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81.58 6.8折 ¥ 120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赵爱学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ISBN9787507767179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20元
货号29626548
上书时间2024-10-21
序言
何遂先生繪園舊藏甲骨因收入《卜辭通纂》《殷契佚存》等爲學界所熟知,但繪園舊藏甲骨全貌及來龍去脉却少爲人知。2019 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現名古代史研究所)整理出版了《繪園所藏甲骨》1(本書一般簡稱“古代史所本”),收録甲骨102 片,爲學界了解繪園甲骨全貌提供了一個重要參考。國家圖書館曾收藏何遂繪園舊藏甲骨實物129 片,因此留下《繪園舊藏甲骨文字》等兩種相應的拓本(本書一般簡稱“國圖本”或“國圖複本一”“國圖複本二”)。國圖本與古代史所本所收拓本有同有异,總體多出35 片,所收更全,拓片也更清晰。
何遂(1888—1968),字叙甫,又作叙父、叙圃,齋號繪園,福建閩侯人。1904 年進入福建武備學堂學習,開始參與反清革命活動。1907 年考入河北保定陸軍隨營軍官學堂(後改名陸軍大學),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先後參加了辛亥革命、護國戰爭、護法運動、北伐戰爭。1917 至1918 年曾隨軍方代表團赴歐洲觀摩第一次世界大戰并赴美考察。1928 年5 月獲委任黄埔軍官學校“代校務”,1929 年年底辭任,隨即携全家遷居北平察院胡同29 號舊宅。1931 年,應楊虎城之邀到西安任十七路軍總參議。1932 年春,在北平與朱庆瀾組織“遼、吉、黑抗日義勇軍民衆後援會”,任副會長兼主任幹事。又毁家紓難,公開展賣藏品,捐款4 萬元。1932 年1 月,任西安綏靖公署參謀長,6 月,獲任“西京籌備委員會”委員。1933 年移家西安。1 宋鎮豪主編,馬季凡編纂:《繪園所藏甲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年。
1934 年年中,賣掉北平住房,移家南京。抗戰期間,曾任第一戰區高級幕僚室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司法部部長、政法委員會副主任,是第一、二、三届全國人大代表、人大法案委員會委員。何遂又是一位文物收藏家,歷年行伍所在閑暇或賦閑在家,多致力于文物搜集,所藏門類齊全,如銅器、佛像、南北朝石刻造像、銅鏡、瓷器、古錢、瓦當、甲骨、碑帖等,“予個人所搜集的即逾萬件”1。
一、國圖藏繪園甲骨拓本概要
20 世紀30 年代,何遂曾向北平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前身)捐贈大批文物,其中包括甲骨,是國家圖書館最早入藏的甲骨文獻。國圖本就是這批甲骨的拓本。
1932 年,北平圖書館購入“何遂藏甲骨文字拓片七十一張”,另,“西安綏靖公署何參謀長叙甫贈漢熹平四年匋瓮一座、漢朱書‘衛’字瓦當一塊、唐米薩寶墓志一方、瓦當拓片一百四十八張、銅鏡拓本二十六張,又寄存秦漢瓦當四百四十二塊。”2
同年12 月,將所藏甲骨和多種金石器物、碑帖、書畫寄存北平圖書館,“去年十二月何君游陝東返,復將其歷年所得古物之一部寄存本館,熱心贊助,當爲國人所同欽。寄存物品約可分爲六項:(一)金石瓦當類六百餘種;(二)殷虚龜甲獸骨一百二十五片;(三)銅器類銅鼓一面、漢唐銅鏡一百三十面、匈奴飾章一面;(四)石刻類漢基石螭頭一個、唐刻心經一方……”31934 年2 月,何遂函告北平圖書館,爲紀念其母孫太夫人當年5 月2 日古稀壽誕,把前此所寄存大部分藏品包括125 片甲骨捐贈北平圖書館。5 月2 日至4 日,北平圖書館爲此特别舉行展覽,并出版《閩縣何氏贈品展覽會目録》4。根據目録,所捐藏品包括玉器5 件、甲骨125 片、1 何遂:《校經圖序》,《説文月刊》1945 年第5 卷第3—4 期合刊,第48 頁。2 國立北平圖書館編:《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務報告》(1931.7—1932.6),北京:國立北平圖書館,1932 年,第2、14 頁。
3 國立北平圖書館編:《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務報告》(1932.7—1933.6),第4 頁。
4 國立北平圖書館編:《閩縣何氏贈品展覽會目録》,北京:國立北平圖書館,1934 年。
銅鏡130 面、銅器26 件、古幣75 件、漢唐瓦當660 方、唐裴休書《心經》石刻1 方、漢奠基石螭頭1 個,共計1000 餘件。何遂所捐贈的大量器物類、書畫類藏品,在20 世紀50 年代初應基本被移交給故宫博物院等收藏。故宫博物院官網“院史編年”之“1951 年的文物入藏”,記有一條:“接收文物局轉撥北京圖書館舊藏彩繪佛像51 幅及何遂先生捐贈的石雕龍頭1 件。”其餘僅有甲骨、唐《心經》刻石、部分瓦當(鑲嵌于屏風中)未移交,後二者現仍藏國家圖書館。何遂據藏品所編《秦漢瓦當文字》《繪園藏瓦》《繪園藏鏡》等拓本現均藏國圖,根據書中何遂自序,此幾種拓本皆1931 年編成。
1959 年7 月,爲響應中國歷史博物館(後與中國革命博物館合組爲現國家博物館)新館建成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展覽,北圖撥交此批何遂舊藏甲骨給歷博。據國圖檔案《北京圖書館調撥歷史博物館圖書文物清册》(1959 年7 月30 日)1 記載,撥交“甲骨碎片129 塊(片)”。北京圖書館專門爲此次撥交製作了拓本,書衣左上題“北京圖書館藏繪園甲骨點交底册”,書衣右下有交接雙方簽名及日期:“點收者王宏鈞 點交者朱家濂 一九五九年七月三十日。”其中一册扉頁貼有“北京圖書館圖書注銷申請書”,時間爲1959 年7 月25 日。清單含“熹平石經後記”殘石1 方,甲骨129 塊,備注:“贈與歷史博物館”。部主任簽章:“朱家濂”(代)。另據具體負責調撥工作的北圖原善本特藏部金石拓片組當年7 月的工作簡報,1959 年7 月29 日,“爲移交和借陳石經和甲骨作整理工作和傳拓工作。整出繪園舊藏甲骨一册計一百二十九片,熹平石經拓本十張,借陳甲骨拓本一册”。由上述可見,當時撥給歷史博物館的是北圖所藏何遂舊藏甲骨129片。胡厚宣《大陸現藏之甲骨文字》述及歷史博物館所藏甲骨來源時,云“北圖撥192 片(原何遂藏)”2,其“192”應爲“129”之筆誤。根據國圖所藏拓本,可以完全確定國博所藏原何遂舊藏甲骨。《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法書1 北京圖書館館史資料彙編(二)編輯委員會編:《北京圖書館館史資料彙編(二):1949—1966》,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7 年,第938—940 頁。2 胡厚宣:《大陸現藏之甲骨文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七本第四分,1996 年,第828 頁。
大觀第一卷 甲骨文、金文》1 之“甲骨文説明”曾指出所藏部分何遂舊藏甲骨,但很不全。
上文所言1932 年購藏之“何遂藏甲骨文字拓片七十一張”,我們在國圖藏品中暫未發現。上引金石組1959 年7 月工作簡報有關移交和借陳歷史博物館藏品,其中有“借陳甲骨拓本一册”。理論上借陳甲骨拓本應該與何遂藏甲骨有關,不知此借陳拓本是否即1932 年購藏之“何遂藏甲骨文字拓片七十一張”。
國圖現藏何遂舊藏甲骨拓本二種5 套5 册。國圖金石組藏品登記簿記載“繪園舊藏甲骨文字 76 年8 月由綫裝書組撥來一册,原物撥歷史博,四册爲複本”。則該《繪園舊藏甲骨文字》原存負責古籍徵集工作的“綫裝書組”,1976 年8 月撥給金石組。其書衣題“繪園舊藏甲骨文字”,書内書葉有黄斑。此外另有4 套繪園甲骨拓本,書葉略新,但内容一致,應爲同時所拓。此4 套中只有兩套如上文所述,書衣朱筆題“北京圖書館藏繪園甲骨點交底册”,另兩套無題名。根據這些信息,《北京圖書館藏繪園甲骨點交底册》二套及無題名二套,毫無疑問是1959 年爲撥交歷博甲骨實物而專門製作,一是爲了用作交接清點底册,一是爲了留下幾套拓本;至于《繪園舊藏甲骨文字》,也许爲1932 年繪園甲骨寄存北平圖書館時的點交底册。甲骨實物流轉往往以甲骨拓本作爲點交依據,劉體智善齋甲骨出讓國家以及撥交北京圖書館都以善齋自拓本《書契叢編》作爲點交依據。綜合比較各本優劣,“繪園舊藏甲骨文字”雖然可能時間更早,但拓片水平要劣于“北京圖書館藏繪園甲骨點交底册”。因此本書以“北京圖書館藏繪園甲骨點交底册”爲整理底本,以“繪園舊藏甲骨文字”爲輔助。前者簡稱“國圖複本一”,後者簡稱“國圖複本二”,籠統稱此二本時則稱“國圖本”。
國圖各複本皆綫裝1 册,正文拓片21 葉,每葉左右皆粘有甲骨拓片,半葉一般4 片或2 片,片大者1 片。各甲骨拓片上部有紅色或藍色打印序號:1—129。各本拓片先後位置都一致。國圖複本二有更多前人相關整理1 史樹青主編:《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法書大觀第一卷 甲骨文、金文》,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年。
信息,與其他本有别。于《殷契佚存》所著録甲骨,其拓片下方則以鉛筆注《佚》號;有6 號被從原位置揭取,剪切粘附至他片處作拼合,即2 271(在2 號處)、10 21(在21 號處)、32 50(在32 號處)、61 46(在61 號處)、73 80(在80 號處)、82 84(在82 號處)。拼合以及標注《佚》號當爲國圖前輩學者著名甲骨學家曾毅公所爲(此拓本1976 年才撥交金石組,但曾毅公1975 年已從金石組退休。或許此前曾毅公已整理過此拓本)。經與古代史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