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史与观心:从心读《资治通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读史与观心:从心读《资治通鉴》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8.49 4.8折 59 全新

库存1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元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1169196

出版时间2024-0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9元

货号29695646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  言
一个七岁男孩在街上听说书人讲故事,听得津津有味。回家讲给大人们听,讲得清清楚楚,仔细生动,十分精彩。家人大为讶异,小小年纪,只听了一遍居然都能记得,而且讲得如此动听。这个男孩就是司马光,讲的故事出自《左传》。他的这一表现,比起另一则著名的幼年逸事——砸破大缸,救出溺水小童,似乎与他日后的史学成就,更有关联。
《左传》记载的是东周时期史事,人物众多,事件亦繁;可以见到兴盛者有其原因,衰灭者不无理由。而嘉言懿行,足为典范者,更是所在多有。我们读《左传》,见到人物的德行表现特别受推崇。今天,我们熟知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也就是说的不朽之事,“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即出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对德行的重视,为后代史家所继承,已是史学传统中的核心理念。
北宋之时,司马光在三位杰出史学家刘攽、刘恕、范祖禹的协助下,以“十七史”为基础,搜集大量史料,用十九年时光,完成了二百九十四卷的皇皇巨著——《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司马光在全书首卷,议论三家分晋,智伯丧身,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虽然南宋朱熹指出这样的才德之辩,不无语病,但也可以看出司马光对德行的重视与肯定,或许来自他所熟悉的《左传》。
到了南宋,《通鉴》读者已多。有一位张仲隆氏,独辟一室,置《资治通鉴》一部,每天焚香阅读几卷,就以“通鉴”为室名,请朱熹撰文记其事,这就是《朱子文集》中的《通鉴室记》。朱熹写道:“予闻之,古今者,时也;得失者,事也;传之者,书也;读之者,人也。以人读书,而能有以贯古今、定得失者,仁也。盖人诚能即吾一念之觉者,默识而固存之,则目见耳闻,无非至理。而况是书,先正温公之志,其为典刑总会,简牍渊林,有如神祖圣诏所褒者,是亦岂不足以尽其心乎!”大意无非是:史书记载,在于事件之得失。读史之人,能够以古鉴今,有所体会,即可明白根本道理。读者若能专心一志,有所感悟,必可增长见识,存于心中,所见所闻,都是道理所在。再说,司马光编著的这部书,内容十分丰富,所以,大家阅读之时应该尽己心力,方有所得。
朱熹与陆九渊相会于江西,讲论学问,就是文化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朱熹在前往之时,吕祖谦来访,两人在寒泉精舍月余,商定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人的学说要旨,编为《近思录》。现代学者指出,这应是世界第一本哲学选集。吕祖谦是一位怎样的学者?朱熹说:“伯恭(吕祖谦字)于史分外子细,于经却不甚理会。”又说:“向见(吕伯恭)说左氏之书,极为详博。”可见吕祖谦以擅长史学,尤其精于《左传》,享誉同辈学者。
吕祖谦说:“大抵观古人事迹,于事上看不足以知他心,须平心看他心之所存;以他迹考他心,以所载考所不载,以形见考所不形见。”(吕祖谦:《左氏传说》卷十七)。意思是读史看古人所作所为,不能只在事件上看,而是要用心探索,看到他的思虑意念。从他的作为探索他的心意,从文字记载考察没有记载的部分,从事件表面追究事件背后的内心活动。这样读史,得到什么?吕祖谦说:“人要心使事,不要事使心。”(《宋元学案·东莱学案》)意思是,做事应本于正心诚意,不可随着事件而引起各种欲念。当然,这还是理学家的本色。
在历史认知方面,事件经过与人们心意之间,应该呈现怎样的关系?浅见以为,胡三省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解说。胡三省是《资治通鉴》的注者,其父亲胡钥很喜欢《通鉴》,认为“四史”都有很好的注释,唯独《通鉴》没有,总是大憾,期待年少的三省将来为《通鉴》作注。胡三省十五岁,其父亲去世,为《通鉴》作注的嘱咐长在心中。他准备科举考试,不废史学;进士及第,各处做官,总是带着《通鉴》。历经亡国之难,书稿尽失,再买一本,重新做起。此后隐居二十余年,屏谢人事应酬,专心致力于注释《通鉴》,亲手抄录,不假他人。年纪渐渐大了,诸子请勿过于劳累,三省回答:“完成《通鉴》注本,死而无憾。”
清末民初,章钰在天津以清胡克家覆元刻《资治通鉴》为底本,搜集宋、明各种刊本,比对校勘,写出校记七千余条,编为三十卷,目前已列入中华书局标点本各卷之中,作为注文。章钰对胡注详加研读,指出:“胡氏注此书,极为严谨。”又说:“颇疑胡氏掇拾各残本汇集成部而注之;躬遭国变,苦学如此,前修在望,不禁奋起。”钦敬感动之情,流露无遗。
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功夫极其绵密,内容至为丰富,而且卓识高见,灵心善感,所在多有,可以视为带领我们进入《通鉴》密林的指路明灯,引导我们在这片苍莽之中探索前行,非但不致迷失方向,还能得到丰硕收获。
胡三省的引导要点在于“因事观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读《通鉴》者因其事而观其心迹,则知之矣”。此处之“事”,泛指事情、行为、言语,也就是人们的作为与言谈,表现于外的现象或情景,既是人们经历的,也是史书记载的。我们在史书记载上看到人们的作为与言谈,实不足以对历史事件有真切的认识。胡三省认为我们必须对它的成因、变化、发展的深层理由有所探究,方能真有所知;也就是必须观看主事者的心迹,理解他的心事。因为这是一条通往内心世界的路径,让我们看到更为真实的过去世界,也可以对人世间的种种现象有深入了解。西班牙哲学家奥特加·伊·加塞特(José Ortegay Gasset 1883—1955)说:“历史是一出内在的戏剧,在人们的心灵中进行。”也有同样的意味。
简单说来,我们经由胡三省的启发,通过对“心”的思考或体会,可以深入历史世界之中。因为“心”是想象的过程,既有理性分析,也有感性体悟;既探知过去,也展望未来。有关较多的讨论,请参看附录拙文。
我们从“心”观看过去的世界,也不妨是重新阅读《资治通鉴》。

道善文化公司的崔正山先生,长期关注我的《通鉴》课程。多年前,崔先生来台北洽公,谈及录音出版之事。我赴北京大学开会,也蒙崔先生招待,再谈及此事。我总以为课程内容完整性不佳,整理出版难度高,成效差,并不理想。几年前,我写了一些关于《通鉴》的小文,以“张元谈历史话教学”为名,分别在台湾地区与大陆放上网络。这些小文,较为完整,自荐给崔先生,承蒙不弃,结集出版,至感荣幸。还是要向崔正山先生、金寒芽女士及责任编辑苏苏小姐致谢。同时,也要向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生张菁育、博士生杨伟婷,浙江大学“晨兴文化中国人才计划”学员欧文豪先生、罗赛博士一并致谢。
张  元



导语摘要

本书内容选自张元老师公众号“张元谈历史话教学”中有关《资治通鉴》的文章,共计30篇左右(以及张元老师曾在中华书局学术论文集中的学术论文一篇)。每篇文章都对《资治通鉴》中某些耐人寻味的历史镜头进行了细节解读。作者主张以《通鉴》为线索,去阅读正史等相关历史文献。本书作者在解读《通鉴》中的具体事件时,本着胡三省的解读主张“因事观心”,深入事件人物的内心世界,从细节中思考历史问题。



作者简介

张元,1943年生于重庆市。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博士。曾任东吴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兼主任,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共同教育委员会主委,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现为台湾清华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张元老师长期从事《资治通鉴》的研究、教学与普及工作,亦关心历史教学,创办了刊物《清华历史教学》,参与编写高中历史教科书多种。有微信公众号“张元谈历史话教学。”



目录

目录:


周勃的恐惧 / 1
袁盎直言不讳谏文帝 / 6
“真将军”周亚夫驻细柳 / 12
是母系背景,还是宫闱斗争? / 15
汉廷第一直臣汲黯 / 18
忧国奉公的儒将祭遵 / 24
黄沙遮不住英雄血泪——记东汉名将耿恭 / 32
陆逊心目中的刘备 / 43
王祥的憾恨 / 51
刘弘眼中的陶侃——匹夫、大丈夫、君子 / 59
悲剧英雄杜弢 / 66
古之所谓名臣,谢弘微当之 / 76
北魏重臣崔浩、李顺的争斗与太武帝的摇摆 / 83
算无遗策的北魏第一谋臣崔浩 / 91
南朝宋文帝家书嘱其弟 / 99
一场战争尽显天理与人伦 / 106
齐梁之际,萧衍褒扬忠良 / 111
宇文泰与苏绰的完美合作 / 118
开皇之治的缔造——以赏良吏而成 / 134
隋初执法公正的官员——赵绰 / 142
死神的召唤与降临——隋炀帝之死 / 149
李世民战胜窦建德——以寡击众之战例 / 157
因言贾祸——谏臣刘洎之死 / 171
李璀自杀全忠孝 / 177
从陆贽的献策看策略的拟定 / 183
县尉徐晦因何被保荐 / 189
从李吉甫和李绛看君臣关系的两型 / 191
《通鉴》胡注的启示二则(卷一三一、一三二) / 200
《通鉴》胡注中关于“心”的意义 / 210



内容摘要

本书内容选自张元老师公众号“张元谈历史话教学”中有关《资治通鉴》的文章,共计30篇左右(以及张元老师曾在中华书局学术论文集中的学术论文一篇)。每篇文章都对《资治通鉴》中某些耐人寻味的历史镜头进行了细节解读。作者主张以《通鉴》为线索,去阅读正史等相关历史文献。本书作者在解读《通鉴》中的具体事件时,本着胡三省的解读主张“因事观心”,深入事件人物的内心世界,从细节中思考历史问题。



主编推荐

张元,1943年生于重庆市。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博士。曾任东吴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兼主任,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共同教育委员会主委,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现为台湾清华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张元老师长期从事《资治通鉴》的研究、教学与普及工作,亦关心历史教学,创办了刊物《清华历史教学》,参与编写高中历史教科书多种。有微信公众号“张元谈历史话教学。”



精彩内容

周勃的恐惧
汉高祖刘邦死后,太后吕雉掌控朝政,诸吕用事,旧臣虽失权职,相结为盟。吕后生前处处为能力不足的吕家子弟着想,给他们权势,教他们守住权位。另一方面,朝中的宗室,必然不满,如齐王之弟朱虚侯刘章,年仅二十,气概不凡,俨然与诸吕对峙。陆贾提出“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豫附”的建言,与陈平、周勃相结,奠定了在日后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取得最后胜利的基础。吕家子弟虽然控有南、北军,大权在握,但见识低浅,不足成事,落入陈平、周勃的算计,吕禄交出北军兵权。周勃一呼“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军中皆左袒,吕产被杀,吕氏之乱,遂告敉平。尽管吕氏力量最强,宗室仍与之相抗,但最后成功并掌握政权的是周勃、陈平等朝廷旧臣。这些旧臣久经历练,智谋出众,诸吕远非对手,就是齐王等宗室也难以望其项背。
周勃等人决定迎立代王刘恒入继大统,他们心中自有盘算,无非认为代王有着“仁孝宽厚”的名声,想必易于操控。代王左右反对入继大统者,理由主要是这些大臣都是刘邦手下的狠角色,只有刘邦、吕后能够驾驭,其他人都不在他们眼下。况且,他们“新喋血京师”(意思是他们已经“歃血为盟”)结成一体,表面上迎接代王,实则不可相信。不过,代王中尉宋昌力拒众议,强烈主张他们立即进京继统,因为天下已归刘氏,民心已在刘家,无人可以撼动。代王采纳了宋昌的主张。代王进京,步步为营,十分谨慎,不敢大意。代王即天子位,是为文帝,周勃任右丞相,也就是正相,陈平是为左丞相,位居其次,朝政大权当然是在周勃手上。
文帝前元元年(前179),文帝已经熟悉朝廷事务,有一天,问周勃:“天下一年判了多少死刑?”
周勃说:“很抱歉,不知道。”
文帝又问:“天下一年收入了多少钱粮?”
周勃又说:“对不起,不知道。”
这时,周勃已十分惭愧,背上冷汗直流。
文帝问陈平同样的问题,陈平说:“我不知道,可是有主管的官员。”
文帝问:“主管的是什么官?”
陈平说:“刑狱的事,问廷尉;钱粮的事,问治粟内史。”
文帝就说:“既然事情都有人管,那你管什么?”
陈平说:“陛下不以我愚昧,让我担任宰相。宰相的工作是帮助天子,调理阴阳,平顺四时,让万物各得其宜。对外,安抚四夷;对内,照顾百姓,让朝廷官员都把自己的事做好。”
文帝听了,很是称赞。周勃觉得非常没面子,出来就责问陈平:“你为什么不教我如何回答?”
陈平笑着说:“你担任宰相,居然不知道宰相该做什么事;如果陛下问你长安城中有多少盗贼,难道你也要回答出来吗?”
陈平的话,意思是盗贼是法外之人,不在朝廷管辖之内,当然没办法答得出来的。于是,周勃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如陈平。没多久,就有人对周勃说:你对朝廷有大功,目前官高禄厚,荣宠无人可比,你要居高思危,不然,你就要遭到灾祸了。于是,周勃就辞了相职,由陈平转任右相。
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故事,重点在于文帝处事手段的高明。文帝在熟悉朝政运作之后,很巧妙地收回权势,让周勃既羞且愧地离开了朝廷。
周勃到了封地,生活似乎一点儿都不安闲,时时处在紧张之中。
文帝前元四年(前176):

绛侯周勃既就国,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胡三省[ 胡三省(1230—1302),宋元之际史学家。所著《资治通鉴音注》被公认为自宋元以来《通鉴》各家注本中最佳。
]注:汉承秦制,郡有守,有尉;守掌治其郡,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行县,循行属县也),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胡注:师古[ 师古,颜师古(581—645),唐初历史学家,以注《汉书》著闻,有《汉书注》。
]曰:置,立也。辞,对狱之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胡注:牍,木简也,以书狱辞):“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胡注:韦昭曰:尚,奉也,不敢言娶也)。薄太后亦以为勃无反事。帝朝太后,太后以冒絮提帝曰[胡注:应劭曰:冒絮,陌额絮也。如淳曰:太后恚(huì)怒,遭得左右物提之也。师古曰:冒,覆也;老人所以覆其头。提,击之也]:“绛侯始诛诸吕,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媒体评论
荣登微信读书#新书Top50#
观一出出妙趣横生的戏剧窥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心思
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演绎教科书外的人物内心世界!
读史·观心·阐事·神入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