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32.95 3.7折 ¥ 88 全新
库存60件
作者郭味蕖
出版社应急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2097943
出版时间2024-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29702596
上书时间2024-10-21
从中国雕版印刷术的起源说起,在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之后,讲述唐宋以来古代中国越发繁荣的刻本技术和绘画技术,随着刻本和绘画的进步,版画逐渐走向历史舞台,并在宋明之际走上繁荣。
本书涉及版画从书中插图到另立流派的全过程,时间涉及唐宋元明清,系统地梳理中国版画的渊源、流变与发展。
在原文本的基础上增加大量自古遗留的版画实例,做到文图互补,以图证史,全景展现中国古代版画的灿烂与辉煌。
不论是各代刻本的书中插画,还是历代以来的刻本画集,甚至于近年来兴起的木版年画,都在书中有所体现,跟随书中的图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版画自古以来的发展、变革以及其技术的进步。
郭味蕖
当代画家,山东潍坊人。原名忻,后改味蕖,出身于书香世家。1937年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研习中国画。得到黄宾虹指导,擅长花鸟兼及山水。1951年受徐悲鸿之聘,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后相继在民族美术研究所、徐悲鸿纪念馆从事理论研究。196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讲师,196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绪言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版画的兴起
第一章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艺术
6 // 第一节 概说
9 // 第二节 敦煌莫高窟所发见的雕版佛画
24 // 第三节 最早为群众服务的雕版历书
26 // 第四节 西湖雷峰塔所发见的宝箧印陀罗尼经
29 // 小结
第二章 两宋金元时代的版画艺术
32 // 第一节 概 说
36 // 第二节 经卷佛画的继承和发展
40 // 第三节 宋代的插图版本
46 // 第四节 金代平水系版画的发展
52 // 第五节 元代的版画创作
57 // 小结
第三章 明代的版画艺术(上)
60 // 第一节 概 说
63 // 第二节 明代前期版画的发展
79 // 第三节 金陵各家及其他插图剧曲
98 // 第四节 徽派版画的发展
118 // 第五节 明刊本插图剧曲
第四章 明代的版画艺术(下)
132 // 第一节 明代后期版画的发展
146 // 第二节 明代的版画画谱
159 // 第三节 彩色套印术的兴起
165 // 第四节 胡正言和他的彩色套印书画谱、笺谱
176 // 第五节 陈洪绶和他的版画创作
192 // 小结
第五章 清代的版画艺术
196 // 第一节 概 说
199 // 第二节 清代初期的殿版版画
215 // 第三节 受西洋画风影响的铜版战功图
219 // 第四节 清代初期的民刻版画
232 // 第五节 萧云从和他的版画创作
244 // 第六节 清代中晚期的版画
252 // 第七节 任熊和他的版画创作
258 // 第八节 雕版诗笺的复兴和形式的演变
263 // 第九节 荣宝斋的木版水印画
267 // 小结
第六章 木版年画
270 // 第一节 概 说
275 // 第二节 桃花坞年画
287 // 第三节 杨柳青年画
303 // 第四节 杨家埠年画
316 // 小结
结 语
初版后记
插图目录
从中国雕版印刷术的起源说起,在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之后,讲述唐宋以来古代中国越发繁荣的刻本技术和绘画技术,随着刻本和绘画的进步,版画逐渐走向历史舞台,并在宋明之际走上繁荣。
本书涉及版画从书中插图到另立流派的全过程,时间涉及唐宋元明清,系统地梳理中国版画的渊源、流变与发展。
在原文本的基础上增加大量自古遗留的版画实例,做到文图互补,以图证史,全景展现中国古代版画的灿烂与辉煌。
不论是各代刻本的书中插画,还是历代以来的刻本画集,甚至于近年来兴起的木版年画,都在书中有所体现,跟随书中的图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版画自古以来的发展、变革以及其技术的进步。
郭味蕖
当代画家,山东潍坊人。原名忻,后改味蕖,出身于书香世家。1937年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研习中国画。得到黄宾虹指导,擅长花鸟兼及山水。1951年受徐悲鸿之聘,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后相继在民族美术研究所、徐悲鸿纪念馆从事理论研究。196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讲师,196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唐自建国以来,在很短的时间内,统一了全国。由于唐朝统治者李世民对农民采取了缓和政策,更定税法,颁行均田令,并广兴学校确立科举制度;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商业手工业的发达,更因为对外的建交与商业贸易的畅通,对于文化上的往来,也重视提倡,出现了初唐时期超越我国历史任何时期的强盛局面,成了亚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许多国家都派人来中国学习。如新罗、百济、日本等,都和唐朝在经济上、文化上、政治上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在艺术继承和创作方面,出现了李思训、王维、吴道子等杰出的大画家,开辟了人物山水画的灿烂道路。雕塑家们在塑造动物形象上,创作了“昭陵六骏”等充满了富有生命力的造型。玄宗时代的杨惠之,泥塑出神采奕奕、栩栩如生的罗汉像。在建筑方面,创建了长安的大雁塔和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等辉煌建筑。在文学、医学、音乐以及各种科学方面,也出现了杰出的人物和重要著作。
从这时起,中国和印度等国,也开始了文化、商业方面的交流。在唐朝统治者极力提倡佛教之下,一时出现了许多高僧。他们不畏艰险,往来中国与印度间,访求圣教,对中印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玄奘法师,从贞观三年(公元 629 年)赴印度取经,一直到贞观十八年(公元 644 年)才携带着大批经卷回归长安。他在十余年中游遍了印度各地,访问了有名的高僧。他在印度著名的佛教学院那烂陀寺住过五年,翻译了梵文经论七十四部,总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在他著作的《大唐西域记》一书卷九中,记载着用泥作小塔,中藏佛经的事。唐冯贽所写《云仙散录》[1]引《僧园逸录》说:“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玄奘法师从印度回归以后,王玄策又从印度携归佛模四颗,这是唐朝显庆五年(公元 660 年)的事。从唐咸亨二年(公元 671 年)到证圣元年(公元 695 年)二十五年间,游历印度南海地方的义净,又将印度用雕版印刷佛画的情形,传来中土。在义净撰的《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上,曾有如下的记载:
造泥制底,及拓模泥像,或印绢纸随处供养,或积为聚,以砖裹之,即成佛塔。或置空野,任其消散,西方法俗,莫不以此为业。
近年在库车地方,也曾发现过有柄的佛模,推其年代,至晚在八世纪末。那时佛教昌盛,人人讲求佩带千佛名经和陀罗尼轮。称诵佛号,是善男信女们视为唯一灭罪消灾祈福的法门。因此利用雕版来刷印经典咒语,就成了宣扬佛法的有力工具。唐末文学家司空图的《一鸣集》里,有一篇题为《为东都讲律僧惠确化募雕刻律疏文》,下面注“印本共八百张”。这大约是公元 869 年至 880 年的事。文中曾提到公元 845 年,武宗灭佛时,经典大遭灾难,有似秦始皇帝焚书。惠确恐怕律疏的印本渐渐散失,所以急于募款,“欲更雕镂”。宣宗(公元 847 年至 859 年)时,有一部《刘宏传》,也曾雕印过数千本。由此可见,雕版印刷术,能以大量制造复本的特点,在唐代就被充分利用了。
在雕版佛画中,经常看见的,是千佛图和千佛名经。近年来从西藏、甘肃等地都有发现。新疆吐鲁番各地,也发见了印有小佛的卷子数千卷。这些卷子,有的只印佛像,一整卷有四百六十八个之多。有的图版上有乌丝栏,每栏的上端捺印佛像,下书佛名,这就是千佛名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