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建筑常识(典藏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建筑常识(典藏本)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9.83 5.8折 69 全新

库存4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徽因、梁思成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84125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9元

货号29705250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谈中国建筑

建筑是“衣食住”中的第三项,是一个民族在整个地理、地质、气候、政治、社会、宗教,和一切问题影响下的产品。人类在物质或思想上有任何的变迁,建筑便极忠实地反映出来,所以欧洲的史家称建筑为“历史之镜”是一点不错的。

中国的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长,生命最久,散布区域最广的

一系建筑。欧洲的建筑,在各个区域里随着他们各期各地的民族文化兴盛衰亡,而中国建筑却自有史以来是永久赓续的。虽然中华民族在思想上受过外来宗教的影响,在政治上受过异族的统治,但中华民族却仍保持其数千年的特征,自成一个伟大的民族。以整个的中国建筑讲,它所反映的正是这个民族的伟大的性格。

“上古穴居而野处”,是伟大的黄土地带居民得天独厚之处,到如今晋、陕、豫一带,“土窑”还是一种冬暖夏凉最舒适的住宅。“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中国的木构建筑便开始了灿烂的伟业。

......



导语摘要

“建筑师的业是什么?间接地说,是文化的记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这是梁思成告诫世人的话,也是他的践行。本书精选林徽因、梁思成的建筑学通识文章,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历史发展阶段等建筑理论常识,以及梁、林伉俪在北京、山西等地进行古建考察测绘的调查手记,辅之以大量珍贵历史照片与古建手绘图,以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特征,将专业知识、美学思想熔铸于散文讲述之中,是了解中国建筑和传统文化的入门经典读本。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祖籍福建福州,生于浙江杭州。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梁思成(1901-1972),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中国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目录

目 录


引 言 i


序:谈中国建筑 梁思成 xvi


古建序论 001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031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049


建筑和建筑的艺术 097


建筑⊂(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美术) 115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123


敦煌壁画中所见的中国古代建筑 129


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 187


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 249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315


平郊建筑杂录 401



内容摘要

“建筑师的业是什么?间接地说,是文化的记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这是梁思成告诫世人的话,也是他的践行。本书精选林徽因、梁思成的建筑学通识文章,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历史发展阶段等建筑理论常识,以及梁、林伉俪在北京、山西等地进行古建考察测绘的调查手记,辅之以大量珍贵历史照片与古建手绘图,以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特征,将专业知识、美学思想熔铸于散文讲述之中,是了解中国建筑和传统文化的入门经典读本。



主编推荐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祖籍福建福州,生于浙江杭州。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梁思成(1901-1972),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中国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精彩内容

敦煌壁画中所见的中国古代建筑

敦煌文物研究所在北京举行的展览是目前爱国主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这个展览,通过敦煌辉煌的艺术遗产,我们从形象方面看到了的不只是我们的祖先在一段一千年的长时期间在艺术方面伟大惊人的成就,还有古代社会文化的许多方面。

敦煌的壁画还告诉了我们,中华文化之形成是由许多民族共同努力创造的果实。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许多今天中国的少数民族的祖先对于中华文化的不容否认、不可磨灭的贡献。敦煌的壁画还告诉了我们,在当时,这些壁画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的(虽然是为当时广大人民的宗教迷信),而且是人民的匠师们所绘画的——敦煌的壁画没有个别画师的署名。在题材方面,若不是天真地表现一个理想的净土,就是忠实地描画出生活的现实,再不然就是坦率地装饰一片墙壁上主题间留下的空隙。敦煌壁画中找不出强调个人,脱离群众,以抒写文人胸襟为主的山水画。在敦煌窟壁上劳动的画师们都是熟悉人民的生活的、大众化的艺术家。通过他们的线条和彩色,他们把千年前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状态,以及他们许多的幻想,都最忠实地——虽然通过宗教题材——给我们保存下来。敦煌千佛洞的壁画不惟是伟大的艺术遗产,而且是中国文化史中一份无比珍贵、无比丰富的资料宝藏。关于北魏至宋元一千年间的生活习惯,如舟车、农作、服装、舞乐等等方面;绘画中和装饰图案中的传统,如布局、取材、线条、设色等等的作风和演变方面;建筑的类型、布局、结构、雕饰、彩画方面,都可由敦煌石窟取得无限量的珍贵资料。

中国建筑属于中唐以前的实物,现存的绝大部分都是砖石佛塔。我们对于木构的殿堂房舍的智识十分贫乏,最古的只到五台山佛光寺八五七年建造的正殿一个孤例,而敦煌壁画中却有从北魏至元数以千计的,或大或小的,各型各类各式各样的建筑图,无异为中国建筑史填补了空白的一章。它们是次于实物的最好的、最忠实的、最可贵的资料。不但如此,更重要的是这些壁画说明了:在从印度经由西域输入的佛教思想普遍的浪潮下,中国全国各地的劳动人民中的工艺和建筑的匠师们,在佛教艺术初兴、全盛,以至渐渐衰落的一千年间,从没有被外来的样式所诱惑、所动摇,而是富有自信心地运用他们的智巧,灵活地应用富于适应性的中国自己的建筑体系来适合于新的需求。伟大的建筑匠师们,在这一千年间,以本国的技术知识、艺术传统所创造出来的辉煌成绩,更证明了中国建筑的优越特点。许多灿烂成绩,在中原一千年间,时起时伏,断断续续的无数战争中,在自然界的侵蚀中,在几次“毁法”“灭法”的反宗教禁令中,乃至在后世“信男善女”的重修重建中,已几乎全部毁灭,只余绝少数的鳞爪片段。若是没有敦煌壁画中这么忠实的建筑图样,则我们现在绝难对于那时期间的建筑得到任何全貌的,即使只是外表的认识。敦煌壁画给了我们充分的资料,不但充实了我们得自云冈、天龙山、响堂山等石窟的对于魏、齐、隋建筑的一知半解,且衔接着更古更少的汉晋诸阙和墓室给我们补充资料:下面也正好与我们所知的唐末宋初实物可以互相参证;供给我们一系列建筑式样在演变过程中的实例。它们填补了中国建筑史中重要的一章,它们为我们对中国建筑传统的知识接上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所长常书鸿先生命作者属稿介绍敦煌的建筑。作者兴奋地接受了这任务,等到执笔在手,才感觉到自己的卤莽,太不量力,没有估计到我所缺乏的条件。现在只好努力做一次抛砖的尝试。

......



媒体评论

思成和徽因一道,乘火车、坐卡车,甚至驾骡车跋涉于人迹罕至的泥泞之中,直至最终我们一同攀缘在中国历史大厦的梁架之间,感受着我们手指问那精巧的木工和触手即得的奇迹,以及一种可能已经永远不可复得的艺术的精微。

——史景迁

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李约瑟

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费慰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