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离“智能陷阱”中学生电子产品合理使用指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逃离“智能陷阱”中学生电子产品合理使用指南

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35.07 6.0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永芬 等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41538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29614691

上书时间2024-10-21

百叶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郭永芬老师是2002年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毕业,后在职完成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当时华师大心理系一届学生很少,每年心理系也就招收30人左右,毕业后能进入普教系统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很少,进入初级中学的更少。郭老师当届就她一人进入初中。本以为她做不久会换一个学校,至少是去高级中学,但是她坚持在心理教师岗位做下来了,这一做就是20年。工作20年之际,她拿出了她的著作《逃离“智能陷阱”:中学生电子产品合理使用指南》,这是她20年来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探索的结果,也是她长年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晶。

《逃离“智能陷阱”:中学生电子产品合理使用指南》一书细细读来,深感以下特点明显:

一、 基于现实需求

在当代,电子产品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如此。他们使用电脑,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在网络和朋友聊天、看视频、打游戏、社交或是查询资料、阅读小说等,给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便利与乐趣。但是也有部分中学生沉迷网络,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以致成绩下降、现实世界人际关系减少、精神萎靡不振,引发亲子矛盾冲突,甚至造成恶性事件,成为国家政策及学校教育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面对如何帮助中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避免网络成瘾的现实需求,郭老师和她的同伴在参阅丰富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和实施了“中学生电子产品过度使用问题的调查与干预研究”,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 基于调查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功能愈加齐全。现在的中学生使用什么电子产品?目的是什么?平均每天用多少时间?最喜欢玩什么?是否产生依赖?有哪些不良影响?不同年龄的孩子看法是否一致?回答这些问题,郭老师的研究团队不是凭空而想,随口说说,而是基于对初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

同时,他们并不是用无数的测验来简单化地推断学生的想法,而是进行深入访谈,让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从而让我们看到一个个生动的反映学生真实想法的案例,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中学生电子产品使用的真实情况。

三、 立足实证干预

我们要怎样才能更吸引孩子,让孩子在更好地享受电子产品效用的同时,预防电子产品过度使用带来的危害?郭老师的研究团队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注重中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积极力量的激发,在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同时,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同时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潜能,改善亲子关系。

在具体的课题开展中,郭老师她们运用了心理教育健康活动、团体辅导、学生个别辅导和亲子活动、家庭教育指导等多种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通过效果分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而且培养了学生乐观、进取、关怀、友善的心理品质,为青少年进一步的成长打下基础。

四、 面向全体对象

青少年成长不是孤立地自我成长,而是处于整个社会生态环境之中,不仅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身处的各个系统,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会对他们产生作用,电子产品的使用尤其如此。

本书还有几个很有实际益处的章节是对学生、家长的困惑进行梳理和解读,读来很接地气,实用价值高,不仅学生本人和学校心理老师可以阅读,学校管理人员、家长和教师也可以作为参考。但愿郭老师及其团队的努力,能够与大家共同构建起青少年成长关爱系统,让系统内的每个成员既可以成为助人者,也可以成为自助者。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我遇到过很多优秀的老师,有的老师课上得非常好,有的老师活动组织能力强,还有的老师做心理咨询工作很是投入,但是一直坚持课题研究的老师并不多,郭永芬老师算是一个。仅她独立完成的课题就包括上海市心理辅导协会课题“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校本心理辅导课程体系调整与完善”、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课题“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实践研究”、上海市德尚课题“构建家校学习共同体促进与初中学生沟通的行动研究”、上海市徐汇区区级课题“初级中学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防机制修订的实践研究”,这些课题研究还得到了很多科研成果奖。本书是她参与徐汇区优秀教师高级研修班研修项目的成果,能够成书,可喜可贺,也是她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道路上一路坚持和追寻的结果。作为研修项目指导老师,我为她高兴,也深感荣幸和自豪。是为序。

 

沈之菲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

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

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



导语摘要

当今社会,电子产品的使用已然成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对中学生电子产品使用的现状和流行趋势展开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全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调研数据,对中学生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功能运用、依赖程度、主要困惑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第二部分总结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关心的问题,如“遭遇网络暴力怎么办”“如何平衡电子产品的学习与娱乐功能”等,邀请资深心理老师从专业的角度给出建议,帮助中学生及家庭更好地管理电子产品的使用。



作者简介

郭永芬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心理高级教师,区教育系统心理学科带头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高级心理咨询与辅导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在与儿童青少年成长相关的电子产品使用、亲子沟通、情绪管理、学习内驱力等方面有着二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



目录

序:一路坚持,一路追寻


前言


第一部分中学生电子产品使用问题研究与干预


第一章中学生电子产品使用问题概述


电子产品使用与中学生发展


中学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界定


 


第二章中学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成因与干预


中学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成因


中学生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预防与干预概述


 


第三章中学生电子产品使用的现状与访谈


中学生电子产品使用的现状


中学生网络游戏的访谈与心理分析


中学生线上社交的访谈与心理分析


中学生浏览短视频的访谈与心理分析


中学生家长访谈与分析


 


第四章积极心理学的实践运用


积极心理学概述


丰富中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培养中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


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二部分学生与家长案例解读


第五章学生困惑与解读


拨开云雾见月明


——赢得家长对电子产品使用的理解 /


自控,让电子产品使用更可控


——健康使用电子产品,知行难合一


坚持自我or随波主流


——同学们都在玩游戏,我该何去何从?


手机,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如何打破成绩不理想与手机依赖的循环?


手机让我开心,也让我忧?


——手机为什么那么吸引我?


人生最美初相见?非也!


——网友“奔现”既想又怕,怎么办?


如何逃离“刷不尽”的短视频


——沉溺短视频怎么办?


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


——毕业班的学生可以用手机吗?


网络空间并非都是美好


——遭遇网络欺骗,怎么办?


网络世界自由也危险


——遭遇网络暴力,怎么办?


 


第六章家长困惑与解读


学习、娱乐,熊掌与鱼可得兼乎?


——如何平衡电子产品的学习与娱乐功能?


注意网络安全,加强自我保护


——如何培养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


让开!电子产品


——孩子“机不离手”怎么办?


严与爱,放手与信任


——可否让孩子自主管理电子产品?


手机使用巧管理


——孩子不肯交出手机,怎么办?


物尽其用还是饮鸩止渴


——电子产品可以作为奖励吗?


游戏人生vs上网契约


——孩子打游戏时间过长怎么办?


网络交友,由堵到疏


——孩子迷恋网络交友怎么办?


被微信难住的家长


——孩子沉迷微信怎么办?


孩子拒绝上学,谁之过?


——孩子过度依赖电子产品拒绝上学,怎么办?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当今社会,电子产品的使用已然成为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对中学生电子产品使用的现状和流行趋势展开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全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调研数据,对中学生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功能运用、依赖程度、主要困惑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第二部分总结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关心的问题,如“遭遇网络暴力怎么办”“如何平衡电子产品的学习与娱乐功能”等,邀请资深心理老师从专业的角度给出建议,帮助中学生及家庭更好地管理电子产品的使用。



主编推荐

郭永芬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心理高级教师,区教育系统心理学科带头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高级心理咨询与辅导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在与儿童青少年成长相关的电子产品使用、亲子沟通、情绪管理、学习内驱力等方面有着二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



精彩内容

记得十年前,我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就是中学生的网络使用问题。那时候,智能电子产品还未普及,但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情况已经不鲜见,学校里每个年级都会有一部分的学生以网络游戏为“主业”,着实让老师和家长们头疼。十年间,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移动的网络、强大而又精准的大数据,让我们的生活高效便捷,也让我们渐渐形成依赖。中学生自然也成为电子产品的忠实客户,如何合理利用电子产品的娱乐功能与学习功能,再次成为每位中学生必须面对的成长课题。

2020年初,疫情肆虐,全国推迟开学时间,借助发达的信息技术,我们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开启了线上学习的新模式。中学生也开始“正大光明”地捧着手机、平板电脑、电脑,上课、提交作业,同时这也悄然混淆了电子产品的娱乐功能与学习功能的边界。新时代,新形势,如何引导中学生健康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是所有教育者需要思考的课题。我和中国中学的胡悦、位育中学的金莉、位育初级中学的袁学佳几位伙伴都是常年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师,也经常遇到同学、家长和老师关于电子产品使用困惑的求助。相同的关切让大家集结一起,开展了“中学生电子产品过度使用问题的调查与干预研究”课题研究,该课题于2020年6月立项为市“德尚”骨干项目(编号:DS2020GG001)。

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1520名中学生,个别访谈约40名学生和家长,聚焦中学生电子产品使用的时间维度、功能运用、依赖程度、不良影响等方面,探索分析当代中学生电子产品的使用现状、使用规律、特点及困惑。在此基础上,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分别从家长、老师、个体、同伴的角度开展了个案辅导、团体辅导、教师课程开发、系列家长沙龙活动等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本书呈现了我们课题研究的部分成果,包括中学生电子产品使用相关的文献梳理、中学生电子产品使用现状调研与访谈内容、课题组开展的实践探索内容,以及在课题研究中收集汇总的学生和家长的十大典型困惑,我们邀请了上海市各区优秀心理老师共同研讨,对每个困惑开展深入的心理分析,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方法策略。

希望本书的内容,能够给苦于不知道如何指导孩子健康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家长们一些参考和支持。也许是在访谈中看到自己孩子的影子,也许是在案例中找到“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共鸣,也许是在心理老师们的出谋划策中寻到一丝灵感……

希望本书的内容,能够给成长中的中学生们一些来自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理解和提醒。记得硕士论文答辩时一位导师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小时候玩橡皮筋玩到忘了回家,没有人说我们上瘾,现在孩子们玩网络游戏忘了吃饭就要专门研究他们,甚至贴上成瘾的标签呢?”我想,各位中学生可能也会有类似的疑惑。时代不同,我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母、老师对自己经历过的跳橡皮筋会特别感同身受,却往往不能理解网络游戏、短视频对大家的吸引力,或者只看到其中的不利之处,让电子产品成为“背锅侠”。希望阅读此书后,学生们对家长的“不理解”能多一份理解,在面对电子产品“无法自拔”时多一份力量,勇敢地跳出智能陷阱,成为电子产品的主人,合理利用信息时代的技术优势。

也希望本书的内容,能够给一线老师们处理相关问题时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我们很难像智能电子产品那样,利用大数据支撑轻松捕获学生们的眼球。但我们可以通过此书,更全面地了解中学生“机不离手”背后的心理需求,发现他们的成长动机,在学校教育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成长舞台。

最后,感谢所有参与调研和访谈的学生和家长朋友们,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案例与数据;感谢所有为此书付出努力的各位老师们,谢谢你们的用心、用情,助力中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健康发展;感谢我的导师沈之菲老师、吴增强老师,该课题的顺利进行与本书的成稿得益于两位导师的专业指导;感谢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大力支持;感谢学校领导,本书的完成过程一直有你们的鼓励和帮助。

电子产品的使用问题是一个日新月异的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定有新的观点与问题涌现出来,本书呈现的内容仅基于当前的研究成果,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我们将继续努力,紧跟时代步伐,为中学生健康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持续的实践探索。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