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33.77 5.8折 ¥ 58 全新
库存246件
作者罗平汉 等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67137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9705221
上书时间2024-10-21
前 言
近代以来,为寻找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一开始,曾尝试过以西方为榜样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于是有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先是学西方的器物与技术,后是学西方的体制与制度,但始终没有成功,中国的现代化依旧遥遥无期,国家依旧是那样的贫弱,社会依旧是那样的落后,人民依旧是那样的贫穷。
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曾对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的心路历程有过总结。他指出:“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历史表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不适合于中国国情,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另找出路。
近代以来,中国贫穷落后实现不了现代化的根本原因,就在封建主义的统治与帝国主义的入侵,以及二者结合产生的官僚资本主义。要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虽然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上付出过许多的努力,发生过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中国长期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依然遥不可及。历史表明,在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就为实现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历史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向苏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有过认真的学习,但随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苏联的现代化模式亦存在许多的弊端。以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为标志,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以苏为鉴,避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走过的弯路,而走出中国自己的工业化即现代化建设道路。正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所指出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从这时起,开始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就是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这其中有成功也有曲折,有经验也有教训,总的来说,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各种复杂的原因,并没有从苏联模式中真正走出来,虽然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口号,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离现代化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不但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同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在经济、科技领域的差距,而且意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既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模式,也不能固守苏联模式,必须有中国自己的道路选择,于是,“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命题应运而生。这一命题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之时,主要是考虑原定的20世纪内达到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现代化程度不可能实现。为使中国的现代化有切实、具体、明晰、能够实现的目标,邓小平提出了小康标准,即将
在20 世纪内中国实现小康作为这一阶段现代化的目标任务。从此,实现小康目标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在20 世纪后二十年和21 世纪前二十年的具体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目前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走的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十月革命后,苏联开启以计划经济为特征的工业化建设,并在短期内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随着20 世纪80 年代末90 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苏联模式的现代化道路实际被中断。因此,长期以来,在一些人看来,唯有资本主义的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在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过程中,我们编写了这本小书,试图对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对现代化道路的探寻作个简单的勾勒。
罗平汉,党史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第一章 中国现代化的艰难起步与挫折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萌发
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及其失败
三、昙花一现的清末新政
四、孙中山的现代化强国梦想
第二章 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的探寻
一、陈独秀对现代化的思考
二、李大钊的现代化方案
三、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
第三章 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提出
一、新中国成立时一穷二白的基本国情
二、“一五”计划与新中国工业化起步
三、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与现代化建设的曲折
四、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再提四个现代化目标
第四章 “中国式的现代化”与小康社会建设
一、对历史的反思促成探寻新路
二、“中国式的现代化”命题的提出
三、小康之家:20 世纪末人均一千美元
四、“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
五、全面建设并建成小康社会
第五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心任务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后 记
罗平汉,党史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萌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复兴愿望,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因为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成为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比如人们熟知的汉唐盛世,无疑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文明,但后来衰落了。这种衰落是从元、明之时开始的。当时,西方开始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开启了文艺复兴,于是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在此基础上,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比封建制度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继而发生了工业革命,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而此时的中国,却没有从封建社会中走出来,封建制度仍在顽固地统治着中国。西方文艺复兴的时代,正值中国的明王朝(1368—1644年)之时,这是一个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达到新的高峰的时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大兴文字狱,同时强化科举制度,而科举的内容只是四书五经,从而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中国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潮流。1616年清政权建立,1644年取代明王朝成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建立之时,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可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和思想禁锢,与明王朝相比有过之无不及,虽然也有过所谓的康乾盛世,由于玉米、土豆、红薯等适应性强的高产作物的传入,中国的人口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总量随着人口的增长也稳居世界第一,但这种经济总量的增长不是先进的生产力带来的,而是人口迅速膨胀的结果。正像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中国是一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周围的地形使它处于同外界相对封闭的状态。这种历史和地理条件,加上缓慢发展的农业经济,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民族心理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着近乎迟滞不前的巨大惰性。‘天不变,道亦不变’被人们奉为信条。长时期以‘天朝大国’自命,更使许多人盲目自大,安于现状,对事实上正在发生的变化依然不屑一顾,很少有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来改变现状的要求。”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19世纪的时候,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西方国家,为了打开其商品的销路,将其目光更多地聚焦到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中国。可是,由于中国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有着极强的排斥性,清王朝上上下下对外面的世界又缺少起码的了解,总觉得天朝物产甚丰什么也不缺,用不着开放市场与洋人做生意。于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竟然向中国从事罪恶的鸦片贸易,这种肮脏的贸易不但造成了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而且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健康,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有识之士建议朝廷查禁并销毁鸦片,而英国则以此为借口挑起第一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中国最终是通过割地赔款才使战争暂时结束。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领土的丧失,将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的深渊,鸦片战争的炮声在一定程度上震惊了中国社会,人们逐渐发现中国之外还有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催生了中国社会上新的近代化因素,以魏源、徐继畬、冯桂芬等为代表的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开始对国家如何强大起来摆脱被动挨打局面这一问题进行思考,积极探索挽救民族危亡、走向近代化的方案,形成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