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举与士林风气:壹卷
  • 科举与士林风气:壹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科举与士林风气:壹卷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2.57 4.2折 78 全新

库存77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炎平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28646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29681019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引  言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王安石《读史》)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产生了士阶层。孔子是最早的 士的代表,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培养士的大师。士的教育, 以修身明道安天下为目的,为此就必须从政,以运用社会 公权力实现“治平”理想。于是有“学而优则仕”的主 张。这是在世卿制的贵族领主政治衰落的历史条件下,第 一次提出的、具体的尚贤政治原则。

战国至秦,官僚制逐渐代替世卿制。可是,两汉官 僚制下,功臣贵族不但享有世袭特权,有任子和赀选的规 定,而且从武帝开始实行的察举制,亦逐渐被权贵豪强所

 

001

 

 

 

 

 

 

科举与士林风气

/

 

 

把持,结果导致了魏晋南北朝的九品官人法。门选的实 质,乃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贵族等级政治。然而,士族 在特权地位上日益腐化,终于因为不能履行社会职责而 逐渐丧失其社会统治权力。科举制萌芽于南北朝,创制于 隋,逐渐成熟于唐,完善于宋,行用至于明清。它的出 现,又一次打破了特权。

王安石《李璋下第》诗曰:“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 谁云有种哉!”这是科举制下士人的豪语。

历史上最早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是秦末农 民起义领袖陈胜。秦汉之际社会变革的结果是成就了西汉 初年布衣将相的局面。可是布衣将相很快成为贵族,陈胜 之语竟在由汉至隋大约八百年间沉寂无闻。直到科举制兴 起,才永远打破了“将相有种”的世局。

科举制的出现,标志着贵族政治趋于终结和官僚政 治趋于完善,中国古代文官制度至此逐渐成熟,它以考试 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将孔子“学而优则仕”的尚贤主张 变为现实,从而对中国古代士人的命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 响。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以及“大登科金 榜题名,小登科洞房花烛”,是迷梦,也是现实。少数士 人因为科举制而扬眉吐气并施展抱负。

中唐名士独孤及《送虞秀才擢第归长沙》诗曰:“海 运同鹍化,风帆若鸟飞!”虞秀才科举登第,如鹍化为 鹏鸟,他此后的仕途,将一帆风顺,升迁之速,有若鸟

 

002

 

 

 

 

 

引 言

 

飞。诗人将科举对士人命运的改变,比作《庄子·逍遥  游》中化鲲为鹏的“海运”,反映了科举制在士人面前展  现了鹏程万里的前景。然而实际上,当科举这个“海运” 来时,化为鹏鸟的只是极少的鲲鱼。至于仕宦途中,大多  数人并不顺利。在功名场中,士人或沉或浮,时沉时浮,  命运莫测,所谓“得水蛟龙失水鱼”(李山甫《贺友人及  第》),乃是普遍的现象。这对士人的心态和行为,对士  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对士林内部的关系,对士人的家  庭,都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因而演出了无数的悲剧  和喜剧。

科举制这个深刻地改变了世运和文运的制度,虽创始 于隋,史籍却不载有关隋代科举的情况。从历史记载看, 这个制度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始于 唐代,而大盛于两宋及明清。本书所述,亦因此以唐代科 举为基本内容,兼采宋、辽、金、元及明清材料,以具体 的史实说明科举的创制和演进,科举与官僚制的结合,以 及科举官僚制度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世情和国情有何影 响,中国古代士人在科场和官场上有着怎样的命运和心 境,借以为科举时代的中国社会写照,为科举时代的中国 士人写心。

 

 

 

 

 

 

003



导语摘要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史论著作。本书以唐代科举为基本内容,兼采宋、辽、金、元及明、清材料,以具体的史实,说明科举的创制和演进,科举与官僚制的结合,以及科举官僚制度对于中国古代国家体制、政情国情、世态世风有何影响,中国古代士人在科场和官场有怎样的命运和心境,借以为科举时代的中国社会写照,为科举时代的中国士人写心。



作者简介

王炎平,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历史及文化教学、研究工作。有学术专著《孔子之道》《牛李党争考论》和学术论文集《治道与国运——以唐代政情为主》。与人合著(编)书有《中国历史上的今天》《中国诗词曲艺术美学大百科》《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等。



目录

目录
引  言 / 001
第一章  大能荣耀苦心人——科举述论 / 005
一 始觉文章可致身
——科举对于前代选官制度的突破 / 006
二 天子下帘亲自问
——制举 / 010
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明经科 / 019
四 文章世上争开路
——进士科 / 023
五 七岁神童古所难
——童子等诸科及秀才科 / 034
六 三条烛尽,烧残举子之心
——唐进士科考试 / 043
七 一切考诸试篇
——宋以后科举 / 058
第二章 九重方侧席,四海仰文明——科举与社会 / 069
一 赚得英雄尽白头
——科举与皇帝专制 / 070
二 共贺春司能鉴识
——科举与官僚政治 / 079
三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科举官僚政治的贵族化倾向 / 091
四 宰相须用读书人
——科举与政情政局 / 102
五 唯有春风不世情
——科举与世情世风 / 114
六 玉经磨琢多成器
——科举与学校教育 / 124
七 红裙争看绿衣郎
——科举与婚姻家庭 / 142
第三章 前程心在青云里——科举与士林风气 / 157
一 忧国忧民,匡时济世
——从政之风(上) / 158
二 只求身到凤凰池
——从政之风(下) / 165
三 特立敢言人所难
——议政之风 / 173
四 缦胡之缨,化为青衿
——劝学之风(上) / 195
五 一代文人有厄
——劝学之风(下) / 202
六 甲科争玉片,诗句拟花枝
——艺文之风(上) / 210
七 扫眉才子知多少
——艺文之风(下) / 223
八 九衢冠盖暗争路
——奔竞之风 / 241
九 满城冠盖九逵尘
——朋党之风 / 249
十  桂枝香惹蕊珠香
——华侈与狎邪 / 259
十一  命属天公不可猜
——侥幸与迷信 / 270
第四章 得水蛟龙失水鱼——科举与士人心态 / 277
一  鸿鹄振羽翮,翻飞入帝乡
——赴举者 / 278
二  知有杏园无路入
——不及第者 / 287
三  恬淡春风称意忙
——及第者 / 294
四  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
——及第而通显者 / 301
五  虚负凌云万丈才
——及第而沉沦者(上) / 310
六  此身合是诗人未
——及第而沉沦者(下) / 324
七  乍燃乍灭心中火
——穷通变态者 / 341
八  正己以待天下
——守道者 / 352
九  高尚其事,以道自尊
——超越者 / 361
十  柳暗花明又一村
——另辟蹊径者 / 375
附 论 天之未丧斯文也——清末废科举以后 / 387
结 语 丹青难写是精神 / 397
再版后记 / 412
第三版后记 / 413
附 识 / 414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史论著作。本书以唐代科举为基本内容,兼采宋、辽、金、元及明、清材料,以具体的史实,说明科举的创制和演进,科举与官僚制的结合,以及科举官僚制度对于中国古代国家体制、政情国情、世态世风有何影响,中国古代士人在科场和官场有怎样的命运和心境,借以为科举时代的中国社会写照,为科举时代的中国士人写心。



主编推荐

王炎平,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历史及文化教学、研究工作。有学术专著《孔子之道》《牛李党争考论》和学术论文集《治道与国运——以唐代政情为主》。与人合著(编)书有《中国历史上的今天》《中国诗词曲艺术美学大百科》《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等。



精彩内容

 

 

 

 

 

 

 

 

 

 

第一章   大能荣耀苦心人

——科举述论

 

 

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试群材。

学如吾子何忧失,命属天公不可猜。

意气未直轻感慨,文章尤忌数悲哀。

男儿独患无名尔,将相谁云有种哉。

(王安石《李璋下第》)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先后攻灭窦建 德和王世充,占领东都洛阳,唐朝统一天下的大局因以奠 定。次年三月,唐高祖颁诏举行科举考试。十月,全国各 州应举的士人会集长安。十二月,在吏部考功员外郎申世 宁的主持下举行考试,结果录取秀才一人,进士四人。这 是唐朝历史上第一次科举考试,也是见于史籍记载的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科举考试。

武德五年(622)登第的四名进士是:孙伏伽、李义

 

005

 

 

 

 

 

 

科举与士林风气

/

 

 

琛、李义琰、李上德。(《登科记考》卷一)他们的际 遇,揭开了中国古代读书人经由科举致身青云的历史性场 面。从此,中国古代读书人以“十年寒窗”之辛苦,追求 “一举成名”之荣耀, 一代又一代,在大约一千三百年 间,孜孜矻矻,悲悲喜喜,在人世间演出了多少动人心魄 的活剧。至今回顾,犹不禁令人浩叹!

 

 

 

一  始觉文章可致身

——科举对于前代选官制度的突破

 

唐朝武德五年举行的科举考试,虽然仅有四人进士及 第,但却以其异于前代的选官方式,开启了新的世局。其 中李义琛、李义琰兄弟“家素贫乏”,与从弟李上德皆被 举送京师参加科举考试。他们行至潼关,遇大雪,投宿旅 店,被拒于门外。有一位来自咸阳的商人深表同情,邀请 他们住进自己屋里。 一连住了数日,雪才停止。李义琛等 为报答商人厚意,商量卖掉驴子,置酒酬谢。商人却悄悄 离去,行前还赠予他们进京所需资费。后来三人皆由科举 入仕,李义琛官至雍州长史,李义琰官至宰相,李上德官 至司门郎中。(《唐摭言》卷七)这三位寒士,皆经由科 举做到高、中级官吏。这样的事,在士族门阀政治时代是 不可思议的。故历来评论科举制度时,都正确地指出这是

 

006

 

 

 

 

 

第一章 大能荣耀苦心人

 

对于魏晋以来九品官人法的否定。

否定是扬弃不是抛弃。全面地看这个问题,科举对于 前代选官制度,既有变革的一面,也有沿袭的一面。因为 一切选官制度,都以选拔国家各级各类管理人才为目的, 也都以当时提倡的德才为标准。九品官人法下,虽然是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但选官为致治,选官讲究 德才的目的和原则是一样的。司马炎代魏前夕,魏咸熙二 年(265)十一月,他下令诸郡中正官以六条标准选官:忠 恪;孝敬;友于兄弟;廉洁谦让;重信义;好学而修身。 (《晋书·武帝纪》)北魏孝文帝于延兴二年(472)六 月下诏,批评贡举猥滥,要求自今选举,“皆门尽州郡 之高,才极乡闾之选”(《魏书·高祖纪》)。可见,魏 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并非仅论门第,而是兼论德才,是在 门选的前提下选才。因为前提是门第,所以“上品无寒 门”。

但同是高门中人,则仍以才秀为美。《陈书·蔡凝  传》谓:“黄、散之职,故须人、门兼美。”意即黄门侍  郎、散骑侍郎这样的清官美职,必须人才与门第皆高。梁  武帝用刘孝绰为秘书丞,说是:“第一官当用第一人。” (《梁书·刘孝绰传》)即第一流官职当用第一流人才。  史载:吴郡张率被任命为秘书丞,梁武帝告诉他:“秘书  丞天下清官,东南望胄未有为之者。今以相处,为卿定名  誉。”(《南史·张裕传附张率》)可见,“望胄”子弟

 

007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