔚的追寻,未婚夫的真实姓名与人生以及庐隐何以会“尽量模糊前未婚夫的身份”,时隔八九十年,仍然找到了答案。本集还收录谭苦盦的《孟森之死》与樊愉的《我的母亲庞左玉》。前者考察一代史学名家的死因,重在追索真相,反思执念;后者既是属于作者自己的私人记忆,也是属于现代艺术史的群体记忆,而幼年的作者跟随母亲走入陈小翠旧居时所目睹的惊人一幕,更应融入不可磨灭的民族记忆。


 



主编推荐

主编、主要作者介绍          
严晓星,1975年生,江苏南通人。著有《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近世古琴逸话》、《金庸识小录》、《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等,编有《高罗佩事辑》、《民国古琴随笔集》等。
荣鸿曾,原籍江苏无锡,1941年生于上海,香港长大,在九龙华仁书院毕业后于1960年负笈美国,先后获加州大学工程物理学士、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博士及哈佛大学音乐博士,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加州大学、康奈尔大学,现为匹茨堡大学荣休教授、华盛顿大学兼任教授。近作有中文版《中国最后一代文人:蔡德允的琴、诗、书与人生》(2022)、英文版The Scholar and the Courtesan:Songs on the Pearl River’s Flower Boats(《名士与歌姬:珠江花艇上的粤讴》,2022)。
赵  珩,1948年生,北京人。原北京燕山出版社编审、总编辑。著有《老饕漫笔》、《老饕续笔》、《旧时风物》、《逝者如斯》、《故人故事》、《二条十年》等。
刘永翔,1948年生,浙江龙游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有《蓬山舟影》、《文学的艺术》(合著)等,另撰有《清波杂志校注》、《袁枚续诗品详注》(合注)、《亭林诗文集  诗律蒙告》(校点)等。
许礼平,1952年生于澳门,祖籍广东揭阳。早岁于东瀛编纂《货币书目知见录》、《中国语文索引》。上世纪70年代为香港中文大学编《中国语文研究》。80年代创办问学社、翰墨轩。90年代创办《名家翰墨》月刊、丛刊。现为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著有《旧日风云》(已出三集)、《掌故家高贞白》等。
蔡玉洗,编审,资深出版人。曾任译林出版社社长、《译林》主编,另主编有《最忆是金陵》、《开卷文丛》、《开卷》杂志等,合编《我的开卷》、《凤凰台上》等。
樊  愉,1958年生,上海音乐出版社退休编辑。樊少云之孙,樊伯炎、庞左玉之子。撰有《先严樊伯炎与庞虚斋》、《我的母亲庞左玉》等。
陆  灏,1963年生,任职于《文汇报》。著有《《东写西读》、《看图识字》、《听水读钞》、《不愧三餐》、《担头看花》等,另与扬之水合著《梵澄先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