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25.86 3.8折 ¥ 68 全新
库存13件
作者马立武
出版社西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720655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9720156
上书时间2024-10-21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China Found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成立于1924年9月18日,原名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在1931年6月第七次年会上正式将简称定为“中基会”(该书亦沿用此简称)。它是20世纪20年代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建立起来的一个民间文教机构,是以促进中华教育与文化事业为宗旨的财团法人。中基会可以说是民国时期zui有影响的并且工作开展卓有成效的独立的民间文教机构。
中基会的设立与庚子赔款(简称“庚款”)及美国退款有直接的关系。1900年,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美国等11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并开始了长期的巨额赔款。庚子赔款之后,美国出于对“门户开放”政策的考虑,先后两次退款于中国政府。di一次即1909年至1917年,清政府用美国此次退还的庚款创办清华学校,派遣留学生,掀起了“庚款留美”的热潮;第二次退还庚款始自1917年,在中美人士的倡议下,历经数年,美国参众两院终于在1924年通过了议案:退还余留的1/3应退庚款给中国政府,平均分配于20年内退还,专用以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此次为美国第二次退还庚款。在退款过程中,美方还与中方共同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管理退款。中基会便是当时美国退款的历史产物。该会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保管、分配和监督使用美国退还的庚款。其中方成员大都是中国文化教育界的著名人物,他们利用这一稳定的基金来源,投资发展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加快了中国科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在1924年9月18日,中基会正式成立,由大总统曹锟遴选董事15人,其中华籍代表10人中便有留美学生顾维钧、施肇基、颜惠庆、张伯苓、郭秉文、蒋梦麟、周诒春7人。中基会利用其经费发展中国的教育文化,长期运行,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基会一经产生,就在中国历史舞台和中美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了难以忽视的重要作用。自然,中基会的发展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国内外学术界也对此有过一定探讨,产生了一批相关成果。
实际上,在中基会存在之时,对中基会的关注和论述就已开始,其中许多论者是当事人。1929年,胡适在中基会改组后曾在多家英文报刊上发表文章详述改组始末;1933年,曾担任中基会董事的任鸿隽撰写《中基会与中国科学》,发表于《科学》第17卷第9期,详细介绍了中基会的成立及其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帮助;1935年,任鸿隽又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十年来中基会事业的回顾》一文,对该会在此期间的运作、资助范围,以及董事会成员的更替选举有较为详细的说明。1949年之后,中基会在大陆不复存在,也渐渐淡出大陆研究者的视野。1950年,胡先骕撰写并发表了《庚子赔款与中国科学人才之兴起》,论述了中基会对近代科学的贡献。此文客观上成为学界关于此类研究的一个阶段性小结。此后数十年间,对此的专门研究付之阙如。
总序(田正平)
第一章 引论门
第二章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创立
第一节 近代美国对华态度及影响
第二节 庚子赔款与美国退款
第三节 教育经费独立运动与庚款兴学
第四节 退款的使用与管理
第五节 第二次退还庚款交涉与中基会的设立
第三章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组织机构及运行
第一节 中基会的成立及主要董事人选
第二节 中基会第一次年会的召开及组织机构的初步确立
第三节 中基会方针与原则的确立
第四节 中基会的运行机构
第四章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初期工作之开展(1925-1927年)
第一节 中基会初期的机构及董事
第二节 建立、健全机构组织和管理制度
第三节 合办北京图书馆
第四节 设立科学教席和研究教席项目
第五节 推动中美教育交流,引进现代美国教育思想
第五章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发展与全盛(1928-1937年)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基会的改组及董事会
第二节 修订调整政策,采取措施应对经费短缺危机
第三节 实施研究教席项目和科学教席项目
第四节 设立科学研究补助金及奖励金
第五节 对大学的直接资助
第六节 资助科学研究机构
第七节 资助中学科学教育和义务教育
第八节 资助教育机构和团体
第六章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之危机及恢复工作(1937年以后)
第一节 “七七事变”后中基会机构及董事会情况
第二节 战时中基会资助工作
第三节 《中美新约》与中基会的裁撤危机
第四节 战后中基会工作的恢复
第五节 中基会尾声
第七章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历史贡献之回看
第一节 中基会对中国现代教育的推动
第二节 中基会成功运作之原因
第三节 关于中基会的争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丛书跋(储朝晖)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China Found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成立于1924年9月18日,原名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在1931年6月第七次年会上正式将简称定为“中基会”(该书亦沿用此简称)。它是20世纪20年代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建立起来的一个民间文教机构,是以促进中华教育与文化事业为宗旨的财团法人。中基会可以说是民国时期zui有影响的并且工作开展卓有成效的独立的民间文教机构。
中基会的设立与庚子赔款(简称“庚款”)及美国退款有直接的关系。1900年,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美国等11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并开始了长期的巨额赔款。庚子赔款之后,美国出于对“门户开放”政策的考虑,先后两次退款于中国政府。di一次即1909年至1917年,清政府用美国此次退还的庚款创办清华学校,派遣留学生,掀起了“庚款留美”的热潮;第二次退还庚款始自1917年,在中美人士的倡议下,历经数年,美国参众两院终于在1924年通过了议案:退还余留的1/3应退庚款给中国政府,平均分配于20年内退还,专用以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此次为美国第二次退还庚款。在退款过程中,美方还与中方共同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管理退款。中基会便是当时美国退款的历史产物。该会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保管、分配和监督使用美国退还的庚款。其中方成员大都是中国文化教育界的著名人物,他们利用这一稳定的基金来源,投资发展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加快了中国科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在1924年9月18日,中基会正式成立,由大总统曹锟遴选董事15人,其中华籍代表10人中便有留美学生顾维钧、施肇基、颜惠庆、张伯苓、郭秉文、蒋梦麟、周诒春7人。中基会利用其经费发展中国的教育文化,长期运行,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基会一经产生,就在中国历史舞台和中美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了难以忽视的重要作用。自然,中基会的发展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国内外学术界也对此有过一定探讨,产生了一批相关成果。
实际上,在中基会存在之时,对中基会的关注和论述就已开始,其中许多论者是当事人。1929年,胡适在中基会改组后曾在多家英文报刊上发表文章详述改组始末;1933年,曾担任中基会董事的任鸿隽撰写《中基会与中国科学》,发表于《科学》第17卷第9期,详细介绍了中基会的成立及其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帮助;1935年,任鸿隽又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十年来中基会事业的回顾》一文,对该会在此期间的运作、资助范围,以及董事会成员的更替选举有较为详细的说明。1949年之后,中基会在大陆不复存在,也渐渐淡出大陆研究者的视野。1950年,胡先骕撰写并发表了《庚子赔款与中国科学人才之兴起》,论述了中基会对近代科学的贡献。此文客观上成为学界关于此类研究的一个阶段性小结。此后数十年间,对此的专门研究付之阙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