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23.29 3.3折 ¥ 69.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远兰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7744505
出版时间2023-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8元
货号29660967
上书时间2024-10-21
浑茫尘海中发掘心灵甘泉
一
桑梓代有才俊出,80后作家远兰推出散文集《逝水流年》。全书分“草木之流年”“故乡之流年”“流年之故事”“流年之感情”“节日之流年”“流年之思索”六辑。所谓“流年”,就是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作者反复咀嚼“流年”,浑茫尘海敞现,沧桑感油然漫溢,目标则指向未来。作者以散文样式记录了新千年以来,四季变化,生活变化,稍纵成“流年”的“身边世界”:这“世界”是作者置身的人生场域,脐连着现实乡土、求学和工作——人生的拓展,连接互联网,扩展至“身边世界”,并确立在做好本行工作的同时,“以文字(写作)立世”的精神方向,且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人事皆沧桑成为“写字者”(即作家)的必要情怀,作家的历史(客体)意识由此显现;年轻作者以“流年”之况味自检自视,显出此书的独特风貌。
全书明快而温馨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简朴却浑茫的尘海世界,作者在此世界中的自我探寻、自我塑形,年轻一代对人的尊严、人的创造、人的价值从容而执着的追求,作家的主体精神——新世纪现代韵味尽在其中。
于是读者看到——我更感觉到,从乡土叙事角度,与40后、50后、60后、70后等数代作家的乡土视野相区别,《逝水流年》显现了长处与局限熔于一炉的80后乡土体验或乡土观察。
二
这个世界是物序(如春夏秋冬、农历节令)、物象(如酷暑寒冬、黎明或黄昏)、物质(如鲜花、水果、菜园、故园、校园)和人(如乡土老人、亲人、恋人、青年学子)——形下的世界,在第一辑和第二辑体现较多,是作者进入并连接世界的通道;也是心象即情感、心灵和精神——形上的世界,在后几辑体现较浓郁,是她立足形下世界的精神升华,精神世界灿然展开。于是有她既形下也形上的对现实的感怀和感悟:“新时代的任何工作的细节,总是让她觉得有种不可思议的忙碌。”“生活让我觉得困倦,有时候也让人觉得有些麻木。”困倦和麻木中的忙碌,就是迷茫中的忙碌,这是她对当下浑茫尘海的精准感觉。此书的精神质地由此突显。
在“忙碌”“麻木”后正是人生被动和空转状态。于是她“用古人的诗句疗伤”“读书写字会让人的心境变得平和很多,看待事情的角度会不一样,收获甚多”。最后归结于自己对文字即写作的感悟与自我鞭策,文字煮烟火,以笔叩世,以文立世。年轻作家朴素、从容、细腻,笔触由近而远、由人及己、由己及人,接地气地延展这个世界,浑茫尘海如在目前。因而此书具备了可贵的生活现实感和个人精神现实感——这正是新生代乡土作家常见的写作姿态。
物象心象相互转换,呈现繁复世界微妙的一面,由此彰显作家温婉而专注的独特笔力。数十年乡土生活和写作的经历,让我熟悉作者所描摹的山乡四时之景和家道情怀,但我感慨年轻的作者对山乡耽念之深,惊奇于她对世界“浑茫时刻”的幻变作出如此细密精确的描述,这固然体现出她老到的笔力,也表明她将乡土之爱、生活之爱和人生之爱熔为一炉——在浑茫世界和平凡工作里不同凡响,活出自己的精气神。
在《逝水流年》,夜晚站在桥下看县城灯火,辨识夜色朦胧中图画般的县城:“一座城就像一个人,她有很多面,只要用心感受她的脉搏,便可以读懂她。疫情时,她是沉静的;平日里,她是百味的;白昼,她是热闹的;夜晚,她是安静的;霓虹灯下,她是妖媚的;阳光下,她是夺目的。”在《当我老了以后》,夜幕降临的时刻,在微微光亮中寻着艳丽的三角梅。作者联想,“当我老了,我也许也会像这黄昏一般,慢慢地退出闪耀光芒的世界”,但在事业的追求中,“还会像青春年少时那样泪流满面或者笑意浓浓”。在《春之叹》,从幽暗昏黄灯光中未发觉与妆台颜色融为一体的木梳,却突然在伸手可及中被发现了,这给人太多的人生哲理。我以为,从混沌世界做出深入细致的辨识,发现别致的美,需要精神基础,要有一颗发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敏锐心智。
其实,从作者出生、成长、读书和参加工作,故乡(乡村)、学校(中小学和大学)和县城(成家和工作)构成了她现实人生即现实世界基本的“三维”,层级分明,轨迹简约。然而,依持着现代风,凭着互联网,在她执守本职工作的同时,读书,思索,创作,检视别人也检视自己,记录亲友也记录自己,记录物化(形下)的浑茫景象,记录心灵(形上)的至情景象,生命和精神的触觉生发开来,在寻常的季节交替并感怀中,在景致的细密描摹中,她“对于文字有一种无言的热爱”,写散文,写教育随笔,还坚持写小说,慢慢地,她“发现文字真的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而享受到莫大的乐趣,写作于她是自己精神的存在,也是自己生命的存在,其精神维度显而易见。所以,精神视野宏开,奇妙而浑茫的世界在她笔下从容展开了,她捕捉稍纵即逝的变幻景色,而且能富有感情地进行追溯和描摹。就这样,在与世界亲和的接触中,她形成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具备世界文学视野,由读写而成就自己精神世界的人,才能看到尘海之浑茫,进而在置身的尘海世界里感受到明光和温馨,人性和人情,并强化自己的精神执着。应该说,这是作家的艺术能力,更是作家的精神能力,由此区别于另一个作家。准确地说,作者在向成为“这一个”作家拓进中出手不凡。
三
应该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乡土,但只要真正书写乡土,总会触碰到乡土中亘常的东西,就是基于乡民人性人心的平常理平常心,而所谓乡民,首先就是血亲及其派生的乡村情愫。像我们这样20世纪60年代下放乡土(从城镇进入陌生的乡土)的城镇知青,是从教科书及大集体的生产队(人民公社体制)层面感受乡村和中国农民的,由于当时语境和精神资源受限,对乡土的“前世”无所知,当然对中老年农民身上那种根性乡脉无所察。我在持续而坚韧的乡土写作——成为一个作家过程中,才发觉自己有既是生活也是精神的这一缺陷,同时以“读书、写作和田野作业”的方式克服自己这一短板,重新检视老年乡友的一些话语和行状,进而发现广袤的、动荡变化的,曾经涵养我们民族心灵的文化乡土。以 21 世纪初的乡土纪实《重返下放地》《底层的热力》为例,我是从“宏观生活中个人命运”实现与乡土的连接,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心灵结构的铺展和发掘是我乡土写作的通道。
但80后的远兰,她虽在山乡成长而与乡土缱绻不绝,以此书为证,她的笔下却不见人民公社体制衍生的诸种物象和心象——公社生产体制的影子,从作者人生阅历及写作角度,对包产到户改革开放的七八十年代未做涉及,当然可以归于她年轻又在外读书的缘故,也有她写作的当下语境变化而形成的要求或叫“遮蔽”。她只能从身边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等亲人身上建立自己的乡村记忆,这应该是拥抱乡土的正途。也许她的上辈乡亲言说中会有所提及,但她没有相关感觉,随着“包产到户”,乡民思想大解放,勤劳智慧大释放,人潮大流动,成为新乡村生活的基本面,以亲情为基础的农人是人的原型。于是作者直率而真诚地把亲人和故园的描摹置于笔端,倒获得情有所寄的艺术效果。
《家乡的野菜》一文,把家乡常用的苦菜跟母亲的悉心制作和乡野大地连接起来。《爷爷和风筝》写了爷爷制作风筝的爱心和耐心,从而“给我们的童年染上了缤纷的色彩”,也就是注入了乡间童年的底色。又如《栀子花开 母爱飘香》写母亲的辛劳节俭,从青年到老年数十年如一日,不但抚育着子女,进城还关心乡下家里的鸡鸭,生怕饿着了它们。这不正是延续千年而未变的博大情怀吗?其实,作者已经触及了母亲情感和行状的社会内涵:“母亲的一生受过太多的挫折,她曾和我们说过,以前没东西吃的年头,她那一辈的人吃过树叶。母亲小时候上学要走很远的路程……”《我的母亲》中,母亲向子女“诉说父亲的节省和抠门”,在那个年代,为渡过饥饿困苦,乡民把“乡土性”发挥到极致而烙在血液中、记忆里。
若要进入母亲这本“厚书”或乡土这本“厚书”,势必正面迎对并深掘“母亲”及乡亲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梳理其变化和变迁轨迹。了解“客体”及演变,这也是摆在作者——年轻一代作家面前的社会和艺术审美,即强化“主体”的必修课。
四
作者笔下的乡土着眼的是亲人朋友,他们身后的历史演变及情感变化隐而不见,仿佛乡土生活从来是“单家独户”的状态。借用朱羽《历史、形式与文化政治》的观点,所谓“文学性”,指涉了两重性:第一,文学参与构造实践——它是实践中的一个环节,没有文学,现实完整的经验形态将不一样;第二,文学可以再现实践自身隐而未现的部分——危机、悖论、难题,也构成了某种可能的世界,这些“议题”可解决,向当下敞开。在这个意义上,它既是历史又不只是历史。因为非虚构的美学设计要求作家进入真实领域,根据第一手材料来讲述自我的观察与体验。显然,作者散文写作的文学实践在“再现实践自身隐而未现的部分”,即第一手资料。
作者“发掘心灵甘泉”更富有庄重的意味,整体性的历史文化视野更应该是她的精神“甘泉”。
五
同样是浑茫尘海中描写物象变化,作者与自我精神修炼、自我工作和写作定力相联系。《南湖,心灵的沉静之行》写道:“远处的山,在月色和星光的映衬下如一幅抽象画,没有白天的一目了然和绿色肆意,却让我看到了它此刻的沉静与豁达。”这是从大自然和尘海中发掘的精神力量。
同时从亲人、师友——身边发掘与己相连的闪光点,从坚持写作中凝聚精神的力量,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宽容宽待、修身修心。第六辑“流年之思索”有几篇文章就直接联系自己的写作,诉诸这种自我提振。如《追梦路上》,“教书育人是人生修行路上的一种,写作也一样”。文学是修行,更能充实和强化人生修行。《不忘初心》写到始于初一写日记、高中写作文,而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在疫情期间萌发“长期从事写作的爱好”,征文获奖,她一发不可收,迎来了自己“可
以用手机和电脑书写的时代”即网络时代。不同于我辈大部分用稿纸手写的时代,作者是全新的年代。
末篇《文字煮烟火》是对自己写作的检视,是对自己写作的期冀。除写散文和教育随笔,作者还坚持写自娱自乐的小说。既可指引自己进入更高的精神世界,也可作为“朋友”,让人充满烟火气,在生活中还可结识许多爱好文字的朋友。
非烟火煮文字而是文字煮烟火,乃作者写作的独白,凸显了作者主体性选择,就有了这本人生阶段性的精神成果。本书是作者远兰一个好的开步,相信她能走得更远。
是为序。
李伯勇
2022年2月15日洋田
(李伯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专业作家)
这个世界是物序(如春夏秋冬、初秋或深冬、农历节令)物象(如酷暑寒冬,黎明或黄昏)物质(如鲜花、水果、菜园、故园、校园、城邦)和人(如乡土老人、亲人、恋人、青年学子)——形下的世界,在第一二辑体现较浓,是作者进入并连接世界的通道;也是心象即情感、心灵和精神——形上的世界,这在后几辑体现较浓郁,是她立足形下世界的精神升华,精神世界灿然展开。于是有她对既形下也形上的对现实的感怀和感悟:“新时代的任何工作的细节,总是让她觉得有种不可思议的忙碌。”(《小情小绪》)“生活让我觉得困倦,也让人觉得有时候有些麻木。”困倦和麻木中的忙碌,就是迷茫中的忙碌,这是她对当下浑茫尘海的精准感觉。此书的精神质地由此突显。
在“忙碌”“麻木”后面正是人生被动和空转状态。于是她“用古人的诗句疗伤”“读书写字让人的心境变得平和了很多,看待事情的角度会多个方面,所以自己也收获甚多。”(《生命的意义》)最后归结于对自己“文字”即写作的感悟与鞭策,文字煮烟火,以笔叩世,以文立世。年轻作家的朴素,从容,细腻,笔触由近而远、由人及己由己及人、接地气地衍展这个世界,浑茫尘海如在目前。因而,此书具备了可贵的生活现实感和个人精神现实感。
远兰,江西省作协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素心如简》编辑,《语林》签约作家。
第一辑 草木之流年
夏之山风 002
春之涯 003
红色山茶花 005
花开花谢 人生常态 007
暮春遐思 009
白鹤的世界 011
初冬时光 012
美丽的日晕 014
清晨漫步 016
欣赏身边的春色 018
小城之紫薇 020
我愿是一只鹿 023
夏天的雨 025
初秋漫步 028
绿萝 031
漫步天沐 033
山色空蒙沁人心 035
春日 036
阳光多肉 038
暖阳下的一树金黄 040
第二辑 故乡之流年
星星和萤火虫 044
夜里的无助与温馨 046
藏在新衣里的母爱 048
人生马拉松 050
清晨的慢节奏 053
我眼中的汝城温泉 055
爷爷和风筝 058
雨中漫步 060
最爱那一片绿 062
栀子花开 母爱飘香 064
北风如我 066
童年的雨天 068
橙香溢满初冬 070
南湖,心灵的沉静之行 072
初秋的雨 074
第三辑 流年之故事
怀念家乡的雪 078
最美“战疫”女人 080
寄相思,更懂珍惜 083
小镇的花 美好的人 085
婆婆老了 088
我的母亲 090
不幸与幸运 093
朦胧的回忆 095
地瓜的味道 097
秋天的回忆 100
天空和母亲 103
森林小火车 105
母校印记 107
苹果的香味 108
记忆深处的竹林 110
家乡的野菜 112
旗袍,让你绽放更美的自己 114
神秘的“追求者” 116
旅程的相伴 118
童年里的梧桐树 121
第四辑 流年之感情
你的纯,我的白 124
扫尘的欢乐 126
喜悦相逢 128
碎言碎语叹流年 130
回眸逝去的岁月 134
离别的意义 136
小情小绪 138
清明·追思 143
逝水流年 146
无言的父爱 148
以心灵感化心灵 151
火车岁月 154
至亲味道 156
这些年 158
冬日里阳光的温暖 161
木槿花和凌霄花 164
第五辑 节日之流年
一年的一半岁月,请温柔度过 168
“520”的快乐 170
爱在“六一” 171
那条广告词的魅力 174
母亲的节日 177
小满说完美 179
一个美丽的地方 181
重阳节里话晚年 183
儿时端午节 185
又闻桂花香 187
第六辑 流年之思索
当我老了以后 192
学会放轻松 194
向阳而生 197
每个人的幸福 199
请不要忘记那些执灯的人 201
生命的意义 202
时光荏苒 205
两说 207
修身修心 209
热爱便是生活 211
真实的存在 213
八月 215
沉默蕴含语声 217
追梦路上 219
不忘初心 221
思念的雨夜 224
歌一曲 观你心 226
距离以外的美 229
心若有光,自会成长 231
给点阳光会更灿烂 233
文字煮烟火 236
这个世界是物序(如春夏秋冬、初秋或深冬、农历节令)物象(如酷暑寒冬,黎明或黄昏)物质(如鲜花、水果、菜园、故园、校园、城邦)和人(如乡土老人、亲人、恋人、青年学子)——形下的世界,在第一二辑体现较浓,是作者进入并连接世界的通道;也是心象即情感、心灵和精神——形上的世界,这在后几辑体现较浓郁,是她立足形下世界的精神升华,精神世界灿然展开。于是有她对既形下也形上的对现实的感怀和感悟:“新时代的任何工作的细节,总是让她觉得有种不可思议的忙碌。”(《小情小绪》)“生活让我觉得困倦,也让人觉得有时候有些麻木。”困倦和麻木中的忙碌,就是迷茫中的忙碌,这是她对当下浑茫尘海的精准感觉。此书的精神质地由此突显。
在“忙碌”“麻木”后面正是人生被动和空转状态。于是她“用古人的诗句疗伤”“读书写字让人的心境变得平和了很多,看待事情的角度会多个方面,所以自己也收获甚多。”(《生命的意义》)最后归结于对自己“文字”即写作的感悟与鞭策,文字煮烟火,以笔叩世,以文立世。年轻作家的朴素,从容,细腻,笔触由近而远、由人及己由己及人、接地气地衍展这个世界,浑茫尘海如在目前。因而,此书具备了可贵的生活现实感和个人精神现实感。
远兰,江西省作协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素心如简》编辑,《语林》签约作家。
夏之山风
盛夏里某一天的夜晚,我独自驱车去了山顶。
那里的山风很大很大,四处的树木随风舞动,我站在山的崖边,裙摆飞扬。
那来自大自然的风肆意吹着我的长发,我近乎忘记了白日的繁忙;远望城里的点点灯光,我在心底感叹着时光。春来了又夏,秋而冬返,我们都在季节里思量,思量那些关于风的故事与传说。
听说近处的商务楼、住宅区是剩下的未完工的楼房;听说更远一点的楼盘是政府引进的高端项目。
不过此时,挖掘机都停止了声响;工人们也都已经下班,他们在楼下的旷地上,伴着馥郁的清风,围坐在圆桌旁,惬意地乘凉。他们三五成群,笑声朗朗;外边池塘里的青蛙在清脆地“呱呱呱”叫着,声音响彻整个旷野山村,好像在为那似瀑布飞流直下的激昂乐曲伴奏一般!
那“呼啦啦”刮来的风,轻轻爱抚着我的脸颊。他似一位柔情的男子般,缓缓行至此山,只为了和我说几句“纸短情长”。我听见了他的心声,有“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单纯善良。
要是每日的晚上,我都能伴着那山风工作两三小时,该会有风一样顺畅的心情吧?要是每个夜晚,我都能于那山中深思,只听风之召唤,该会是如风这般安然的吧?要是日日夜夜,我都能聆听到这绝美的大自然之音,是不是我就会多几分生活的灵感?
感谢那山风,曾抚摸我的脸庞;感谢那山风,它教会了我安静地沉思;感谢那山风,让我知道,有一种境界,是我一直需要去追求的呀!
春之涯
春天里的事很多
而你
是让我最为不解的一个
如春雨来了又走
如春日暖了又冷
而我始终看不透
这是怎样的一个结局
阵雨打湿我的内心
阳光又似温暖过昨日的那块土地
而我依然迷茫
如何不去思量
这春日里婀娜的白玉兰
是我丰盈内心最虔诚的告白
四季轮回,春天伴着欢快的新年曲调而来。
春天依然是我心底最迷人的季节。它诗意、温暖,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季节。
早晨的空气充满诗一样的灵性,潮润而美妙。鸟儿在窗边叽喳,忽而飞落地上,忽而飞到高树上吟唱。
春风吹遍每一处田地,它抚摸着大地,给大地一片绿色的温暖;春光四射,活跃在每个人的心间。
油菜花儿金灿灿,白蝴蝶似一位仙女在丛中飞舞,蜜蜂欢快地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