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与生活:阿德勒关于生活本质和个体存在意义的探索
  • 心理学与生活:阿德勒关于生活本质和个体存在意义的探索
  • 心理学与生活:阿德勒关于生活本质和个体存在意义的探索
  • 心理学与生活:阿德勒关于生活本质和个体存在意义的探索
  • 心理学与生活:阿德勒关于生活本质和个体存在意义的探索
  • 心理学与生活:阿德勒关于生活本质和个体存在意义的探索
  • 心理学与生活:阿德勒关于生活本质和个体存在意义的探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心理学与生活:阿德勒关于生活本质和个体存在意义的探索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8.65 5.8折 49.8 全新

库存3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 边 爱萍译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ISBN9787515107769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8元

货号29456427

上书时间2024-10-26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人生的意义在于你拥有解决生活问题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密不可分,主张将个体的行为模式理解成人格整体的一部分,即把个体的单一动作和行为理解成他的生活态度的外在表现。比如,在犯罪心理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罪行这一外在行为表现,更要关注导致犯罪的根源因素,要去了解罪犯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目标,并把这些当成他生命长河中的一部分来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犯罪行为背后隐藏的含义,并预防此类罪行再次发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个体心理学是具有双重预言性的:既能预言未来即将发生的事,也能避免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事。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健康成长,渴望通过奋斗实现成功的目标,都追求超越现状,这种渴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补偿我们在其他方面的缺陷和自卑。我们往往会在童年早期就设定目标,并且会通过各种努力来克服障碍。比如一个身体不健全的孩子会有明显的自卑感,为了摆脱这种难以承受的心理状态,他只能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希望通过优异的成绩来补偿先天的劣势,并且这个目标支配着他的每一个行动。这种以完成目标为导向的、持续一致的行动就是生活风格,了解一个人的童年经历也是发现其今后的生活风格重要的办法。也就是说,当这种蕴含目标的早期人格形成时,个体的人生方向和命运轨迹也基本规划完成,我们也就可以很好地预测个体未来的人生。当然,如果个体在成年后的行为模式出现问题,也需要追溯到其童年寻找根源。

生理缺陷并非导致个体自卑的原因,被溺爱和被厌恶也会导致这样的结果。这三种类型的孩子对自己的关注超越了对他人的关注,他们时刻害怕被攻击,无法独立成长,并表现出较低水平的社会兴趣,无法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缺乏社会兴趣往往等同于走向无意义的生活,那些问题儿童、罪犯、疯子,还有醉汉,他们几乎都缺乏社会兴趣。就拿罪犯来说,如果去调查他们的智力、理解力及犯罪动机,就会发现,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是个智勇双全的人,通过实施犯罪获得了一种优越感——他比警察更聪明,并且有能力战胜其他人。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自己就是一个英雄,他看不到自己的行为与真实的英勇相去甚远。正是由于缺乏社会兴趣,他的行动才会导向没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当然,社会兴趣的匮乏与童年时期胆小怯懦的性格息息相关,而他还意识不到这一点。被无用的事物所吸引的人常常害怕黑暗和孤独,他们渴望同伴。这就是懦弱的表现。其实,制止犯罪好的方法就是让所有人相信,犯罪只不过是因为懦弱。加强对罪犯的惩罚并不会让他们害怕,反而会激发他们的英雄幻想。因此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在孩子的童年期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适当的社会兴趣,培养起有意义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防自卑感发展成自卑情结。

总之,我们要想推断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可以通过个体早期的生活目标来了解,因为一个人的所有个性都是为实现生活目标而服务的。这个目标不仅影响个体的个性、行为和表达方式,还会支配他的情感生活,甚至是梦。因为梦都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是由我们的生活目标决定的,而且梦能让我们体验到某种特定的情绪或情感,从而让我们在无法付诸行动的时候就能获得相应的体验。需要知道的是,生活目标是具有象征性的,这个目标就是社会兴趣的缩影。如果一个男孩希望长大后成为“刽子手”,这就表示他缺乏社会兴趣,想成为生与死的主宰。他会走向这样一种没有切实意义的人生,是因为他期望自己比这个社会更强大。而也有一些希望掌控生死的人以成为医生为目标,这一目标可以经由社会服务来达成,它指向的是对社会有用的目标,个体能因此克服自卑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吴清波

厦门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好心晴读书会创始人



导语摘要

《心理学与生活》一书凝聚了大量的临床实务案例,阿德勒以咨询师的口吻,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现实应用,为我们解答了生活的本质和个体的存在意义等一系列根源问题。书中强调了“早期记忆”对个体生活风格的决定性作用,帮助父母以更科学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也帮助我们学会从以往事件中得到对自己的完整性认知,将自己从消极的生活态度中解脱出来,培养乐观有勇气的人生风格,终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幸福的人生。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在进一步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之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著有《自卑与超越》《理解人性》《心理学与生活》等多部经典著作。


 


译者简介:


 


边爱萍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三级翻译,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现任职于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译者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学习实践运用于这一理论专著的翻译过程中,相信可以给读者带来新的启发。



目录

关于作者和他的研究/1


章 生活的科学/19


第二章 自卑情结/37


第三章 优越情结/53


第四章 生活风格/69


第五章 早期记忆/83


第六章 态度和动作/97


第七章 梦及其解析/113


第八章 问题儿童及其教育/127


第九章 社会问题和社会调适/147


第十章 社会情感、常识及自卑情结/159


第十一章 恋爱和婚姻/171


第十二章 性欲和性问题/185


第十三章 结论/197



内容摘要

《心理学与生活》一书凝聚了大量的临床实务案例,阿德勒以咨询师的口吻,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现实应用,为我们解答了生活的本质和个体的存在意义等一系列根源问题。书中强调了“早期记忆”对个体生活风格的决定性作用,帮助父母以更科学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也帮助我们学会从以往事件中得到对自己的完整性认知,将自己从消极的生活态度中解脱出来,培养乐观有勇气的人生风格,终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幸福的人生。



主编推荐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在进一步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之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著有《自卑与超越》《理解人性》《心理学与生活》等多部经典著作。

 

译者简介:

 

边爱萍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三级翻译,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现任职于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译者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学习实践运用于这一理论专著的翻译过程中,相信可以给读者带来新的启发。



精彩内容

章 生活的科学

伟大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只有当科学与生命直接相关,才能称为真正的科学。或者说,在一门直接与生命发生关联的科学中,理论与实践几乎无法完全分割。关于生命的科学,正是由于它直接展现了生命的运动,因而也成了一门生活的科学。这些想法尤其适用于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试图将个人生活理解为一个整体,把所有单一的反应、每个动作和每次冲动都看成个体在对待生活时的明确态度之一。从现实意义上看,存在这样的科学极其必要,因为借助它的知识,我们就可以纠正或改变自己的态度。个体心理学可算是双重意义上的预言家,它不仅能预测未来将发生何事,还能通过预测将不该发生的事情扼杀于萌芽。

个体心理学发源于人们对生命中蕴含的神秘创造力的探求,这种力量表现为成长、奋斗以及对成功的渴望;同样,人们努力在某个方面力争上游以补偿另一方面的缺陷,也是个体心理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这种力量是目标导向的——它在追求目标的拼搏中得以表达,在这奋斗的过程中,每一个来自身体和精神的动作都是为了合作。因此,脱离整体而抽象地去研究一个人的身体动作和精神状态是极为荒谬的。例如,在犯罪心理学中,如果要求我们更多关注罪行而不是罪犯,那便是不可理喻。犯下罪行的人才是一切的根源,而不是罪行本身。无论我们对犯罪行为研究得多么透彻,如果不能把它看作某一特定个体在其人生长河中的一个具体事件,那么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真正理解这一罪行。同样的外在表现也许在某一案例中构成犯罪,而在另一事件中则并不构成。重要的是理解个体所处的情境,理解他的个人生活目标,这些才是他一切行为和举动的指向。我们把人类的各种具体行为看作整体的一部分,对整体目标的认识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行为背后的隐藏含义。反之,当我们研究这些部分时(前提是把它们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研究),我们也将会对整体有更全面的把握。

就笔者自身而言,对心理学的兴趣是在对医学的不断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医学实践提供了目的论(或者说目标导向)的观点,这对于理解心理事件是必不可少的。在医学里,我们知道所有的器官发育都指向明确的目标,它们的成熟形态都是相对固定的。此外,我们会发现,在出现生理缺陷的情况下,机体自身会做出特别的努力来力图克服,又或者,通过发展另一个器官来取代受损部分的功能,以此作为补偿。生命总是在追求延续,生命力的顽强在于面对来自外界的障碍时,它永远不会尚未抗争就选择屈服。

再来看精神方面的活动,它与有机生命的运动有着许多类似之处。在每个人的思想中,都有那么一个想要超越现状的目标或理念,通过为未来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来克服眼前的不足和难题。有了这个具体的目标,个体便会感到自己凌驾于现有的困难之上,因为他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看到了未来的成功。而一旦失去了这种目标感,人类自身的活动将变得索然无味。

所有证据显示,目标的设定一定发生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在儿童的成长期,这个目标会逐渐成形。在这段时期内,一种成熟人格的原型或模式开始发展起来,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一过程的发生。一个孩子,软弱而自卑,他发现自己正处于一种难以承受的境地,于是他拼命成长,努力沿着由自己选择的目标所确定的人生方向不断前进。在这个阶段,相对于决定人生方向的目标而言,成长所需的物质反而显得没那么重要。我们很难说这个目标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但很明显的是,它确实存在,并且支配着儿童的每个行动。在这一早期阶段,人们对权力、冲动、能力或缺陷知之甚少。这时的一切还尚未有明确的答案,因为只有当儿童设定好他的目标之后,他才能确定自己的方向。而只有当我们看得到人生所趋之方向时,才可能预测下一步该迈向何处。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