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在与事件2:世界的逻辑
  • 存在与事件2:世界的逻辑
  • 存在与事件2:世界的逻辑
  • 存在与事件2:世界的逻辑
  • 存在与事件2:世界的逻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存在与事件2:世界的逻辑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145.57 7.4折 198 全新

库存1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阿兰·巴迪欧 著,蓝江 译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200120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98元

货号29690645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作为巴迪欧的“存在与事件”系列的第二本,本书讨论了我们如何在世界之中,从此在出发来思考存在表象的逻辑学。其前作《存在与事件》主要谈论的是存在的本体论,即关于存在之所为存在的原理,而本书主要谈论的是让存在的本体论在世界上具现化。我们作为有限的存在者,在具体的世界中的存在,实际上是在一个有限的超验框架下来思考不同存在物的表象。事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撕破了这有限的超验框架,让无法实存和表象的存在物得以在新的世界中表象出来。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阿兰·巴迪欧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前哲学教授,法国哲学家。师从法国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性人物路易·阿尔都塞,并参与了阿尔都塞为科学家举办的哲学讲座班。20世纪80年代之后,巴迪欧对阿尔都塞的思想进行了反思,并先后发表了《主体理论》(1982)、《存在与事件》(1988)、《存在与事件2:世界的逻辑》(2006)、《存在与事件3:真理的内在性》(2018),宣告了他以康托尔数学集合论为根基的新哲学的诞生。他的其他重要著作还包括《我们能思考政治吗?》《元政治学概述》《伦理学》《爱的礼赞》《非美学手册》《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德勒兹:存在的喧嚣》《圣保罗》《瓦格纳五讲》《柏拉图的理想国》《哲学与政治之间谜一般的关系》《法国哲学的历险》等。


 


关于译者


蓝江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BU青年长江学者,江苏省社会科学杰青,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学会理事。主要研究当代欧陆左翼激进思潮,尤其是引介和研究巴迪欧的事件哲学和阿甘本的生命政治思想。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多维历史轨迹》《阿甘本五讲》《忠实于事件本身:巴迪欧哲学思想导论》,主要译著包括巴迪欧的《存在与事件》《存在与事件2:世界的逻辑》《世纪》《哲学宣言》《数学颂》《小万神殿》,阿甘本的《王国与荣耀》《敞开》《宁芙》等。



目录

序言001


1. 民主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001


2. 永恒真理的教诲011


3. 数学上的例子:数013


4. 艺术的例子:马020


5. 政治的例子:国家革命025


6. 爱的例子:从维吉尔到柏辽兹030


7. 真理的明确性,自由的劝诱性038


8. 身体、表象、大逻辑042


专业注释048


Ⅰ. 主体的形式理论(形上学)


1. 导论053


2. 忠实主体的参数和运算061


3. 反动主体的演绎:反动性的新066


4. 蒙昧主体:完全的身体和对当下的遮蔽073


5. 四种主观意图077


6. 最后的问题084


7. 真理程序和主体形象086


8. 拓扑类型学090


附注:主体形而上学的音乐形态101


第Ⅱ、Ⅲ、Ⅳ卷前言:大逻辑


前言119


Ⅱ. 大逻辑1:超验之物


导论125


1. 存在之情势的超验组织的必然性128


2. 超验的展开130


3. 否定的起源132


第1部分 超验的概念137


1. 大全(Tout)的非实存(inexistence)137


2. 在对另一个多思考的基础上推衍出对某个多的思考140


3. 唯有当一个多属于某个世界之时,它才可以被思考142


4. 表象与超验150


5. 在一个世界中,必有可能去思考什么东西不会在那个世界中表象155


6. 一个世界中两个表象物的合取(conjonction)160


7. 世界的区域稳定性(stabilité régionale):包络164


8. 此在存在物和世界区域的合取167


9. 依赖(dépendance):世界之中两种存在物之间的关联尺度170


10. 世界中一个表象物的逆值(envers)172


11. 存在着世界中表象的最大值176


12. 表象最大值的逆值是什么?177


第2部分 黑格尔180


1. 黑格尔与大全问题180


2. 此在和世界的逻辑184


3. 黑格尔不可能同意一个最小规定187


4. 否定的表象190


第3部分 超验代数学195


1. 大全的非实存:肯定所有集合的集合的实存在本质上是一个悖论195


2. 表象函数与超验的形式上的界定197


3. 等值结构和秩序结构200


4. 第一超验运算:最小值或零203


5. 第二超验运算:合取204


6. 第三超验运算:包络207


7. 在那里存在和包络的合取:∑下的∩分配(distributivité)210


8. 超验代数学211


9. 超验值的逆值的定义和属性212


10. 在所有的超验中,最小值μ的逆值是由这个超验支配着其逻辑的世界中表象(M)的最大值215


11. 一个超验对另一个超验的依赖(dépendance)的定义和属性216


第4部分 大逻辑和普通逻辑219


1. 语义学:真值221


2. 句法:合取[“和”]、蕴含[“如果……那么……”]、否定、选择[“或”]222


3. 存在量词226


4. 全称量词227


第5部分 古典世界231


1. 什么是古典世界?231


2. 本体论世界的超验属性233


3. 古典世界的形式属性235


附录:证明古典世界的三种特殊属性之间的等价关系238


Ⅲ. 大逻辑2:对象


导论243


第1部分 对象的新思考250


1. 超验指数:现象250


2. 现象:第二研究256


3. 实存259


4. 现象分析:表象的成分和原子264


5. 真原子271


6. 对象的定义275


7. 原子逻辑1:一的具现化277


8. 原子逻辑2:并存性和秩序282


9. 原子逻辑3:真综合287


第2部分 康德289


1. 超验值293


2. 实存297


3. 思想298


第3部分 原子逻辑302


1. 表象函数302


2. 现象304


3. 实存305


4. 现象成分和表象原子307


5. 真原子和唯物主义假设310


6. 对象的定义312


7. 原子逻辑1:具现化314


8. 原子逻辑2:并存性317


9. 原子逻辑3:秩序320


10. 原子逻辑4:关系之间的关系323


11. 原子逻辑5:真综合325


第4部分 实存与死亡332


1. 现象学和生命论的实存与死亡332


2. 实存公理和死亡逻辑334


附录:三个证明337


1. 论并存性:代数定义和拓扑学定义337


2. 本体论秩序<的拓扑学定义340


3. 命题P.6的证明341


一个重要且详细的附录:超验函子343


1. 对象和超验函子架构的实存分析的客观现象学343


2. 函子的例子:对战役的具体评价346


3. 形式证明:超验函子的证明356


Ⅳ. 大逻辑3:关系


导论367


第1部分 世界与关系372


1. 世界的双重决定:本体论与逻辑372


2. 所有世界都是无限的,其无限类型是不可达的376


3. 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81


4. 世界在逻辑上的完备384


5. 唯物主义的第二基本主题:逻辑完备性从属于本体论上的闭包389


6. 非实存394


第2部分 莱布尼茨398


第3部分 图示406


1. 世界的本体论:不可达闭包406


2. 世界中诸对象之间关系的形式定义411


3. 唯物主义的第二基本主题:所有的关系都是普遍展现的416


4. 非实存418


附录:对唯物主义第二基本主题的证明:本体论闭包


就是逻辑完备的世界421


大逻辑的附录:11个命题430


Ⅴ. 变化的四种形式


导论435


1. 变化问题435


2. 存在对表象的逆转:位439


3. 位的逻辑:走向奇点439


4. 第5卷的计划441


第1部分 纯粹生成和真变化442


1. 存在对表象的颠覆:位442


2. 位的本体论447


3. 位的逻辑1:结果和实存450


4. 位的逻辑2:事实与奇点453


5. 位的逻辑3:弱奇点和强奇点456


6. 位的逻辑4:非实存的实存459


7. 位的逻辑5:摧毁462


第2部分 德勒兹的事件465


第3部分 对突变的形式化?474


1. 形式表达规则的各种变化474


2. 变化的本体论475


3. 变化的逻辑和拓扑学477


4. 变化的各种形式的图表480


5. 对超验的摧毁和抛弃481


Ⅵ. 点的理论


导论485


第1部分 作为选择和作为位置的点489


1. 点的场景:三个例子489


2. 具现化的点与幂493


3. 内部和拓扑学空间496


4. 点的空间1:超验值的肯定501


5. 点的空间2:点群的内部504


6. 迟钝的世界507


7. 张力世界510


第2部分 克尔凯郭尔513


1. 基督教悖论517


2. 点的学说520


3. 主体的模糊性524


第3部分 世界诸点的拓扑学结构527


1. 定义527


2. 内部及其属性:拓扑学空间531


3. 超验上的点形成了拓扑学空间532


4. 迟钝世界的形式可能性535


5. 张力世界的例子538


Ⅶ. 什么是身体?


导论543


第1部分 可主体化的身体的诞生、形式和命运548


1. 身体的诞生:第一次描述548


2. 身体的诞生:第二个描述554


3. 诗的身体564


4. 器官:第一次描述566


5. 数元的身体与器官570


第2部分 拉康576


第3部分 身体的形式理论,或我们知道为什么身体实存,它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583


1. 第一个形式轮廓:身体的定义和实存583


2. 第二个形式轮廓:点的肉体安排588


 


结论什么是活着?595


注释、评注和附释607


陈述、辞典、文献、索引和插图


《世界的逻辑》的66个陈述675


概念辞典686


符号辞典707


参考文献709


索引713


插图721 



内容摘要

作为巴迪欧的“存在与事件”系列的第二本,本书讨论了我们如何在世界之中,从此在出发来思考存在表象的逻辑学。其前作《存在与事件》主要谈论的是存在的本体论,即关于存在之所为存在的原理,而本书主要谈论的是让存在的本体论在世界上具现化。我们作为有限的存在者,在具体的世界中的存在,实际上是在一个有限的超验框架下来思考不同存在物的表象。事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撕破了这有限的超验框架,让无法实存和表象的存在物得以在新的世界中表象出来。



主编推荐

关于作者


阿兰·巴迪欧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前哲学教授,法国哲学家。师从法国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性人物路易·阿尔都塞,并参与了阿尔都塞为科学家举办的哲学讲座班。20世纪80年代之后,巴迪欧对阿尔都塞的思想进行了反思,并先后发表了《主体理论》(1982)、《存在与事件》(1988)、《存在与事件2:世界的逻辑》(2006)、《存在与事件3:真理的内在性》(2018),宣告了他以康托尔数学集合论为根基的新哲学的诞生。他的其他重要著作还包括《我们能思考政治吗?》《元政治学概述》《伦理学》《爱的礼赞》《非美学手册》《维特根斯坦的反哲学》《德勒兹:存在的喧嚣》《圣保罗》《瓦格纳五讲》《柏拉图的理想国》《哲学与政治之间谜一般的关系》《法国哲学的历险》等。

 

关于译者

蓝江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BU青年长江学者,江苏省社会科学杰青,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学会理事。主要研究当代欧陆左翼激进思潮,尤其是引介和研究巴迪欧的事件哲学和阿甘本的生命政治思想。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多维历史轨迹》《阿甘本五讲》《忠实于事件本身:巴迪欧哲学思想导论》,主要译著包括巴迪欧的《存在与事件》《存在与事件2:世界的逻辑》《世纪》《哲学宣言》《数学颂》《小万神殿》,阿甘本的《王国与荣耀》《敞开》《宁芙》等。



精彩内容

4. 艺术的例子:马

我们来看四幅画,在画中,马是最显著的角色,这些画大约出现于30000年前。一边是肖维岩洞(Grotte Chauvet)中用白色线条画的马和黑色的“马的底板”;另一边是毕加索的两幅画[1929年和1939年],第一幅是灰色的,两匹马拖拽着第三匹死掉的马,在第二幅画中,一个人掌控着两匹马,其中一匹马佩着辔头。在这里,所有东西会区分出两种不同的表达要素。毕加索不可能受到肖维岩洞中大师的启发,在他的时代,还不知道肖维岩洞,当然,毕加索给出了他自己在岩画艺术认识方面的最充分的证据——尤其是他画的公牛的形象,像1945年画的黑色的模糊的克里特人的轮廓。但他的这个认识与肖维岩洞中的大师保持了相当大的距离,因为毕加索所用之技艺也影响了很长一段历史,如果不算肖维阿特里耶岩洞,还包括比它晚10000年到15000年的阿尔塔米拉(Altamira)岩洞和拉斯科(Lascaux)岩洞。若看到了这些差别,相对主义者会再一次宣布胜利。我们知道,他们会说,毕加索所画的马头的风格以及对腿部的几何学上的处理,只能理解为用现代手法画出的带有“写实”倾向的马。古代的画家描绘的是体量、肌肉组织和动感。毕加索反而试图描绘出原始的“淳朴”——包含了一种前历史的模态——将马变成一种装饰力的符号,以后腿直立,并试图摆脱其生理机能。在那里有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一个是野兽那高高昂起的头颅,似乎仰天长啸,呼唤着上天的拯救,另一个是经常会施加在马背和马蹄上的重负。它们就如同天使般的佩尔什马(Percheron)。在它们的“仰立”(cabrure)中——这个“仰立”是如此的缓慢,也如此猛烈——对应着那绝望的呼喊。

相反,肖维岩洞中的马是一个顺从的标志。毫无疑问,里面有猎人的形象:所有的马都低着头,26尽可能保持温顺,立即投入我们眼帘的是它们那巨大的前颅,正好在它们的鬃毛之下。更令人震惊的是在“马的底板”上的四个马头的布局[正好是另一个视角的效果!],似乎要说的是,它们是按照一种神秘的等级秩序来安排的,不仅仅是马的高度——头的大小从左到右逐渐减小——还有色泽[从明亮到黯淡],尤其是看的角度:我们从一个睡眼惺忪的马走向一个有着很明确表象强度的最小的马。事实上,这些被展现出来的、顺从的、明显可见的马的举止,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于毕加索讲述的带有矛盾冲突和呼唤救赎的故事。除此之外,我们可以把握用白色勾勒出来的马的整个轮廓,它的腿过于细长,腿部也比较瘦弱。与毕加索在这些动物中所了解到的乡村的天真无邪不同,肖维岩洞中的艺术家,即艺术家猎人,在这些动物的不确定的定型中,看到了一种征服的野蛮,一种同时被展现出来的和隐秘的支配性的美。

于是“马”在两个例子中的意义不同。随着情境的彻底改变,动物的客观性在30000年的跨度中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事实上,我们如何将这些猎人们的无法解释的模仿能力[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些画完全是枯燥无味的,我们要想象一下,在光影摇曳的火光或火把中,百折不挠地将这些巨幅的绘画镌刻在洞穴的岩壁上]与继承了源远流长的历史、所有艺术家中最为著名的艺术家[这个艺术家创造新的形式,或者为绘画思想的快感而再创作, 而在他的画室中,所有的化学和技术都可以用来服务于他的画作]相提并论?此外,对于前者而言,动物,如马,就在他们生活的中间:马是他们的伙伴、他们的对手、他们的食物。猎人们自己所身处的危机四伏的丛林与他们日日夜夜观看、捕猎、观察的动物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从这些动物之中,他们提炼并绘制出华丽的符号,这些符号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