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42.18 6.2折 ¥ 6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曹子坚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38670
出版时间2014-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3619857
上书时间2024-10-21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兼论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及其路径分异》在系统梳理能力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从主体性角度,定义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为特定区域在区域功能给定的前提下,区域主体在社会经济实践中生成、发育、发挥和提升的能动性。区域主体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主动调适自身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的过程,就是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和提升的过程。本书据此将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区分为个体、企业、政府、组织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同时在广泛借鉴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衡量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基本框架,从而为分析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相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兼论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及其路径分异》在系统梳理能力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从主体性角度,定义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为特定区域在区域功能给定的前提下,区域主体在社会经济实践中生成、发育、发挥和提升的能动性。区域主体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主动调适自身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的过程,就是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和提升的过程。本书据此将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区分为个体、企业、政府、组织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同时在广泛借鉴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衡量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基本框架,从而为分析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相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曹子坚,甘肃会宁人,1967年出生。经济学博士,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转型经济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主持*、省级及各类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系列丛书多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理论参考》,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国民经济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新思路》等全文转载。曾获甘肃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价值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价值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
(一)研究思路
(二)逻辑结构
四写作过程与工作特点
(一)写作过程
(二)工作特点
章 相关理论评述
一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理论述评
(一)亚当·斯密关于劳动能力的理论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能力的理论
(三)李斯特关于财富生产能力的理论
(四)阿马蒂亚·森关于可行能力的理论
(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关于能力理论研究的拓展
(六)国外其他学者关于发展能力的理论研究
(七)国内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相关理论综述
(八)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理论简要评述
二经济转型理论述评
(一)制度经济学派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
(二)国内学术界关于经济转型的一般理论
(三)关于经济转型路径的国际比较
(四)关于区域转型模式的理论研究
(五)经济转型理论简要评述
三其他相关理论述评
第二章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主流经济学语境下的表述
一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概念辨析
(一)能力
(二)发展能力
(三)自我发展能力
(四)区域自我发展能力
二能力需求与能力供给
(一)基本假设
(二)能力需求
(三)能力供给
三能力供求均衡及其能力缺口
(一)模型一:一种能力下的能力缺口及其均衡
(二)模型二:两种能力下的能力缺口及其均衡
四能力的成本收益分析与能力建设路径
(一)能力成本收益分析
(二)区域发展能力建设路径
五简要结语
第三章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衡量: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一能力研究的两种范式
(一)客体范式
(二)主体范式
(三)两种研究范式的比照
二个体发展能力
(一)资源占有能力
(二)知识获取能力
(三)资本积累能力
(四)风险承受能力
三企业发展能力
(一)融资能力
(二)研发能力
(三)公共关系能力
(四)盈利能力
四政府发展能力
(一)经济调控能力
(二)社会保障能力
(三)公共服务能力
(四)环境保护能力
五组织发展能力
(一)协调能力
(二)监督能力
(三)社会参与能力
六简要结语
第四章 自我发展能力视角下的区域经济:转型路径与能力
导向
一经济转型的要件与机理
(一)经济转型的基本要件
(二)经济转型机理的描述
二中国经济转型的总体轮廓
(一)经济转型的基本导向
(二)经济转型的基本特征
三区域经济转型及其路径比较
(一)区域经济转型
(二)改革开放以来典型区域经济转型路径
(三)典型区域经济转型路径的绩效比较
四区域经济转型的能力导向
(一)初始条件与转型目标选择
(二)市场导向与能力导向的比较
(三)区域转型路径分异与能力差异
(四)能力视角下经济转型的逻辑轨迹
五区域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能力建设
(一)自然资源禀赋与能力建设
(二)地理区位与能力建设
(三)人力资源与能力建设
(四)区域文化与能力建设
(五)区域经济政策与能力建设
(六)地方政府行为与能力建设
六简要结语
第五章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演变与评估:基于面板数据
一样本确定、指标选择和计算方法
(一)样本确定
(二)指标选择
(三)计算方法
(四)计算过程
二不同省份自我发展能力的演变与评估
(一)自我发展能力的变迁
(二)基本结论
(三)聚类分析
三典型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演变与评估
四简要结语
第六章 典型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剖析:以定西为例
一定西自我发展能力的演变与评估
(一)能力建设的历史基础
(二)改革开放以来自我发展能力的演变
(三)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总体评估
二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建设路径剖析
(一)主体学习与行为模仿
(二)政府思维与职能转变
(三)企业创新与产业振兴
(四)外部驱动与政策支持
三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培育与政府有效介入
(一)政府有效介入及其理论依据
(二)政府有效介入的基本模式
(三)定西发展能力建设中的政府有效介入
四简要结语
第七章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制度设计和政策研讨
一功能约束下的能力建设重点
(一)主体功能区的能力建设重点
(二)典型区域的能力建设重点
(三)西部地区的能力建设重点
二提升西部地区发展能力的制度设计
(一)能力建设的制度缺口
(二)能力建设的制度创新
三特殊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培育:以定西为例
(一)尊重历史传统,汲取历史经验
(二)转变思想观念,变革生存方式
(三)扩大对外交流,提升人力资本
(四)引入外部要素,适应能力建设
(五)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介入
结语
一基本结论
二创新之处
(一)基于主体视角尝试构建区域发展能力的分析框架
(二)基于能力视角对我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的比较
三不足之处
(一)实证研究中对区域功能定位的舍弃
(二)发展能力衡量指标的独立性问题
(三)组织发展能力研究薄弱
(四)数据可得性的局限
四后续研究
(一)区域功能与发展能力之间的精准匹配
(二)区域功能定位动态变化前提下的能力分析
(三)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准确衡量和长期跟踪
(四)复合型区域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的构建
(五)定西模式的进一步研究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兼论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及其路径分异》在系统梳理能力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从主体性角度,定义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为特定区域在区域功能给定的前提下,区域主体在社会经济实践中生成、发育、发挥和提升的能动性。区域主体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主动调适自身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的过程,就是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和提升的过程。本书据此将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区分为个体、企业、政府、组织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同时在广泛借鉴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衡量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基本框架,从而为分析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相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曹子坚,甘肃会宁人,1967年出生。经济学博士,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转型经济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主持*、省级及各类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系列丛书多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理论参考》,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国民经济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新思路》等全文转载。曾获甘肃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