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戒(汪曾祺文库本02)
  • 受戒(汪曾祺文库本0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受戒(汪曾祺文库本02)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21.64 5.7折 38 全新

库存276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曾祺 著,杨早 主编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ISBN9787515524979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开本64开

定价38元

货号29670455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言

1980—1983年,有研究者称这是汪曾祺小说创作的“黄金四年”。
1980年8月12日,汪曾祺用两个上午写成了《受戒》。《受戒》写成之后,汪曾祺给剧团几位要好的同事看过,他们看了都很激动,觉得美,梁清濂还发出了汪曾祺当初看沈从文小说时的感叹: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不过,同事们都认为这篇小说没地方发表。
《受戒》发表之后,震动文坛。读者们到处打听:汪曾祺是谁?后来北京门头沟一位公社书记告诉汪曾祺:有一天,他们公社的大队书记会,开完收拾会场时,发现会议桌的塑料台布上有一些用圆珠笔写的字。这些字迹是对面坐着的两位大队书记写的,一人写一句,写的是《受戒》里明海和小英子的对话。
但是《受戒》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也没能获得当年的全国短篇小说奖。“小和尚谈恋爱的故事”有什么意义?当时的人还把不准。年,汪曾祺写出他的小说里最像故事的一篇《大淖记事》,这篇小说有着完整的头尾与明显的善恶冲突。第二年,《大淖记事》获得了第四届全国短篇小说奖。这是汪曾祺一生中唯一一次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
从《受戒》《大淖记事》开始,汪曾祺将他在20世纪40年代已经开启的“高邮世界”带给了广大读者。《陈小手》《八千岁》《徙》《鉴赏家》触及了高邮底层社会的各行各业。《陈小手》差点儿成为《人民文学》的头条。这篇小说只有不到1500字,却有着异常沉痛的情绪。一位美国教授后来说:这是真正的短篇小说。《八千岁》则写出了抗日战争时期高邮沦陷前后的社会百态,这篇小说引起海内外读者,包括在美国的张爱玲的注意。《徙》写的是汪曾祺的小学、初中国文老师高北溟,写这篇小说是在山东的黄岛笔会。有位女作家去串门,大为惊异:都80年代了,还有人用毛笔写作,真不怕费事!——汪曾祺认为,要写自己的国文老师,就得用毛笔写,才有那种味道。《鉴赏家》写果贩叶三与大画家季匋民的毕生友谊,这是发生在高邮的实事,汪曾祺将之写得别有风致。
小说创作之门一旦打开,汪曾祺的生活经历像大运河的流水一样涌向笔端。《职业》只写了一个孩子叫卖与游戏这两个场面,却是汪曾祺自己最喜欢的小说,从1947年到1982年,至少重写了四次。《鸡毛》堪称当代短篇《儒林外史》,寥寥数千字写出了大后方昆明的生活图景。
《七里茶坊》是汪曾祺在张家口下放时期的生活记录。有一位学化工的大学生看了《七里茶坊》后给汪曾祺写了封信说:“你写的那些人就是我们民族的支柱。”《安乐居》则是汪曾祺住进北京蒲黄榆新居后写小酒馆里的北京老头们——汪曾祺常常因为这篇小说被列为“京味作家”,但是他自己不承认,说“被称或自称‘京味’的作家则比较缺乏思想,缺少人道主义”。这个这个,老头儿真敢说。

杨早
2023年3月



导语摘要

《受戒》是“汪曾祺文库本”小说卷之一,收入汪曾祺创作中期(黄金时期)的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陈小手》《八千岁》《徙》《鉴赏家》《职业》《七里茶坊》《鸡毛》《安乐居》《金冬心》。这11部短篇写于1979―1986年,具有典型的“高邮叙事”风格,是其创作成熟期最具京派淳朴风格的小说作品。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著有短篇小说《异秉》《受戒》《大淖记事》等162篇,散文《昆明的雨》《故乡的食物》《人间草木》等550余篇,戏剧《范进中举》《沙家浜》等19部,以及诗歌、书信等共约250万字,有《汪曾祺全集》12卷、《汪曾祺别集》20卷。


主编:
杨早,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阅读邻居”读书会联合创始人,年度《话题》系列(2005―2014)主编。其祖父为汪曾祺同岁表弟。杨早研读汪曾祺作品30余年,著有《拾读汪曾祺》等,主编《汪曾祺集》等,参编《汪曾祺别集》。



目录

受戒  001
大淖记事  037
陈小手  074
八千岁  079
徙  112
鉴赏家  155
职业  169
七里茶坊  177
鸡毛  206
安乐居  224
金冬心  246



内容摘要

《受戒》是“汪曾祺文库本”小说卷之一,收入汪曾祺创作中期(黄金时期)的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陈小手》《八千岁》《徙》《鉴赏家》《职业》《七里茶坊》《鸡毛》《安乐居》《金冬心》。这11部短篇写于1979―1986年,具有典型的“高邮叙事”风格,是其创作成熟期最具京派淳朴风格的小说作品。



主编推荐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著有短篇小说《异秉》《受戒》《大淖记事》等162篇,散文《昆明的雨》《故乡的食物》《人间草木》等550余篇,戏剧《范进中举》《沙家浜》等19部,以及诗歌、书信等共约250万字,有《汪曾祺全集》12卷、《汪曾祺别集》20卷。

主编:
杨早,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阅读邻居”读书会联合创始人,年度《话题》系列(2005―2014)主编。其祖父为汪曾祺同岁表弟。杨早研读汪曾祺作品30余年,著有《拾读汪曾祺》等,主编《汪曾祺集》等,参编《汪曾祺别集》。



精彩内容

受戒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他是十三岁来的。
这个地方的地名有点怪,叫庵赵庄。赵,是因为庄上大都姓赵。叫作庄,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这里两三家,那里两三家。一出门,远远可以看到,走起来得走一会儿,因为没有大路,都是弯弯曲曲的田埂。庵,是因为有一个庵。庵叫菩提庵,可是大家叫讹了,叫成荸荠庵。连庵里的和尚也这样叫。“宝刹何处?”——“荸荠庵。”庵本来是住尼姑的。“和尚庙”“尼姑庵”嘛。可是荸荠庵住的是和尚。也许因为荸荠庵不大,大者为庙,小者为庵。
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不叫“出家”,叫“当和尚”。他的家乡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画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乡出和尚。人家弟兄多,就派一个出去当和尚。当和尚也要通过关系,也有帮。这地方的和尚有的走得很远。有到杭州灵隐寺的、上海静安寺的、镇江金山寺的、扬州天宁寺的。一般的就在本县的寺庙。明海家田少,老大、老二、老三,就足够种的了。他是老四。他七岁那年,他当和尚的舅舅回家,他爹、他娘就和舅舅商议,决定叫他当和尚。他当时在旁边,觉得这实在是在情在理,没有理由反对。当和尚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吃现成饭。哪个庙里都是管饭的。二是可以攒钱。只要学会了放瑜伽焰口,拜梁皇忏,就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钱。积攒起来,将来还俗娶亲也可以;不想还俗,买几亩田也可以。当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聪明记性好。他舅舅给他相了相面,叫他前走几步,后走几步,又叫他喊了一声赶牛打场的号子:“格当嘚——”,说是“明子准能当个好和尚,我包了!”要当和尚,得下点本——念几年书。哪有不认字的和尚呢!于是明子就开蒙入学,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字》《幼学琼林》《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每天还写一张仿。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
舅舅按照约定的日期又回了家,带了一件他自己穿的和尚领的短衫,叫明子娘改小一点,给明子穿上。明子穿了这件和尚短衫,下身还是在家穿的紫花裤子,赤脚穿了一双新布鞋,跟他爹、他娘磕了一个头,就随舅舅走了。
他上学时起了个学名,叫明海。舅舅说,不用改了。于是“明海”就从学名变成了法名。
过了一个湖。好大一个湖!穿过一个县城。县城真热闹:官盐店,税务局,肉铺里挂着成边的猪,一个驴子在磨芝麻,满街都是小磨香油的香味,布店,卖茉莉粉、梳头油的什么斋,卖绒花的,卖丝线的,打把式卖膏药的,吹糖人的,耍蛇的,……他什么都想看看。舅舅一劲地推他:“快走!快走!”
到了一个河边,有一只船在等着他们。船上有一个五十来岁的瘦长瘦长的大伯,船头蹲着一个跟明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剥一个莲蓬吃。明子和舅舅坐到舱里,船就开了。
明子听见有人跟他说话,是那个女孩子。
“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
明子点点头。
“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
“你叫什么?”
“明海。”
“在家的时候?”
“叫明子。”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我家挨着荸荠庵。——给你!”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个莲蓬扔给明海,小明子就剥开莲蓬壳,一颗一颗吃起来。
大伯一桨一桨地划着,只听见船桨拨水的声音:
“哗——许!哗——许!”
…………

荸荠庵的地势很好,在一片高地上。这一带就数这片地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门前是一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着弥勒佛。不知是哪一位名士撰写了一副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佛背后,是韦驮。过穿堂,是一个不小的天井,种着两棵白果树。天井两边各有三间厢房。走过天井,便是大殿,供着三世佛。佛像连龛才四尺来高。大殿东边是方丈,西边是库房。大殿东侧,有一个小小的六角门,白门绿字,刻着一副对联:
一花一世界
三藐三菩提
进门有一个狭长的天井,几块假山石,几盆花,有三间小房。
小和尚的日子清闲得很。一早起来,开山门,扫地。庵里的地铺的都是箩底方砖,好扫得很,给弥勒佛、韦驮烧一炷香,正殿的三世佛面前也烧一炷香、磕三个头,念三声“南无阿弥陀佛”,敲三声磬。这庵里的和尚不兴做什么早课、晚课,明子这三声磬就全都代替了。然后,挑水,喂猪。然后,等当家和尚,即明子的舅舅起来,教他念经。
…………



媒体评论

★ 若世界真还公平,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沈从文
★ 我的作品倘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只是因为我不会写别人那样的作品。
——汪曾祺
★ 汪先生是短篇小说大师,一篇《受戒》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创作中尚有诸多清规戒律时另唱别调,令人耳目一新。
——莫言
★ 汪曾祺的光芒里,是我们对传统的迷恋。他用非常中国化的文风征服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因而又显出特别的“新潮”,让年轻的人重新树立了对汉语的信心。
——王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