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现在怎样做母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们现在怎样做母亲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1.79 4.7折 68 全新

库存15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金鑫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ISBN9787547322918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29681785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在巨婴横行的世界里,母亲的角色正在变得日益艰难,“母亲危机”早已降临。本书是心理学博士、影视制作一级导演杨金鑫对母亲这一群体展开认真研究之后,针对女性成长的话题有感而发的作品,旨在聚焦母亲、帮助女性成长、为母亲纾困。作者通过各种社会现象和实际案例的分析,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探讨了当下备受关注的女性主义话题,描述和分析了母亲的社会困境、母亲的不自知的能力,意图破解母亲这个角色的所有密码,带领女性读者一起发现母亲的力量和掣肘,成为真正有力量的母亲。



作者简介

杨金鑫,心理学博士,一级导演,影视制作人。多篇学术文章发表于《红楼梦学刊》《语言文字应用》《心理科学》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有十余年电视媒体从业经历,执导文化类、科技类综艺《我爱汉字美》《十万个为什么》、新闻专题及纪录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后转入影视制作领域,担任《鸣鸿传》等电视剧的总制片人。



目录

  


 



 / I …………………………………………………………鲍鹏山


 


前言 写给母亲的情书 / I


 


Chapter 1 母亲的角色价值—自我赋值的能力 / 001


 


 先有母亲,还是先有孩子 / 003


 


 成为母亲,女性“可行能力”清单上的选项 / 005


 


 成为母亲,女性的自由选择,而非理所当然的道路 / 008


 


 自由选择之后的困境和承担 / 015


 


 母亲角色意义的自我赋值 / 018


 


 唯有爱,不问值得不值得 / 021


 


Chapter 2 体悟情绪价值—母亲的共情力 / 025


 


 来自母亲的情绪价值—那些与母亲有关的生命瞬间 / 027


 


 共情,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接应 / 031


 


 女性更有共情力,不是刻板印象而是确有其事 / 035


 


 输出积极情绪价值:新鲜感、意义感、价值感 / 037


 


 化解负向情绪价值:挫折感、无力感、倦怠感 / 043


 


 从被讨厌的勇气到健康自立的相连 / 045


 


Chapter 3 母亲的超载时空法则—多线程处理能力 / 049


 


 令人窒息的“多核处理器”母亲 / 051


 


 母亲其实并不擅长“多线程处理” / 053


 


 为CEO的母亲— 一个母亲就是一个团队 / 058


 


 基于增长极限的时空策略 / 061


 


 可以卸载的!—母亲超载时空法则的核心 / 069


 


Chapter 4 话一说出口,就成了现实—母亲的表达力 / 075


 


 日常叙事之严重伤害和安慰 / 077


 


 语言、言语和现实—话甫一出口,即成现实 / 082


 


 表达从聆听开始?有多久忽略了聆听自己? / 087


 


 言语是窗、是墙、是利刃 / 089


 


 言语绑架:“煤气灯效应”与“手电筒效应” / 094


 


 区分控制型母亲、照顾型母亲、支持型母亲的表达 / 099


 


Chapter 5 成就的野心—母亲的自我效能 / 105


 


 母亲不可被剥夺的贡献的机会 / 107


 


 母亲成就的野心—我—能—赢! / 114


 


 看!这是妈妈努力的回报 / 119


 


 成就属于自己的故事 / 122


 


 自我成就和贡献孩子,矛盾吗? / 126


 


Chapter 6 向“有条件的父爱”学习—母爱的能力 / 133


 


 关乎生命质量的人生课题与母爱 / 135


 


 有条件的父爱和无条件的母爱 / 138


 


 健全的母爱,是一种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关怀 / 145


 


 勇敢地付出,像从未受过伤一样 / 151


 


Chapter 7 阿喀琉斯之踵—母亲的自我修复能力 / 157


 


 平行人生不是现实人生,榜样是力量还是剥削和压榨 / 160


 


 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何尝不是深度自恋 / 166


 


 令人窒息的控制:“我对你那么好”和“我都是为你好” / 169


 


 “未成人”的母亲 / 174


 


 代际传递的焦虑和恐惧:海淀妈妈和美国上东区妈妈 / 177


 


Chapter 8 告别无依之母—何以赋能 / 187


 


 谁发明了“丧偶式育儿”这么棒的词 / 189


 


 看了让人不想结婚、不敢生娃: 《坡道上的家》 / 195


 


 我能选吗?关于是否坚持母乳喂养 / 201


 


 生一个孩子,母亲要少赚多少钱?何谓“母职惩罚” / 204


 


 来签个产前协议?看似激进又可笑的助生协议“Push-Nup” / 207


 


 “生育友好”之难 / 210


 


Chapter 9 求真、向善、尚美—母亲的软实力 / 219


 


 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 / 221


 


 身为母亲的影响力 / 223


 


 “真”—难啊,难能可贵的生命之根 / 229


 


 “她”力量转化到母亲的角色 / 235


 


Chapter 10 母亲的使命完成—退出的能力 / 243


 


 因为再见,所以成长 / 245


 


 告别的未完成和巨婴的产生 / 250


 


 真不是想退就能退—母亲角色的退出之难 / 255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母亲角色的完成进行时 / 259


 


 母亲的人生减去孩子,等于…… / 263


 


后 记 / 266


 



内容摘要

在巨婴横行的世界里,母亲的角色正在变得日益艰难,“母亲危机”早已降临。本书是心理学博士、影视制作一级导演杨金鑫对母亲这一群体展开认真研究之后,针对女性成长的话题有感而发的作品,旨在聚焦母亲、帮助女性成长、为母亲纾困。作者通过各种社会现象和实际案例的分析,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探讨了当下备受关注的女性主义话题,描述和分析了母亲的社会困境、母亲的不自知的能力,意图破解母亲这个角色的所有密码,带领女性读者一起发现母亲的力量和掣肘,成为真正有力量的母亲。



主编推荐

杨金鑫,心理学博士,一级导演,影视制作人。多篇学术文章发表于《红楼梦学刊》《语言文字应用》《心理科学》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有十余年电视媒体从业经历,执导文化类、科技类综艺《我爱汉字美》《十万个为什么》、新闻专题及纪录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后转入影视制作领域,担任《鸣鸿传》等电视剧的总制片人。



精彩内容

 

杨金鑫博士和她的朋友带酒来我家,我们吃酒聊天,然后她说她写了一本书,要我写个序。

吃了人家嘴软,看来得写。

其实,我和杨金鑫是多年的朋友,若她看得上我,不吃酒我也得写。何况又吃了酒。

我知道她的见识,她写的书,一定不会辜负读者。让我写序,那是她给我面子。

杨金鑫原先是我的同事,我在上海电视大学,她是上海教育电视台的一级导演,我们属于一个集团—上海远程教育集团。但毕竟不在一个部门,工作性质差距很大,所以当时联系不多。后来她离开电视台,进入影视行业,我们的联系反而多了,常常在一起吃吃喝喝聊聊,还一起参加一些活动。在一次有关旅游文化经济的大型会议上,各种各类各色专家教授,朝堂庙堂江湖野生的,轮番上台,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几乎摩肩接踵又咳吐成雨。她靠后上场,隐几而坐,侃侃而谈,容貌昳丽而字字珠玑,神态自若而句句真言,台下一众大佬本来或交头接耳,或低头刷屏,或委顿惫懒,此刻都焕然一新,聚精而会神,又聆听而失神—杨金鑫以她的见解和洞察力,以及逻辑清晰的表达力,洒脱不拘的台风,让这些经济、金融、旅游、文化的专家们黯然失色。我讶然平时和我们在一起嘻嘻哈哈、谦逊内敛的她,在台上竟然如此自信自在,言必有中。事后一想,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她读书多,善思考,明事理,通人性。学问至此,本就俯瞰世间诸般事务,谈一点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不似沧海而倾一瓢、九牛而遗一毛?

现在,她放在我案几上的,是这本《我们现在怎样做母亲》。我几乎是带着强烈的期待来读的。我知道,以她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和教育学的功底,一定又可以超拔同侪,超越市面上那些谈教育的诸多同类著作,而自有一番奇峰峥嵘。

从严格意义上说,杨金鑫不是现在市场上的什么“儿童教育”“家庭教育”“亲子教育”专家。太多的这类专家,其实就是“圣母婊”(我曾说现在很多网红类教育专家都是“圣母婊”冒充的),他们往往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和本质的问题,更不能提供真切有用的方法路径,只用他们所谓的“爱心”—那种“滥好人”才有的、泛滥成灾的、无原则、无是非、无底线、无差别的所谓的“爱”,包打一切: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怎么办?用爱来激励他;孩子不听话怎么办?用爱来感化他;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用爱来引领他;孩子叛逆怎么办?用爱来柔化他……总之,要和颜悦色,要循循善诱,要晓之以理,要动之以情,“爱”,就是这些伪专家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银样镴枪头”。他们就是这样毫无用处,你还不能说他们不对—爱,能不对吗?老实说,对这类书,我已经厌倦了。

以“母亲”为主题的书,太容易陷入这种泥潭了,太容易写成“母爱鸡汤”了,太容易写成“一切都对却对一切都错”的废话书了。但是,杨金鑫的审美高度和学术深度使她从根本上就杜绝了这种可能—写那样的文字,她已经不是那个“软件系统”了,不是那种话语方式了。她是用“思想”来直面教育,而她关注的,恰恰是教育思想,是教育中的“思想”。她当然关注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现象,但她的目标,则是透过这些现象,抽丝剥茧,层层掘进,让我们看到真问题,并用“思想”去照亮这些问题。她对世事的洞察、客观冷静的分析、严密的逻辑化表达,使这本书超越了那些所谓情感类、教育类书籍,让人觉得这是一部严谨的社会学著作—确实,它就是一本根植于社会学的教育学著作。

我曾经说过,人类教育史上那些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大多不是出自“教育家”,而是出自思想家、哲学家。像孔子、苏格拉底这样的人,他们对教育的深刻阐释和理解,其实不是因为他们是身体力行的教育家,而是因为他们是思虑深刻的思想家。杨金鑫其实没有从事过一线的教育,不是教师身份,她谈教育,不是依赖经验,而是依赖对人性的洞见和对社会的洞察。教育,离不开对人性的把握;教育,就是对人性的依循。

其实,教育的真问题,不外乎两点。

第一,教育的目的,是训练“人力”,还是养育“人心”?是使人成为一个功能性存在,还是努力避免人的工具化命运,使人成为主体性存在?孔子讲“君子不器”,庄子讲“大木不才”,《学记》讲“大德不官”,不从这样的角度看教育,永远都是隔靴搔痒,而且会把教育功利化,把人功能化,这就不是教育,而是训练,甚至是驯化了。

第二,最根本的教育手段,从来都不是技术,而是心性。至少都是根植于人类心性。一切有为法,都是梦幻泡影,无心性,不教育。

杨金鑫这本《我们现在怎样做母亲》,提出了十种母亲身上本来就具有但可能还未被发现的“母之力”,共情力、表达力、软实力、自我赋值能力……引领每位母亲都成为有力量的母亲。她不是提供给母亲们育儿技巧,而是打开母亲的心性智慧。所以,与其说杨金鑫这本书是一本讲母亲如何教育孩子成长的书,不如说是教母亲自己成长、自我发现、自我成就的书,是让母亲做身心健康女性的书,是女子在母亲的角色中得到新的自我赋值、获得母亲的本质、获得更高人生意义感的书。从这个意义上说,杨金鑫所要表达的是,在母子关系中,不仅是母亲赋予孩子人生教导,更是孩子赋予母亲新的生命。母子关系的产生,促成了母子的双向成就。

愿母亲们都能看到这本书。

 

鲍鹏山

 

2023年10月于偏安斋

 

 

 

二、作者的前言

 

 

写给母亲的情书

——诚实地爱自己,是人生的初恋

 

2023年10月9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经济学家克劳迪娅 · 戈尔丁(Claudia Goldin),获奖理由为表彰其“推进了我们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的理解”。克劳迪娅 · 戈尔丁利用200多年的数据来展示—虽然历史上男女之间的薪酬差距可以用教育和职业选择的差异来解释,但当今社会,这种差距主要存在于从事同一职业的男性和女性之间,且随着第一个孩子的出生而出现。对成为母亲的女性劳动力的关注,也是她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学界,探讨性别、妇女的公平问题往往被认为是非主流议题,诺奖对克劳迪娅 · 戈尔丁的肯定,昭示相关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世界前沿理论和实践问题。

1928年,10月。秋意正浓。英国剑桥大学的两个女子学院—纽汉姆学院和格顿学院—举行了一场以“女性与写作”为主题的演讲,演讲者是弗吉尼亚 · 伍尔夫(Virginia Woolf)。

在我们的想象中,这一定是一场盛况空前的演讲—台上是著名的女作家,台下是能够进入高等学府的、极为少数的、金字塔尖的女性,讨论的是关于女性与写作的话题—用今天的话说,肯定火花四溅、金句频出。但后世为伍尔夫作传的人记录:对这场演讲有印象的听众寥寥无几。一位学生依稀记得当时心中颇感失望;另一位则因为室内光线昏暗,加之伍尔夫的声音悦耳动听,整个演讲她从头睡到尾。而在伍尔夫的日记里,对这次演讲的感受也颇为复杂:“我感觉自己上了年纪,已经定型。她们中没人尊重我。每个人都十分热切、十分自我,大概也并不敬畏岁数、声望。敬重之类的情感少得可怜。”

或许是因为没有得到她期待的回应,又或者是她觉得关于这个话题,她还没有作出足够充分的表达。剑桥演讲几个月后,卧病的伍尔夫迸发了不可遏制的创作冲动,短短一个月就完成了当时畅销、后世长销的《一间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的初稿。在书中,她对复杂世界高度浓缩,提出了简洁直观的核心论点:“假如女性要写小说、要写诗,就必须一年要有五百英镑的进账,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附锁。”

写小说或者写诗,可以看作女性想去做、去创造的任何事情,其需要的前提是:“五百英镑”,是经济的独立; “一间自己的房间,附锁”,是思想的自由和行为的不被指点、打扰。

这无疑是一个具有时空穿透力的论断,仿佛是一盏恒定发光的明灯,但同时,伍尔夫找到并且点亮这盏灯的智识跋涉则更为引人入胜。在书中,她假托“我”就是“玛丽 · 贝顿”或者其他任何的名字,要去一个化名为“芬瀚”的学院去演讲。“我”走在草坪步道上,司铎现身制止—女性应该走碎石子步道; “我”去图书馆借书,一位满头银发、慈祥和蔼的绅士用低沉的声音含着歉意告诉&ld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