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现代化的源与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式现代化的源与流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47.6 7.0折 68 全新

库存17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忠民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65575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29747416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舍此,没有其他任何选择余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获得幸福、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舍此,没有其他任何选项。“中国式”与“现代化”两者缺一不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必然会具有各个国家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否则,现代化就会缺少时代靶向,成为自说自话者。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主要包括:以大工业和市场经济为基石的发达经济、高度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世俗化、城市化、对外开放、教育的普及、法治社会、社会成员自由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中国式现代化还必须形成符合自身具体国情的、特有的“现代化道路”,否则现代化建设便难以在中国的“土壤”当中扎根、生长,遑论成功。就此而言,必须有效地把握好现代化的方向性目标;必须将现代化同自身的客观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国家规模形成有效的结合;必须将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两者形成有机的结合;必须形成足够的现代化内生动力;必须拥有一个有所作为的领导群体。

作者简介
吴忠民,1959年生,山东青岛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中共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2年于山东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5年硕士生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胡滨教授)。1985年至1999年,在山东大学任教。2000年至今在中共中央党校任教。1988年被破格聘为副教授;1992年被破格聘为教授。2014年,被聘为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内设岗);2022年,被聘为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公正研究、现代化研究、社会矛盾研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哲学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独立撰写)300余篇。独立撰写的代表性著作有:《社会公正论》《中国现代化论》《中国现代化新论》《渐进模式与有效发展》《世俗化与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社会发展论》《社会矛盾新论》等。其研究成果有着很高的引用率和转载率。其独立完成的成果曾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陆学艺社会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好文章奖等。

目录
引 言 中国为什么如此重视现代化问题..........................................................1
第一章 现代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6
一、现代化概念的界定 .................................................................................7
二、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 11
三、“现代性”与“现代化过程”的差异 .................................................47
第二章 世界现代化的新趋向............................................................................50
一、现代生产力的新发展 ...........................................................................50
二、以人为本的现实化 ...............................................................................56
三、市场竞争逻辑和社会保护逻辑两者的平衡推进 ...............................61
四、共生性趋势愈益凸显 ...........................................................................69
第三章 现代化道路的主要影响因素................................................................79
一、现代化道路的多样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80
二、现代化道路的主要影响因素 ...............................................................83
三、余 论 ................................................................................................. 114
第四章 中国现代化的“V 字形”演化历程.................................................. 116
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坐标 ............................................................. 117
二、中国的早期现代化时期 ..................................................................... 119
三、中国现代化的试步时期 ..................................................................... 132
四、中国现代化的初步起飞时期 ............................................................. 145
第五章 规划性对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159
一、中国现代化建设规划性的必要性及特征 ......................................... 159
二、规划性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意义 ..................................... 166
三、现代化建设规划性的合理边界 ......................................................... 179
第六章 中国现代化的乘数效应...................................................................... 186
一、现代化的乘数效应何以可能 ............................................................. 186
二、中国现代化乘数效应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 ..................................... 194
三、中国现代化乘数效应的积极影响 ..................................................... 201
四、中国现代化乘数效应的隐患及应对 ................................................. 209
第七章 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 215
一、后发优势 ............................................................................................. 215
二、后发劣势 ............................................................................................. 221
三、扬长避短 ............................................................................................. 231
第八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影响.............................. 237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不可分割性 ................................. 238
二、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方向的重要意义 ............................. 243
三、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内生动力的重要意义 ..................... 253
四、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安全推进的保障意义 ..................... 260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继承和发展 ............................................. 265
第九章 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观...................................................................... 273
一、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的形成 ............................................................. 273
二、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的基本内容 ..................................................... 277
三、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观的鲜明特征 ..................................................... 289
第十章 中国式现代化对“现代化陷阱”的成功规避.................................. 296
一、依附性陷阱 ......................................................................................... 297
二、去工业化陷阱 ..................................................................................... 301
三、资本至上陷阱 ..................................................................................... 304
四、福利过度陷阱 ..................................................................................... 309
五、社会动荡陷阱 ..................................................................................... 312
六、余 论 ................................................................................................. 317
第十一章 防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误判.......................................................... 320
一、应防止将“中国式”与“现代化”分割开来 ................................. 321
二、应防止对市场经济做片面的理解 ..................................................... 325
三、应防止将中国式现代化等同于“争霸”........................................... 331
主要参考书目...................................................................................................... 341
后 记.................................................................................................................. 352

内容摘要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舍此,没有其他任何选择余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获得幸福、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舍此,没有其他任何选项。
“中国式”与“现代化”两者缺一不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必然会具有各个国家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否则,现代化就会缺少时代靶向,成为自说自话者。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主要包括:以大工业和市场经济为基石的发达经济、高度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世俗化、城市化、对外开放、教育的普及、法治社会、社会成员自由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
同时,中国式现代化还必须形成符合自身具体国情的、特有的“现代化道路”,否则现代化建设便难以在中国的“土壤”当中扎根、生长,遑论成功。就此而言,必须有效地把握好现代化的方向性目标;必须将现代化同自身的客观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国家规模形成有效的结合;必须将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两者形成有机的结合;必须形成足够的现代化内生动力;必须拥有一个有所作为的领导群体。

主编推荐
吴忠民,1959年生,山东青岛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中共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于山东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5年硕士生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师从胡滨教授)。1985年至1999年,在山东大学任教。2000年至今在中共中央党校任教。1988年被破格聘为副教授;1992年被破格聘为教授。2014年,被聘为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内设岗);2022年,被聘为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公正研究、现代化研究、社会矛盾研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哲学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独立撰写)300余篇。独立撰写的代表性著作有:《社会公正论》《中国现代化论》《中国现代化新论》《渐进模式与有效发展》《世俗化与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社会发展论》《社会矛盾新论》等。其研究成果有着很高的引用率和转载率。其独立完成的成果曾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陆学艺社会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好文章奖等。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