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家浜(汪曾祺文库本09)
  • 沙家浜(汪曾祺文库本0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沙家浜(汪曾祺文库本09)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16.66 4.4折 38 全新

库存3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曾祺 著,杨早 主编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25198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平装

开本64开

定价38元

货号29670525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言

1981年8月,汪曾祺动了回乡的念头。高邮与他,已暌违42年矣。但是此时汪曾祺在京剧院算“返聘”,前一段参加笔会较多,不太好再申请外出,因此他致信小学同学刘子平,希望高邮有关部门出函邀请。
据说,县领导根本不知道汪曾祺此时已誉满文坛的《受戒》《大淖记事》,最后邀请者只好搬出了“《沙家浜》的作者”这个名头,县领导听后神情惊讶,毫不犹豫地指示:“请他回来!”
《沙家浜》1963年改编自沪剧《芦荡火种》,次年进了中南海演出。后来有一次,汪曾祺亲自听到周恩来在布置完工作的时候,加了一句:“可不要‘人一走,茶就凉’啊!”这正是《沙家浜》里的经典唱词,汪曾祺原创。《沙家浜》这个剧名也是毛泽东亲自确定的。沈从文对《沙家浜》也相当欣赏,认为汪曾祺“笔下精彩,哪里是从二三年中训练班可以解决?哪里是一般训练方法即可解决”?
汪曾祺对《沙家浜》也有自信。有一次汪曾祺全家议论哪个“样板戏”好看,汪曾祺认为,“也就是《红灯记》《智取威虎山》能传下去”,原因是“有生活,有人物”。那《沙家浜》如何呢,他自信地回答:“那当然!……《智斗》肯定会传下去!”
就是汪曾祺准备回乡的1981年9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收入“汪曾祺”“沙家浜”两个词条。“汪曾祺”释文中说他“在创作中力求把传统的戏曲形式与现代的思想和审美观结合起来,并致力提高戏曲剧本的‘可读性’”。
因为汪曾祺小说、散文的名声太响,以至于大多数人都忘了,他的本行是“一级编剧”。早在1954年,汪曾祺写出了他第一个剧本《范进中举》,并获得北京市文化局年终汇报演出京剧一等奖。1962年1月更是进入北京京剧团,一直干到离休。
汪曾祺很清楚戏剧剧本跟小说不一样。“戏剧是不容深思的艺术,它当场给人感受,不可能供人思索。‘写诗文不能写尽,只能说二三分,写戏必须说尽,十分就得说出十分’,这是很有道理的。戏剧的结构是属于一种建筑,小说的结构是树木。”他此时的志向就是:“跟京剧闹闹别扭。”这一来就是二三十年,最后汪曾祺仍然感慨:“在京剧中想要试验一点新东西,真是如同一拳打在城墙上!”他对20世纪末的京剧看法是:“京剧的问题很严重,编导人才太缺乏,艺术观念太狭隘,没有追求,一代不如一代,十分危险。”
汪曾祺希望戏剧尤其是京剧,能够“把门窗都打开,接受一点新鲜空气,借以恢复自己的活力”,这新鲜空气一是民间的东西,一是外来的东西。他站在戏剧剧本作者的立场上说:“戏曲剧作者常常说自己低人一等,被人家看不起。当然这种社会风气是不公平的,但戏曲剧作者自己也要争气,把剧本的文学性提得高高的,把词儿写得棒棒的,叫诗人、小说家折服。”可见他想跟京剧“闹别扭”,就是要提高京剧剧本的文学性。
但是这种追求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容易让剧本变成审美价值高的文学文本,不利于上台搬演。老舍看过汪曾祺《范进中举》的初稿,曾在酒后对汪曾祺说:“你那个剧本——没戏!”他认为汪曾祺的剧本缺乏戏剧性。后来此剧搬演上台,果然又请人加了许多情节唱词。
本集所选三出戏剧,分别代表了汪曾祺戏剧创作的三种方向:《沙家浜》是奉命改编之作,但由汪曾祺执笔,文学性无疑大大提高,“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化用苏轼诗词,获得交口称赞;《范进中举》就是那出获了奖但“没戏”的作品,出自汪曾祺酷爱的《儒林外史》,刻画知识分子、官僚及民众,均入皮入骨;《小翠》改编自汪曾祺同样酷爱的古典小说《聊斋志异》,很俏皮,也很现代,当然也引来过无端的猜测,很让作者吃了苦头。
这三出戏剧可以让读者一窥汪曾祺这位一级编剧的剧本风采。另外,汪曾祺的京剧评论细致精到,有时比现场看戏本身还过瘾,也选了一篇《笔下处处有人》以为代表。《听遛鸟人谈戏》则涉及对京剧与当下观众关系的反思,见证了汪曾祺的“闹别扭”与“撞墙”。

杨早
2023年3月



导语摘要

《沙家浜》是“汪曾祺文库本”戏剧卷,收入汪曾祺的3部代表剧作(改编自沪剧《芦荡火种》的革命样板戏《沙家浜》、改编自《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改编自《聊斋志异》的《小翠》),以及2篇剧评。由此读者可以一窥汪曾祺作为“一级编剧”的戏剧天分。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著有短篇小说《异秉》《受戒》《大淖记事》等162篇,散文《昆明的雨》《故乡的食物》《人间草木》等550余篇,戏剧《范进中举》《沙家浜》等19部,以及诗歌、书信等共约250万字,有《汪曾祺全集》12卷、《汪曾祺别集》20卷。


主编:
杨早,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阅读邻居”读书会联合创始人,年度《话题》系列(2005―2014)主编。其祖父为汪曾祺同岁表弟。杨早研读汪曾祺作品30余年,著有《拾读汪曾祺》等,主编《汪曾祺集》等,参编《汪曾祺别集》。



目录

沙家浜  
范进中举  
小翠  
笔下处处有人
听遛鸟人谈戏



内容摘要

《沙家浜》是“汪曾祺文库本”戏剧卷,收入汪曾祺的3部代表剧作(改编自沪剧《芦荡火种》的革命样板戏《沙家浜》、改编自《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改编自《聊斋志异》的《小翠》),以及2篇剧评。由此读者可以一窥汪曾祺作为“一级编剧”的戏剧天分。



主编推荐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著有短篇小说《异秉》《受戒》《大淖记事》等162篇,散文《昆明的雨》《故乡的食物》《人间草木》等550余篇,戏剧《范进中举》《沙家浜》等19部,以及诗歌、书信等共约250万字,有《汪曾祺全集》12卷、《汪曾祺别集》20卷。

主编:
杨早,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阅读邻居”读书会联合创始人,年度《话题》系列(2005―2014)主编。其祖父为汪曾祺同岁表弟。杨早研读汪曾祺作品30余年,著有《拾读汪曾祺》等,主编《汪曾祺集》等,参编《汪曾祺别集》。



精彩内容

沙家浜
第二场 转移

〔前场十多天后。阳澄湖边,沙奶奶家门前。垂柳成行,朝霞瑰丽。
〔幕启:沙奶奶正在缝补衣裳。小凌整理绷带、药品。小王在折口袋。
小 凌 小王,来换药!
小 王 换药?我不换!
小 凌 为什么?
小 王 小凌!咱们药品这么困难,应该先尽着重伤员用,我这伤很快就会好了。
小 凌 药是不多了,可是咱们的流动医院很快就要给咱们送药来了。你的伤不算重,可也不算轻啊!
小 王 我是轻伤员!
小 凌 轻伤员?那指导员带着轻伤员帮助老乡收稻子,为什么不叫你去呀?
〔小王语塞。
小 凌 小王,来换药吧!
小 王 我就不换!
小 凌 指导员叫你换的!
〔小王无可奈何地同意换药。回身看见沙奶奶。
小王/小凌 沙奶奶!
沙奶奶 ?!小王,你们伤病员同志,就应该听医生、护士的话,可不能由着性子来!
〔小王顺从地让小凌为他换药。
小 凌 瞧,沙奶奶都批评你了!
小 王 哼!沙奶奶特别喜欢你,所以说话就总向着你呗!
沙奶奶 你说我向着她,我就向着她!人家姑娘说话办事总占在理上,我就喜欢她嘛!
小 王 那,赶明儿让四龙跟我们走,把小凌给您留下,我们拿姑娘换您个小子!
沙奶奶 那敢情好!沙奶奶这辈子养了四个儿子,还就是缺个女儿呀!
〔沙奶奶坐。小凌搬小凳坐沙奶奶身边。
小 凌 沙奶奶,您总说您有四个儿子,怎么我们就看见四龙一个人哪?
沙奶奶 (万分感慨,阶级仇恨涌上心头)那都是过去的事,还提它干什么!
小 凌 沙奶奶,我们都想听听。
小 王 是啊,沙奶奶,您说给我们听听。
沙奶奶 (满腔仇恨,忍不住向亲人控诉一生的苦难。唱“二黄三眼”)
说来话长……
想当年家贫穷无力抚养,
四个儿有两个冻饿夭亡。
遭荒年背上了刁家的阎王账,
为抵债他三哥去把活儿扛。
(转“原板”)



媒体评论

★ 若世界真还公平,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沈从文
★ 他是我认为全中国文章写得较好的,一直到今天都这样认为。
——黄永玉
★ 我的作品倘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只是因为我不会写别人那样的作品。
——汪曾祺
★ 汪曾祺的光芒里,是我们对传统的迷恋。他用非常中国化的文风征服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因而又显出特别的“新潮”,让年轻的人重新树立了对汉语的信心。
——王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