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锁国:日本的悲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锁国:日本的悲剧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8.47 4.9折 78 全新

库存1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和辻哲郎/著、郎洁/译、胭 砚(YY)PROJECT出品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94651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29689728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本书是对近代初期的世界局势下日本的状况、处境的一个考察。作者选择了“锁国”一词作为最能反映这一处境的特征的词语,此“锁国”指的是“锁国之行动”,而非“被锁之国的状态”。后者是前者的结果的一个呈现,也包含了在考察我国当前的形势时值得参考的许多问题,但后者需要另文阐述。构成本书内容的各个事项已分别得到各自领域的专家阐明,笔者并没有任何新的发现,但是如本书一般将这众多的事项关联起来并对之作一个统一的概览,或许是一种新的尝试。笔者在对日本伦理思想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对历史作这样一个概览的必要性,并不断地寻找这样的著述,却一无所获。正好,在战时,笔者在东京大学文学部自己的研究室中组织建立了从原点出发对“近代”重新进行思考的研究会,与十位同仁一起分工对西洋与东洋进行了多方考察,在此期间,笔者有了一个大致的推论。在这个过程中,西洋部分从山中谦二教授、金子武藏教授、矢岛羊吉教授,日本部分从古川哲史教授、笕泰彦教授,日本天主教部分从胜部真长教授处获益颇多。上述的各位同僚身处大空袭之下的东京,或家宅烧毁,或忍饥挨饿,但仍共力使此探索之明灯微光不绝,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本书的前篇的资料笔者所使用的不过是哈克卢特学会(Hakluyt Society)的丛书之类,但是研究领域不同的笔者喜欢
上这套丛书,也算是机缘巧合。想来大概是昭和十一、十二年的时候吧,丸善书店前来推销阿科斯塔的《西印度自然与道德史》(The Natural and Moral History of the Indies),是爱德华·格里姆斯顿(Edward Grimston)的英译本,出版于一六〇四年。当时的市场价大概是一百日元左右吧。但是对于一年图书费只有三百日元的研究室来说,买这一书籍需要慎之又慎。而且笔者当时对阿科斯塔一无所知,自然也无从判断此书的价值。于是笔者先试着把该书大致上看了一下。结果,可能是因为不抱任何期待的原因吧,这次阅读是一次近乎让人震惊的体验。不过,之后为了购买此书,让人对该书做了调查以避免重复购买,结果发现图书馆中早已配备此书的英译本。那是一套哈克卢特丛书的复刻本,由此,笔者始知哈克卢特丛书的存在。在第一期出版的一百册中我已经发现了许多颇有意思之处。图书馆中所藏的是大正年间的大地震后英国所捐赠之物,故一百册中只有四十四五册,但这些都是近代初期的航海家、探险家们的记录,因阿科斯塔的书而产生了兴趣的笔者不时会翻阅一下这些记录。后篇的资料中所使用的主要是村上直次郎博士所翻译的耶稣会会士的相关书简。《耶稣会年报》第一册(“长崎丛书”第二卷,大正十五年)、《耶稣会士日本通信》上下两卷(“异国丛书”,昭和二、三年)、《耶稣会士日本通信丰后篇》上下两卷(“续异国丛书”,昭和十一年)、《耶稣会日本年报》第一辑(昭和十八年)、第二辑(昭和十九年)等,已经出版的刊物已达七卷。与前文提到的哈克卢特的丛书的英译本相当,这部分有村上博士的日译本。对于不懂葡萄牙语与西班牙语的笔者来说,这是唯一可以接近原材料的手段。除此之外,也用到了笔者的友人 —— 已故的太田正雄君根据意大利语的译本转译的弗洛伊斯的年报(《日本吉利支丹史钞》所辑)。为了某种程度上弥补不能直接接触原始资料的遗憾,笔者对照上文提到的传教士们的书简,阅读了诸家学者对日本天主教史的研究成果由此对天主教史研究者的研究方法有了多方面的了解。在这些研究书籍中,笔者从海老泽有道先生的《切支丹史的研究》(昭和十七年)及《切支丹典籍丛考》(昭和十八年)中获益尤多。笔者在前篇与后篇中所阐述的各个事项皆担不起“研究”二字,但是通过将这些事项相互关联来概括地观察其所具的整体性意义,这对笔者来说是一个相当困难的工程。若能通过这一工作使日本天主教史的诸事象以及战国时代乃至安土桃山时代日本人的精神状况得到定位,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我们反省日本人以及日本文化的命运吧。
昭和二十五年二月十一日 笔者



导语摘要

《锁国》全书分前后两篇,前篇以欧洲人为寻找新大陆而开辟的东西两条新航路为线,阐述了世界性视野在大航海时代逐步形成的过程。后篇以近代初期的日本为考察对象,阐述了在世界性视野形成的历史背景下日本却逐步走上锁国之路的过程。
《锁国》是一本历史考察之作,亦是作者对民族精神的反思之作,作者通过史实钩沉,力陈锁国之弊,笔锋直指日本民族缺乏科学精神这一民族精神缺陷,在出版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本书获得1951年读卖文学奖。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和辻哲郎(1889—1960),日本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文化史家和日本思想史家,是日本伦理学会的创始人,其伦理学体系被称为和辻伦理学。
191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1932年获京都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担任法政大学、京都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教授,为日本学士院会员,1955年获得文化勋章。
    其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风土》《伦理学》《古寺巡礼》《锁国:日本的悲剧》《日本伦理思想史》等。1961—1963年,其译作著作被整理为《和辻哲郎全集》出版发行。
译者简介
郎洁(1973—   ),浙江海宁人。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专业硕士,东京大学文学博士。现在日本的大学从事中文教育工作。



目录

序 
序说 
前篇 全球性视野的形成过程 
第一章 / 面向东方的视野开拓运动 
第二章 / 面向西方的视野扩大运动
后篇 世界视野下近代初期的日本 
第一章 / 十五、十六世纪的日本形势 
第二章 / 沙勿略来日 
第三章 / 沙勿略来日事件后的十年间 
第四章 / 维列拉的畿内开拓 
第五章 / 九州各地的开拓 
第六章 / 弗洛伊斯在京都的活动 
第七章 / 在九州西北沿岸地区布教成功
第八章 / 路易斯·弗洛伊斯—和田惟政—织田信长 
第九章 / 织田信长对传统的破坏 
第十章 / 京都的新教堂“升天圣母”的建立 
第十一章 / 天主教运动的鼎盛期 
第十二章 / 走向锁国 
[ 附录 ] 人名地名对照表



内容摘要

《锁国》全书分前后两篇,前篇以欧洲人为寻找新大陆而开辟的东西两条新航路为线,阐述了世界性视野在大航海时代逐步形成的过程。后篇以近代初期的日本为考察对象,阐述了在世界性视野形成的历史背景下日本却逐步走上锁国之路的过程。
《锁国》是一本历史考察之作,亦是作者对民族精神的反思之作,作者通过史实钩沉,力陈锁国之弊,笔锋直指日本民族缺乏科学精神这一民族精神缺陷,在出版当时引起很大的反响。本书获得1951年读卖文学奖。



主编推荐

作者简介
    
和辻哲郎(1889—1960),日本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文化史家和日本思想史家,是日本伦理学会的创始人,其伦理学体系被称为和辻伦理学。
191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1932年获京都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担任法政大学、京都帝国大学、东京帝国大学教授,为日本学士院会员,1955年获得文化勋章。
    其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有《风土》《伦理学》《古寺巡礼》《锁国:日本的悲剧》《日本伦理思想史》等。1961—1963年,其译作著作被整理为《和辻哲郎全集》出版发行。
译者简介
郎洁(1973—   ),浙江海宁人。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专业硕士,东京大学文学博士。现在日本的大学从事中文教育工作。



精彩内容

太平洋战争失败后,日本民族颜面扫地。当此之际,强调日本民族的劣根性实非笔者所欲。人无完人,再优秀的人也有其缺点和弱点。当人们用空泛之言来夸示日本民族的优越性之时,是最需要指出其缺点的时候,而现在,反而应该是引导人们冷静地认识日本民族的优秀的一面,给处于逆境中的这个民族一些鼓励的时候。
    但是,人们在不得不认清自己的缺点或弱点时,不应一骂了之,而应试着对缺点和弱点进行深刻的反省,准确把握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也是克服缺点必须要做的工作。日本民族的这个缺点,一言以蔽之,就是缺少科学的精神。一群轻视合理的思考、思想狭隘、狂热盲信的人将日本民族带入了现在的悲惨境地。但是,这样的事情之所以能发生,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正是只相信直观的事实而不重视通过推理能力来理解事物的民族性。我们这个民族有这样的习惯:即使是已通过推理力被确认了的事理,也会觉得若非亲身体会就无法理解。这种恶习正是最可悲的狂热信仰蔓延的温床,各种各样的缺点亦由此滋生。
   然而这一缺点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近代初期新科学兴起,欧美人用了三百年的岁月将此科学的精神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然而日本民族呢,新科学兴起不久即封锁国门,之后的二百五十年间以国家的权力抑制这一近代精神所产生的影响,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而这二百五十年间的科学的发展在世界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不得不说两者间的这一差异就更为深刻了。这不是靠急剧引进科技发展的成果就能勉强填补的。因此,甚至会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最新的科学成果的利用者同时也是最可悲的狂热的信徒。
    这样看来,认清这一缺点,充分理解何为锁国,是很必要的。这是一个历史学的问题,但是历史学家没有为我们释疑解惑,他们正致力于研究锁国期间日本创造的举世罕见的封闭性文化。这一时期为我们留下了各种美丽的、非凡的、独一无二充满个性的东西,对之进行研究的确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得到这些东西的代价是:我们失去的东西不计其数。本文将就锁国这一历史问题进行论述。
    但是,在切入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对近代开始之前,也就是锁国之举成为问题之前的世界历史形势做一个概述。锁国成为问题,是因为世界性交通的开启,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已经初现端倪。而锁国则是对世界一体化趋势的一种抗拒的态度。锁国成为问题以前的时代,世界分为好多个(互相孤立的)世界,欧洲的世界在其中并非特别先进。但是因为近代的思想运动始于欧洲,本文就先从那儿开始吧。
    罗马帝国统一环地中海诸地方政权成为当时的欧洲人眼中的世界帝国之时,这些地方的所有的古代史亦汇总于此。这不管是在地理意义上还是在历史意义上都意味着东方与西方的交融。在罗马这个普遍的世界中,形成了普遍的政治、法律、文艺与宗教。这一普遍性中不包括印度的世界和中国的世界,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遍性,但是罗马对罗马人来说是包括东方和西方的世界,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各个民族来说,无疑是有普遍性的。而由此把握的普遍性理念,对其后的分裂的民族国家与对立的世界总是有着指向人伦精神的更高阶段的作用。
   这个普遍世界的崩溃由两个原因引起。一个是日耳曼人的入侵,另一个原因是阿拉伯人的征服运动。
……



媒体评论

也许是我受和辻哲郎《锁国》一书的影响以及身处日本战败、美国文化流入的时代,我以为昭和的战争和战败可远溯至锁国寻找联系。以这个时点而言,家康是实行锁国的德川政权的创业者。——藤泽周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