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语经典:文明及其不满(附英文版1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双语经典:文明及其不满(附英文版1本)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19.87 4.1折 48.8 全新

库存90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98754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8元

货号29677232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文明及其不满》是弗洛伊德晚年对当时西方人类社会现实进行深入剖析和批判的代表作,首次全面阐述了文明与本能的联系与对立。该书写于1929年,1930年首次以德文版出版。作者重新审视了其早期思想中的诸多问题,把许多关于个体心理的概念运用于文化与社会分析理论之中,家庭、社群、价值以及幸福等概念在本书中获得了独特的含义。本书是弗洛伊德后期对西方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发展等问题进行的基于精神分析视角的理性分析,是弗洛伊德晚年对其生活的欧洲社会文明问题的不懈探索和反思。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主要著作有《自我与本我》《精神分析引论》《抑制、症状与焦虑》《精神分析引论新编》《文明及其不满》等。


译者简介


周利云,西南财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资源与研究岗工作人员,四川大学英语学士、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的翻译与资料编辑工作,获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笔译二级证书,已出版《鲸奇之旅》等译著三部。



目录

第一章 001


第二章 015


第三章 031


第四章 048


第五章 059


第六章 071


第七章 079


第八章 094


专业术语表 111



内容摘要

《文明及其不满》是弗洛伊德晚年对当时西方人类社会现实进行深入剖析和批判的代表作,首次全面阐述了文明与本能的联系与对立。该书写于1929年,1930年首次以德文版出版。作者重新审视了其早期思想中的诸多问题,把许多关于个体心理的概念运用于文化与社会分析理论之中,家庭、社群、价值以及幸福等概念在本书中获得了独特的含义。本书是弗洛伊德后期对西方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发展等问题进行的基于精神分析视角的理性分析,是弗洛伊德晚年对其生活的欧洲社会文明问题的不懈探索和反思。



主编推荐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主要著作有《自我与本我》《精神分析引论》《抑制、症状与焦虑》《精神分析引论新编》《文明及其不满》等。

译者简介

周利云,西南财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资源与研究岗工作人员,四川大学英语学士、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的翻译与资料编辑工作,获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笔译二级证书,已出版《鲸奇之旅》等译著三部。



精彩内容

第一章

 

我们会产生这样一种印象:人们常常使用错误的衡量标准——人们追求权力、成功和财富,也羡慕别人拥有这些,却低估了生活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然而,在对这种情况做出概括性的判断时,我们很可能面临一种危险:忘了人类世界和人的心理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有一小部分人,让他们同时代的人钦佩不已——尽管他们的特质和成就与大多数人的目标和理想大相径庭,但他们的伟大也正在于此。人们无疑容易认为大部分人全然不会关心这些伟人,毕竟只有少数人欣赏他们。不过,由于人与人之间思想和行为存在差异,人们的“愿望冲动(wishful impulses)”也千差万别,所以事情也许并非那么简单。

在那一小部分例外的人中,有一位在写给我的信中自称是我的朋友。我曾经送给他一本我的小册子,在这本书里我将宗教视为一种幻想。他在回信中表示,他完全赞同我对宗教的看法,但他很遗憾我没有恰当地认识“宗教情绪(religious sentiments)”的真正根源。他认为,这种根源存在于一种特殊的感受中。他自己一直拥有这种感受,而且发现其他很多人也有这种感受,所以他猜想也许数以百万的人都如此。他将其称为一种“ 永恒”的感觉,一种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 就像“海洋一般的”—— 感觉。他补充道,这种感觉完全是真实的主观感受,而非一种信仰。它不能使人相信个体的永生,却是宗教能量的来源。各种教会和宗教派别都在利用宗教能量,并把它引向特定的渠道,毫无疑问也会把它利用到极致。他认为,即便一个人排斥一切信仰和幻想,仅凭他拥有这种海洋一般的感觉,他就可以称自己是宗教信徒了。

我非常敬重这位朋友,他自己还曾写诗赞颂幻想的魔力,但他的观点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我自己无法感受到这种“海洋一般的”感觉。我们难以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感觉。人们可以尝试描述感觉的生理迹象。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想以这种方法描述出那种“海洋一般的”感觉,恐怕行不通),结果只能求助于观念性的内容,因为观念最容易和感觉联系在一起。如果我对这位朋友的话理解正确的话,那么他说这话的意思,就和一个想法新颖又有点古怪的剧作家给他剧中想自杀的主角的安慰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我们无法抛弃这个世界。”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个体与外部世界成为一体、无法脱离联系的感觉。我想说,在我看来这似乎带有一种理性认知的性质,确实,并不是说它不带有感情色彩,而是它只带有这样一种与其他同类的思想活动一起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从我自身的经验来看,我无法说服自己相信这种感觉的原始属性。但是,我无权因此否认其他人真的产生过这种感觉。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正确地解释了它,是否应该将其视为整个宗教需要的“根本起源(the fons et origo)”。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