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宗棠(人民文学出版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左宗棠(人民文学出版社)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1.96 6.5折 49 全新

库存6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东梁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86303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29738314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清代中兴名臣左宗棠,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是著名湘军将领,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他经历了洋务运动、收复新疆、开发西北等重要历史事件,其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的壮举向来为人们所称道。堪称晚清政坛风云人物。人文社清代人物传记系列之一《左宗棠》,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杨东梁教授,集多年研究心得,以专家而为正史,以通俗的文笔和严谨的学术观点所著,初版于2015年,颇受读者欢迎。此次再版,作者对全文做了修订,插图也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50余幅,堪称图文并茂。尽述英雄壮举、旷世伟绩、家国情怀,是一部跨时代的左公传记。 



作者简介

杨东梁,男,1942年生,湖南岳阳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等。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著有《左宗棠评传》《甲午较量》《中国清代军事史》等10余部(部分为合著),主编丛书多部,发表文章百余篇。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早年生活

一、生逢衰世……

二、孤贫发愤……

三、科场得失……

四、山馆忧时……

第二章征战江南

一、幕府生涯……

二、独当一面……

三、“借师助剿”……

四、进军闽粤……

第三章初办洋务

一、“师夷长技”……

二、马尾船政……

第四章经营陕甘

一、“进剿”捻军……

二、征讨回军……

三、“剿抚兼施”……

四、处理善后……

第五章收复新疆

一、天山狼烟……

二、防务之争……

三、运筹帷幄……

四、决胜千里……

五、两霸阴谋……

六、舁榇出关……

七、泽润后世……

第六章开发西北

一、整饬吏治……

二、禁种罂粟……

三、举办赈务……

四、振兴农牧……

五、筑路种树……

六、机器制呢……

七、勘测开矿……

八、兴办教育……

第七章壮志未酬

一、留京辅政……

二、外放南洋……

三、慷慨赴闽……

四、遗恨生平……

结束语后世流芳

附录一左宗棠年谱简编

附录二左宗棠家世简表

附录三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附录四杨东梁与左宗棠研究……崔保新

后记

再版后记

内容摘要

清代中兴名臣左宗棠,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是著名湘军将领,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他经历了洋务运动、收复新疆、开发西北等重要历史事件,其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的壮举向来为人们所称道。堪称晚清政坛风云人物。人文社清代人物传记系列之一《左宗棠》,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杨东梁教授,集多年研究心得,以专家而为正史,以通俗的文笔和严谨的学术观点所著,初版于2015年,颇受读者欢迎。此次再版,作者对全文做了修订,插图也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50余幅,堪称图文并茂。尽述英雄壮举、旷世伟绩、家国情怀,是一部跨时代的左公传记。 



主编推荐

杨东梁,男,1942年生,湖南岳阳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等。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著有《左宗棠评传》《甲午较量》《中国清代军事史》等10余部(部分为合著),主编丛书多部,发表文章百余篇。



精彩内容

二、孤贫发愤

左宗棠出生在一个耕读之家,祖上是在南宋时期(十二世纪)从江西迁到湖南的。他的曾祖父中过秀才(也称生员),祖父左人锦是国子监生,父亲左观澜,字晏臣(一字春航),为县学廪生(即“廪膳生员”,每年可领取廪饩银四两),也算得上是个书香门第。左人锦、左观澜都饱读诗书,却始终考不中举人(乡试中试者),这就意味着不能继续沿着科举的道路去做官。既做不了官,又没有多少田地,家里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艰难,遇上荒年,甚至难以糊口。嘉庆十二年(1807),湘阴大旱,全家只能用糠屑做饼度日。左宗棠出生时,他前面已经有了两个哥哥(大哥宗棫十三岁,二哥宗植九岁)和两个姐姐。母亲余氏已经三十八岁了,由于家境不好,乳汁不足,只能用米汤来喂养这个不断啼哭的婴儿。也就在这一年,为了前程,左观澜离开家乡,到省城岳麓书院去读书。嘉庆二十一年(1816),他在长沙开馆授徒,并把全家迁到省城。而生活来源只能靠左观澜的教书所得,所以左宗棠后来回忆说:“吾家积代寒素,先世苦况百纸不能详”。(《左宗棠全集》“诗文·家书”第64页,以下简称《全集》)

左宗棠三岁时,祖父就在湘阴梧塘塾屋教他读书、识字,迁居长沙后,又与两位兄长一起跟随父亲读书。宗棠年龄虽小,却颖悟过人。有一次,左观澜为宗棫、宗植讲解《井上有李》一文,讲到“昔之勇士亡于二桃,今之廉士生于二李”句时,问道:“‘二桃’的典故出自何处?”一旁的宗棠立即答道:“古诗《梁父吟》有之。”四岁小儿有如此敏捷的应对,让左观澜甚感欣慰。

嘉庆二十二年(1817),左人锦去世,左观澜也年逾四十,自己功名不就,更把“金榜题名”的希望寄托在三个儿子身上,对他们也督促更严了。两年后,十九岁的宗棫进了县学,十五岁的宗植更进一步,进县学后,因科考成绩名列前茅,被补为廪生(一年可得“廪饩银”四两)。这让左观澜多少感到一些安慰,九岁的宗棠也被要求学作“制艺”(即八股文,是科举考试中官定的文体格式)。不久,宗棫补为廪生,宗植选为拔贡(贡生的一种。选品学兼优的生员送京师国子监读书者称贡生)。道光六年(1826),宗植进京参加“朝考”,列二等,被选为湖南新化县训导(县学副职,从八品)。也就在这年,已经十四岁的左宗棠第一次参加“童试”(儒童入学考试,包括县、府、院试三个阶段,合格的取得“生员”资格,俗称秀才)。翌年五月,应府试,名列第二,但因母亲病重未参加“院试”(由学政主持),也就和“生员”资格擦肩而过。十月,母亲去世,服丧期间,他更加勤奋治学。

道光九年(1829),左宗棠已满十七岁,但他并没有把精力集中于猎取“功名”的制艺上,而是好读“经世致用”之书。最早的经世之学发端于明清换代之际,当时,著名学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怀着复兴故国之心,于“江山险要、士马食货、典章沿革,皆极意研究”。但这股思潮很快沉寂下去,由于统治者的扼杀、打压,知识阶层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议论朝政,不敢研究现实。他们或是不问世事,寻章摘句,皓首穷经;或是钻进故纸堆,把精力集中于古籍的整理与诠释上。直到十八世纪中叶以后,一股经世思潮重新崛起,一些学者提出“研经求实用”,提倡阐发“圣人”的经世之志(经世即是治世)。特别是当社会危机日趋严重之时,一些有识之士相继提出自己的应对主张和解决方案,试图复兴十七世纪的实学传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左宗棠开始了他追求经世之学的道路。一次,年轻的左宗棠在书铺里买到一部顾祖禹著的《读史方舆纪要》,如获至宝,他被书中记载的山川险要、战守机宜深深吸引,于是潜心研读,直至了如指掌。不久,又读了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齐召南的《水道提纲》。他读得很仔细、很认真,边读边做了详细笔记,这种阅读大大开阔了左宗棠的眼界。道光六年(1826)问世的《皇朝经世文编》(魏源代贺长龄编)更成了左宗棠案头的**书,这套书每页留下的圈点、符号,是他悉心阅读的印记。左宗棠的特立独行为醉心八股时文的士子所不解,也招来了许多讥讽,但他不为所动,毫不理睬,仍坚持自己讲求实学的道路。

道光十年(1830)正月,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病重,元宵节后三天就去世了,终年五十三岁。左观澜读书半生,并没有给儿辈留下多少遗产,只有薄田几十亩,一年收的租谷不过四十八担,家中生活难以为继。此时,宗棠的长兄宗棫已早于父亲病逝,二哥宗植在新化做了三年训导,兄弟也难得相聚(宗植在湖南已有文名,与魏源、陈起诗、汤鹏等号称“湖南四杰”)。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