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用论(外一种)(十力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体用论(外一种)(十力丛书)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6.28 4.7折 56 全新

库存19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熊十力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0940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26918276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韩序
      元恺少年游学北庠,请业黄冈熊先生。两年而南归,躬耕南楚资江之野。劳作余暇,惟泉声山色是娱。日月易逝,吾年忽忽逾六十矣。平生寡陋,莫窥大道,惭愧师门。近闻先生衰病,侨居上海。远来随侍,承授尊著《体用论》。反复寻玩,窃有致广大、尽精微之叹。先生之学从佛家大乘入手,大乘双轮,空有两宗譬如车有双轮。其宇宙论皆分别性相。一者,不生不灭法,所谓真如,是为法性。犹云实体。二者,生灭法,亦名因缘法,是为法相。犹云现象。性、相,剖成生灭与不生灭之两界,佛法东来千载,大师宿德莫不奉持惟谨。先生初亦承之,卒复怀疑。乃自由参究,仰观俯察于天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久之自然会通。忽触悟《变经》,启发益宏,始叹此理圣人发之已久矣。《易经》亦称《变经》。遂乃归本孔子,创明体用不二之宗。自是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此本论所为作也。元恺尝试思之,实体变成宇宙万象,其内部若无相反之几,何由成变?若无复杂之性,云胡发展?故知哲学上一元唯心论者,猜想宇宙本源唯是单独的精神性;一元唯物论者,猜想宇宙本源唯是单独的物质性。皆非深彻理根之谈也。万有之原、万理之根,曰理根。见郭象《庄》注。然则先生此论岂止救佛氏之失而已乎!是书字字皆道其经历,佛典有以少文而摄无量义者,此其类也。元恺离师年久,不图老钝犹得亲承至论。维时海上阴寒。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意趣悠然,敬为斯序。此书由封君用拙誊写,请影印二百部保存。并记。夏历戊戌年甲寅月,公元一九五八年春日,弟子南岳老农韩元恺。



导语摘要

      熊十力自述其哲学思想的演变轨迹,初自佛教唯识学(有宗)入,进而探究空宗,*后归宗《大易》体用不二之旨。其1932年出版的《新唯识论》从唯识学脱胎而来;1958年出版《体用论》,乃从自我体系立论,不复借助唯识学的理论框架。与传统儒者的言说方式不同,《体用论》以现代习见的系统论述方式,阐发其体用不二理论,全书分为《明变》《佛法上》《佛法下》《成物》《明心》五章。但《明心》章当时因病未能写出,在初版《体用论》中有目无文;次年补写完稿,于1959年由龙门书局单独付印,名之为《明心篇》。本书将《体用论》《明心篇》合订为一册,以见《体用论》全貌。



作者简介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字子真,号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 青年时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义后任都督府参议,并参预护法运动。三十四岁后慨然脱离政界,专心学问。曾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治佛学,后应蔡元培之聘任教北京大学。抗战期间入蜀,先后应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讲学于复性书院、勉仁书院。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后定居上海。
      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会通中西,融摄儒释,自成一家,著有《新唯识论》《十力语要》《佛教名相通释》《读经示要》《体用论》《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弟子,熊十力亦被尊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



目录

题记   /  2
韩序   /  3
赘语   /  5
章明变   /  10
第二章佛法上   /  32
第三章佛法下   /  57
第四章成物   /  95
第五章明心(有目无文)  

  明心篇 
题记   /  130
自序   /  131
篇上通义   /  135
篇下要略(有目无文)   
附录   /  272



内容摘要

      熊十力自述其哲学思想的演变轨迹,初自佛教唯识学(有宗)入,进而探究空宗,*后归宗《大易》体用不二之旨。其1932年出版的《新唯识论》从唯识学脱胎而来;1958年出版《体用论》,乃从自我体系立论,不复借助唯识学的理论框架。与传统儒者的言说方式不同,《体用论》以现代习见的系统论述方式,阐发其体用不二理论,全书分为《明变》《佛法上》《佛法下》《成物》《明心》五章。但《明心》章当时因病未能写出,在初版《体用论》中有目无文;次年补写完稿,于1959年由龙门书局单独付印,名之为《明心篇》。本书将《体用论》《明心篇》合订为一册,以见《体用论》全貌。



主编推荐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字子真,号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 青年时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义后任都督府参议,并参预护法运动。三十四岁后慨然脱离政界,专心学问。曾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治佛学,后应蔡元培之聘任教北京大学。抗战期间入蜀,先后应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讲学于复性书院、勉仁书院。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后定居上海。
      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会通中西,融摄儒释,自成一家,著有《新唯识论》《十力语要》《佛教名相通释》《读经示要》《体用论》《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弟子,熊十力亦被尊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



精彩内容
                                                                                  赘语
 

      此书之作,专以解决宇宙论中之体用问题。宇宙实体,简称体。实体变动遂成宇宙万象,是为实体之功用,简称用。此中宇宙万象一词,为物质和精神种种现象之通称。体用之义,创发于《变经》。参看《原儒·原内圣》篇。《易经》古称《变经》,以其阐明变化之道故。晚周群儒及诸子,无不继承《大易》,深究体用。《易经》亦称《大易》。大概儒家未甚离孔子本旨。亦未能不离也,此不及详。诸子百家著作当甚宏富,其于体用问题有无专论,今无从考。司马谈言“六艺经传以千万数”。据此而推,诸子皆大学派,其书决不少,而皆亡灭。王船山痛恨秦人毁学。惟道家有老庄残篇可寻。老庄言道,道,即实体之名。犹未有真见。略举其谬。老言混成,归本虚无。其大谬一也。参看《原儒·原内圣》篇。老庄皆以为,道是超越乎万物之上。万物一词,包含天地与人在内。《天下篇》称老与关尹皆主之以太一。太一者,义,即指道而称之也。老虽反对天帝,而以道为、为万物之主,则近于变相的天帝。庄子曰:“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耳。”“若有”二字虽故作疑词,而其实意与老氏不殊。倘真知体用不二,则道即是万物之自身,何至有太一、真宰在万物之上乎?此其大谬二也。明乎体用不二,则一粒沙子的自身便是大道昭著。沙子乃至大无外,而况人乎?庄子叹人之小,良不悟此。道家偏向虚静中去领会道。此与《大易》从刚健与变动的功用上指点、令人于此悟实体者,便相反。故老氏以柔弱为用,虽忿嫉统治阶层而不敢为天下先,不肯革命。此其大谬三也。道家之宇宙论,于体用确未彻了。庄子散见之精微语殊不少,而其持论之大体确未妥。庄子才大,于道犹不无少许隔在。

      晚周诸子略可考者,惟道家。墨子书虽大半亡失,而由《天志》之论窥之,可知其于宇宙论不相干也。惟惠子书全亡,可惜耳。

      有问余者曰:“公之书,以体用不二立宗。然只说实体变动而成功用,却未说明实体是何等性质。”余答之曰: 实体变动而成功用,只有就功用上领会实体的性质。汝今应知,功用有精神质力等性质,此即是实体的性质。何以故?实体是功用的自身故。譬如众沤有湿润与流动等性质,此即是大海水的性质,以大海水是众沤的自身故。汝若欲离开功用而别求实体的性质,此种迷误,便如欲离开众沤而别求大海水的性质。将无所得。功用以外,无有实体。向何处求实体的性质?譬如众沤以外,无有大海水。向何处问大海水的性质?不获已,而任想像,则将如般若家说实相寂灭,大有诸师说真如无生、无造、如如不动而已。汝若彻悟体用不二,当信离用便无体可说。倘复狐疑,当给汝三十棒。禅师激发人,辄以棒击之。
 

      此书实依据旧撰《新唯识论》而改作。《新唯识论》简称《新论》。《新论》有两本。一、 文言本,写于病中,极简略。二、 语体文本,值国难,写于流亡中。此书既成,《新论》两本俱毁弃,无保存之必要。余年将见恶,始向学。(《论语》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读书与用思,久坐不起以为常。夜少睡眠,遂至神经衰弱过度,遗精病甚厉。四十至五十二岁长期中,每日禁说话。话至十句左右即遗精。后乃屏书册、省思虑。五十三四,遗精之患渐减轻,直至六十五,始全无此患。平生不敢著书。偶有小册皆随便为之。《新论》语体本草于流亡中,太不精检。前所以印存者,则以体用不二之根本义存于其间耳。今得成此小册,故《新论》宜废。余之学宗主《易经》,以体用不二立宗。就用上而言,心主动以开物,此乾坤大义也。与佛氏唯识之论,根本无相近处。《新论》不须存。

      此书《佛法》上下两章,衡论大乘学,于空宗尤详。余平生之学,本从大乘入手。清季,义和团事变后,中国文化崩溃之几兆已至。余深有感。少时参加革命,自度非事功才,遂欲专研中国哲学思想。汉学、宋学两途,余皆不契。求之《六经》,则当时弗能辨窜乱,屏传注。竟妄诋六经为拥护帝制之书,余乃趋向佛法一路。直从大乘有宗唯识论入手,未几舍有宗,深研大乘空宗,投契甚深。久之,又不敢以观空之学为归宿。后乃返求诸己,忽有悟于《大易》。而体用之义,上考之《变经》益无疑。余自是知所归矣。归宗孔子。然余之思想确受空有二宗启发之益。倘不由二宗入手,将不知自用思,何从悟入《变经》乎?此书于佛法较详,所以自明来历耳。吾学之所从来与经历,曰来历。

      《大般若》观空,《大般若经》,空宗所宗之根本经典也。甚深复甚深,空得彻底。《大易》观有,甚深复甚深,有极其妙。《易》有《观卦》及《大有卦》。《观卦》言观生,生生不竭,所以为大有。空有二种观,乃是人类智慧发展到度,能综观、深观宇宙人生,才有空或有之两种认识耳。人生殉没于小己的种种私欲中,如蚕作茧自缚,如蛛造网自锢,欲其认识到宇宙人生本来空,此事谈何容易。世有小知,闻空而谤佛,多见其不知量也。不自知其分量。空,并非由主观幻想。陶诗云:“人生本幻化,毕竟归空无。”余相信个别的物,至大如天地终当坏灭耳。就个体上说空,佛氏一毫不妄语。

      或有问言:“承认宇宙人生是实有,此乃世间常识所同然。哲学家之宇宙观亦皆根据常识。然则《大易》观有,固与哲学不异乎?”答曰: 否,否,不然。汝若于此不辨,不独侮圣言,正恐断绝慧眼。圣人所观之有,乃宇宙人生天然本有之真际。圣人直亲合于全体大用,全体,谓宇宙实体。大用,谓实体变成大用。万物本来皆与宇宙同体同用,唯圣人能与体用亲合耳。视天地万物为一己,忧患与同,而无小己之迷执。坦荡荡,与大化周流。坦荡荡,见《论语》。哲学所明之有,鲜不为世间颠倒所执之有,可与圣学并论乎?

     此书自注,似嫌过繁。然与其失之简,宁可失之繁。《姚江学案》中有“即体即用、即用即体”二语。向见聪明人皆自以为易解,吾知其必不解。因诘之曰:“体用二名,随处通用。此处说体用,以何名体?以何名用?上语两‘即’,下语两‘即’,是重叠言之欤?抑上下各有意义欤?”其人哑然不能答。北大昔有一高材生,曾见余谈禅家作用见性,称引禅语甚多。余诘之曰:“何谓作用?何谓性?云何于作用见性?”此子惶然。余教学年久,深知学子习气。余承先圣之业而演之,不敢不尽心。世不乏好学深思之士,当不怪老夫好烦琐也。

     有谓长注宜置正文以外,毋隔断文气。余未采纳者,读书不求义解,只玩文气,则与不读等耳。

     书中注文顶正文。用上下括弧。上括用[,下括用]。注内有小注者,则上括用「,下括用」。《原儒》中皆如此,而未说明,颇有函问者,今志于此。[1][1]编者按: 本书重排后,以上括弧均已删去。自注与正文的区别在于字号和字体不同,注中之注前后加圆括弧。

     夏历丁酉初冬,公元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二十日熊十力识于申江观海楼

     丙申秋,起草《体用论》一书。旧患血管硬化、心脏病皆触发,又感脑空,中医云血亏之故。友人劝停止写作。余感其意,答以《万物》一首:

     万物皆舍故,吾生何久住。志业半不就,天地留亏虚。亏虚复何为,岂不待后人。后顾亦茫茫,嗟尔独自伤。待之以无待,悠悠任天常。噫予犹御风,伊芒我亦芒。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