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44.75 7.7折 ¥ 58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DIETMAR HERZ, MARC SCHATTENMANN, SUSAN LYNN DORTAN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21346015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9609585
上书时间2024-10-21
序 言
2023年2月初,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贾文键教授联系我,告知他zui近和同事刘梦影、董筱曼等一起翻译了一本德国培养国际组织人才的研究著作,希望我能为这本译作写个序言。我在确认自己作序是否合适且是否有必要之后,心中就只留下了一个疑问:在北京疫情防控、“阴阳转化”的特殊日子里,他们究竟翻译了一本什么样的书?
贾文键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也是教 育 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他担任“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系列”图书的总主编,兼任北外国际组织学院院长,其带领的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团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此外,他还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委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近两年,我们一起设计和评选了41项有关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科研课题,主持撰写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年度报告》《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长期规划(初稿)》《国际胜任力培养课程》《十大语种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研究进展》以及有关的智库报告等。如此熟悉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的专家,如此了解美国、英国、法国、瑞士等国培养国际组织人才的学者,为什么要翻译一本德国学者关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研究报告?在详阅这本译作之后,我感到非常震撼!同时,我也更加理解贾文键教授及其团队所做的事情。这的确是一本好书!无论是对中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研究者、教育者、政策制定者,还是对中国的青年学生,这都是一本十分重要的研究报告。
为什么说这本译作(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是本好书?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 一,在研究报告中,当时(2004年)的德国和当前的中国具有相同的背景。当时的德国和当前的中国一样,在国际组织中存在代表性不足等问题,国际组织代表又存在人员偏少、职位偏低、结构失衡等问题。第二,在研究报告中,当时的德国和当前的中国有相同的目标任务,希望能够增加本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人员,希望高校能够培养更多的国际组织人才。第三,研究报告探索并回答了以下两个核心问题:(1)在国际组织任职并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高校应该如何做好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工作?这两个问题是大家都想研究又很难研究的关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研究者又进一步引出了五个具体的问题和目标。第四,研究方法科学系统。研究报告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主要运用了质性访谈法。研究报告是公开发表的关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主题的且规模zui大的实证研究。在课程研究领域,研究报告采用的是比较法,不仅研究了德国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课程,而且研究了美国、英国、法国、瑞士等国家的课程体系。通过国家间的对比,研究者不仅发现了德国高等教育的“zui佳实践”路径,而且考察了西欧国家和美国同类项目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第五,反思高校教育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报告不仅回答了专业人员在国际组织任职需要的胜任力问题,也探究了获得这些胜任力的发展路径。研究报告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针对胜任力问题,国际组织专业人员是如何评价他们的大学教育的,从而发现德国大学教育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诸多弱点。第六,研究报告还揭示了国际组织胜任力之间的关系。这些胜任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互动作用的。各个国际组织的专业人员提出的胜任力清单非常长,而且有些理想化,希望应聘者满足这些要求也是不现实的。第七,研究报告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性建议。研究团队对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德国高校的有关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向德国教育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性建议。
综上所述,我知道了贾文键教授及其团队要及时翻译此书的真正原因,大家也明白了我愿意为这本译作作序的目的。这本书值得中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研究者、教育者、政策制定者以及青年学生阅读。
张宁
2023年5月26日于寻典问辞轩
(张宁先生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委会理事长、教 育 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原副秘书长。)
译者的话
东风浩荡,神龙腾飞。我们步入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我们神圣的使命。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呼唤着炎黄子孙贡献更多的智慧和方案。世界需要中国,而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叩开了国际组织的大门,走向五湖四海,发出中国声音,共铸人类福祉。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使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推动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工作,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国际一流高校的成功经验进行梳理、总结和提升。我们翻译这本由德国学者撰写的著作,就是出于这个目的。
本书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主要运用质性访谈法,探索并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第 一,在国际组织任职并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第二,高校应该如何做好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工作?本书首先对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本书对德国高校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且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本书是公开出版的以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为主题的实证研究成果,对我国加强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书的翻译工作是在2022年上半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并没有降低我们工作的热情,“阴阳转化”也没有放慢我们前进的脚步。翻译本书的动议是我提出的,并且得到了外研社常务副社长刘捷博士的积极响应,同时得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双一流”建设经费的支持。本书的翻译团队由四人组成。其中,刘梦影博士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学院的讲师,获得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和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董筱曼博士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的讲师,获得了美国福尔曼大学哲学和亚洲学本科双学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硕士学位以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参加翻译工作但没有正式署名的人员还有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德英汉复语方向的在读硕士研究生潘曼谊,她重点翻译了本书第5章内容。为统一文风和术语的使用,在初稿阶段,我们“分工不分家”,对全部译文进行了逐段审议。之后,我和刘梦影博士对全书进行了审读和修改。zui后,我负责再次审阅并zui终定稿。翻译团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精益求精,但由于水平和学识有限,译文中一定会有诸多瑕疵,请学界同仁不吝赐教,我们将认真吸纳宝贵意见,在该书再版时做进一步的完善。
本书出版在即,而译者之一董筱曼博士就要踏上赴国际组织任职的旅途了。自2023年3月起,她将在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担任初级任职人员(JPO)。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我国的青年才俊走进国际组织任职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在此,让我们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作为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指引:“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贾文键
2023年6月8日
本书是一本由多名德国学者共同编写的关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探索并回答了以下两个核心问题:(1)个人在国际组织任职并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高校应该如何做好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工作?围绕这两个问题,作者进一步引出了五个具体的问题和目标,并对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德国高校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我国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迪特马尔·赫茨(Dietmar Herz),德国埃尔福特大学教授,兼任巴西圣保罗大学德国及欧洲研究中心主任。
马克·沙滕曼(Marc Schattenmann),德国埃尔福特大学教授。
苏珊·林恩·多特茨(Susan Lynn Dortants)、克里斯汀·林克(Kristin Linke)和斯特凡妮·施托伊贝尔(Stefanie Steuber),德国埃尔福特大学“面向国际组织的专业教育”项目(即PROFIO 项目)研究人员。
译者简介
贾文键,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 育 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德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兼任北外国际组织学院院长,其带领的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团队入选教 育 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刘梦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讲师,先后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董筱曼,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讲师,先后获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硕士学位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学位。自2023年3月起,在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任职。
1 引论
1.1 德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不足
1.2 德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不足的原因
1.3 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2 研究设计
2.1 就业市场研究
2.2 课程研究
3 就业市场研究
3.1 教育背景
3.2 专业工作经验
3.3 成功进入国际组织的胜任力
3.4 高等教育机构对国际组织胜任力的培养
3.5 对德国教育体系的评估
3.6 国际组织专业人员给高等教育机构的建议
3.7 就业市场研究结论
3.8 国际组织中的德国籍专业人员
4 美国专业学位项目课程研究
4.1 面向国际组织职业生涯的项目
4.2 核心课程
4.3 其他要素
4.4 学术教育与实践训练之间的平衡
4.5 教学和考核
4.6 师生结构
4.7 职业生涯服务
4.8 合作协议
4.9 研究结论
5 西欧国家专业学位项目课程研究
5.1 核心课程
5.2 其他要素
5.3 学术教育和实践训练之间的平衡
5.4 教学和考核
5.5 师资结构
5.6 学生结构
5.7 职业生涯服务
5.8 合作协议
5.9 研究结论
5.10 盎格鲁—撒克逊教育体系专业学位项目概述
6 对专业学位项目的改进建议
6.1 课程开发和评估
6.2 教育目标
6.3 课程设置
6.4 重点领域课程的设置
6.5 跨学科性
6.6 国际化
6.7 项目时长
6.8 外语要求
6.9 实操课程
6.10 课外活动
6.11 实训项目
6.12 出国学习、联授或双学位项目
6.13 学术教育和实践训练之间的平衡
6.14 教学和考核
6.15 师生结构
6.16 职业生涯服务
6.17 合作协议
6.18 结论
参考文献
本书是一本由多名德国学者共同编写的关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探索并回答了以下两个核心问题:(1)个人在国际组织任职并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高校应该如何做好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工作?围绕这两个问题,作者进一步引出了五个具体的问题和目标,并对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德国高校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我国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迪特马尔·赫茨(Dietmar Herz),德国埃尔福特大学教授,兼任巴西圣保罗大学德国及欧洲研究中心主任。
马克·沙滕曼(Marc Schattenmann),德国埃尔福特大学教授。
苏珊·林恩·多特茨(Susan Lynn Dortants)、克里斯汀·林克(Kristin Linke)和斯特凡妮·施托伊贝尔(Stefanie Steuber),德国埃尔福特大学“面向国际组织的专业教育”项目(即PROFIO 项目)研究人员。
译者简介
贾文键,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 育 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德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兼任北外国际组织学院院长,其带领的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团队入选教 育 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刘梦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讲师,先后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和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董筱曼,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学院讲师,先后获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硕士学位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学位。自2023年3月起,在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任职。
1 引论
本书有两个核心问题:在国际组织任职并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高等教育机构应该如何做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工作?在接下来的阐述中,我们首先介绍这两个核心问题的由来,即德国的特殊背景以及德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不足是如何引出这两个核心问题的。在“面向国际组织的专业教育”研究项目(Professional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以下简称“PROFIO”)中,我们将围绕上面提到的两个核心问题展开论述。zui后,我们会详细介绍更具体的研究目标和问题。
1.1 德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不足
德国政府很早就认识到,德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不足。例如,在2005年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如果将各国在这个组织任职的专业人员a 数量与它们缴纳的会费进行比较,德国的表现显然不如其他国家(见表 1.1)。在国际组织的中、高层管理职位中,德国籍专业人员的数量也是比较少的。
根据缴款比例来衡量代表性是否充分,这种方式有待商榷,但以其他标准(如人口规模、国民生产总值、组织内票数等)来衡量,同样会有问题。争取绝对平等或完全忽略国籍,这是两个极端,更易引发争议,而且不切实际。不管怎样,德国外交部已将“与缴款比例保持一致的代表数量”作为判断代表性是否合适的关键指标。我们也选择了这个指标来讨论各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问题。国际组织中德国籍工作人员不足常被认为是政治问题,这不仅因为德国通常是在国际组织中支付款项zui多的国家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德国一直希望成为全球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行动者,并且能经常参与多边事务。增加国际组织中德国籍工作人员的数量,有助于德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导致代表性不足的原因可分为与职位相关的客体原因和与申请者相关的主体原因。客体原因指的是合适的申请者对国际组织工作不感兴趣。事实上,国际组织的工作条件往往不太符合一些德国人的期望,其中包括合同期限a、保险范围、实际工资水平b等。德国人还会经常考虑配偶的职业选择问题。对于这些客体原因,德国政府无能为力。主体原因则与申请者的行为和特点密切相关。这里主要有两个因素。第 一,德国人一般会申请那些自己完全满足条件的工作岗位。第二,德国教育制度中的某些特点使德国申请者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国家的申请者。换句话说,与其他国家的申请者相比,德国申请者缺乏竞争力。这也是我们zui关心的问题之一。
导致德国申请者竞争力不足可能是一些教育系统方面的原因,并非是申请者的个人原因。如果学生将来想在国际公共服务领域工作,那么,他们在德国接受教育就会存在以下几个不利因素:第 一,德国的学位课程较多,导致申请者超过年龄限制;第二,德国的教育体制和就业市场缺乏灵活性,申请者到了一定的年龄,可能仍未获得相关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第三,一些申请者缺乏必要的外语技能;第四,国际组织的选拔程序主要以法国人或盎撒人a的教育体系为导向。
1999 年,“斯图加特教育和人事政策国际化倡议”项目组发起了一项改革运动,旨在通过提高年轻人对国际组织的认识,增加国际组织中德国籍工作人员的数量。b 2003 年,虽然德国行政科学大学的一项研究对这一倡议起到了支持作用,但这项研究主要关注如何选拔合适的在职人员,并将其借调到国际组织任职。c 2004年初,德国议会要求教 育 部门在学位获取、工作实习、继续教育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从而更好地为德国青年在国际组织中任职做好准备。
德国外交部也在培养国际组织人才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必须承认,德国外交部有积极的表现,并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德国在国际组织的代表性得到增强。不过,德国外交部所做的工作仍有改进的余地,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我们的观点与许多学者相同,即“教育是实现长期变革的关键”。当今,许多德国青年都有在国际公共服务领域工作的愿望。
虽然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但在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国际关系、公共政策等专业学位项目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德语国家的教育传统是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为知识应用提供的空间却很小。然而,这正体现了PROFIO 项目所具有的重要价值。PROFIO项目分析了当前专业学位项目的课改方向,也为开发全新的课程体系提出了重要建议。
1.2 德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不足的原因
尽管德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不足,但很少有定量或定性的研究来分析这一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很少有人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zui佳实践”方案。1999年,受康拉德· 阿登纳基金会的委托,贝亚特· 诺伊斯(Beate Neuss)和沃尔弗拉姆· 希尔茨(Wolfram Hilz)对“欧盟委员会中的德国人事代表”项目进行了研究。它的焦点是欧盟委员会专业人员的招聘和晋升方式,但没有对专业人员的专业背景以及欧盟所需的特定技能进行研究。这个项目主要是针对欧盟委员会中德国籍工作人员人数较少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以下是这个项目总结的“人事政策战略”。
‐ 提升欧盟委员会和欧盟官员的形象;
‐ 为学生提供进入欧盟机构实习和工作的相关信息;
‐ 对申请者进行持续跟踪分析,并提供一定的帮助;
‐ 收集欧盟委员会中所有德国籍专业人员的信息;
‐ 分析哪些职位应由德国人担任;
‐ 建立和完善欧盟机构专业人员资料库;
‐ 进一步优化培训措施;
‐ 建立德国人的人际网络;
‐ 由常驻代表进行人员维护;
‐ 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 参与调整欧盟的人事政策。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推进的PROFIO项目是对这些举措的进一步完善。学者们重点提到了高等教育课改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这种潜力主要体现在创建专业学位项目的课程方面。学界也对联合国系统、布雷顿森林机构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委员会等进行了与我们项目类似的研究,并且有研究报告,但这些研究报告的篇幅很短。这些研究都是在“斯图加特教育和人事政策国际化倡议”之后,受“柏林促进教育和人事政策国际化倡议”的委托而进行的,每份报告的篇幅在20—40页,简要说明了德国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还提供了在各个国际组织中德国籍专业人员数量的基础信息。
不过,与这些项目相比,PROFIO项目的研究更详细、更深入。它对国际组织的招聘机制和人员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特别关注入职和晋升所需的各种资质和技能。多年来,欧盟内部专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话题?原因非常明显。早在1976年,位于布鲁日的欧洲学院就举办了一次大型会议,来自欧盟机构的嘉宾一起讨论了如何加强对欧洲公务人员的培养问题。20世纪90年代,《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阿姆斯特丹条约》签署后,德国外交部与联邦教育和研究部联合呼吁德国高校,提交欧洲研究项目的课程设计方案。1998年,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下,欧洲研究项目在柏林、波恩、汉堡、萨尔布吕肯等地设立。如今,欧洲研究项目遍及欧洲各地,从事有关欧洲事务的专业人员经常举办工作坊和学术会议。
国际组织职业生涯一直是德国发展研究所布格哈德· 克劳斯(Burghard Claus)教授的研究主题。他对希望在国际公共服务领域从业的年轻人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本书的部分内容也吸纳了他的研究成果。
在美国,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问题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极大关注。2001年,美国审计总署发表了一份详尽的报告,题为《采取针对性的战略措施,提高美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性》。这份报告与亚特·诺伊斯和沃尔弗拉姆· 希尔茨的研究类似,但它是从美国的角度出发,而且只关注联合国。有趣的是,在这份报告中,德国属于采取积极措施的典范,这着实令人感到惊讶。
德里克· 布林克霍夫(Derick Brinkerhoff)和詹妮弗· 布林克霍夫(Jennifer Brinkerhoff)的《为变革而工作:在国际公共服务领域中的职业生涯》c一书提供了综合性的研究成果。虽然整本书的主题与 PROFIO项目相似,但这两项研究的内容不完全相同。《为变革而工作:在国际公共服务领域中的职业生涯》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手册,适合有意愿进入国际公共服务领域的学生阅读,而PROFIO项目的研究结果则对公共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更有用。该书专门探讨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问题,与PROFIO项目中的“课程研究”部分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