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上传,套装书可能不全,下单前咨询在线客服! 正版书 !!!
¥ 64.25 6.6折 ¥ 98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何立群,杨柳,赵爽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96126
出版时间2023-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597065
上书时间2024-10-21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践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华中科技大学历来重视实践育人工作,把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作为学校“党旗领航工程”的重要环节,遵循“顶天立地、追求卓越”的理念,聚力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品牌,引领青年上好“行走的思政课、行走的专业课、行走的人生课”,在实践中培养青年的知、情、意、行,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汲取奋进力量。多年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坚守育人初心,结合专业特色,不断探索形式多样、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模式,持续扩大实践活动的参与面、覆盖面、受众面,不断提升青年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做贡献的获得感,形成了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员先锋服务队为代表的一系列品牌实践活动。2010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华中科技大学视察,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参加了同学们正在举行的主题党日活动,当听到党员先锋服务队2008年第一时间奔赴汶川参与灾后重建的事迹时,盛赞当代大学生是“大有希望的一代”,并寄语同学们:“到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要从小事做起,*后做成大事。”殷殷嘱托在心间。15年来,党员先锋服务队一届届传承接力,累计派出了23支队伍、300余名师生党员,只为做好一件事——为国家需要的地方特别是偏远村镇送去规划设计服务。走边寨田垄、越新疆沙丘,攀武陵高山、跨澜沧激流,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队员们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合理配置要素,充分利用资源,优化用地布局,助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用专业所学服务地方所需,把小事办成实事,和基层干部、乡民一起在绿水青山中发掘金山银山,为乡村贡献“华中大建规方案”。躬耕不辍育新人。15年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立足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过提升引领力、增长专业力、加强示范力、培育奋斗力、活化品牌力,建构了“贯穿式、融合式、浸润式”的“五力提升”实践模式。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在田间地头与队员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把专业课堂搬到了乡野一线,把思政课堂搬到了村民家院坝,把理想信念根植入青春梦想,把实践足迹镌刻在祖国大地上,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强化党员意识,了解社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担当青春使命。多年来,党员先锋服务队培养了一批批扎根基层、服务地方、设计为民的专业人才。恰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员先锋服务队成立15周年,学院回访了23支队伍的带队老师和学生队员,回顾了23支队伍的实践历程,记录下这些生动的实践育人故事,收录在《设计下乡青春力行》中。这其中有连夜集结、奔赴灾区的一刻也不能耽搁,也有在海拔5100米帕米尔高原上的热泪盈眶;有和当地村支书一起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梦想,也有和导师一道破解发展难题的匠心与成长;有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的执着与坚守,也有纾解基层治理之困、共同缔造幸福家园的责任与担当。本书编写者通过访谈当事人、查阅实践档案,如实记录下实践中鲜活的人物、温暖的对话、闪光的瞬间、动人的场景。23支队伍、23个故事,是15年实践历程的纪念,是15年实践成果的展现,是15年育人之道的缩影。《设计下乡青春力行》的出版意义重大,是学院实践育人成果的推广,也是在新时代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的坚实基础。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乡村的广阔天地必将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实现梦想的大舞台。华中大青年在实践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心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饱含深切的家国情怀,敢担大任、勇攀高峰,在奔涌激荡的时代浪潮中磨砺青春底色。华中大将持续深化“新时代党旗领航工程”,持续擦亮“党员先锋服务队”实践品牌,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心怀“国之大者”、投身强国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上奋力奔跑,继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2008年到2022年,建规学院党员先锋服务队累计派出了 22 支队伍,走进四川、新疆、云南、广西、湖北等地的老、少、边、穷地区, 为汶川地震灾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七团、云南临沧、广西宁明耀达村等几十个村庄进行了科学规划。带队老师事前充分动员、组建团队、精心谋划,师生团队在当地运用科学的社会调查和城乡规划方法,深入百姓搜集资料,与政府多次沟通,高效完成乡村规划和设计工作。学生们在访民情、察国情中增长了才干,升华了思想,该实践活动育人成效明显。
何立群,硕士,985高校中管,全球职业规划师,职业生涯教练,生涯咨询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讲师,连续十多年执教华中科技大学就业指导课堂。湖北省高校就业创业特色课程主讲教师,湖北省高校就业创业重点课题获得者,主持多项省级和校级思政课题。
/001/生死时速,决战96小时
/017/跨越5000公里的情谊
/035/参加在建规学院举行的主题党日活动
/040/先锋志愿描绘保安夏日情
/054/用双脚走出一幅“村情地图”
/064/奔赴程河镇,敢教“旧貌”换“新颜”!
/078/40℃的夏天,滚烫的青春
/089/金子一样的初心和梦想
/106/给高山避暑小镇的发展金点子
/115/“会飞的盒子”
/133/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148/“陪伴式规划”共筑诗意乡村
/155/让从上古走来的世界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170/长大后,我想成为你
/186/擦亮小城镇,建设新北港
/194/记录,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212/在“去不得”的大山中上好生态课
/220/用“两支笔”在临沧上好振兴课
/229/在一盏马灯的映照下上好历史课
/237/与村民共谈东河村的“八个梦想”
/244/与拉祜族乡民共绘一幅墙画
/250/在边境线与老支书共上一堂党课
/258/在临沧体育馆共创全球最大的光影秀!
/268/与小河镇居民共拼一块花布
/281/后记
2008年到2022年,建规学院党员先锋服务队累计派出了 22 支队伍,走进四川、新疆、云南、广西、湖北等地的老、少、边、穷地区, 为汶川地震灾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七团、云南临沧、广西宁明耀达村等几十个村庄进行了科学规划。带队老师事前充分动员、组建团队、精心谋划,师生团队在当地运用科学的社会调查和城乡规划方法,深入百姓搜集资料,与政府多次沟通,高效完成乡村规划和设计工作。学生们在访民情、察国情中增长了才干,升华了思想,该实践活动育人成效明显。
何立群,硕士,985高校中管,全球职业规划师,职业生涯教练,生涯咨询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讲师,连续十多年执教华中科技大学就业指导课堂。湖北省高校就业创业特色课程主讲教师,湖北省高校就业创业重点课题获得者,主持多项省级和校级思政课题。
在田野学习中,队员们发现冷家畈一位大爷家里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大爷说:“这是儿子给我安装的,他们想我的时候就能从摄像头里面直接看到我。现在路也通了,逢年过节他们就会带着孙子回来看我,村里的日子可比城里更舒坦!”在大爷的讲述中,队员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乡村: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真正让乡村变得适老、宜居;互联网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相隔千里的亲人也能通过新技术时时“见面”。
在指导教师乔杰的引导下,队员们惊奇地发现,村里老宅子的牌坊形制统一,内容各异,却都凸显着“集体”的荣光(见图2)。它们像是无言的古书,默默守望着村庄,也将村庄的精神诉说给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图2东河村老宅门前形制统一的牌坊10年来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动力电、硬化路、4G网基本实现村村通,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乡村空巢老人不仅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文娱休闲生活也丰富了起来。当聊到村口广场的使用率时,大爷高兴地表示,一年365天,除去下雨的日子他有近300天会到村口的文娱广场健身锻炼、玩耍聊天。
在黄城村的调研过程中,队员们认识了一位老爷爷。他家中养了一头黄牛,每天上午天气开始炎热的时候,他将牛带到树林里乘凉,等到太阳落山后,他牵牛回田里吃草。访谈结束后,队员们主动提出跟随爷爷前往田中放牛,难走的土路让队员们手忙脚乱,爷爷在坡地陡坎处主动扶着队员们,等着大家一起走。村中许多老人都是如此,他们无法进行高负荷的体力劳动,只能种些菜或养头牛打发时间,享受“城市后花园”的闲适时光。
在调研途中,团队偶遇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前来开展实践工作的师生们。两支实践队伍进行了交流沟通,一方面感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各学院对东河村帮扶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达成了学科交叉、双方联动的共识,制订了乡村村民健康方面的调研合作计划。
调研交流会中,队员黄心怡提出“乡村的老人究竟是因为外部因素无法前往城市,还是自愿居住在乡村”的问题,引发了队员们的热烈讨论。队员熊洋认为,一些乡村的老人已经住上了钢筋混凝土的新房,生活条件很好,在这里他们有聊得来的熟人,因此不愿意前往城市。但是队员马嘉彬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孩子们都远离乡村定居城市,村里的老人一定是想念孩子的,但是又不愿给孩子增加负担,也不愿囿于城市冰冷的环境,他们并不是不想住在城里,而是乡村的乡土性与地缘性构成的强大引力将他们定在了这里,他们热爱这片土地,离不开这片土地。诚然,二十年后的乡村会发展成什么样,我们不得而知,但今天的乡村是属于从小到大仍愿意生活在此的老年人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