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85.8 6.7折 ¥ 12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侯建林,王维民主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5928819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8元
货号29584468
上书时间2024-10-30
前言
伴随社会的发展变化,如何更好地组织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是全球范围内讨论的热点话题,其中医学教育是核心的决定因素之一 [1]。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大量研究表明医学教育对于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知识水平与技能、改善服务态度并最终提高服务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医学教育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共识,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医疗差错管理与患者安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授与职业素质培养、基于结果的课程设计、患者参与和教育资源配置等 [2,3]。与此同时,只有考虑到招生、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专业与临床技能训练等各个环节,医学教育改革才可能取得成功 [4]。
在我国,医学教育的定义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就广义的定义而言,医学教育指针对所有类型医疗卫生人员的教育,包括临床医教育、基础医学教育、护理学教育、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教育、口腔医学教育、药学教育、中医学教育等,与英文文献中所使用的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相当。在狭义上,医学教育仅指培养临床类医师的现代医学教育,与英文文献中所使用的 medical education 相当。在本书中,主要使用医学教育的狭义定义。
由于医学教育所培养的对象为承担治病救人重任的医生,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相比,具有要求高、环节多、周期长等特点,即所谓英化教育。北美现行的基本统一的医学教育制度起始于 1910 年。目前,在全球医学教育领域内所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是:医学教是一个连续统一体,由三个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衔接的培养阶段组成,即院校医学教育或基本医学教育(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basic medical education)、毕业后医学教育(post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继续医学教(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三个阶段。
其中,院校医学教育的主要场所为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在此阶段,通过课堂传授、实验室操作、见习、实习等方式,医学生学习医学基础理论与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等。
毕业后医学教育一般包括住院医师培训(residency training)和专科医师培训(fellowship)两个阶段,培训场所主要为大型医院,也可以包括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站、急救中心、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在此阶段,主要通过科室轮转的方式,医学毕业生(我国还包括长学制或 5 + 3 模式的高年级医学生)以住院医师或专科培训医师身份学习医学知识、接受基本临床技能和相关专科临床技能训练等。19 世纪末,德国柏林大学最早开始实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在美国,住院医师培训最早开始于 1899 年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其培训模式是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监督和指导下直接管理患者,并在实践中接受临床技能的培训 [1]。经过不断推广和完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已被各国医学界所认可,很多国家已建立起符合本国实际、行之有效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
继续医学教育是指在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后的一种终身性的医学教育,其目的在于保持、发展和增强医生服务于患者、公众和同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专业工作能力及人际关系。与前两个阶段有所不同,继续医学教育贯穿于医生的整个职业生涯,旨在促使医生终身学习,帮助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掌握行业的前沿动态,以更好地完成救死扶伤的社会使命。继续医学教育的理念起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萌发的继续教育思想,50 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继续医学教育是对医学教育体系的完善和继续教育体系的延伸,促进终身学习的发展 [2]。2003 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将继续医学教育更名为继续职业发展(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PD)。CPD 首先强调提高执业医师适应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通过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以满足患者需求和卫生保健服务发展的需要;其次,CPD 强调主动学习和自我完善的功能性。与继续医学教育的概念相比,继续职业发展涵盖的范围更大,即不仅强调医学知识的更新,还包括执业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以及管理和人文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继续职业发展的形式和途径也超越了原来的继续医学教育。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继续教育活动,日常的临床工作、各式各样的诊疗活动和学术交流也都属于继续职业发展的范畴。
中国现代医学教育起源于 19 世纪中期西方国家传教士所创办的私立医学学校。最早的西方医学学校是 1866 年在广州建立的南华医学院 [3]。1912 年,中国政府开办了第一所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即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 [4]。新中国成立之时,政府接管了公私立医学院校,全国名义上仅有高等医学院校 44 所。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98 年,举办临床医学教育的普通高校达到 133 所。1999 年,出现了 2 所设有临床医学专业的民办院校。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2000—2018 年,举办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普通高校由 97 所增至 184 所,设置临床医学硕士和博士专业的普通高校分别由 63 所增至 133 所、31 所增至 57 所。同期,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由 2.51 万人增至 9.26 万人,硕士毕业生人数由 0.25 万人增至 4.30 万人,博士毕业生人数由 0.09 万人增至 0.79 万人;专科毕业生人数由 2000 年的 1.49万人增至 2017 年的 4.77 万人。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医师队伍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全国临床类执业(助理)医师数量由 2002 年的 119.2 万人增至 2020 年的 300.7 万人,增加了181.5 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从 22.3 万人上升到 50.3 万人,增加了 28.0 万人;执业医师从 96.9 万人上升到 250.5 万人,增加了 153.6 万人 [5]。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卫生体系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持,为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医学教育的三个阶段仍然存在需要提高完善之处。例如,本科医学教育是我国基本医学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的重要基础。虽然我国本科医学教育在培养规模、标准制订等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脱节、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实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人才培养质量与教育质量的同质化有待提高。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基本医学教育的发展与提高,十分有必要学习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医师培养所特有和必经的教育阶段,是加强同质化医学人才培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我国自 1987 年开始先后在北京、上海等进行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工作。自 2010 年起,上海市率先在全市三甲医院设立培训基地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采取统一模式、统一准入、统一考试的制度。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等 7 部委于 2013 年 12 月联合颁布《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在全国启动实施统一、规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在专科医师培训方面,虽然多年以来一些医学专科学会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我国长期没有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2015 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委发布《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总体而言,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发展历史相对短暂,在培训标准与政策、管理体制机制、培训基地与师资建设等方面仍有较多需要改进之处。相比之下,欧美国家毕业后医学教育已有百年历史,形成了较为系统、成熟的模式,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继续医学教育是促使医生保持知识更新的重要手段。1995 年,我国颁布《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1996 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进行统一管理,相继制订形成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并逐步完善检查、监督及效果评估机制,为保障和推动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完善了我国现代医学教育完整体系。但是,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仍然存在培训体系不完善、发展不平衡、培训内容有待拓展、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面临很大挑战。
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新历史时期,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社会领域经历了深刻变革,人民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与卫生服务需求发生巨大变化,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民覆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对于医学人才的素质、数量、构成与分布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任,其教育思想、专业和课程设置、招生政策与规模、教学模式与方法等对于医学人才的有效供给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经过 150 余年的发展,我国医学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医学院数量不断增加,培养了大批临床医生,为维护中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医学教育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我们感到十分有必要研究总结医学教育领域的国际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深化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提出政策性建议,因此编著了此书。当然,由于作者学术和政策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还望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主 编
伴随社会的发展变化,如何更好地组织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是全球范围内讨论的热点话题,其中医学教育是核心的决定因素之一。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大量研究表明医学教育对于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知识水平与技能、改善服务态度并终提高服务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医学教育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共识,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医疗差错管理与患者安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授与职业素质培养、基于结果的课程设计、患者参与和教育资源配置等。与此同时,只有考虑到招生、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专业与临床技能训练等各个环节,医学教育改革才可能取得成功。
在我国,医学教育的定义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就广义的定义而言,医学教育指针对所有类型医疗卫生人员的教育,包括临床医学教育、基础医学教育、护理学教育、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教育、口腔医学教育、药学教育、中医学教育等,与英文文献中所使用的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相当。
章 英国医学教育
节 基本国情
第二节 医学教育概况
第三节 医学教育管理与政策
第四节 医学院校
第五节 招生与入学考试
第六节 医学考试制度
第七节 院校医学教育
第八节 毕业后医学教育
第九节 继续医学教育
第十节 讨论与借鉴
第二章 德国医学教育
节 基本国情
第二节 医学教育概况
第三节 医学教育管理与政策
第四节 医学院校
第五节 招生与入学考试
第六节 医学考试制度
第七节 院校医学教育
第八节 毕业后医学教育
第九节 继续医学教育
第十节 讨论与借鉴
第三章 法国医学教育
节 基本国情
第二节 医学教育概况
第三节 医学教育管理与政策
第四节 招生与入学考试
第五节 医学考试制度
第六节 医学院校
第七节 院校医学教育
第八节 毕业后医学教育
第九节 继续医学教育
第十节 讨论与借鉴
第四章 日本医学教育
节 基本国情
第二节 医学教育概况
第三节 医学教育管理与政策
第四节 招生与入学考试
第五节 医学考试制度
第六节 医学院校
第七节 院校医学教育
第八节 毕业后医学教育
第九节 继续医学教育
第十节 讨论与借鉴
第五章 加拿大医学教育
节 基本国情
第二节 医学教育概况
第三节 医学教育管理与政策
第四节 入学与医学考试制度
第五节 医学院校
第六节 院校医学教育
第七节 毕业后医学教育
第八节 继续医学教育
第九节 讨论与借鉴
第六章 美国医学教育
节 基本国情
第二节 医学教育概况
第三节 医学教育管理与政策
第四节 招生与入学考试
第五节 医学考试制度
第六节 医学院校
第七节 院校医学教育
第八节 毕业后医学教育
第九节 继续医学教育
第十节 讨论与借鉴
第七章 印度医学教育
节 基本国情
第二节 医学教育概况
第三节 医学教育管理与政策
第四节 招生与入学考试
第五节 医学院校
第六节 院校医学教育
第七节 毕业后医学教育
第八节 继续医学教育
第九节 讨论与借鉴
第八章 泰国医学教育
节 基本国情
第二节 医学教育概况
第三节 医学教育管理与政策
第四节 招生与入学考试
第五节 医学考试制度
第六节 医学院校
第七节 院校医学教育
第八节 毕业后医学教育
第九节 继续医学教育
第十节 讨论与借鉴
第九章 新加坡医学教育
节 基本国情
第二节 医学教育概况
第三节 医学教育管理与政策
第四节 入学与医学考试制度
第五节 医学院校
第六节 本科医学教育
第七节 研究生医学教育
第八节 毕业后医学教育
第九节 继续医学教育
第十节 讨论与借鉴
第十章 澳大利亚医学教育
节 基本国情
第二节 医学教育概况
第三节 医学教育管理与政策
第四节 入学与医学考试制度
第五节 医学院校
第六节 院校医学教育
第七节 毕业后医学教育
第八节 继续职业发展
第九节 讨论与借鉴
第十一章 瑞典医学教育
节 基本国情
第二节 医学教育概况
第三节 医学教育管理与政策
第四节 招生与入学考试
第五节 医学考试制度
第六节 医学院校
第七节 院校医学教育
第八节 毕业后医学教育
第九节 继续职业发展
第十节 讨论与借鉴
第十二章 专题一:转化学习理论
节 转化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转化学习理论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第三节 讨论与借鉴
第十三章 专题二:老年医学教育
节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医学教育
第二节 普及性老年医学教育
第三节 老年医学专科医生培养
第四节 讨论与借鉴
第十四章 专题三:医学人文教育与评价
节 医学人文教育
第二节 医学人文技能评价
第三节 沟通技能要求与评价
第四节 讨论与借鉴
第十五章 专题四:全球卫生教育
节 全球卫生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第二节 全球卫生教育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 讨论与借鉴
第十六章 专题五: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
节 相关概念
第二节 胜任力的内涵与拓展
第三节 基于胜任力的医学教育
第四节 讨论与借鉴
伴随社会的发展变化,如何更好地组织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是全球范围内讨论的热点话题,其中医学教育是核心的决定因素之一。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大量研究表明医学教育对于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知识水平与技能、改善服务态度并终提高服务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医学教育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的共识,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医疗差错管理与患者安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传授与职业素质培养、基于结果的课程设计、患者参与和教育资源配置等。与此同时,只有考虑到招生、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专业与临床技能训练等各个环节,医学教育改革才可能取得成功。
在我国,医学教育的定义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就广义的定义而言,医学教育指针对所有类型医疗卫生人员的教育,包括临床医学教育、基础医学教育、护理学教育、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教育、口腔医学教育、药学教育、中医学教育等,与英文文献中所使用的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相当。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